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计算公式.doc_第1页
锚杆计算公式.doc_第2页
锚杆计算公式.doc_第3页
锚杆计算公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支护设计一、确定巷道支护形式根据柱状资料分析,5#煤顶板直接顶砂质页岩、第三砂岩,属较稳定岩层,适合锚网支护。为了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悬吊于坚硬岩石中,需用高强锚索做辅助支护。支护方式为:锚杆+网+锚索联合支护方式。二、支护参数设计(1)支护参数顶锚杆选用182400mm的普通圆钢钢锚杆,间距750mm,排距为1000mm;顶锚索选用17.88300mm,1860级低松弛钢绞线,锚索在巷道布置两排,间距3000mm,排距为1500mm;帮锚杆选用182400mm的普通圆钢钢锚杆,分四排呈“五花”布置,间距750mm,排距为850mm。所有巷道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扭力矩不小于150Nm;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扭力矩不小于120Nm;顶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60kN,承载力不小于320kN。(2)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1、顶锚杆通过悬吊作用,帮锚杆通过加固帮体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LL1L2L3式中L锚杆总长,m;L1 锚杆外露长(钢带厚度+托板厚度+螺母厚度+0.010.05m,顶锚杆取0.07m,帮锚杆取0.15m),m;L2 有效长度(顶锚杆取免压拱高b,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m;L 3锚入岩层内深度(顶锚杆取0.8m,帮锚杆取0.6m)m;普氏免压拱高: b=B/2+Htan(45-帮 /2)/f 顶式中B、H巷道掘进跨度和高度,取Bmax=4.3m,H=3.0m;f 顶板岩石普氏系数,f顶取3;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 取56.31bmax=4300/2+3000tan(45-56.31/2)/3=1020mmc=3000tan(45-56.31/2)=909mm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顶锚杆长 L顶1890mm;帮锚杆长L帮max1659mm。所选锚杆长度均能满足计算要求。2、按锚杆所能悬吊的重量校核锚杆的排距:每根锚杆悬吊岩体重量G=L2a2 ,锚杆锚固力Q应能承担G的重量。为安全起见,再考虑安全系数,取=2。GQa(Q/L2 )1/2 所选顶锚杆的锚固力Q65kN,计算得a1.04m 。因此,间、排距参数的选择均能满足计算结果。3、悬吊理论校核锚索间距:根据地质钻孔柱状分析,直接顶无坚硬岩层。为防止巷道顶板岩层发生大面积整体跨落,用17.88300mm(锚入砂岩不小于1000mm深)的钢绞线,将锚杆加固的“组合梁”整体悬吊于坚硬岩层中,校核锚索间距,冒落方式按最严重的冒落高度大于锚杆长度的整体冒落考虑。此时,靠巷道两帮的角锚杆和锚索一起发挥悬吊作用,在忽略岩体粘结力和内摩擦力的条件下,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间距。L=nF2 /BH-(2F1sin)/ L1 式中 :L锚索排距,m;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9#采区材料巷取4.0m;H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2.0m;岩体容重,26.7kN/m ;L1锚杆排距,取0.88m。F1锚杆锚固力,65kN;F2 锚索极限承载力,取320kN;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75;n锚索排数,9#采区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