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一次普通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观察事物,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这也是本组课文学习的重点,意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能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感兴趣的事物。(一)教学目标: 1、认会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等多种方式,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和捕鱼动作之敏捷,积累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3、学习看、听、闻等基本观察方法,引导学习课外读物,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二)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等多种方式,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和捕鱼动作之敏捷,积累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三)教学难点:学习看、听、闻等基本观察方法,引导学习课外读物,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着一定阅读经验,本文文字浅显,理解起来并不太难。但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并学习作者观察描写的方法则为后面作文奠定了基础。 三、课前自主:能将课文读通读顺,认会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复习读词谈话导入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本课三会词语,开火车读。) 搭船 母亲 祖父 沙啦 响声 羽毛 翠绿 鹦鹉 嘴巴 悄悄 吞咽 捕鱼2、 再次走进文本,板书课题1、 学生开火车读词,互相纠正错误读音。(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进一步为下面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2、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初步感知 整体把握1、 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雨点: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的响。(这是作者听到的,听也是一种观察方法)翠鸟的外形: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翠鸟捕鱼的动作: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1、学生读课文,说出作者细致观察的事物并找出相应的段落。(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以课后题为主线,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文本内容吸引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观察上。) 三 、感受形之美1、 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哪些部位细致观察的?这些部位有什么特别之处? 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填空)3、所填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翠鸟的颜色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比鹦鹉还漂亮!4、总结写法,范读本段:作者抓住翠鸟的颜色,采用对比的写法,给我们刻画出了一只美丽且有灵性的翠鸟,老师太喜欢这只翠鸟了,老师想读读这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翠鸟的样子。5、以文带文,得法用法:这么美丽的翠鸟引来无数作家的青睐,这是另外一位作家对翠鸟的外形的描写:1、预设答案:抓住翠鸟的羽毛、翅膀、长嘴来写。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2、 我看见一只翠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3、预设答案:都是表示颜色的词,翠鸟的颜色很美丽、鲜艳、好看等。4、学生明确本段运用的写法,听范读,想象翠鸟的样子。(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聚焦于描写颜色的词,明确作者在写翠鸟美丽时抓住翠鸟的特点,用色彩凸显它的美丽。再以各种形式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基本能力。教师通过范读,以语言艺术来影响学生,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想象,促进了文字与画面之间的转化。)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三 、感受形之美翠鸟节选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自读要求:圈出描写翠鸟颜色的词,说说作者在展现翠鸟的色彩美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对比朗读,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别美读两位作者对翠鸟外形的描写。5、读翠鸟节选,完成自读要求。(设计意图:在海量阅读的大背景下,以文带文是提升阅读的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本节课中带出了翠鸟这篇文章,“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引导学生迁移搭船的鸟的学习方法,突出有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促进阅读方法与阅读技能的内化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 、学习方法仿说外形1、播放微课学会观察2、出示动物图片,运用以上观察方法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介绍自己喜欢小动物的外形。1、 观看微课学会观察2、选择图片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认真观察,介绍它的外形。(设计意图:微课播放学会观察,让孩子知道如何去观察,从哪些角度去观察,给与孩子们方法指导,结合本课两篇文章中对翠鸟外形的描写,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住动物的颜色和特点介绍动物的外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书写速度的问题,因此这里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五 、感受捕鱼动作之敏捷1、作者除了对翠鸟的外形作了细致观察外,还对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作了细致观察,我们来读一读: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翠鸟捕鱼的动作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3、美读本段,读出翠鸟的敏捷。4、比较句子,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它一下子飞进水里,不见了。5、 播放翠鸟捕鱼视频。6、 用语言将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填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 )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 )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着一条小鱼。它(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 )了下去。7、 以文带文,得法用法:出示翠鸟一文中翠鸟捕鱼情景的描写片断:1、 指名读本段。2、预设问题答案:敏捷、快、迅速等。找出的词语:一下子、冲、没一会儿、飞、衔、站,一口,吞。3、美读课文。4、比较句子,体会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感受翠鸟捕鱼是动作的敏捷。5、观看捕鱼视频。(前半截捕鱼速度快,后半截是捕鱼慢动作,便于学生更细致的观察翠鸟的动作。)6、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视频画面。(设计意图:比较句子则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视频能直观展示翠鸟的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五 、感受捕鱼动作之敏捷翠鸟节选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自读要求:圈出动词,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外形和捕鱼之敏捷;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7、自读本段,完成自读要求。(设计意图:抓住翠鸟这篇文章中最具阅读价值的段落。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目的,精读和略读搭配,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还扩大了孩子的阅读量,同时还潜移默化的渗透了阅读的方法。)六、知能应用巩固拓展布置作业:1、运用所学观察方法,完成观察记录单。观察对象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所得2、阅读翠鸟,积累好词佳句。学生课下完成。(设计意图:观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课上只是抛砖引玉,在平时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勤做记录,善于积累,为习作积累素材。)五、板书设计15、搭船的鸟观察外形动作美丽敏捷 6、 教学反思:1、“以文带文”是主题阅读教学方法的“杀手锏”。也是与传统语文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本课中,我带出翠鸟的精彩段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