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doc_第1页
朗读技巧.doc_第2页
朗读技巧.doc_第3页
朗读技巧.doc_第4页
朗读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读技巧及训练 目 录 第一章 朗读的基本知识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二、语音变化的处理第二章 停顿 一、停顿的种类 二、停顿的处理 第三章 重音 一、重音的种类 二、重音的处理 第四章 语气 一、语气的色彩 二、语调 第五章 节奏 一、根据内容确定朗读速度 二、根据情感色彩确定朗读速度 第六章 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 一、说明文朗读要领 二、记叙文朗读要领 三、寓言、童话、故事朗读要领 四、诗歌朗读要领 表情朗读符号 符号 名称 作用 标示方法 主要重音号 表示重读的音节 标在应重读的字的下面 次要重音号 表示次一级的重读音节 标在次一级重读字的下面 | | 音步停顿号 表现节奏的停顿 划在音步之后| 前低后高号 表示这一句应读得前低后高 标在句首(或句尾) 倒三角 前高后低号 表示这一句应读得前高后低 标在句首(或句尾) 急读号 表示此处应急读 标在急读部分字下 缓读号 表示此处应缓读 标在缓读部分字下 渐弱号 表示语气由强到弱 标在应渐弱部分之上 第一章 朗读的基本知识 一、 朗读的基本要求 1、 读音要准确。 读音要准确,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要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读;二是要把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防止读错。要注意多音多义字;二要注意形似字;三要注意形声字;四要注意变调。 2、 吐字要清晰。一要注意吐字的要求;二要加强练习。 3、 朗读前的准备工作。一要理解内容;二能看到形象;三需体会感情。 二、语音变化处理 (一)轻声的处理方法 作品中句子里的语气助词读轻声,它们一般居于句尾,仅标示句子语气,不表征句子意义,只是一种辅助作用;另外句子中的结构助词、时态助词,方位助词均读轻声,它们也不是词的主要成份,仅对词义起辅助说明作用。 例一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两只小狮子) 另外,朗读时句子中单音节重叠动词、有关称呼的重叠名词以及双音节单纯词的第二个音节也念轻声。 例一明明轻轻地走过去,扒开草一看,好大的一只蛐蛐。(明明上学) 朗读中,还会遇到个别相邻音节全是上声,如果照其声调原原本本朗读的话,就会既拗口又使人听起来不顺耳,为此,需要变调。 例一鼓舞、敏感、尽管 例二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王小二) 朗读中,“一”、“不”也需做变调处理。 例一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老马说:“因为他们懂得,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 9 (五)惧的感情一般是“气提声抖”,有衰竭感。说话时,发声迟疑,语流不顺,气息似积存于胸,出气强弱不匀。 (六)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有紧迫感。说话时,吐字弹射有力,气息急迫,出语停顿短暂,断断续续,给人以催促感。 (七)冷的感情一般是“气少声平”,有冷寂感。口腔松懒,气息微弱。 (八)怒的感情一般是“气粗声重”,有震慑感。说话时,发音力度加大,语势迅猛,气息粗重,纵放不收,语气粗重沉实。 (九)疑的感情一般是“气细声缓”,有踟蹰感。说话时,气息似断又连,吐字迟缓,以降升调收尾,字尾拖长,给人以迟疑不定感。 二、语调 朗读中的语调,表现为朗读时语句读音的升降曲直形势。朗读必须根据语言环境、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需要,将读音的形势做适当的调配。 (一) 平直调 整个句子语气平直舒缓,语句从头到尾一直读平语音,使用中力度。一般性的说明和叙述,以及表示冷漠、悲痛、庄严的感情用平直调。 例一天快亮了,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温暖) (二) 升语调 语句的读音从低向高逐渐上升,力度从弱到强。升语调一般表现为呼唤、祈使、疑问、反问、惊讶、惊异、愤怒、命令等语气或情感的语句。 例一狼忙打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会摇尾巴的狼) 例二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例三“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三) 降语调 语句的读音由高向低逐渐下降,力度渐次减弱。降语调一般表示赞扬、祝愿、坚决、自信或失望、悲伤等情感。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开头部分,也用降语调。 例一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雷雨) (四) 曲折调 语句读音高低和力度不定交变。曲折调一般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犹疑等情感。它有两种形式,有的句子被突出强调的重点在其中间部位,故这部分内容的朗读力度要强,语音要高;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两端,故两端的力度和读音要高,这两类语句的读音力度的趋势均呈高 10 低曲折变化。 例一花喜鹊拍拍翅膀,说:“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呀!你骄傲得连自己也看不起了!”(骄傲的孔雀) 例二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看月食) (五) 语调的综合应用 在朗读中涉及到的并不是像例句那样单独存在的语句,而是一组一组相互牵连在一起的句群,我们不能将这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用同一个语调,那样的话会使人听起来单调乏味,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朗读的效果。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句群中每句的语调进行恰当的调配,以使之和谐悦耳。 例一他们都来看伽利略的试验,都来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呢,还是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例二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 第五章 节奏 在朗读中,要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来把握语流速度,即节奏。节奏不仅包含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特点,也包含声音行进、语言流动中的回环往复的特点。朗读中语速的快慢主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依然是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一、根据内容确定朗读速度 (一)一般说来,情绪紧张、热烈、激动、兴奋、愤怒、急躁、惊慌以及愤怒、斥责、申辩等内容,朗读的速度宜快。 例一 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快,更灵巧。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他们两个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 (跳水) (二)一般说来,叙述、写景、沉痛、悲伤、思念、自省、行动迟缓、气氛庄严、行为困苦或凄惨等内容,要读得慢一点。 例一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 11 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穷人) 二、根据情感色彩确定朗读。 (一)一般来说,表达喜爱、兴奋、愉快、惊喜、威胁、恐吓、惊惶等情绪要快读。 例一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儿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 咕咚可怕极了!”(咕咚) 例二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狼 和小羊) (二) 一般说来,表达畏惧、悲痛、祈求、悠然自在、思念、失望、犹豫、遗憾、惋惜、沮丧、 懊悔、哀怜、蔑视、幽默讽刺等情感要慢读。 例一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笑了,说: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井底之蛙) 例二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 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过河) 此外,语速的快慢还和作品的体裁以及人物的年龄性格等有关。就作品的体裁和散文相比,诗歌的速度要慢一些。散文中,抒情散文比叙事散文的速度要慢一些。就人物的年龄和性格说,年轻人的话较快,老年人的话较慢;性格豪爽、作风泼辣的人话语较快,性格憨厚、作风懒散的人话语较慢。 (三)节奏的综合运用 朗读中,对于节奏的处理除了关注文中角色情感、年龄以及作品的体裁外,有时也要整体把握作品以做特殊处理。如作品基调低沉的,不能一低到底,同样要表现出抑扬顿挫,尽量做到起伏有致。 例一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柱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13 (一)要抓住作品的发展线索,然后还要看作品的立意。 (二)记叙文的语言细腻,其大量篇幅是叙述,朗读叙述语时,要注意把语句化开,防止吃字、滚字。而朗读描写语句,必须把握生活的真实再现,不必由朗读者着意指出,要忌故做多情,自我陶醉,不过多地使用长时间停顿、延长音节、拖长句尾等手法。 (三)记叙文中常常有人物出现。在朗读时,一般以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物的思想深度为重点,也要照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大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与“我”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来说,一定不要摹拟人物的音容笑貌、方言土语。 (四)记叙文朗读时,声音要轻柔化。朗读中,要把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倾心相告,希望给人一点启发,不带任何强制性,在不露声色中给人以美感享受。 例一 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到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高极度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盞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夜的工作) 记叙文里还可以分为通讯、散文、游记、回忆录等,朗读时也要加以区别。 三、寓言、童话、故事的朗读要领 (一)寓言 寓言分一般寓言和童话寓言两种。它是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含蓄手法写成的小故事。运用通俗、假托的小故事隐喻一定的道理,说明一个哲理性的主题,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其特点是语言含蓄,生动活泼,篇幅短小,情节紧凑,富于浪漫夸张,人或物的个性形象鲜明,感情外露明显,是非特点突出,说理具体深刻。朗读寓言,必须仔细分析寓言中每个字词的含义,人物的个性心理,故事的情节及其蕴含的哲理。人物的个性心理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寓言的哲理是通过故事中角色的愚行窘态展现出来的,在朗读中必须通过恰当的语调、否定的语气,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 例一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4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着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揠苗助长) (二)童话 童话是根据儿童特点,从儿童的心理状况出发,使用儿童语言,写给儿童的。从内容形式上分,有三种:一种是故事童话。它既有故事情节,又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借助人或动植物的思想或活动反映或宣传某种事物或道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乌鸦喝水、捞月亮等;第二种是寓言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依靠某假托体讲述一个故事,进而隐喻一个哲理。如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第三种是科学童话。其特点是由动植物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的成因、机理,本质属性,揭示自然奥秘,展示某种科学道理。如小壁虎借尾巴、植物妈妈有办法等。 童话的朗读,要体现儿童口吻,唤起儿童新奇的情趣,以便使儿童的思维和情感顺利地进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去。要做到:1、努力适合儿童幼稚好奇的心理状态;2、要确定好褒贬对象,恰当地表现好立场的情感;3、要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音色特点; 例一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哪,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借尾巴) 例二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了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 15 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和小羊) (三) 故事 故事是通过深刻的主题,使听者从中受到潜在的情感教育。其朗读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把叙述事情发展的内容(叙述)与记载人物语言的内容(记言)使用不同的音高表现。一般来说,叙述的内容,读音宜低,记言的内容读音宜高。 2、不同人物的语言,朗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用高低语音将他们区分开来,以便让人清楚地意识到哪是甲说的,哪是乙说的,或者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 3、要根据故事情节,灵活调变朗读的语速。平静、平铺直叙的内容要用中语速读;情节紧张的内容要快读;沉缓情节的内容要慢读。 4、 要调配好各种朗读的语气因素,使内容读得恰如其分,情切意轩。 例一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奶奶说:“你的风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说:“能。”奶奶笑了。 第二天上学,牛顿把他那小小的风车带去,摆在课桌上。同学们都围上来看。牛顿得意地转着风车。大家也夸奖他做得好。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大声说:“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卡特看牛顿发愣了,笑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希罕呢?真可笑!”同学中也迸发出一阵笑声。不知被谁一推,那架小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做风车的故事) 四、诗歌朗读 (一)儿歌 儿歌是为儿童所欣赏和吟唱的一种简短的歌谣。大多适合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朗读儿歌时注意以下四点: 1、注意把握儿童心理,要有童心,能感受儿童的情思和情趣。 2、儿歌字节整齐,押韵,琅琅上口,易唱易记。朗读时要有强烈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16 3、儿歌感情纯真,内容欢快明朗。朗读时语气中要带出快乐、轻松的情绪。 4、注意面部表情与手势的结合。 例一 谁的尾巴长(短、好像一把伞)? 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长(短、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扁、最好看)? 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弯(扁、最好看)。 例二 一一一,一只小鸡叽叽叽。 二二二,两只小狗汪汪汪。 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 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 五五五,五只鹁鸪咕咕咕。 例三 阳光照,鸟儿叫, 背起书包上学校。 见了老师开口笑: “老师,您早!” “老师,您好!” 老师夸我有礼貌。 例四 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二)格律诗 1、格律诗的字数一定。要注意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读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同的样子来。 2、格律诗的语节一定。也就是说,在诗的格律要求上表现为各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一般来说七言绝句和七律的停顿规律就字数说,一般是按“2、2、3”分节停顿,也有“4、3”的格式;五言绝句,就字数说,是按“2、3”分节停顿。 17 3、格律诗的韵脚一定。在朗读时,出于音韵的需要,必须给韵脚以呼应,在韵脚不是重音的诗句中也要适当地比其它音节读得响亮些。 4、格律诗平仄一定。在朗读时,平仄相对应,语势变得更为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更加鲜明。 5、语无定势。朗读时要表达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不单调,不复沓,还需打破“一定”的局限。 例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例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例三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例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朗诵技巧及训练 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要求得“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以下以“电”字为例,音节结构如下: 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 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 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 i u n ng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朗诵技巧及训练 如何使自己的声音更饱满、宏亮 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哦,这样说是不是太专业了一点儿,教你几个小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说气息的问题。 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最后,顺便说说声音的线路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声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明亮。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考教程-普通话朗诵技巧之四:语调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语调?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任何句子都带有一定的语调。边疆是口语中表达各种语气的声音色彩。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师读,生分析) 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 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 二、四种基本的语调语调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基本类型只有以下四种。(一)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 1、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一件珍贵的衬衫) 2、在一个睛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刘坚草地晚餐) 3、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已)(生读以上例句) (二)升调语调由低逐渐升高。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 1、“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契诃夫变色龙) 2、“共产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杨沫坚强的战士) 3、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