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利用.doc_第1页
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利用.doc_第2页
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利用.doc_第3页
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利用.doc_第4页
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尝试利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的对接 安徽省宿松县实验小学 石沉香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非常普遍,将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对接起来,是笔者研究的课题。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果教师不从学拼音,学生字起就练习说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并循序渐进地、有规律地练习写话,到了三年级,要学生写出一小篇文章来,是很难的一件事。大部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么脑袋空空,思维短路,没什么内容可写;要么一头雾水,样样都不能写,给出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硬逼着写,文章也表现出空洞,言之无物,套话废话连篇;要么把所看到的全部记下来,眉头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都写下来,作文变成了流水帐。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克服作文上的诸多问题,笔者做过许多尝试和努力,学生作文有许多本质的变化,但一年来利用网络资源,便有了更多收获。一、从内容上谈谈利用网络资源1、利用网络资源的视觉美,激趣、留意、乐写。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就是生活的不同程度的记录和加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因为班级人数特多,年龄小,想组织学生到课外生活的大课堂去体验,那是难上加难,就连每年的常规春游、秋游,因为安全问题不易解决,学生的生活体验当然少之又少,所以利用网络中的图片和视屏等再现生活场景,学生通过视觉刺激,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当然是个不错之举。人教版小学课本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是随着本单元阅读课文的内容而定的,即是本单元主题作文。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关于神奇的大自然的文章,作文的题目便是关于这一主题的: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基于教材编写分主题单元的特点,我除了在网上搜集许多关于课文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的图片的视屏,还搜集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其他地方奇特的图片或视屏资料,然后配以自己的描述。或者直接跟学生描述我去过、见到过的奇丽景致,还配以自己的部分下水文,学生便也仿佛到过了风景奇特的大自然之中。他们看到这些视觉资料之后,自觉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马上有了写作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童年趣事时,为了克服小县城的学生大都由爷爷、奶奶陪读,平时课外除了在家里玩,就是看电视的不足,我在网络上搜集许多关于不同地点、不同学年段的孩子的童年有意义、有趣的视频资料给他们看,让他们找回童年生活体会。然后把自己童年在农村的一些儿童生活乐事拍下来做成幻灯片,配上乐曲,展现给他们。在充满情趣的导入如“童年是一张张记载着快乐的照片,童年是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童年是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令人回味”的渲染中,学生思路被打开了,他们仿佛觉得网络中的那些图片反映的生活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于是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故事一:这天,我们回老家了,爷爷听说有一条河干涸了,但还有棉花糖般柔软的烂泥,爷爷大喊一声:“走,捉鱼去喽!”只见他连忙穿上柱子般高的长筒黑靴,套着比毛巾还长的大皮手套,随手拿起放在大门背后的能装一个小孩的蛇皮袋子,跟着吆喝一声,迅速冲出大门。我从来没见过爷爷这等“飞毛腿”!以前总是爷爷追我,现在我只好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去追爷爷了!但这次我逊色了,爷爷好像来了几十年前的劲,我竟然没追上他。故事二:我和楷楷比赛水上飘飞,他竟敢在我面前吹牛说他能从水上面迅速飞到对岸,我顿时来了醋意,嗡声嗡气地对上一句:“那你飞一个给我看一下!”话没说完,只见他退到几十米远的坝上,一阵迅猛的风似的冲来,飞速一跃,在静静的水面上轻盈地落了几下,一眨眼功夫,如同蜻蜓点水,到了对岸。我天生就是个不认输的人,心想:他都能跳过去,难道我还不能吗?我也学着他的样子,退到了坝上,猛地起跑再跳,“啊!啊!”不好,我掉进了水里楷楷连忙下水把我拉起,虽然我嘴上不服气,但是心里还是暗下决心:我也要想办法练习,练到能飞过去! 洋洋洒洒、自自然然、字字句句没有一点刻意雕琢的痕迹,真正达到了有话要说,有情要表的境界,这样的习作,学生不难,如果没有网络资源的启迪,即使有这样的效果,也不会这么轻松。2、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比较、积累、会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道理孩子们都听说过,但关键是,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一个不能解答的问题:我布置学生看过好多书,采取记笔记、在书中圈画好词好句、摘抄、写体会等方法,让学生看教材同步或课本中规定的相关学段的书。因为怕孩子们不把读书落到实处,我甚至要他们把所看的书拿给我签字、抽查读背。可以说阅读,他们真的做到了,但如果要提笔写作,他们却照样是遇到了难题。许多负责任的家长也向我咨询了同样的问题,我只能告诉他们把阅读和写作及时地吻合起来,才是有效阅读。为了完成任务而积累的素材,是消极的,被动的,所以写作时用不上。那么如果老师也跟着他们,跟着年段语文课本的每单元的主题内容阅读一些材料,加以整理,在网络中跟学生一起背诵,一起欣赏,一起评价,互相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即有效阅读,长期坚持,是否有效呢?我做了第一次实验: 在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于动物的生动文章时,我在网络上搜集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动物和相同作家写的不同动物的一些文章跟学生一起阅读、欣赏、做笔记、积累,相互学习,初见端倪。例如: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yng)。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 g)噜(l)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老舍)小猫白玉似的毛色上,黄斑错落得非常明显。当那蹲在草地上或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每当附近四邻或路过的人,见了称赞说“好猫”的时候,妻(q)脸上就现出一种莫可言说的得意,好像是养着一个好儿子或是好女儿。阿吉(j)阿满这两个孩子从学校一回来就用带子逗它玩,或是捉迷藏似地在庭间追赶它。我也常于初秋的夕阳中坐在檐(yn)下对这小动物作种种的遐想。(夏丐min尊)它一身的白毛像雪似的,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黑白相间,白的显得越白,而黑的越发显得黑了。脸一半儿白,一半儿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间闪呀闪,见我低下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一条全黑的尾巴躺在地上,悠(yu)然自得地摇摆着。嘴张得很大,露出几颗嫩白的小齿,咪(m)咪地叫着,那几根细鱼骨头似的白胡须,傲傲地动着。 (周而复) 以上三个片断都是名家写猫的作品。我是这样做的:先把我搜到的这几个片断发送到班级网络博客上,然后请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把文章复制到自家电脑的文档里或者直接在家打开博客,约定礼拜天的上午八点在网上共同学习。先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打“横线”的句子背熟,背诵能力强便背全段,然后视屏交流背诵,接着就三段文字,讨论三位不同作家选择不同的侧面来描写,表达的都是爱猫之情:老舍先生通过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来表达喜爱之情;夏丐尊先生通过描写猫的一家人对小猫的态度来表达喜爱之情;周而复先生通过描写猫的外貌和神情来表达喜爱之情。第三个环节是品词析句,领悟感情。例如对文章中的“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的赏析,对“蹭”“悠然”“得意”等词语的体会,领悟到表达的情感。第四个环节,出示一些有关猫的生物特性的文字,朗读,复述部分内容。第五个环节,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在网上写出一篇关于熟悉的动物文章,大概9:00左右吧!停止上网,晚上7:00再花上四十分钟的时间讲读,评价,交流。从网上传回来的作文来看,很好。以后每周,我都坚持一次,不赘述。这样有条不絮,井然有序,坚持不懈,作文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件头痛的事了,家长们也乐意并大力支持网络作文。 既然小学语文课本分主题单元编写,作文也分主题教学,利用网络来学习,扩大积累量,互相交流,对学生发展一定有帮助。小学语文课本不乏上述的例文,例如第九册第六组关于“父母的爱”的内容,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关于“年节习俗”的内容教师把握住学生特点,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发展特点,利用网络的便利优势和趣味性,引导学生学写作文。二、从形式上谈谈利用网络资源1、利用作文博客的工具性评价作文。学生本来在乎作文评价,只是没有一个好平台,评价没有用武之地或无法经常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对作文评价无所谓了。而网络作文博客为小学生作文评价提供了便利的基础。全班学生将自己的文章通过老师发表在博客上,即使这种方法不行,也可以在评价栏中粘贴自己的作文,现时在网上阅读评价,并能更好使用多元评价,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可以同时应用。在评价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特征,学会遣词造句,学会联想和想象等。当然教师在最初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焕发强烈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的写作素养为目的。2、发挥作文博客的互联性修改作文。我无数次地观察过,学生的作文写完后交与老师查看,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后,老师的批改学生一般不看,甚至指出的错别字都不修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作文兴趣不浓厚,完成了一篇文章的任务就万事大吉,没有想着要写好;其次是老师的批改没有深入学生学习实际,他们大都不懂老师的批语的意思,没有做到浅显易懂,一语中的,有的批语更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既然作文本上批改作文没有多大收益,笔者便想到利用网络资源来批改作文。网络博客学生们乐意接受,师生同坐网络前,打开视屏会话,选上典型案例,当面讲解所选案例的优缺点,并用上修改符号来修改,加上恰当风趣的评价语,并讲清这些评价语言的意思。有些文章加上修改的意见,有些文章根据修改意见当面修改出样例,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领会作文的真谛。记得老师 例如,笔者去年教607班时,教师节那天有学生的作文片断:“ ”永远坚守。文我想:这不也是它吗?有着浓浓情意快活Day提醒我们贵重能做您的学生很幸运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今天是教师节。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何况教了我五年呢!昨晚,我精心制作了一张小贺卡,他虽不价值连城,也不十分精美,但里面饱含了我的心意。今天晨读,英语老师还让我们复习用英语向老师祝福。在语文课上,班长喊了起立,我的心怦怦直跳,大声用英语喊出,说到一半,才发现同学们都没有说,我羞红脸,刚座下,大家又一齐喊出:“Happy Teachers day!”我吓了一跳,真是哭笑不得,老师很高兴,我心里也知足了。这节课我积极举手,十分认真,也算是给老师的一份礼物了。下课了,我拿着犹如千斤重的贺卡,走到老师跟前,说了一句“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像吃了蜜似的老师对我的教导,我终生难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绐干。”老师啊!希望您在坚守教师的岗位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李顺凡同学写)教师批改语:在教师节这天,你以认真听课来回报老师,提前做好贺卡,送贺卡来表心意,我非常感动。读着读着,老师因你的作文而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人生非常有价值,我有了幸福的感觉。谢谢你,我会因你而坚守岗位!老师对你的文章有了些修改,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这里事先征得了该生的同意)同学们互改:(下面是学生互评互改的摘要,作了归类整理) 1、把词语改得更准确。如:除了把“发现”改为“记得”,把“价值连城”改为“贵重”外,还将“我心里也知足了”的“知足”改为“快活”了。因为同学们对老师尊敬,王亚鹏会很快活,而不是满足小作者的一个什么需要,所以用“知足”不合适。2、把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道 :“英语老师还让我们复习用英语向老师祝福”一句,如果想一想缩句便是:“老师让我们复习祝福”,显然“复习祝福”搭配有错,所以改成:“英语老师还提醒我们用英文向老师祝福”;再如“我拿着犹如千斤重的贺卡”一句,“ 千斤重”言过其实,不符合作者的心情。改为“有着浓浓的情意”。3、删去多而重复的词句。例如去掉“里面”一词,让句子变得干净简洁。4、把长句改成短句。如“老师啊!希望您在坚守老师的岗位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一句,改成:“老师啊,能做您的学生很幸运,希望您在教师的岗位上永远坚守,永不放弃。”让句意更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5、增删一些词句,使情感更饱满、确切。如“这节课,我积极举手,十分认真,也算是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改为“这节课,我积极举手,十分认真,我想:这不也是给老师的一份礼物吗?”更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语气。“脸上像吃了蜜似的”不通,如果是描写老师的心理,也是猜测,删去更确切。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符号。如:“他”“它”,“座”“坐”, “day”“Day”等。学生自评语:通过老师和同学们这一讨论,我明白了许多。学无止境,曾经老师总是表扬我作文写得好,还时常把修改后的文章拿到班上当范文读,我也飘飘然,以为就是自己的文章写得好,没怎么认真听,。现在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后我会多动脑,细思考。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一个难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运用网络资源来丰富作文教学,也是源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是为了避免作文内容虚假、空洞,作文形式书面、文学化,作文训练单调、呆板的一种尝试。为了开辟更广阔的习作天地,所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再现生活,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发学生写出他们眼里的真实,写出蠢蠢跃动的童心,不拘一格,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 ”永远坚守。文我想:这不也是它吗?有着浓浓情意快活Day提醒我们贵重能做您的学生很幸运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今天是教师节。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更何况教了我五年呢!昨晚,我精心制作了一张小贺卡,他虽不价值连城,也不十分精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