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王自强(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课题编号:SZ2010626摘要:本课题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农民工的性别及年龄、受教育程度、进城目的、打工行业、就业信息渠道、工作时间、就业保障体系、劳动技能、收入及消费等方面入手,对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由早年青年出来打工为主发展到现在壮年占主导地位,大部分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主要从事制造业(20.52%)和建筑业行业(50.65%)最底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且工作时间长、工资比较低,年平均收入是8172元,远远低于我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工作生活条件还比较差,一些相应权益还得不到保障。从而找出影响农民工生活状况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为科学、合理地构建河北省农民工保障体系及为河北省经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河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1 前言“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长期存在的城乡户籍分割制度,使得农民工的身份无法被城市社会所认同,农民工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同时产生了一系列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所以,研究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以及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河北省部分城市 (石家庄市、邢台市、唐山市、廊坊市)的2400名男性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民工的分布情况,选择了6个大行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行业),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2.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定额多阶段多次分层的抽样方法。在四个市采用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400份,收回2166份,回收率为90.25%,其中有效问卷为1998份,有效率为92.24%。3 结果与分析3.1 对农民工性别、年龄结构的调查分析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由早年青年出来打工为主发展到现在壮年占主导地位。在被调查对象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7.33%;20-30岁的占39.94%;30-35岁的占29.83%;35岁以上的占2.90%。其中男性占调查人数的72.68%,20-35岁的占的比重最多,占59.1%;女性占27.32%,20-30岁的比重最大,占50%,见图1。总的看女的年轻的出来的多,男的中年出来的相对比较多,在农村结婚以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还比较严重。出来打工的农民工有50.68%的结婚的,未婚的占49.32%。3.2 对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分析总体上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偏低,从被调查的农民工的情况看小学文化及以下的占16.57%,初中文化占63.76%,高中文化的占8.46%,中专及以上文化的只占11.21%。在现在大学本科就业都比较难的情况下,这么低的文化程度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3.3 对农民工进城的目的的调查分析大部分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选择这一条的占46.48%,厌倦农村环境,向往城市生活14.19%,耕地少,劳动力多23.62%,农村教育水平低,为了孩子来城市里就读15.71%。未婚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前在家读书,主要是出来增长见识,学技术,想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也有部分感觉务农太辛苦,羡慕城市生活而出来的;小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一是趁农闲务工经商补贴家用,二是家中土地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在家无事可做;已婚或带孩子外出打工的主要是想让孩子在城里找一所理想的学校在城里读书。但是城市农民工一般以青壮年为主,很少有取得城市户口,因为他们外出务工经商的时间也不是太长,特别是工作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强,要想取得城市户口,只有通过在城里买房。而现在房价比较高,靠既不稳定又不高的收入,是很难买得起房的。只有极少数出来打工十几年以上的人,一直在城市生活,为了孩子上学,买上房子取得了城市户口。3.4 对农民工打工的行业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制造业占20.52%,建筑业行业为最多占50.65%,宾馆、餐饮业占15.32%、批发零售业占4.50%,在制造业的部分工种如装缷、搬运、包装等体力较重、环境较差的地方仍是农民工较多。在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由于原来人员富余比较多,仍然以正式工人为主,农民工占比例很少,一些私营企业农民工比重比较大。3.5 对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渠道的调查分析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通。有60.21%是靠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或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带出;自主就业和自荐到用工单位的占18.77%;通过招工广告的占8.56%;由家乡政府组织的占12.46%。从上面情况看,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还是原来传统的传帮带形式,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工对小的中介机构和招聘广告普遍采取不太敢信任的态度,怕上当受骗,有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外出打工也缺乏相应的组织措施。3.6 对农民工收入状况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的农民工收入情况看,27000-20000元/年占12.61%,20000-15000元/年占35.24%,15000-5000元/年占40.29%,5000-4500元/年占11.86%。平均收入是8172元,远远低于我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于从事行业不同,收入也不平均,制造业和建筑业重体力农民工工资水平高于平均工资,其它大部分低于平均数,最高可达27000万,最低的4000元。从调查情况看工资有时被克扣,主要原因一是合作方称上一级没给钱,无法发放工资;二是资金周转困难,暂时不给;三是为了稳定农民工队伍,对农民工进行约束,扣留一部分钱,防止不辞而别。3.7 对农民工的工作时间的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日均工作10小时以上,50.6%对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农民工每年工作240天以上的占76.6%,181-240天的占14%,平均269天;平均每天工作10.34小时,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18.57%,10-12小时占44.44%,8-10小时占23.67%,8小时及其以下的仅占13.32%。3.8 对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的调查分析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重视,农民工在一些企业人数的增多和相对稳定,对企业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从签订合同上看,有42.69%的农民工和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没想过和干临时工不需要签合同的占10.21%,没有签订合同的占47.10%,合同的签订,对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起到很大作用;一些临时用工人员,工资发放不能及时到位,正规企业一般都能按合同要求,及时发放工资,这说明国家采取的保障农民工工资的一些措施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3.9 对农民工劳动技能情况的调查分析从农民工的专业技能来看,普遍专业技能欠缺,自学过专业知识的仅占18.27%,接受过长期(半年以上)培训的仅占10.36%,42.34%的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其他29.03%也只是接受过短期上岗培训或者边学边干,只能干一些靠出力的简单劳动。有53.20%没有任何专业证书,36.34%有初级证书,中级和高级的分别占6.86%和3.60%。从调查情况看有90%的认为一些技能培训对找到工作有一定帮助和非常有帮助,没参加培训的原因主要有不知哪里有职业技能培训,不想花钱,再一个不了解培训对就业有多大帮助,怕花了钱找不到工作。希望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但也希望免费或少收费并能保证就业。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城市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由早年青年出来打工为主发展到现在壮年占主导地位。大部分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改善生活,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主要从事制造业(20.52%)和建筑业行业(50.65%)最底层、最危险、最脏最累的工作,工资比较低,年平均收入是8172元,远远低于我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工作生活条件还比较差,一些相应权益还得不到保障。4.2 建议4.2.1 简化农民工进城的各种证件的办理手续,建立“多证合一,信息共享”的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实行广泛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4.2.2 拓宽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为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广开就业门路;通过提供价格低廉、品位较高的文化服务和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式,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加大农民工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4.2.3 严格监督劳动合同的签定和执行,解决无故加班、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下大力气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工进城后人身钱财的安全。4.2.4 大力宣传农民工进城的积极作用,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农民工,消除歧视;教育引导农民工自觉加强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增加劳动技能,克服自卑心理,积极融入城市生活。4.2.5 防止出现城市教育越来越加强,而农村教育越来越相对落后的局面,特别是解决好农民工进城以后,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解除他们乃至社会的后顾之忧。参考文献:1华力,李平,彭鹰.武汉市农民工体育参与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03)2郑涛.对湖北省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 (01)3岳艳丽,王军.社会转型期农民工体育问题探讨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