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史课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的定型 1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旱作农业的定型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581年 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局势处于大分裂 大动荡 大融合的状况 并大体以淮河 汉水为界 长时期南北对峙 北方农业遭受破坏 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经受了历史考验而继续前进 南方战乱较少 又由于北人南移 加快了南方的农业开发 2 第一节发展概况 一 社会分裂对峙中的农业生产1东汉末年社会形成魏 蜀 吴三国鼎立局面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在战乱中遭受严重破坏 各统治集团为解决军粮的供应和稳定其政治局势 推行屯田 西晋初年 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3 一 社会分裂对峙中的农业生产2 西晋建立后30多年 出现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导致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先后入侵 公元317年司马睿偏安江左 是为东晋 此时期中国北部先后出现16国的混乱局面 游牧民族大举进入中原 战争残酷 农业遭受致命伤害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推行均田制 设立 三长制 改革赋税制度 北方残破的经济得到一定恢复 4 5 6 7 8 南方东晋政权后 相继建立宋 齐 梁 陈王朝 统称南朝 因南方战争较少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 北方大批人口迁入南方 历时100多年 估计至少有200万的北方移民定居南方 占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以上 为安置流民 东晋南朝设立不少侨置郡县 集中在今南京 镇江 常州一带和南北交通要道处 由于大量人口南移 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东晋和南朝的政权代表 士族地主 的利益 江南土著士族与北方侨民士族集团拥有大量佃客 荫户和奴婢 他们封山略湖 开启山林 形成南方地主大庄园 南方农业技术也有进步 与黄河流域的差距缩小 9 第一节发展概况 二 农牧业地区变化和农业文化交流1出现牧进农退变化 原农业区的东北部燕 代一带 渐成为半农半牧区 农耕区退至关中北山至山西吕梁山一线以南 河湟地区 鲜卑族进入中原的内迁民族 接受了农耕文明 与汉族相融合 经营农业生产 气候由暖变冷 也是牧区向南推移的原因之一 10 第一节发展概况 二 农牧业地区变化和农业文化交流2农业文化交流 把牧区许多民族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文化中 游牧民族的牲畜和畜产品也不断进入中原地区 11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一 三国时代的屯田制及赋税制度11 三国时代的屯田制1曹魏屯田分兵屯 民屯两种 兵屯保持原有的军事建制 以营为生产单位 主要布设于各军事前线 民屯由大司农掌管 主要分布于河南 河北 陕西及安徽北部等原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12 一 三国时代的屯田制及赋税制度2 1 三国时代的屯田制2孙吴屯田亦分军屯 民屯两种 民屯主要分布在腹里地区 即丹阳郡 吴郡和会稽郡一带 军屯主要布置在长江南北沿江地带 以及内地军营地附近 蜀汉屯田 规模较小 主要是军屯 以汉中及渭南两地为主 13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一 三国时代的屯田制及赋税制度3 2 曹魏的赋税制度三国时期曹魏对一般民户的赋税征收 实行租调制 曹魏赋税制度与汉代相比 土地税改按收获量分成征收为按亩征收 户口税将按人头的货币征收改为按户征收绢绵实物 14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二 西晋占田课田制1西晋实行占田课田制 这是西晋政府关于民户和官品占有土地 劳动人手限额 以及相应的田租户调制度 占田制非真正计口授田 只是对已占有的土地予以承认 对未占有的土地规定一个占地限额 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 并抑制世家豪族兼并土地和荫冒人口 15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二 西晋占田课田制2 占田课田制的内容包括 1 民户占田 男子一人70亩 女子30亩 课田 丁男课田50亩 丁女20亩 次丁男半之 女则不课 丁男之户 收租四斛 户调 丁男当户的 每年交绢3匹 绵3斤 女及次丁男当户的交一半 边远部交2 3或1 3 少数民族输 布 户1匹 远的户1丈 16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二 西晋占田课田制3 2 官品占田 一品官占田50顷 每低一品 减田5顷 至九品官可占田10顷 荫亲属 多者至九族 少者三世 荫客 一二品者无过50户 三品10户 四品7户 五品5户 六品3户 七品2户 八九品1户 另可荫1 3人衣食客 17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西晋赋税制度 户调法在占田制的基础上规定赋税的数额 赋 是户调 税 是田租 特点 1 以户为单位征收赋税 2 户调所征收绢绵等实物是一个象征性标准 实际可视情况征收 3 西晋田租较曹魏提高一倍 赋提高半倍 18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三 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度1北魏实行均田制 是在不触动私有土地的基础上 把国有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一种土地制度 均田制将耕地分为露田和桑田等 1 露田 种植谷类作物的耕地为露田 2 桑田 种桑榆枣果的为桑田地 是无须还授的世业田 3 宅田和菜地 授受对象是 诸民有新居者 19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三 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度2 均田制的推行是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 其作用 1 均给天下荒田 使广大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扶助了小农经济 2 均田制照顾了大土地者的利益 但规定的还授制度和土地买卖限制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家豪族对土地的无限度侵占 3 授田分露田和桑田两种 有利于粮食生产和蚕桑业的发展 4 成为北魏至隋唐实行的一种重要经济制度 20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三 北朝均田制和赋税制度3 北魏初期的租调 基本上按照西晋租调的模式 其办法是 由按贫富品评本地户口为三等九品 再将租赋总额按品级分摊 均田法颁布后的租调制 以一夫一妇为计征单位 改变了以往以户为单位计征 农民的负担减轻 政府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 北齐北周的赋税制度 大致与北魏同 21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四 东晋南朝占山固泽制和赋税制1东晋南朝时 南渡世族及土著大姓掀起了占山固泽的浪潮 政府禁而不止 于是承认豪强大地主对于占有山泽的私有性 但又限制其过多占有 刘宋初 具体的占山固泽令问世 立制五条 宋书 羊玄保附兄子希传 此令承认原有跨山连泽者的大地产为合法私有 22 第二节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 四 东晋南朝占山固泽制和赋税征收2东晋初期 赋税征收沿用西晋租调法 南朝宋齐时回复到租调合一 以户赀定课 梁陈时按丁征收调布与租米东晋南朝时还有沉重的徭役和杂税 23 第三节农具的改进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铁技术又有进步 出现了 灌钢法 并且用此方法制造农具 证类本草 玉石部 引陶宏景说 钢铁是杂炼生作刀镰者 农具的质量有提高 这一时期的农具还大量使用畜力牵引 24 第三节农具的改进2 一 整地农具1犁 单牛拉犁逐渐占主导地位 有长辕犁 蔚犁 短辕犁 牛拉耙耱 铁齿耙 记载有人字耙 一字形耙 框式耙等 耱 一种无齿耙 又称磨 盖 劳等 用于播种后的覆土 及中耕等 25 一 整地农具2 水田整地工具 北方 木斫 耰 或陆轴 南方 犁和耙 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耕地画像砖图5 1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耙地画像砖图5 2甘肃嘉峪关出土魏晋耱地画像传图5 3西晋耙田陶模型 广东连县出土 图5 4 26 图5 1甘魏肃晋嘉耕峪地关画出像土砖 图5 2甘魏肃晋嘉耙峪地关画出像土砖 27 图5 3甘魏肃晋嘉耱峪地关画出像土传 图5 4西晋耙田陶模型 广东连县出土 28 第三节农具的改进3 二 播种农具耧 有一脚 二脚 三脚多种形式 用于播种或耠沟 窍瓠 用于播种 挞 如大扫帚 可覆种平沟 批契 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棍 用于播后覆种 窍瓠图5 5挞图5 6 29 图5 5窍瓠 图5 6挞 30 第三节农具的改进4 三 中耕农具有锄 耙 耢 锋 耩 手拌斫等 锋 犁镵尖锐无犁壁 可浅耕保墒 浅耕灭茬 中耕等 耩 有镵无壁 但两旁低 中间有高棱 可把土堆向两旁 壅本苗深 手拌斫是一种小型的手锄 31 第三节农具的改进5 四 收获和加工工具收获农具有镰等 场上有杈 杷等 加工农具有碓 磨 碾等 西晋杜预制造了连机碓和牛转八磨 南朝宋祖冲之作水碓 水磨 北魏崔亮在洛阳堰谷水造水碾磨数十区 加工工具多用畜力 水力做动力 32 第四节农田水利的开发和兴修1 南方水利开发步伐加快 北方因战乱 只在社会局势稍稳定时有些修建工程 33 第四节农田水利的开发和兴修2 一 三国时的屯田水利1曹魏屯田水利规模最大 在关中 青龙六年 233年 扩建引渭的成国渠 又筑引洛水的临晋陂 共溉盐碱地3千多顷 在河内 黄初六年 225年 改建引沁水的枋口堰 改木门为石门 在河北邺城 改建漳水渠 名为天井堰 在今北京 于嘉平二年 250年 兴建引永定河灌溉的戾陵堰 渠道称车箱渠 灌田2千顷 12年后又扩建灌区 灌田万有余顷 34 一 三国时的屯田水利2 在两淮地区 刘馥 贾逵 邓艾等人先后大力经营屯田水利 在颍汝和淮南兴修了众多陂塘 维修淮南的芍陂 兴建白水塘 其中邓艾于正始二年 241年 开始屯垦和水利建设 有屯田兵5万人 晋书 食货志 载 邓艾 大治诸陂于颍南 颍北 穿渠三百余里 溉田2万顷 又维修淮南的芍陂 在宝应县西80里兴建白水塘 溉田1万2千顷 太平寰宇记 卷124 35 一 三国时的屯田水利3 孙吴屯田 以毗陵典农校尉经营的地区最大 修筑了赤山湖 金宝圩 西圩 铜城堰等 蜀汉首次在都江堰设 堰官 并 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 从此都江堰有了专业养护队 36 第四节农田水利的开发和兴修4 二 两晋南朝的农田水利西晋 因王朝的腐败和内乱 仅兴修少量的灌溉工程 如太康间 280 289年 杜预在南阳修复召信臣遗迹 西晋末占有江东的陈敏令其弟在丹阳县北 建练湖 东晋南朝 在太湖流域的西部丘陵和高亢地区兴修大量的陂塘工程 37 在太湖平原东北的常熟开通江24浦 昆山开12浦 初步形成塘浦圩田 在宁绍平原 东汉时建的绍兴鉴湖发挥的作用更大 在浙南山区丽水的瓯江上 梁天监 502 519年 中修建通济堰 38 第四节农田水利的开发和兴修5 三 北朝的农田水利北魏重视宁夏引黄灌渠的修缮 太平真君五年 444年 刁雍任薄骨律镇将 镇治今宁夏灵武县治西南 建成引黄灌溉工程艾山渠 溉官私田四万余顷 魏书 刁雍传 西魏 北周在都城所在的关中 东魏 北齐在都城邺地都有一些水利的修复工程 艾山渠示意图图5 7 39 图5 7艾山渠示意图 40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1 旱作生产技术集中体现在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中 它总结了北魏及其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 特别是建立了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旱农耕作技术体系 意义重大 41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2 一 耕 耙 耱土壤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战国时北方旱作采用 耕 耰 土壤耕作技术体系西汉时进展为 耕 摩 蔺 耕作体系魏晋后发展到 耕 耙 耱 压 锄 耕作体系 此时北方旱地土壤耕作技术体系臻于成熟 技术发展的关键是 耙 这一环节的出现 42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3 一 耕 耙 耱土壤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齐民要术 对耕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 耕地以 燥湿得所 为佳 反对湿耕 宁燥勿湿 2 秋耕欲深 春夏欲浅 初耕欲深 转地欲浅 重视秋耕 深耕有利于接纳雨水和冬雪 春耕夏耕要浅耕 夏耕主要适于冬麦地和停水下田 作用是 地 43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4一 耕 耙 耱土壤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3 犁欲廉 劳欲再 春耕寻手劳 秋耕待白背劳 压 即镇压 北方旱作普遍于播后镇压 工具有畜力拉的 劳 和挞 锄 要求锄早 锄小 勤锄 速锄 中耕以锄为主 结合畜力牵引农具如耙 耢 锋 耩的应用 44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5 二 实行合理轮作和间混套作普遍实行轮作制和间混套作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 采用禾豆轮作 种植绿肥等措施恢复和培养地力 45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6 二 实行合理轮作和间混套作1 多数作物需要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有利消灭杂草 减轻病虫害 达到提高产量作用 2 广泛采用豆科作物参加轮作 轮作方式如绿豆 小豆 大豆 谷 黍 谷子 小麦 大豆 小豆 谷 黍 等 黄河中下游有20多种茬口 禾豆轮作占绝对优势 46 二 实行合理轮作和间混套作 3 绿肥也加入轮作序列 齐民要术 载 绿豆为上 小豆 胡麻次之 悉皆五六月中种 七月八月犁杀之 为春谷田 则亩收十石 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南方 郭义恭 广志 苕草 色青黄 紫华 十二月稻下种之一 蔓延殷盛 可以美田 开始有意识栽培绿肥 实行用养结合 以田养田 欧洲直到18世纪以后才实行豆科牧草三叶草与麦子 芜菁的多区轮作制 47 二 实行合理轮作和间混套作 4 合理间混套作如桑间间作绿豆 小豆 谷子 芜菁 葱与胡荽间作 豆谷混播 麻子地套种芜菁等 合理间混套作可充分利用地力和熟化土壤 但大豆地不能夹种麻子 扇地两损 而收亦薄 48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7 三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完备1 注意良种繁育 认识到品种混杂的危害 成熟早晚不齐 卖相不好 煮饭生熟不一致 产生了单收 单打 单贮 单种的良种繁殖技术 采用穗选 建立种子田来繁殖良种 49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8 三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完备 2 播种技术的提高 1 提高种子发芽率 快速测定种子发芽力的方法 清水漂淘选种 晒种防病害 水 旱稻浸种催芽等 2 播种期要适时 在 上时 播种 避免 中时 和 下时 掌握播种期 50 2 播种技术的提高 3 播种量要适当 如谷子 其晚田加种子量 一般肥田用种多 薄田少 4 播种方法多样 有漫掷 撒播 耧种和耧耩漫掷 条播 耧耩 禾奄 种和逐犁 禾奄 种 点播 禾啇 种等多种方法 51 第五节旱作技术体系的定型9 三 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完备 3 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提高 1 生物防治 西晋 南方草木状 载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 2 农业防治 如 选择品种 轮作防病 窖麦法 等 3 药物防治 4 诱杀法 齐民要术 首次记载了水稻烤田的技术 即在第二次中耕后 薅讫 决去水 曝根令坚 52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1 一 园艺生产1 蔬菜 北方 城郊大规模种植瓜 葵 芜菁 成为商品生产的主栽种类 南方 菘 白菜 是江南的重要蔬菜 水生蔬菜 莼菜 藕 芡 菱等南朝时广泛栽培 53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2 蔬菜 齐民要术 记载了30多种蔬菜 并对蔬菜栽培技术作了系统总结 突出的方面有 耕作的精细化 广泛应用复种 间作 套种 采用粪大水勤的管理方法等 蔬菜作物集约化程度显著大于大田作物 蔬菜栽培的特殊技术有 留 本母子瓜 作种 大蒜 条中子 繁殖法 蕹菜无土栽培法等 54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3 一 园艺生产 2 果树 果树种类 齐民要术 中记载 黄河中下游区 枣 桃 李 杏 梅 梨等19种 南方 杨桃 梅桃子 杨摇 冬熟等20多种 岭南 左思 吴都赋 载常见的有桔 荔枝 槟榔 椰子 龙眼 橄榄等 江浙地区 谢灵运 山居赋 载常见的有杏 柰 桔 栗 桃 梅 柿 李 梨 枣 枇杷 林檎等 55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4 果树 栽培技术提高 注意培植优良品种 果树繁殖技术逐步完备 有播种 扦插 压条 分根和嫁接等多种方法 其中嫁接已从靠接发展到劈接 从近缘嫁接发展到远缘嫁接 在管理上有 嫁树法 疏花法 防寒防冻等技术 56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5 二 畜牧业北方畜牧业发展 农区中畜牧成分增加 到北魏时达于极盛 国营牧场 北魏设有代郡 漠南 河西 河阳四大国营牧场 据 魏书 食货志 栽 河西牧场有马200万匹 骆驼100余万峰 牛羊无数 河阳牧场有戎马10万匹 57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6 二 畜牧业民间畜牧业发达 世家大族牧地面积多达几百里 牲畜以谷量 黄河中下游地区 单个家庭饲养千口羊有一定的普遍性 58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7 二 畜牧业生产技术 齐民要术 中以大量篇幅系统记述了牛 马 驴 骡 羊 鸡 鹅 鸭等的生产技术经验 其中 养羊篇 的价值最大 59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8 三 蚕桑业黄河流域 仍是蚕桑生产的中心地区 江南 蚕桑生产因北方人民的南迁而带动起来 到刘宋时 有荆扬二州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的说法 宋书 卷54 传论 60 第六节园艺与畜牧业等的发展9 四 农产品加工业 齐民要术 记载 系统记述了粮食 酒 醋 大豆浆 豆豉的加工技术方法 以及各种饮食谱 一些农产品加工的数量很大 已不是为了自用 而是用于出售 农副产品商品性生产有了发展 61 第七节农学思想1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文献据 隋书 经籍志 农家类 著录 成于这一时期而流传至今的综合性农书 唯一只有 齐民要术 其它 包括专业性的 虽也不少 但都散佚不传了 隋书 经籍志 农家类 著录的 亦即长孙无忌等编撰 隋书 时所见到的农书 只有五部19卷 其中除成于汉代的 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 外 成自这一时代而较完整地流传至今的 唯一只有 齐民要术 62 第七节农学思想2 二 齐民要术 宁可少好 不可多恶 的思想这一时期 北方战乱 地旷人稀 休闲制和粗放经营都一度有所回升 但人们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 认识到粗放经营的效果不如精耕细作 西晋傅玄就曾经指出 耕夫务多种 而耕膜不熟 徒丧功力而无收 故他主张 不务修其顷亩 但务修其功力 晋书 傅玄传 63 二 齐民要术 宁可少好 不可多恶 的思想 齐民要术 种谷 说 谚曰 顷不比亩善 谓多恶不如少善也 齐民要术 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论述正是贯穿着以精耕细作求高产的思想 这是战国以来通过勤谨治田提高单产思想的发展 齐民要求 卷首 杂说 凡人家营田 须量己力 宁可少好 不可多恶 可视为贾思勰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电厂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合同范本】建筑补充合同范本
- 护理学药理学题库分章节及答案解析
- 国考对答案啦2025国考《行测》《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行政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合同补充协议书有效
- 2025年护理管理专业综合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处理危重病例模拟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医学多病危重合并症处理能力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折急救及固定技巧考察答案及解析
- 全网营销培训课件下载
- 农村财务报账员培训课件
- (2025秋新版)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GB/T 45870.1-2025弹簧测量和试验参数第1部分:冷成形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 数据备份课件
- 银行集团管理办法
- 人行国内证管理办法
- 电厂钢结构安装方案(3篇)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词语积累与运用》专项检测卷 含答案
- 残运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 T/SFABA 2-2016食品安全团体标准食品配料焙烤食品预拌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