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1 年6 月 第1 7 卷 第2 期 1 5 l 1 6 0 页 J u n e2 0 1 l V 0 1 1 7 N o 2 p 1 5 1 一1 6 0 高校地质学报 G e o l o 舀c a lJ o u m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i e s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贾承造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 0 0 0 8 3 摘要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 通过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发现 煤炭在我国一 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 2 0 3 0 年能源消费预测煤炭的降低幅度有限 核能 水电 以及其他新能源上升幅度也有 限 本文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发 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结能源科技前沿领域 提出能源资源各领域重 大科技问题 以加快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关键词 能源开发利用 油气资源 煤炭资源 可再生能源 核能 能源高效转化 能源运输分配系统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6 7 4 9 3 2 0 1 1 0 2 一0 1 5 l 1 0 T h eE n e r g yP r o s p e c t0 fC h i n aa n dF r o n t i e r so fE n e r g y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J I AC h e n g z a o R e s e a r c hl n s t i t u t eo fP e t m l e u mE x p l o r a 瞳i o n 蚰dD e v e l o p m e n t B e i j 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A b s t 阳c t E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e n e r g yr e s o u r c e si st h eb a s ef o rt h ee c o n o m i cs o c i e t y so r d e d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r m t i o n F m mt h e 粕a l y s i so fd o m e s t i ca n do V e 璐e 酗e 舱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m c t u r e s w ef o u n dt h a tc o a l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i l lt a k e sl a 唱ep m p o n i o n i nt h e n a t i o n a lp r i m a r y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m c t u r e T h ef l a t i o n a l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m c t u r ef o r e c 鸽to f2 0 3 08 h o w st h a tt h ed r o p i nc o a lc o 璐u m p t i o ni s1 i m i t e d n u c l e a re n e t g h y d r o 吒l e c t r i c a n do t h e rn e we m r g yp r o p o n i o nw i l li n c r e a s es l i g h t l y r r h ep a p e r b a s e do no u rn a t i o n a Ie n e r g c o n s u m p t i o ns t m c t u r e a I l a l y z e st h en a t i o n a le n e r 盯r e s o u r c e ss t a t u s 彻dp r o s p e c t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f r o n t i e r s0 fe n e r g s c i e n c e 粕dt e c h n o l o 鼽粕dr a i s e sm a j o r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m h l e m so fa l le n e g rr e s o u r c e sf i e l d s 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 e x p I o i ta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Je n e r g yr e s o u r c e s K e yw o r d s e n e r g r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o i la n dg 鹊r e s o u r c e s r e n e w a b I ee n e r g y n u c l e a re n e F g e n e r g ye f f i c i e n t c o n v e r s i o n e n e r g ym m s p o r t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s y s t e m A u t h o r J i aC h e n g z 舳 A c a d e r I l i c 觚o f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E m a i l J i a c z p e t m c h i n a c o m c n 胡锦涛总书记在2 0 1 0 年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 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科学技术 强调 要坚持系统谋划 节能优先 创新替代 循环利用 绿色低碳 安全持续 加 强对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研究 制定我国可持续 发展路线图 要发展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技 术 积极发展大陆架和地球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和 开发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 安全 清洁 替代能源 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 切实保 障我国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 使我国能 源资源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要发展节能建筑 轨道交通 电动汽车技术 加强煤的清洁高效综 收稿日期 2 0 1 1 0 4 2 0 修回日期 2 0 1 1 0 0 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2 0 1 1 z x 0 5 4 3 资助 作者简介 贾承造 男 1 9 4 8 年生 中困科学院院士 从事构造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综合研究和油气勘探管理丁作 E m a i l J i 扯z 唧e tr 卵h i n 乱c o m c n 万方数据 l5 2高校地质学报l 7 卷2 期 合利用 煤转天然气 煤制重要化学品技术研 发 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 高效 可靠的电网体 系 第一次把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第一 位 充分显示了能源资源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 为促进能源资源领域研究 提高我同能源资源的 开发利用效率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利用最新研究 进展情况 研究当前我同能源资源领域发展方 向 提f H 未来该领域长足发展的蘑大科技问题 1 我国能源前景与科技前沿 能源是指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 光 热 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其 核心是可以通过转化而成为为人类所利用的能量 c l e v e l a n d 2 0 0 4 通过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 分类 按利用的层次分为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 按来源分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 按开发利用 程度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根据分类方案不同 分析不同角度的能源消费结构 可以为我们了解 能源资源消费状况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1 1 能源消费结构与特点 2 0 0 9 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达1 11 6 4 1 0 8t 油当 量 其中石油 天然气约占总量的5 8 5 石油 消费3 8 8 2 1 0 8t 油当量 占比3 5 天然气2 6 5 3 1 0 8t 油当量 占比2 4 煤炭3 2 7 8 1 0 8f 油当 量 占比2 9 核能6 1 1 1 0 8t 油当量 占比5 水电7 4 0 1 0 8t 油当量 占比7 B P 石油公司 2 0 l O 图l a 我国2 0 0 9 年能源消费结构与全球有一定的相 似之处 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 a 为2 I 7 7x1 0 8t 油当量 占全球的1 9 5 略低于 美国的2 1 8 2 J 0 8t 油当量 居令球第2 位 从消 费结构来看 2 0 0 9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 煤炭 1 5 3 7 J 0 8t 油当量 占比7 0 石油4 0 5 1 0 l 油 当量 占比1 9 天然气0 8 0 1 0 8I 油当量 占比 4 核能0 1 6 x1 0 8t 油当量 占比l 水电1 3 9 1 0 8l 油当量 占比6 图1 b 从以上统计来看 我国能源呈现m 如下四大 特点 1 中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经统计 2 0 0 0 一2 0 0 8 年年增长率为8 2 0 0 9 年以后稍微下 降 从全球来看属于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I 玉 家之 一 2 能源消费结构上以煤为主 石油 天然 气为辅 水电 核电 风电为补充 3 我国能 源使用效率总体偏低 这与我国的能源结构有一 定的关系 经国家政策导向与科研工作投入 目 前能源使用效率正逐步提高 华贲 2 0 l o 魏一 呜等 2 0 0 8 魏一呜和廖华 2 0 10 4 我圈 近9 0 的能源需求可以自给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需要长距离运输 1 2 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要考虑能源资源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 必须 研究中长期能源消费整体构成 并作出预测 廖 华和魏一呜 2 0 1 0 国际能源组织 I E A 预测 至2 0 3 0 年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1 6 7 9 1 0 8I 油当量 年均增长1 9 6 构成上以石油 天 然气为主 煤为辅 水电 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为 补充二I E A 对2 0 3 0 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结构预测 如下 煤炭4 8 8 7 1 0 8t 油当量 占比2 9 石油 5 0 0 9 1 0 8I 油当量 占比3 0 天然气3 5 6 1 1 0 8 b a 全球能源消费 b 我国能源消费 a JC l o h a IE n P r g C n n s u m p I i o n h C h i n a sE n e g yC o n s u m p l i o n 图l2 0 0 9 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B P 石油公司 2 0 l o F 唔 1 T h eP r i m a r ye n e r g yP o n s u m p t i o ns l n J c t u I to f2 X 9 A n e rB PG l o b a l 2 0 l o 一煤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一水电 万方数据 2 期贾承造 我旧能源I i 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1 5 3 油当量 占比2 1 核能9 5 6 1 0 8t 油当量 占比 6 水电4 0 2 1 0 8t 油当量 占比2 生物质与 废弃物1 6 0 4 1 0 8l 油当量 占1 0 其它可再生能 源3 7 1 0 t 油当量 占比2 1 冬1 2 a I i 师数据 显示 I E A 预测到2 0 3 0 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主体 与 现在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相比略有下降 核电和水 I U 有所下降 而生物质能等占比上升 国际能源组织 I E A 预测至2 0 3 0 年 我困 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 8 2 7 1 0 8l 油当量 年 均增长2 7 2 构成上仍然以煤为主 石油 人然 气为辅 水电 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补充 2 0 3 0 年我目一次能源需求预测 煤炭2 3 9 7 1 0 8t 油当 量 占比从6 7 下降到6 4 石 f f l 7 5 8 1 0 8I 油当 量 占比2 0 天然气2 0 2 1 0 8t 油当量 占比 5 略有上升 核能1 2 7 1 0 8t 油当量 占比由 1 f 升到3 水电0 9 0 1 0 8t 油当量 占比2 生物质与废弃物2 0 5 1 0 8I 油当量 占比从0 卜升 到5 其它可再生能源0 4 7 1 0 8I 油当量 占比 7 图2 h 我围的能源消费结构与全球相比 化石能源的比例仍然大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以煤 炭为丰 I E A 的统计结果明显地带有其自身的观点 本人领导的研究小组根据我斟的基本国情对我闼 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以我国能源 消费年均增长4 来看 2 0 3 0 年需要5 0 1 0 8t 油当 量 其中石油8 1 0 8t 占比1 6 天然气3 8 1 0 8 l 油当量 4 5 1 0 mm 1 占比7 6 煤炭3 0 1 0 t 油当量 4 3 1 0 8t 煤 占比6 0 核电 水电占 比1 0 新能源占比6 4 表1 这是一个比较 乐观的估计 从对2 0 3 0 年全球范闻能源消费预测 来看 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 但对新能源 可再 生能源等需求量分析差别很大 1 3 能源科技前沿 从同家 9 7 3 项目能源领域整个布局角度来 看 总共分为油气 煤炭 可再生能源 核能 能源转化与节能以及能源运输分配等6 大领域 各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前沿如下 1 油气 石 油天然气 含煤层气 赋存地质规律 勘探开发 理论与技术 先进物探 钻井 海洋工程装备 2 煤炭 煤炭资源赋存规律 安全开采和清洁 a b 一爆 石油 天然气 棱麓 水电 生镥质与废弃镥 一其它可再生麓蠢 a 伞球能源构成预测 I 我嘲能源构成预测 a P 什d m n Ir I I eg l o h a lP n P r g yn l i x f I P 陀f i i r m nn f l h PC h n a s 州r 蹦 1 1 i x 网22 0 3 0 年能源构成预测 B P 行油公司 2 0 1 0 和闱际能源署 2 0 0 9 F i g 2 F o r e a s lo fe n e r g vm i xo f2 0 3 0 A n P rB PG l o h a l 2 0 1 0a n II n I P n l a t i o n a lE n P r g yA g n f y 2 0 9 表12 0 3 0 年中国能源消费分析 T a b l elA n a I y s i so fC h i n a se n e r 科c o 吣u m p t i o no f2 0 3 0 注 能源消堤年均增长4 万方数据 1 5 4高校地质学报 l7 卷2 期 化利用的理论技术 3 可再生能源 风能 太 阳能 生物质能 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量转 化效率及稳定 低成本供能的理论 技术和材料 工艺研发 4 核能 先进 安全的核能发电 核废料处理技术 铀矿资源开采技术 5 能 源转化与节能 提高热功转化效率 清洁能源转 化技术 及大规模工业节能技术 6 能源运输 分配 智能 安全 高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低 碳 可再生能源增长的新型能源运输分配系统 2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消费迅 速增长 有效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关键 分 析我国能源资源各领域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亟需 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能有效促进我国能源资源 的高效开发利用 2 1 油气资源开发 我国沉积盆地共5 0 5 个 沉积岩面积6 7 1 0 5 k m 3 其中陆相沉积盆地4 2 4 个 海相沉积盆地1 2 个 海陆相叠合盆地6 9 个 目前我国沉积盆地勘 探程度较低 仅在1 0 5 个盆地中进行过地震勘探 在8 6 个盆地进行过钻探 具有油气发现的盆地7 9 个 其中工业油气流盆地3 2 个 低产油气流盆地 1 1 个 见油气显示盆地3 6 个 截止2 0 0 9 年底 我 国原油产量1 8 9 1 0 8t 天然气产量8 4 5 1 0 8m 3 分别居全球第五位和第七位 已居于世界产油产 气大国行列 但是 对于我国未来油气勘探开发 而言 仍然存在很多复杂的科学问题 面临严峻 的能源安全现实 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来讲 最关心的 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目前剩余油气资源的分布 以及如何有效勘探以找到剩余资源 二是剩余可 采储量的规模与赋存状态 以及如何实现剩余资 源的高效开发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 我国石油总可采 资源量2 5 4 9 1 0 8t 已探明7 6 0 7 1 0 8t 目前剩 余可采资源量1 7 8 8 3 1 0 8t 常规天然气总可采资 源量2 7 5 1 0 1 2m 3 探明储量3 6 8 1 0 1 2m 3 剩余 可采资源量2 3 8 2 1 0 1 2m 3 在油气资源评价基础 上 分析油气资源赋存领域 目前来看 我国剩 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七大勘探领域内 表2 其中 海域所占比重最大 需要加快勘探开发力 度 2 0 0 8 年1 0 月 3 0 0 0m 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开 工建造 2 0 0 9 年4 月平台进坞合拢 2 0 1 0 年1 月宣 布建造完成 这一重大装备技术可为我国自主开 发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切实保障 此外 非常规油 气领域的资源量也很大 如页岩气 致密气 煤 层气 油砂油 页岩油等 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 作 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 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松辽 渤海 湾 渤海海域及鄂尔多斯等盆地 表3 目前全 国原油剩余可采储量稳定增长 图3 一方面归 功于原油勘探的不断突破 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原 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得更多的地质储 量转化为可采储量 而且 近年来原油剩余可采 储量的增加支撑了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 图3 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一方面研究各领域 油气成藏机理 找准勘探方向 另一方面要尽可 表2 我国剩余油气资源分布 T a b I e2D i s t r i b u t i 蚰o fr 哪a i n i n go i Ia n dg 酗r e u r c 鹤i nC h i n a 万方数据 2 期贾承造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1 5 5 表3 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分布 T a b I e3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r e m a i n i n g 仲c o V e r a b l e r e s e r v e sO fc r u d eo n 能将油气资源转化为可采储量 当前油气资源开 发领域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如下l O 个 1 岩 性地层油气藏形成机理与低渗透油气藏有效开采 的基础研究 2 中国深部油气藏成藏机理与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基础研究 3 中国 中西部石油地质理论问题与勘探新领域的基础研 究 4 高含水油藏及深层稠油提高采收率基础 研究 5 复杂天然气藏有效开采基础理论研 究 6 油气深部钻井与地球物理探测的应用基 础理论研究 7 海上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基 础理论研究 8 深水钻完井基础理论与深水安 全钻井开采基础理论研究 9 中低煤阶及特殊 类型煤层气藏成藏机理与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基 础理论研究 1 0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的 基础理论研究 2 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已有煤炭资源总量5 5 7 1 0 8t 位居世界 第三 其中埋深在1 0 0 0m 以下的为2 9 5 1 0 1 2t 占 煤炭资源总量的5 3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2 0 0 9 年我国煤产量 达到的3 0 5 0 1 0 8t 图4 占世界煤产量的4 4 位居世界第一 和我围一次能源需求的7 0 我国能源 丁业对煤炭的依存十分强烈 目前已查 明煤炭资源储量约1 1 5 9 8x1 0 8t 可采储量l8 2 5 4 1 0 8t 在储量中4 0 已经利用 6 0 尚未利用 的储量中 只有1 3 是精查和详查储量 煤炭的储 采比低 很难有效地保证我国煤炭工业的持续发 展 以上分析数据显示 中国煤炭资源量并不是 世界上最多的 但开采强度位居世界第一 新中 国成立以来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绝 对主导位置 近1 0 年资料表明煤炭在一次能源生 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6 5 7 0 左右 根据不同 资料从不同方面预测分析 到2 0 3 0 年之前 我国 对煤炭的总需求量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峰值需 求量将达到4 0 1 0 8 以左右 图5 从我国煤炭资源未来发展来看 目前煤炭 勘探开发呈现如下4 个特点 1 东部条件基本 查明的浅部资源急剧枯竭 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 1 9 7 61 9 7 81 9 8 01 9 8 2 1 9 8 4 1 9 8 61 9 8 8 1 9 9 0 1 9 9 2 1 9 9 4 1 9 9 6 1 9 9 82 0 0 0 2 0 0 2 2 0 0 4 2 0 0 6 2 0 0 8 图3 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变化曲线 F i g 3C h 卸g e si nr e r i n i n gr e c o v e r a b l er e s e r v e so fc m d eo i l 訾 譬 删 L 廿 超 佃 哑 剁 丑咪攀 营譬蛐器眯砖张熏匾剞 万方数据 1 5 6高校地质学报17 卷2 期 一 营 8 一 棚 L J 卜 粼 媸 图4 我国煤炭年产量递变趋势 据B P 石油公F d 2 0 l o F i g 4 7 I r e n di nC h i n a sc 0 8 Jo u t p u t A f t e rB P l o I l a l 2 0 l O 图5 我国原煤生产趋势预测 F i g 5 P r e d i c t i o no fC h i n a sc o a lp m d u c t i 主要煤炭产地的华北地区煤矿平均采深达6 0 0m 以上 每年有大量矿井因浅部可采资源枯竭而关 停 预测显示 到2 0 2 0 年 将有超过4 0 的国有 重点煤矿和6 0 的国有地方煤矿 因浅部资源枯 竭面临关闭 2 西部条件基本查明的煤炭资源 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大规模开采 受生态环境脆 弱 基础设施落后 距消费市场遥远等因素的制 约 近期完全靠开发西部资源来替代东部煤炭产 量缺口不现实 3 开发深部煤炭是国家煤炭工 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据最新煤田预测和第一轮 9 7 3 项目研究成果显示 吕梁山以东的华北地 区埋深8 0 0 1 5 0 0m 有4 0 5 0 1 0 8t 的煤炭资源可供勘 探和开发利用 4 东部深部煤炭资源丰富且开 采基础较好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约1 3 7 8 l 1 0 8t 绝大部分赋存于1 0 0 0 至2 0 0 0m 埋藏深度 图 6 目前全国煤矿平均开采深度约为5 4 0m 华北 华东地区平均开采深度约为6 5 0m 每年以1 2 到2 0 m 速度延深 超过1 0 0 0m 的矿井有3 3 对 最大深度 达到1 4 0 0m 因此 研究解决理论上 技术上 图6 垂直深度在2 肌 m 以内的煤炭资源分布图 F i g 6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c o a lr e s o u r e sw i t h i n t l l e 2 0 0 0 畹d e p t l I 工艺上的重大难题 安全高效开采我国 尤其是 华北地区 深部煤炭资源成为当前急需 今后需 要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因此 需 要从开采条件基础理论 开采理论与开采技术 安全要素监测监控与管理等三个大的层面上来进 行分析研究 以解决我国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 问题 此外 高效开发利用技术问题也是提高煤炭 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关键 如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 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 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 与化学T 程基础等 1 煤资源开发利用实例 中低阶煤分 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 中低阶煤 褐煤 次烟煤 的高效洁净转化是我国能源领域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此研究将煤结构的复杂性看 成分级转化的优势 研究思路打破了传统的煤气 化 再合成的煤化工路线 从煤的分子结构和自 由基反应机理出发 致力于创建分级转化联产低 碳燃料和化学品的新技术体系 具有明显的创新 性 有望突破多年来煤化学和煤转化理论研究瓶 颈 万方数据 2 期贾承造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1 5 7 2 煤资源开发利用实例 褐煤洁净高效 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 有效利用我国的褐 煤资源是我国能源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 具有重 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此研究提出褐煤经部分加氢 热解 提取轻油 残渣气化 F T 合成 以及甲醇 催化转化获得油品和相关化学品的思路 把直接 液化和间接液化有机结合起来 符合洁净绿色和 梯级利用原则 从整个煤炭资源勘探开发领域来看 需要解 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较多 总体而言有如下1 0 个 1 深部及特殊地质体下找煤的重大科学问题研 究 2 煤矿复杂地质构造和灾害源高分辨地球 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 3 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 瓦斯共采的重大基础研究 4 煤炭资源绿色开 采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5 大型煤矿区环境污 染和控制的基础研究 6 煤自燃及矿井火灾热 动力灾害防治的基础研究 7 城镇和矿区建筑 物下提高煤炭开采回收率的基础研究 8 低阶 煤和劣质煤优化转化利用的物理化学问题和工程 系统基础 9 燃煤烟气硫 氮 汞 及其他重 金属 综合脱除的物理化学和工程基础 1 0 动力系统煤资源节能梯级利用及节能型燃煤污染 物资源化治理的基础研究 2 3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 具有 自我恢复原有特性 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 有规律地得到补充或重复利用的一次能源 包括 太阳能 水能 生物质能 氢能 风能 潮汐能 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地热能也 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由于其低碳 环保 安全 可持续等特性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很大的发展和 利用 2 3 1 风能的利用 风能是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具有良好的 环境和经济效益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 发展最快的技术 最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和产业 化应用 近2 0 年来风力发电 特别是大型并网风 力发电技术 取得了很大发展 根据美国及欧洲 风能协会的统计 2 0 0 3 年全球风电新装机容量为 8 1 3 3M W 累计装机3 9 2 9 4M W 在过去的5 年中 欧洲风电每年增长速度超过3 5 到 十五 末 期 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计划1 0 0 0M w 2 0 1 0 年计划 4 0 0 0M W 当前 我国风能发展迅速 2 0 0 8 年底已 达1 6 0 0 1 0 4k W h 我国1 0m 高度层风能资源为2 5 1 0 1 2k w h 资 源量大 但在利用中遇到风能不稳定 成本高 转化率低的问题 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面临的技 术瓶颈是 1 风电稳定上网 储能技术 智能 电网 2 高空气能 平流层稳定风能利用 该 创意被美国 时代周刊 列为2 0 0 8 年5 0 项最佳发 明之一 3 大尺度风力机 风轮直径 1 0 0m 4 兆瓦级风速风力机 不同风况下 高风能吸 收率 我国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 2 0 2 0 年 3 0G W 2 0 3 0 年1 0 0G w 2 0 5 0 年5 0 0G w 当前我 国风力发电发展迅速 我国的装机容量会持续增 加 2 0 0 9 年安装量超过5 0 0 0M w 成为世界最快 增长的国家 累计装机排世界第四 当年世界第 一或第二 风能装机装备供不应求的局面还会持 续 但是2 0 l O 年有所缓解 制造业的原整合可能 在2 0 1 0 年前后出现 2 3 2 太阳能矛0 用 太阳能是清洁 安全 可靠和可再生的能源 资源 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 可分为光一电 转换 光一热转换和光一化学转换三种类型 世 界各国都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未来中长期能 源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的 分布和特点 除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外 绝大 多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 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 的优越资源条件 从未来的发展考虑 太阳能开 发利用 在发电方面具备上亿千瓦的资源条件 在热利用方面也具有上1 0 8t 煤当量的开发前景 是未来替代能源和战略能源方向 我国太阳能年辐射平均值为5 8 6 1 0 3J m 2 理论上总辐射量近2 0 0 0 0 1 0 8t 标准煤 图7 太 阳能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光热电转化和光电转化 但主要问题是能量密度低 光电转换效率低及发 电成本高 表4 其技术突破途径是提高光电转 换系数 大幅降低成本 目前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 1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万方数据 1 5 8高校地质学报 l7 卷2 期 罔7 我斟太阳能资源分布罔 l J T aJ g 7 D i s tr i h I t i o no fC h i n a ss o I a re n e g y s0 lJ P s 1 0 J n 1 1 a 表4 太阳电池实验室及光伏组件产品效率 T a b l e4T h ee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s o l a rl a b o r a t o r ya n dP Vm o d u I ep r o d u c t s 材料的竞争仍十分激烈 拥硅为王的状况可望在 2 0 1 0 年前后缓解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 前景看好 而欧美仍然是该领域的主要市场 f2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热利用具有持 续稳定的发展 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目标如下 2 0 1 0 年 全同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 5 1 0 8m 2 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 2 0 1 0 年替代能源 量达到3 0 0 0 1 0 4I 标准煤 2 0 2 0 年 周太阳能热水 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3 1 0 8m2 加 J 其它太阳能 热利用 2 0 2 0 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 0 0 0 10 4t 标准 煤 2 3 3 生物质能 生物质是人类利用最早 最多 最直接的能 源之一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 来源广阔 无 污染等优点 可通过不同T 岂技术途径转换为 液体 气体和固体燃料 以及热能和电力等 达 到较高的利用效率 所以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 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2 叭 力利用高新技术将其转换成为高品位的能源 用 以缓解和逐渐减少对石油 煤炭等矿物能源的依 赖 同时可减少矿物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二 氧化碳排放 中国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目标明确 2 0 1 0 年达到燃料乙醇2 0 0 1 0 4t 生物柴油2 0 1 0 4t 2 0 2 0 年达到燃料乙醇1 0 0 0 1 0 4t 生物柴油2 0 0 1 0 4f 然而 生物质能发展任重道远 主要是生物 质资源的限制 当前我国国情下容易出现与人夺 粮的现象 此外在应用技术方面也存在瓶颈 米 锦欣和王龙 2 0 0 9 宁泽逵等 2 0 1 0 中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 是提高可 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努 力从2 0 0 5 年的7 5 到2 0 1 0 年的l o 2 0 2 0 年争取 提高到1 5 逐步提高各类可再生能源总量 表 5 为实现这一日标 需要解决如下可再生能源 万方数据 2 期贾承造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1 5 9 表5 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汇总I 单位 G W T a b l e5S u m m a r yo fr e n e w a b I e 蛐e r g yp o w 盯 g e n e r a t i o nt a r g e t 开发利用重大科学问题 1 规模化制备高效 低成本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及其基础问题 2 低成本 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基础研 究 3 不同风速级别条件下兆瓦级和 或多兆 瓦级风力机组设计的基础研究 4 复杂条件下 规模化风电场动态特性及其与电力系统的相互作 用 5 生物质能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 究 6 制氢 储氢及燃料电池体系衰减机理的 基础研究 7 大型电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及相关系统集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2 4 核能 核电在优化能源结构 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 实现我国经 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目 前 核电在全球总装机容量 4 1 0 8k w h 占发电 量1 6 事实证明核电具有环境可持续性 经济竞 争性 供应稳定性 国家把积极发展核电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被 列为国家的重大专项 先进核能技术 被列为 能源领域的战略重点和优先主题之一 国家能源 局已经明确 到2 0 2 0 年 要使我国的核电装机容 量从现在的近1 0 0 0 1 0 7 W 增加到7 0 0 0 1 0 7 W 根据对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前景和形势的分析 中国科学院在2 0 0 7 年 应对挑战 构建可持续 能源体系 研究报告指出 2 0 5 0 年我国的水电与 核电应占电力装机容量的2 0 目前为6 6 2 0 0 5 年中科院的咨询报告中也预测了我国到2 0 5 0 年核电总的装机容量要达到1 6 的世界平均水 平 意味着届时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 5 1 0 W 当前 我国核电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是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 以及核 废料处理技术与铀矿资源短缺等问题 由此 我 国的核能利用发展战略是围绕引进开发建设第三 代反应堆 实现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 同 时加强第四代反应堆和聚变堆研究 图8 加 强核废料及嬗变堆技术研发 并应该加强铀矿资 源勘探开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将 先进水冷 堆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和核废料处理技术 列入项目研究计划 第二代反应堆 争端 粕版雠 警堆 核聚变 加 2 0 3 0 2 Q 5 0 年 图8 核电技术发展路线 F i g 8 N u c l e a rp o w e rt e c h n o l o g rm a d m 印 为实现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必须解决的重 大科学问题如下 1 高转换 高热力参数水 冷堆的基础研究 2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 的基础研究 3 嬗变堆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 4 聚变示范堆超临界水冷包层系统的基础研 究 5 铀矿资源勘探开采的基础研究 3 能源转化与运输分配 要获得能源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除进行各种 能源资源的获取与开发以外 还要进行能源的高 效转化以及运输与分配 已达到输能 节能 高 效利用的目的 3 1 能源高效转化与节能 根据我国 十一五 能源发展规划 十二五 期间 能源高效转化与节能的重点是 工业 交通运输 建筑 商业和民用领域的节能 环保工作 主要实施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 造 区域热电联产 余热余压利用 节约和替代 石油 电机系统节能 能量系统优化 建筑节 能 绿色照明 政府机构节能 节能监测和技术 服务体系建设等 同时作好石油节约和替代工 作 以洁净煤 石油焦 天然气替代燃料油 轻 油 淘汰燃油小机组 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 标准及相关配套政策 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 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在城市公交车 出租车等行 业推广燃气汽车 电力方面则需大力发展6 0 万千 瓦及以上超 超 临界机组 大型联合循环机 组 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 推进热电联产 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 在能源高效转化与节能领域大科技问题有九 万方数据 1 6 0高校地质学报l7 卷2 期 个 1 重油高效转化和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 利用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2 清洁和超清洁 车用燃料生产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3 支撑 石油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4 灵活原料高效转化 合成气 的化学和工程 基础 5 二氧化碳捕获及固定化的相关理论和 工艺基础 6 可燃废弃物热处理过程的基础研 一究 7 低品位能源高效热功转换的基础研究 8 工业过程 化工 钢铁冶金等 工业窑炉 及高效流体机械节能的科学问题研究 9 建筑 节能的基础研究 3 2 能源运输分配系统 能源运输分配系统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集 中在电能输配方面 当前 我国需要大力发展6 0 万千瓦及以上超 超 临界机组 大型联合循环 机组 并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有技术 发 展先进输变配电技术和装备 大力发展 智能电 网 建设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 分布式能源供 应系统 智能调配 安全节能的新型电网系统 能源运输分配系统研究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有 如下四个 1 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及提高 多种电源互联电网能效的基础研究 2 智能电 网 3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 础研究 4 储能 每一个重大科技问题都需要 集中解决相关方向系列性问题 例如多能源互补 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础研究 分布式能源系统 是指将能源系统以小规 模 小容量 模块化 分散的方式布置在用户 端 以双向传输冷 热 电能 国家中长期科 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将分布式供能技术作为 与氢能 核能等并列的4 项能源领域前沿技术 其 关键科学问题涉及两个方面 1 燃料化学能与 热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 2 多能源互补机理 与全工况性能调控机制 其发展总体目标是 构 建能的品位与循环耦合理论框架 丰富和发展总 能系统理论 建立微小型燃气轮机 热声热机 余热制冷与热泵 蓄能等关键过程的理论涉及方 法 提高国家分布式功能技术持久发展的自主研 发能力 十二五 期间 分布式供能将为我国 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4 结语 认清我国能源发展前景 把握能源科技发展 前沿 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是解决我国 能源消费问题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的 关键 应站在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度 在项目 实践中进一步科学深入地剖析 认识和创新 指 引中国能源利用研发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B P 石油公司 2 0 l O 世界能源统计2 0 l O 0L h t t p w w w b p c o m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v i f w 华贲 2 0 1 0 产业结构 能效与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 析 J 中外能源 1 5 5 1 7 廖华 魏一鸣 2 0 1 0 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及其变化研 究 J 1 中国软科学 1 0 6 1 5 米锦欣 王龙 2 0 0 9 论金融危机下生物能源开发与粮食安全问题们 先驱论坛 f 1 9 7 一1 2 宁泽逵 王征兵 付青叶 2 0 1 0 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安全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 J 统计与决策 1 1 2 2 一1 2 5 世界能源署 2 0 0 9 世界能源展望2 0 0 9 OL h t t p n r w o r l d e m r g 删I t L k 0 r f 2 0 0 9 a s p 魏一呜 廖华 2 0 l o 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 J 中 国软科学 f 1 1 2 8 一1 3 7 魏一呜 刘兰翠 范英等 2 0 8 中国能源报告 2 0 0 8 碳排放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8 3 2 R e f e r e n C e s B PG I o b a l 2 0 l O S t a t i s t i c a lR e u i 删o fW o r l dE n e E g yF u UR e p o r t O L h t t p w w wb p c o m 8 咖i 8 t i c a l r e v i e w C l e v e I a n dC J 2 0 0 4 E n c y o l o p e d i ao fE n e r 科 虹1 E l s e v i e r l 1 0 0 0 H l I aB e n 2 0 1 0 T h ei n n u e n c eo fi n d u 冉t r ys t c t u r e e n e r g ye m c i e n c y 粕dp r i m a r ye n 唱ym i xo ne n 8 r g yi n t 彻s i t y J S i n o G I o b a lE n e r 罢孔 1 5 5 l 一7 i nC h i m w i n lE n 珈s ha b s 岫c t I n t e n l a t i o l I a lE n e r g yA g e n c y 2 0 0 9 W o r l dE n e n g yO u d 0 0 k O L H t t p w w w w o r l d e n e r g y o u t l 舯k o 吲2 0 0 9 p L i 舯H u aa n dW e iY i m i n g 2 0 l O As t u d yo nt h ed i f T e r e n c ea n d i n e q u a l i t yo fw o r l de n e r g yc o 峭u m p t i 彻期dt h e i rc h a n g e s J C l l i 雌 S o f tS c i e n c e l O 6 1 5 i nC h i n e g ew i t hE n g I i s ha b s t r a c t 胁J i n x i na n dW a n gL 0 n g 2 0 0 9 0 nt h ef i n 肌c i a lc r i s i s b i n e r 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砺dB e c u r i t y J H e r a l dF o m m 1 9 7 一1 2 i n C h i n e 髓w i I hE n g I i s ha b s t r t N i n gZ e k u i W a n gz h e n g b i n ga n dF uQ i n g y e 2 0 1 0 B i o e n e r 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f 捌s e c u r i t ya n di t si m p I i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强化训练模考卷附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自考专业(电子商务)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研优卷)
- 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项目投标书
- 防腐树脂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202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考前冲刺测试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自考专业(会计)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水性电子材料胶带生产线项目初步设计
- 2024年高职单招题库【黄金题型】附答案详解
- 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题库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制造型企业销售管理制度
- 化妆品原料留样管理制度
- 非标自动化公司技术部管理制度
-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索
- 数字时代的艺术史重构-洞察及研究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XXX学校教辅材料选用方案范文
- 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海龟汤题目和答案(100题)
- 劳务关系工伤补偿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