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简答题汇总(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简答题:1. 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答: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总结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在平仄相间、对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这些规则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并补充了“粘”的规则,将平仄的划分变得更加简化,在诗艺的研练和声律的探讨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五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好的水准,近体诗的格律规则终于得以定型,并形成了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并在五言排律的基础上成功地导出了七律体式,完成了有唐一代近体诗的定型。近体诗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要求的格律对于诗的结构组织、对叙述行文的变化、意象的运用、语句的锤炼等都有相当的影响。没有初唐所奠定的一系列格律规则,也就无所谓近体诗,也就没有了高度发达的唐诗的艺术。2. 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答:3. 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其地位。 答:贡献:“四杰”大多生于贞观年间,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于人下的豪杰之气。首先,在形式上,“四杰”是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五律的奠基人。闻一多全集中提到“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再者,在内容上,“四杰”突破了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将诗歌内容扩大到江山、市井、边塞。最后,在诗风上,“四杰”诗风与宫廷诗歌风格大异其趣,较多地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地位:“四杰”拔起于初唐,他们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又以大量的杰作,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 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答:陈子昂是初唐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首先,他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恢复古诗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然而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是他短处所在。其次,陈子昂诗歌充满的昂然情调迥异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其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集中体现了这种个性风采,其中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正体现了所谓唐诗风骨。再次,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表达了他自己明确的理论主张,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他认为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并且陈子昂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 第三章 李白 、 第四章 杜甫简答题:1. 举例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创造特色。答:一、王维精通音乐,擅幽美长绘画,在其描写自然山水诗中,用画家的眼光,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创造富含细致深刻感受的意境,形成了“诗中有画”的明秀诗境,即绘画美(意境美)。其美感特点是幽美,与李白的善以动态表现壮美不同,王维善以静态表现优美,并以动,以声衬静,从而寄托对自然美、生活美的喜爱和空无寂灭的禅意。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二、王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思想情绪平静,心体多处于近于寂灭的虚空状态,使内心的纯粹意识转化为直觉状态,即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神关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进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将禅意与诗美相熔融。其造“境”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意境法,如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意法,如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白”法,如汉江临泛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调色法,如春园即事中的“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三、音乐美。王维善于把握自然界神奇美妙的音响,用辞巧设色加以表现,如过香积寺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韵律和谐,音节响亮上口。2. 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答:1、淳朴为主要风格。学陶诗白描手法,把握总体印象,创造天然浑成的意境。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2、壮逸之气。即浑健,情景交融的“高唱”。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3. 高适、岑参边塞诗个人风格比较。答:高适和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又各有特色,不相雷同。首先,从诗歌思想内容来看,他们都热衷于进取功名,都追求到边塞军中建功立业,诗中也都抒写了他们的理想、抱负,都表现出强烈的入世精神和慷慨报国的情怀,但又有明显的不同。高适的边塞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当时许多边塞诗人。他能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待战争问题,并以政治家的深邃目光来看待军中生活的各种问题,如其极负盛名的力作燕歌行,表现了及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既不讳言征战之苦,更高扬战士们的爱国精神,同时对骄横轻敌、荒淫享乐、不体恤士卒的将领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揭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深刻揭示了军中的不平等和事实上存在着的矛盾和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军中生活的本质,令人警醒,发人深思。而岑参诗则更多地写对主帅的颂扬、幕僚朋友之间的酬唱、道别,并在诗中大量写入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风物人情,并对这些神异瑰丽的景物进行了热情歌颂,突破了传统征戍诗多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成为盛唐边塞题材最多的诗人。可见,高适诗的突出特色在其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诗的突出特色在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开拓了新内容、新领域。(高诗较广泛深刻,岑参较单一)再者,从语言风格上看,高诗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强烈,以质实的七言歌行和长篇咏怀式的五古见长,纵横跌宕,以沉雄的气势和雄浑的骨力取胜,故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 岑参擅长的题材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其诗瑰丽多彩,富于想象夸张,音节宏亮而意存高远,加之语言精美,艺术手法奇特,使其诗别具奇伟壮丽之美。最后,从意象上看,高诗浑厚概括,着重渲染氛围如,如塞下曲中“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一联,可见高诗的壮大雄浑、骨气端翔。岑诗则奇丽细致,富有生活实感,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梨花开”的意象,奇情逸发,令人叫绝。4.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答:一、塑造了一个一个豪放飘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就是说,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主要表现为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慷慨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他的诗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来表达感情喷发奔涌时的起伏跌宕,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严羽在评点李集中提到“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如其行路难其一,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均是这种抒情方式的典型作品。二、极度的想象、夸张,表现强烈的主观感情。想象纯真动情,想象力奇特丰富,想象往往和夸张融为一体。李白诗歌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变幻莫测,具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其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北风行等,均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三、多用动态表现壮美。李白笔下景物多出之以粗犷的动态(动景被夸张,静物也被赋予动态)。故李白诗歌中多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大鹏、长鲸、大江、沧海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伟壮观的意象。四、超时空的意象跳跃。其意象跳跃幅度特别大,表现为超时空的特点。但功业之心及其幻灭感的意脉一贯。李白曾自夸:“笔走群象,视通神明,龙章炳然,可得而见。”五、豪逸清丽的语言风格和创新的体裁格律。李白受六朝诗、庄子、屈原的影响,豪放俊逸,清新明丽。正如他自己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诗体的选择上,其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并杂用骚体,集中运用民歌手法。5. 杜诗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答: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的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表示自己学力深厚、技巧娴熟,但当其经历磨难、诗风成熟之后,“沉郁顿挫”具有了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所谓沉郁,主要指杜诗感情的悲慨深厚;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中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一风格特征在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有集中的体现,诗作分别表现了居京十年的郁勃不平、自京赴奉先途中愤愤懑平以及回到奉先家中的悲痛欲绝,但每当其感情快要喷发时,却有意地转移话题,自我节制,如此三番便形成了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抒情特征。除此之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或即景含情,或直述悲愤,或借古喻今,或欲说还休,沉郁回环、悲慨深沉,音情顿挫,突出表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6. 李杜诗歌艺术特色比较。 答:一、 从思想内容上看:李白的诗,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 从语言风格上看: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 从意象的选择上看,李白的意象疏朗、写意。如写大鹏、青山明月等。杜甫的意象深沉、凝重。如写激流高峡、秋枫瘦马、凤凰等。四、 从擅长的体裁上看: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善用古体诗,章法跳跃。杜甫多律诗,章法严密。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六章 白居易简答题:1. 简述孟郊和贾岛诗风的异同。(非重点) 答:中国文学史学习与考研辅导 P1622.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的不同。答: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救济人病”、反映生活的写实原则和诗歌的“裨补时阙”、“导泻人情”的社会政治功能,即强调诗歌的美刺功能,形式上追求质实通俗。(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3. 刘禹锡民歌体制的手法。 答:首先,刘禹锡的民歌体乐府诗多用比兴、谐音、双关语,使格调明快诙谐,富有生活气息。如他的竹枝词浪淘沙词踏歌词杨柳枝词等等形象生动、优美自然,含思婉转。再者,刘禹锡的民歌体乐府诗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当地民歌的健康朴素的思想感情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并将它与文人诗的创作技巧糅合起来,或多或少地达到了风景画与风俗画的融合,人情美与物态美的融合,诗意与哲理的融合,雅声与俚歌的融合,有着民歌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感。此外,其民歌体乐府诗多用律句,平声宽韵,文字流畅悠扬,迭字回环形成了一种音乐美。故其诗兼有民歌的清新开朗和文人诗的细腻精美。另外,以前民歌多用花比女子,而他在竹枝词九首之二中写道:“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用花来比男子。他还用桃花来影射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可以说,这些作品既有别于普通的民歌,又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创作,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4. 柳宗元诗的意象、语言特色。(非重点)答:中国文学史学习与考研辅导 P1395. 简评白居易诗歌创作主张(白居易讽喻诗的表现特色)。 答: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内容有三方面:一是强调“救济人病”,反映生活的写实原则;二是强调诗歌“裨补时阙”、“导泻人情”的社会政治功能,即强调诗歌的美刺功能;三是提出质实通俗的形式主张。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6. 李贺诗歌个人风格。答:一、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思诡而荒诞,语奇而入怪,在继承了韩孟诗派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的同时,在怪奇方面又远胜韩孟,这主要得力于他迥异与常人的想象。她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使其笔下的诸多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哀感顽艳甚或病态美的特征。二、为了充分表现强烈的主观感受,发挥诗语的曲尽精妙之优,李贺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美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其善于在观察中缘情设色,使之传神传情,鲜活可感。三、李贺善于运用跳脱和叠加手法。所谓跳脱即时空变换,人间、冥界、仙界变幻莫测,省略意象熟义的引申。变化无端、飘忽不定的意绪,似断似续的意象拼合,反映出其想象力的丰富,病态的天才的幻想,奇异甚至荒诞。不足之处: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唐代小说、 第十章 唐五代词简答题:1. 杜诗绝句的艺术特色。(非重点)答:中国文学史学习与考研辅导 P1532. 李商隐无题诗的表现手法。答:(1)深于寄托,工于比兴。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2)意境朦胧迷离。无题诗的比兴寄托较为朦胧隐微,往往超时空地组合概括性意象,表现心境。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3)婉曲的情境表现。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4)多用典故。李商隐诗的用典非常讲究自然、巧妙,他的诗语言优美、工整,再加上擅长四六文体,精于属对,使事工稳,常不动声色地把典故嵌入其中,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和诗中的情景融合在一起,用事“能令人事如己出,天然浑成”成为诗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给这首诗增添诗意和典雅的是最后一联用了两个典:“蓬山”和“青鸟,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相当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创造了朦胧深邃的意境。3. 韩愈的古文主张。答:一、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念,并对儒道进行了全面清理,改变了以往古文家把“道”只看作发明儒家经典的局限,进一步阐明了“道”与“文”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二、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三、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使文章不仅是明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使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为古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也保证了文体革新能够成为现实。四、在形式方面主张“文贵创新”。立意上要借题发挥常有新意,章法上要因人而异,随事而别。在文学语言方面,韩愈既明确提出了“唯陈言之务去”,“不袭蹈前人一言一语”,“词必己出”,又明确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要求文字的表达流利畅达、合乎语法,把“去陈言”的求新尚奇和平易自然统一起来,使语言革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五、把文气和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兼顾了道德修养和文章气势两方面,是对曹丕文气说的具体化,并成为一条指导创作的艺术经验。4.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答:一、天人合一的意境。柳宗元山水游记既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自然之美的艺术境界中。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他纵情于空朦明丽的境界,放意于登临游观无处不在的新鲜感受。二、柳宗元善于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以景寓情,精巧有意境。他笔下的山水,往往是虚实相互映衬,动静相互转化,侧重于传神,极富诗情画意。并常把“旷”境与“奥”境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善于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三、语言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幽凄、激愤、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并蕴涵理趣。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这种文体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被后人称作“游记之祖”。5. 唐代传奇对六朝志怪的发展。 答:1、内容方面:“志怪”之“怪”多指超现实的神灵鬼怪,志怪小说主要记鬼神怪异事,而“传奇”之“奇”含义要广泛得多,它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奇人奇事,唐传奇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它使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怪向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社会生活演进。2、创作动机方面:六朝志怪搜神猎奇,而唐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意为小说”的开端,他们的部分作品已经具备最完美的短篇小说的条件,其人物形象基础、细节描写、心理刻画以及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一直为后世小说家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其题材内容既有所本,又能融会贯通,成为后市许多最优美的故事的渊薮,是宋元明清许多小说汲取原料题材的宝库,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极富文采的语言,其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及琐碎情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4、在传奇文中大量运用诗歌辞赋,不少名作中穿插诗歌,以表达某种难以直言的心态和情事,增添行文的风采意趣和艺术气息,带来诗化的特征。6. 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答:1、温庭筠是晚唐第一大词人,自他开始方有专门填词的才人。2、从内容上看,温庭筠大胆写艳词,多写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尤善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及其闺阁情思,成为“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3、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他充分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为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捉摸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以实写虚,以虚带实。用虚实相衬的手法,把难以言表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他常用以静态的描写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镂金错彩,眩人眼目,极富装饰性,而且善于运用暗示手法,意象的衔接是跳跃性的,造成含蓄的效果。温词以浓烟香软为主导风格,对后世词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7.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答:一、善于捕捉典型景事,融赋、比、兴为一体,使情真神秀。 二、善表人物内心。虚实对比,刻画深沉。李煜的词在语言、意象上显得清新,在结构、意脉上显得完整连贯,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不仅注重静态物体而且更注重动态过程,因此抒情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三、语言晓畅,清丽凝练。李煜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直抒自己内心的极度悲痛,词中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旧事新境贯穿,既加大了词的感情容量,又能引发联想,不假雕饰,语言自然清丽,形成自然脱俗、风韵天成的艺术风格。 (宋代文学)第一章 北宋词 、 第二章 北宋诗、 第四章 南宋词第二章简答题:1. 宋初诗坛三个流派。答: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2. 柳永词的特色。答:一、描写内容的扩大。柳永的词作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第四,其部分词作还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荣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实现了词的题材由闺怨走向市井。二、发展了词体,在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长调。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他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三、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善用白描,吸收口语,创制俚词。他不象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3. 秦观词风。答:一、善用白描,选择景事意象烘托情绪。秦观擅长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尤善于通过黯淡销魂的外在之景来烘托渲染忧郁惆怅的内在之情,委婉含蓄,韵味无穷。二、善于捕捉所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并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致构成鲜明的形象,能够揭示没有被别人揭示过的事物美,艺术形象富有独创性。三、词情凄婉含蓄,音律和美。秦观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典雅工致而又清新自然,由锤炼而得又不失本色风范,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4.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答:第一,他论诗以杜甫为宗,也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但主要不是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专力在杜诗的形式技巧上下功夫。第二,他主张创新,为了使诗歌具有独创性而不落俗套,不惜刻意求新求奇。第三,在创作方法上,他强调以才学为诗,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黄庭坚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并把学诗概括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夺胎换骨”,就是模拟前人的诗意时,要改换成自己的言词或有所引申发展;另一种是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取前人之“陈言”时,必须经过重新熔铸,使之在自己的诗歌中获得新的意蕴。5. 周邦彦词艺术特色。答: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段。第二,善于铺陈,长于勾勒。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第三,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第四,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周邦彦既善于锻练字句,自铸伟辞,更善于融化典故成语、檃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第五,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6.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答:一、长于铺叙白描眼前景、身边事。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铺叙景物融入情感,触目所及景语即情语,一己情态直达而传神。(如醉花阴、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情婉秀逸的意境。)二、李清照词的语言委婉蕴藉,曲折言情。1、她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含蓄蕴藉的语言,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李清照独特的驾驭语言的本领。2、委婉曲折(正反跌宕、音乐熔铸等)。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3、语言典雅工巧,平白如话。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其善于运用各种手法,使感情的表现形象而具体。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赋予“愁”以重量,将“愁”实化,用了比喻的手法。再如“雨疏风骤”、“绿肥红瘦”、“柳眼梅腮”等等用了并列和对仗的手法,使得意象具体而富有美感。4、险韵诗成,扶头酒醒。7.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答:一、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陆诗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丰富的社会内容浓缩于高度概括的词句中,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虚处实迷离旷放。二、 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三、 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似李白,“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似杜甫,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 四、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8. 稼轩词艺。答:一、鲜明的英雄形象,强烈的主观感情。借事遣怀的赋笔,意气风发的讨论。表现在辛词以英雄自许,以英雄许人。如“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如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指的是荆轲,“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的是孙权,“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的是“刘裕”等等。辛词多表现壮志难酬的惆怅和英雄失路的苦闷。其鹧鸪天、水龙吟、永遇乐、破阵子等词表现的是对偏安政策的不满。二、善于创造雄奇阔大的意境。其笔下的意象飞势飞动,境界阔大,展现了力度美和崇高美。辛诗运用了数字夸张法,如“倚天万里”、“千丈晴虹”;拟人,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回去。”等各种表现手法来展示阔大的意境。三、刚柔相济,豪婉相谐。辛词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隐现屈原的情思,如摸鱼儿、青玉案元夕等词。其意象选择咫尺万里,以小见大,被称为“词中老杜”,如菩萨蛮中的“郁孤台下清江水”,清平乐中的“绕床饥鼠”等意象,都展示了这一特点。再者,其农村题材的词清新自然,如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四、以文为词,创新丰富了词的语言、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资保险公司中国区资深理赔员全职聘用合同
- 国际工程承包法律风险防范协议
- 冷链物流运输与智能监控系统合作协议
- 抖音智慧城市智慧环保合作协议
- 固态电池安全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
- 智能在线教育课程退费争议快速响应协议
- 肝硬化护理要点
- 血液透析护理病人
- 金属矿产投资咨询合同(2篇)
- 癫痫手术的护理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 2025宿迁辅警考试题库
-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含饮食、运动
- 2025年森林管护员考试题及答案
-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的国际比较研究
- 研究院内部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流程
-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专题汇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赏析题(截至2024年)
- 2019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19S406
- KCA试题库完美版
- 2024年中国扁平吊装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10月自考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