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课程代码:ZF1081054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 分:2学 时:32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制 订 人:谭晓东制订日期:2011-11-19 审 核 人:审核日期:审 定 人:审定日期:一、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和一种流行局域网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网与网管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计算机文化基础(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类专业)、操作系统(计算机类专业)、现代通信技术基础(通信、计算机类专业)。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第四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第五节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第六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理解网络分层的作用和含义,掌握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熟练掌握OSI/RM 的层次结构, 各层的PDU单元及主要功能,熟练掌握TCP/IP 的层次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了解 OSI/RM 和 TCP/IP模型的区别。【教学重点】ISO/OSI网络参考模型。【教学难点】TCP/IP模型各层协议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第二节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第三节TCP/IP模型第四节OSI/RM 和 TCP/IP模型的区别第三章 网络层【教学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功能,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及相关概念,理解基带传输技术和频带传输技术,理解多路复用技术,了解物理层标准的内涵,掌握各类传输介质的特点,掌握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的作用。【教学重点】数据通信基础,常见的物理层标准。【教学难点】多路复用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第二节 传输介质第三节多路复用技术第四节常见的物理层标准第五节常见物理层设备与组件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教学要求】理解常用的成帧方式,理解差错控制的作用和原理,掌握CRC校验的原理,理解流量控制的作用和原理,理解HDLC协议的主要内容,了解PPPOE,掌握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 (包括网卡、网桥和交换机)【教学重点】数据链路层的帧格式及数据链路层协议。【教学难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概述第二节 帧与成帧第三节差错控制第四节流量控制第五节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基本服务第六节数据链路层协议举例第七节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与组件第五章 局域网技术【教学要求】理解局域网的特点和功能,掌握主要的局域网组网设备的功能与选择,掌握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理解IEEE802标准,理解两类介质访问控制的原理,掌握以太网技术和快速以太网技术,理解千兆以太网与万兆以太网,了解令牌环网、FDDI和ATM技术,理解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组网方式,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了解静态VLAN技术和动态VLAN技术。【教学重点】IEEE802标准,典型局域网技术。【教学难点】介质访问控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局域网概述第二节 IEEE802标准第三节介质访问控制第四节局域网组网设备第五节典型局域网技术第六节令牌环网与FDDI技术第七节无线局域网第八节虚拟局域网第六章 广域网技术【教学要求】了解广域网的基本功能,了解若干典型的广域网技术包括ISDN、帧中继XDSL和SDH技术。【教学重点】ISDN、ATM、SDH及帧中继。【教学难点】PPP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 广域网概述第二节 PPP第三节ISDN第四节ATM第五节帧中继第六节SDH技术第七章 网络层【教学要求】理解网络层的主要功能,理解数据报和虚电路的区别,理解路径选择的作用和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解IP协议的作用,了解IP报文的格式,熟练掌握IP地址的规划,理解ARP协议的作用,理解ICMP协议的作用并掌握相关命令如PING和TRACERT的使用,理解路由器的功能,了解路由表的基本构成,理解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原理和作用。【教学重点】子网划分。【教学难点】路由与路由协议。【教学内容】第一节 网络层功能概述第二节 TCP/IP的网络层第三节路由与路由协议第四节路由器在网络互连中的作用第八章 传输层【教学要求】理解传输层的功能,掌握TCP/IP的传输层的组成,了解TC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了解TCP的主要实现机制,了解套接字和端口概念,掌握常见的TCP/IP的端口分配值。【教学重点】TCP协议、UDP协议。【教学难点】端口和套接字。【教学内容】第一节 传输层功能概述第二节 TCP/IP的传输层第三节TCP协议第四节UDP第九章 会话层与表示层【教学要求】了解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和作用。【教学重点】会话层的功能、表示层的功能。【教学难点】TCP/IP模型中这两层功能的区分。【教学内容】第一节 会话层的功能第二节 表示层的功能第十章 应用层【教学要求】理解应用层的功能与作用,掌握TCP/IP的应用层的主要应用及工作原理(包括DNS服务、 HTTP服务、 FTP服务和-mail服务)。【教学重点】DNS服务、 HTTP服务、 FTP服务和-mail服务。【教学难点】应用层服务器的架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应用层概述第二节 TCP/IP的应用层第十一章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教学要求】了解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的概念、需求背景、特点和提供的应用;熟悉Internet的几种接入方式;理解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重点】Internet的主要特点,Internet的接入方式。【教学难点】Extranet的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Internet第二节 Intranet第三节Extranet Intranet的新发展第十二章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要求】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常用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和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和主要特点。【教学重点】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教学难点】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教学内容】第一节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第二节 常用网络操作系统四、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以章为单位填写)序号教学内容学时讲授学时实验学时1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22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3第三章 物理层334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335第五章 局域网技术666第六章 广域网技术227第七章 网络层668第八章 传输层229第九章 会话层与表示层1110第十章 应用层2211第十一章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1112第十二章 网络操作系统11合计3232五、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讨论式、研究式、以及课内外结合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二)实验教学1.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原理课教学的重要组成。它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应用计算机网络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单独作为一门课来开设,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加深对网络原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网实验包括基本网络实验、链路层协议实验、网络层协议实验、传输层协议实验等内容,共包括11个实验。验证性实验9个,设计性实验2个。通过网络原理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各层内部的工作过程和涉及的相应技术,为后续网络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完成11个实验,并写好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实验1:网线制作实验2:局域网组网入门实验3:对等网的配置实验4:主从网络的配置实验5:用户管理实验6:文件共享和安全性实验7:网络打印机安装与管理实验8:DHCP的配置实验9:DNS的配置实验10: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实验11:WWW服务的配置与使用(三)辅导与作业本课程要求作业5次以上,每次作业应该认真批改。(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本课程考核由期末书面考试、实验考试、读书报告、平时作业(含实验报告)四部分组成。其中,期末书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方式,实验考试由操作考试加面试组成。建议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