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新生宝宝的培养.doc_第1页
第一个月新生宝宝的培养.doc_第2页
第一个月新生宝宝的培养.doc_第3页
第一个月新生宝宝的培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月新生宝宝教育方案身心发展特征:(一)生理发育 1、体重:出生后到满月可增加约0.8-0.9千克。 2、身长:出生后到满月可增高约4厘米。 3、头围:出生时大约34厘米,到6个月可增长约8-10厘米。 4、运动能力 (1)大动作:俯卧抬头片刻。 (2)精细动作:握笔杆一会即掉。 (二)心理特征 1、认知能力:听声音用眼睛找声源。 2、脑的发育:出生时脑重为350克,在良好的哺育下,每天几乎增加1克。 3、语言能力:会发细小喉音。 4、社会性发展:与父母眼对眼注视。 逗引时会微笑。 教育目标:1、 保护新生儿健康成长。2、 建立睡眠、饮食常规。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3、 帮助婴儿建立感知觉的条件反射(视听味触)。4、 对婴儿进行抬头、抓握、爬行等训练。5、 初步建立亲子情感纽带。 教育内容产房的环境及布置新生儿学习的形式是经典式的学习,也就是条件反射的学习。在专门训练下,使他的形成条件反射,增长经验,增加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为此,要为新生儿列设形成条件反射。保证训练效果的良好环境,促进他的智能更快发展。 为新生儿布置一个刺激适应的环境非常重要。有人认为产房必须肃静而又整洁,因此,天棚墙壁刷到雪白,床单、被子等全都白色,室内没有一点声音,让孩子一直睡着。看来这种环境便于母子安康,其实对新生儿刺激贫乏,其结果会因刺激不足而影响智能发展。如果把环境布置得过于“丰富”,整天打开收音机,不管什么节目都收听,室内花红柳绿,摆满各种玩具,人来人往闹闹哄哄,结果使新生儿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而哭叫不止,不断吵闹磨人,使得母子都不安宁。环境布置要适度,保持足够的光线(不能过强),色调不过要过浓、过杂,清雅之中一点红。在新生儿床头上方及两侧悬挂五颜六色的汽球或吹汽娃娃、彩带等。每隔45天轮换一次。每次不要出示得太多,23种即可。母亲的抚爱孩子一出生,就要放在母亲的身边,让他一刻也不停地听着母亲心脏的跳声,这不仅使他有安全感,也会增加其体重。母亲是新生儿的第一任教师,是因为母亲的心跳声音能使新生儿安眠,新生儿躺着时,他的小脸总是向着母亲,生命急需的是吸吮足够的母亲那甜美的乳汁。第一眼看清的是,母亲那双慈祥的眼睛,最喜欢看的是,母亲那亲切的面容、最喜欢听的是,母亲那柔和的话音;最快乐的是,母亲那温暖的怀抱。母子之情紧密相依。所以,母爱是新生儿智能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营养。感知机能训练新生儿视觉能力的训练当给孩子喂奶时,要亲昵地怀抱,“抱”可以增强视觉敏感度。母亲的眼睛亲切的对着孩子的眼睛,引起他对母亲的凝视,这不仅可以发展眼睛的视觉,也发展应答性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出生两周后,在他的视野中出现鲜艳的玩具,给他看一件带响而又漂亮的玩具(要单一的,不要用一大串复杂的玩具)右距离眼睛2040厘米远的位置,逐渐摆动,逗引他凝视,训练目光固定和眼球的协调活动,逐步训练追视活动。当玩具晃动时,会引起应答反应,表现愉快。新生儿听觉的训练当孩子睡醒后,母亲要同他面对面地说话,使他熟悉母亲的面容和声音。也可以用小手铃(任何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可以)在他耳边轻轻地摇动,训练听觉反应和追逐声源以及倾听的能力。可以轻声给孩子念儿歌,哼小曲、听音乐、听不同音质的声音,叫他的名字,使他听到声音的转过头来,及产生兴奋的反应。新生儿触觉的训练当孩子睡醒时,先手轻轻地触摸他的小脸,嘴唇、小手和脚。当换尿布、洗涤时抚摸身体各部位。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让孩子的皮肤裸露的面积越大、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一出生就将他的手、脚藏在衣服里,应让手、脚和脸一样去接受空气和刺激,象脸一样不怕冷。新生儿言语、认知及社会性培养孩子的言语和认知能力是建立在听、看的基础上。听、看的统一,建立条件反射产生记忆。从这个意义来讲,孩子敏感的听觉和敏锐的视觉,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孩子觉醒时,母亲要和孩子说悄悄话,如“(孩子名字)睡醒了。”看看我们的尿布湿了没有等。另外和孩子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给孩子听。如:我们要洗涤了,洗洗小手、拍拍屁股、吃奶。说话时母亲的脸要对着孩子的脸、语调要温柔,口形变化明显、速度要慢,最好用标准普通话。这样孩子可以看母亲的口形、表情,听母亲的声音和相应的动作,行为建立条件反射,逐步理解词意、分辨事物。孩子最初与人交往是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求得成人对他的关注及帮助。后来可以用微笑表达满意和逗引周围的人。用眼睛追随走动的人。当成人和他说话时表现安静、聆听或喜悦。所以说语言已成为新生儿重要的交往工具。是社性培养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孩子的一日生活要有规律,这样才能建立比较稳定的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孩子一日生活是有节奏的:大脑精神有节奏的调整活动,会使孩子情绪稳定、轻松愉快。孩子初生20天后可以把大、小便,有规律的大、小便不但可以使父母少洗尿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的皮肤清洁,培养衣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今后自我能力的培养。怎样“把”大小便呢?A、一般的孩子排便在睡醒后和进食后,在此时可以及时把尿把便。B、把便时要伴随声音和一定姿势。如把尿时可发出“嘘嘘”的声音,把便时发出“嗯嗯”的声音,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不要随便改变常规、成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这对孩子今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各方面教育都具有深远意义。新生儿动作的训练(1)学抬头:抬头,是宝宝出生后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大动作。学会抬头,可以使宝宝扩大视野,促进智力发展。1)竖直抬头:给孩子喂好奶后,扶其头部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几下,让其打个嗝以防吐奶,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其自然竖直片刻,每天56次。 2)伏腹反头:宝宝空腹时,将他抱在你的胸腹前(与你面对面),然后你慢慢地斜躺或平躺在床上,此时宝宝便自然而然地俯卧在你的腹部。扶宝宝头部至正中,两手放在头两侧,逗引其短时间抬头,反复几次。 3)伏床抬头:宝宝空腹时,俯卧在床上,两手放在头两侧,扶其头转向中线,呼唤宝宝的乳名或用拨浪鼓等玩具逗引其抬头片刻,反复几次。 注:1、让宝宝抬头练习时,要边练边说:“抬抬头”。 2、每做一次练习后,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使他放松背部肌肉,感到舒适、愉快和你的爱抚。 (2)学“爬行” 爬行到直立是人类进化里程的一个质的飞跃,作为进化中的一个缩影爬行反射,在出生后的短暂时间内保留着。当宝宝俯卧位时,可出现以腹部为支点的匍匐动作,这就是爬行反射。利用这一先天的能力,可锻炼宝宝头颈部及背部伸肌运动,促进四肢活动和伸展、增强体质。 方法:每天洗澡、皮肤抚摩后,让宝宝俯卧,你用手心抵住宝宝的足底,你就会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匍匐爬行。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3)学“走路” “走路”,实际上是宝宝先天就有的能力行走反射。这一反射在生后56天左右就自然消失。充分利用宝宝的这一能力并加以动作训练,可使宝宝提早学会走路,从而促进脑的发育成熟,智力发展。 时间:从出生第八天开始到第56天结束。每天4次,每次3分钟。于喂奶后半小时进行。 方法:托住宝宝的腋下,用两大拇指控制好头部让他的光脚板接触平面,他就会做协调的迈步动作。这就是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