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城、市、城市 城( ):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 市( ):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埃及尼罗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5005000年周王城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曹魏邺城明确功能分区古希腊 雅典 800 BC 特点:布局不规则;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广场 、卫城 )古罗马 古罗马城 奠基于753 BC,全盛期:公元3世纪 特点: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广场群 中世纪时期 锡耶那(意大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文艺复兴时期 威尼斯 罗马 罗马城市改建 近代城市 伦敦 1666年 伦敦改建规划(古典主义风格) 仅有部分实施 城市无序蔓延 城市化: 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律性: 城市化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 加速阶段: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里(几十年内)就达到70左右; 稳定阶段:速度趋缓,稳步提升到7090。 诺瑟姆曲线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进程加快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第二讲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 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严谨对称、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自然理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篇体国经野,城乡统筹的区域观念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藪泽处什一,溪谷流水处什一,都邑蹊道处什一,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夫五万,其山陵、藪泽、溪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商君书徕民篇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 希波丹姆模式 特点:方格路网系统;中心为广场古罗马 营寨城模式 特点:平面方形或长方形; 十字形城市主街道; 交叉口为广场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 理想城市模式三大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 公共卫生法(1875) 世界上第一部 环境保护运动 贫民窟清理法(1868)、工人住房法(1890) 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 公园运动 欧洲大陆 如画的城镇布局 美国 公园运动(纽约中央公园 1859 首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 代表人物:奥姆斯塔德(Olemsted) 景观建筑学 城市美化运动(芝加哥世博会 1893)空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莫尔)、太阳城(康帕内拉)、协和村(欧文)、法郎吉(傅立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两部著作: 1898年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 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田园城市的层次 单个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是城乡结合体 城市群。由若干个田园城市和中心城市组成城市群,之间设大片永久性农业用地;城市之间有快速交通工具(铁路)进行联系,形成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贡献 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性转移 将城乡结合作为一个体系;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构筑了较为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提供了一种先驱性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改良社会为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国际城市会议 阿姆斯特丹 1924)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1934年) 沙里宁(芬兰) 有机疏散的概念:把大城市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有机疏散的方式: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广亩城市理论(赖特) 极端分散化三大“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家: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盖迪斯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思想 区域规划创始人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把城市规划、建设与社会变革联系起来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切罪恶问题的根源,必须加以控制和消灭 思想、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出自人性对大自然的热爱,目标是“实现公平”和“城市协调和均衡增长”空间利用策略一般是 “分散主义”带形城市思想 马塔(西班牙) 1882年 城市的各种空间要素紧靠一条高速高运量的交通轴线串联起来、并向两侧无限延展,形成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实践:马德里市郊建成的带形城市 带行城市规划方案 影响:哥本哈根指状发展规划 华盛顿放射长廊规划 大巴黎地区规划以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现代城市设想 思想: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 集中主义城市 霍华德主张集中发展城市雅典宪章 1933年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第四次会议 会议主题:功能城市 会后发表雅典宪章(柯布西埃倡导与亲自起草) 主要思想:功能理性主义 物质空间决定论 城市功能分区思想 人本主义 精英观念邻里单位 佩里(美) 1939年 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由住宅和必要的公共设施、周边环境组成的基本居住单元竞租理论(阿罗索,1964) 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不同地租的承受能力进行竞争的结果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和供应的无弹性,区位成为决定土地租金的重要因素 各类活动在城市的位置,由其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点所愿意或能承担的最高限度租金决定 由市中心到城市边缘:商业办公楼工业住宅农业现代城市规划的两次根本转型 第一次:古典城市规划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科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 标志性事件:霍华德(Howard)“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1898) 第二次:现代城市规划后现代城市规划(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 标志性事件:文丘里(Venturi)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出版城市意向论 凯文林奇(K.Lynch)(美) 城市意向 1960年城市意向构成要素:路径(Path)、边缘(Edge)、地区(District)、节点(Node)和地标城市活力论街道和广场是形成城市骨架的基本要素,两者决定了城市的基本面貌马丘比丘宪章 国际建协(IUA) 1978年 秘鲁利马主要思想:社会文化主义 系统整体观念 过程循环规划思想 公众参与的观点新城市主义思想 新城市主义宪章 第四届新城市主义代表大会(CNU) 1996 核心思想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层面看待和解决城市问题 以人为核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尊重历史和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第三讲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与层次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详细规划(建设控制引导)五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含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城市(县)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地块)承建法人实体(如发地产公司)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对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城市规划的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1.组织编制的机关进行论证 2.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核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4.修改完成后依审批程序报批修建性详细规划 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厉害关系人的意见 2.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城市规划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 踏勘性的调查 专项性的调查 抽样或问卷调查 条、块分类调查 条各专业系统 块各行政区划专题访谈或座谈会 文献、统计资料的收集运用城市规划基础资料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定量分析(频率、集中量、离散程度、回归分析等)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概念模型)第四讲城市性质的概念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城市人口的概念专业角度:常年居住在城市,与城市的各项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统计角度: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 公式:机械增长: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公式:市域城镇体系概念 市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城镇)群体工作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 二系: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含市域基础设施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 职能结构 空间布局结构第五讲6总体规划工作的内容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市域城镇体系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大型重要设施建设的原则性问题战略措施总体布局专项规划综合部署与实施措施依据对城市发展战略的细化、深化与落实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依照自然环境条件对用地使用性的影响,划分为三个级别:适宜修建用地(一类用地) 基本适建用地(二类用地) 不适修建用地(三类用地)居住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形态集中布置 分散布置 轴向布置 公共设施用地分类按服务对象分类市级 居住区级绿地在城市中的分布形态点状绿地 带状绿地 楔状绿地 环状绿地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集中式: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布局分散式:城市分成不连续若干块用地,之间被农田、森林、河流、山地等分隔城市集中式布局的优缺点及适用城市优点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缺点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不良现象适用城市规模不大,建设项目不多的中小城市没有大规模、高污染及其它特殊要求的工业城市城市分散式布局的优缺点及适用城市优点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有弹性环境优美,贴近自然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井然有序,疏而有致缺点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各城区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较高如果每个城区的规模达不到一个最低要求,城市氛围就不浓郁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适用城市受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限制的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工矿业城市第六讲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城市交通的分类城市对外交通(市际交通、市域交通) 城市内部交通(市区交通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交通区划分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出行调查城市道路分类国标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路 支路功能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规划建筑线之间的宽度叫做道路红线宽度。车道宽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快速路一般道路大城市其它城市种植乔木种植花草、灌木3.7543.54.5321.5 0.81.5指的是道路上供一列车辆安全顺适行驶所需要的宽度,包括设计车辆的外廓宽度和错车、超车或并列行驶所必需的余宽等。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车行道用作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或机非混合车道两块板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两部分。将车行道分为相对方向的两个部分三块板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三部分。将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分道行驶 四块板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四部分。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中央分隔带,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 混合式公交站点服务半径:550600m客运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将城市内外部的多种交通方式组合,采取多层立体交通的方式,方便城市居民、旅客出行,并结合商业、仓储等功能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立体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把交通运输有关的站场、保养维修设施、仓储、加工、包装、批发、商贸,以及旅馆等生活服务设施组合,形成综合性的物流交通枢纽铁路站场在城市中的布置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协调好与公交、长途汽车站和商业服务点的关系布置在城区边缘,采用通过式(中小城市)设多个客运站,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布置,采用尽端式(大城市)新建大型客运站:采用通过式 铁路线或沿城市市区边缘切线通过或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站场双向开放中间站一般位于小城镇,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 不同的布置方式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高速公路布置高速公路环线联系各条高速公路,并与城市快速路网衔接(大城市)远离市中心,采用互通式立交,以专用入城道路与城市联系(中小城市)干线公路改变公路穿镇而过的状况(小城镇)过境公路应绕城而过,并与城市常速交通性干道相连(小城市)公路与城市交通干道衔接,从城市交通走廊地带穿过(中等规模城市)在城市道路网外围布置公路环线连接各条干线公路(大城市)组团城市:干线公路在组团之间通过交通性干道串联各组团连接干线公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港口的分类与组成客运港和货运港第七讲编制的层次与主要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深化确定规划用地功能组织 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修建性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对建设项目及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和布局居住区的类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街坊 住宅群落居住区用地分类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按住宅层数划分 低层(1-3层) 多层(4-6层) 中高层(79层) 高层(1030层) 另:711层俗称小高层(包含第12层跃层)住宅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式 周边式 混合式 自由式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成组成团 成街成坊 整体式组合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手法对比 韵律和节奏 比例和尺度日照间距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学布置居住区道路分级道路等级名称功能宽度居住区级 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内外联系 红线宽20m,车行道宽9m居住小区级小区道路居住区内部联系建筑控制线宽1014m ,路面宽69m居住组团级组团路住宅组群内外交通联系建筑控制线宽814m,路面宽35m第四级宅间路通向各户、各单元路面宽2.5m(2.53.0m)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化覆盖率Green Ratio: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补充:我国古代城址就有东游流水,西有大道,南有泽畔,北有高山的考虑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有潜水和承压水一般工业区应按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城市主要道路坡度:0.3%-6%次要道路:0.3%、8%城市规划中,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电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一般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米 相应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给水水源要求:要有充足的水量 要有较好的水质,与城区的距离恰当,官网的的形式:树枝状和环状排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道系统排水制度:分流制 和 合流制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的有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献,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历史地段保护:建筑 道路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1继续原有的用途2改变原有的用途3作为旅游设施使用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对“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确认,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作业:对霍德华和柯布西耶两类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柯布西埃的理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1)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2)交通矛盾;(3)绿地少; 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有限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其中田园城市是霍德华的主要理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霍华德出于对人性和自然的热爱,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理论;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理论希望简洁严谨的功能分区、道路分级等等能尽可能节约土地形成大片绿地。他们的思想在本质上都是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如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创造更适合人类物质精神需要的环境。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雅典宪章所阐明的思想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所提出的许多具体原则,在以后几十年世界各国的规划和建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7年12月,世界各国建筑界和城市规划界著名人士在秘鲁利马集会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作了历史的评价,并根据新的情况,在一些方面修正或发展了雅典宪章的思想和原则。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中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许多原理将继续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作用。但是,近几十年世界工业技术空前进步,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活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无计划的爆炸性的城市化和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发,使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程度。根据这些新的情况,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应该加以修改和发展。1933年的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可以提高改进但不是要放弃它。雅典宪章提出的许多原理到今天还是有效的,它证明了建筑与规划的现代运动的生命力和连续性。请择要说明马丘比丘宪章针对雅典宪章的内容,做了哪些方面的肯定、修正和改进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中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许多原理将继续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作用。但是,近几十年世界工业技术空前进步,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活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无计划的爆炸性的城市化和对自然资源的滥加开发,使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程度。根据这些新的情况,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思想和观点应该加以修改和发展。 马丘比丘宪章共11节:城市和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工业技术;设计和实施;城市和建筑设计。肯定的: 关于城市和区域关系,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宏观经济计划同实际的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脱节,国家和区域一级的经济决策没有把城市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和很少直接考虑到城市问题的解决等,是当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马丘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