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汇编.doc_第1页
5.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汇编.doc_第2页
5.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汇编.doc_第3页
5.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汇编.doc_第4页
5.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三大能力解读学习材料1、学术界能力研究概述教育专家从心理学中关于能力的“一般(基础)能力”和“特殊(专门)能力”划分,如把语文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语文特殊能力”两大类。前者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等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后者包括阅读、写作、听说、综合等语文专门技能。这几乎成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和教学论)中的主流。但也有人认为将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列入基础教育中都是不妥的。邰启扬 徐志勤编写,语文教育论:心理学视角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年9月,p143对于语文教育界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的做法表示异议。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用“因素分析法“研究能力结构的方法逐渐式微。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这种因素分析法是以个别差异为基础来理解人的能力;二是这种“地理模式”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心理过程,以把握人的智力活动的实质。莫雷:能力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心理学报,1988年第3期这是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于能力的认识有了新的视角。信息加工心理学将语文能力分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能力。广义知识论者将语文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这里,知识就是能力。在我国邵瑞珍、皮连生、何更生等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三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相关学术著作如邵瑞珍的教育心理学,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何更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等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从三类知识的特征、学习的条件以及路径程序进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认知、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的兴起。对于能力的理解,开始增加了新的维度。如重视认知的社会因素,重视认知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建构、反馈调节,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反思能力、文化认知和体验能力等。如在香港谢锡金(1984)等学者根据波雷特(伯雷特,1987)的研究,将语文能力大致可分为下列数项,教师训练学生达到下列的行为目标是:一掌握思维过程的能力;二掌握传意能力 ;三掌握表达能力;四掌握创意能力;五掌握评鉴能力;六掌握解决具体学习困难的能力。其中包括读者、作者、文体等功能语言成分包括语域、语旨、语式等的知识。另外伴随着信息科技和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媒介语言读写能力以及多媒介环境下联通认知与泛在学习也对于能力的重要因素。附录2. 3.语文学习能力6指标语文学习能力从要素主义角度看,包含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主动性、意志力和反思力。其中注意力:指的是对于学习活动的定向和留意。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发端,也是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养成的保障。注意力和一个孩子已有的背景知识、动机和趣味有关。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记忆力:指的是学习者汲取并储存相关信息并能够再现、提取信息的能力。熟读成诵、博闻强记是语文学习的千古真经。这是因为记忆可以积累基本的语言材料、语言范型和语用规范,这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基础。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分。记忆力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基本的思维资源、“语言资源”以及言语图式、语言潜势。思维力:指的是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分析、判断、抽象、整合的能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思维是通过语言而实现并存在下去的观点。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思维无法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存在,思维和语言活动不可割断。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认为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离开语言就无所谓思维。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甚至提出“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并造就了各民族思维和文化习俗和文明的差异。前苏联学者维果茨基提出了“思维决定论”,认为思维的发展形成并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并把言语分为三类:外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社会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很可能是先有思维而后才有语言,这有人类脑体进化的依据。语言与思维关系极其密切,而听说读写等语文外显行为都与思维密切相关。自主性:指的是学生具有自我计划、发动语文学习行为,并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力:指的是学生能抵抗来自身体、外界干扰、阻碍,将自己的学习行为持续下去并取得成效的一种控制能力。反思力:指的是一个学生具有分析、评价、调控、优化自己学习方法、策略、行为以及感情的能力。附录3. 什么是“学会学习”?什么是“学会学习”?中外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纳伊曼认为:“学会学习是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地和准确地找到所不知道的东西。”香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学会学习”把以上的涵义进一步具体,它是指:学生学懂怎样去学习。掌握基本能力,透彻了解学习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习内容,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姚冬琳:学会学习:香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3期什么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呢?简言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觉地监控、调节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动机和意志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过程。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目前人们对此并未达成共识。未来学者托夫勒曾提出了五个标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具有运筹时间的能力;具有提出新思想的能力。由此看来,学会学习的学生不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群,而且善于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罗儒国:关于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探讨,职教论坛,2003年第4期学会学习,不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获取知识、获得发展,更主要的是指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和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并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反省、更新自己的学习状态。杜萍:构建课堂的交往模式 实践学会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l期“学会学习”包含这样几个方面:方法与技巧;兴趣与习惯;策略与思维;开发潜能与实践;向社会的推延。教学中,要让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学习的方法、技巧和兴趣,逐渐养成学习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后三个方面的努力。学习策略的建构和思维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张玉坤:“学会学习”与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第3期燕国材认为学会学习由三个系列的因素构成: 第一,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具体反映在“五会”上,即会观察、会记忆、会想象、会思维、会注意。第二,充分掌握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五学”上,即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习。第三,切实掌握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五法”上,即模仿法、试误法、练习法、发现法、反馈法。出自:/s/blog_5d49771b0100gx3z.html附录4.“语文素养”的内涵本研究中的三种语文能力大致相当于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语文素养”。换句话也可以说,这三种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分解和细化。“语文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具有统摄作用的一个核心目标与理念。这一目标是过去 “知识取向”“能力取向”语文教育目标的一新发展。然而,学界对“语文素养”并没有科学合理统一的界定。胡根林.“语文素养”研究述评.新课程研究J.2006第9期修订稿仍特别突出“语文素养”这个提法,目的是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丰富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发展。(温儒敏,2011)赵小雅.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中国教育报N.2012年3月1日第8版胡根林从(一)内视角和外视角梳理了“语文素养”研究。其中内视角包括1“包含说”。巢宗祺认为:语文素养包含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巢宗祺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问答J语文建设,20024杨再隋等指出,语文素养的基本点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和辅导Ml语文出版社,20011819赵福祺、李菀则把语文素养概括为八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行为”。赵福祺,李菀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21在此,“语文素养”内涵明显有广狭两种理解。巢宗祺、杨再隋所说为广义语文素养,赵福祺所说的为狭义语文素养。 2“三维说”。有研究者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和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3“分层说”。李山林认为,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和基础素养。语文学科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学科素养;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品味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学科素养”以“基础素养”为基础。语文的“学科素养”是体现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核心目标,“基础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共同承担的目标。李山林语文素养辨J中学语文教学,200478彭小明则认为语文素养有四个层面: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程序性知识;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像等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语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彭小明语文素养论J兰州学刊,200464“模型说”。韩雪屏深入剖析语文素养的内涵,建立了“冰山模型”。在她看来,语文素养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情和语文思维),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l。这四个层次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其中,显性言语行为浮于语文教学表层,而其他三层均隐匿于水下,构成“冰山”巨大的基座。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29谭文绮则提出了以“语文品质”为核心动力的语文素养“动力模型”。他认为,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三部分。其中,语文品质是核心。由语文品质“激发”相应的语文能力,再由语文能力因素去建立个体内部相关语文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语文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外化成具体的言语行为。谭文绮试析“语文素养”的结构J课程研究,20056(二)外视角一一语文学科外谈“语文素养”:根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王小明把“语文素养”分成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课文内容知识、语文知识和课文背景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字词学习、句子学习和篇章学习)、语文认知策略(如sQ3R阅读策略)、语文动作技能(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和语文情感与态度。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J语文建设,20043钟启泉在与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教授讨论我国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时,提到日本教育学界提出的关注“五种语言意识”一一对象意识、目的意识、情境意识、方法意识、评价意识钟启泉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24,为理解我国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目前,人们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挖掘渐趋深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研究者对语文素养内涵的分类止于一级水平,并没有深入下去,进行二级三级的细分。因而,当前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探讨更多停留于理解水平,离实践操作层面距离尚远。胡根林.“语文素养”研究述评.新课程研究J.2006第9期附录5. 实践能力研究概述在心理学中,实践能力的研究集中于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台湾学者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辞典中对practical intelligence的解释为“实用智力”。“个体在适当时间与适当空间内,在行为上的适当能力表现。所谓适当能力表现,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对付困境的能力等。实用智力一词与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相对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Neisser是最先提出实践智力的人之一,他将实践智力与学业智力相对应,把实践智力看成是一个人对课堂之外的问题的认知反应Robert J.Sternberg;Richard K.Wagner;Wendy M.Williams;Joseph A.Horvath.Testing Common Sense.American PsychologistpsyCARTICLES;November 1995;50,11;psyCARTICLES pg912.。迄今,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最为深入,他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9101115。”“是个体在实践生活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谢宝珍,金盛华.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J.心理学探新,2001,(2).。斯氏有时也将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叫做street smarts或common sense。在研究中,斯氏将社会能力分为两种智力: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和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美RJ斯腾伯格著,俞晓林等译.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社会智力较强调社会参与、社会道德认知等与(人)相关的能力;而实践智力则较强调工作决策的能力。换言之,在斯腾伯格看来,社会智力是处理(人际)的一种能力,实践智力则是(处事)的能力魏美惠.智力新探M.中国台湾:心理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五年版. 1314。我国台湾学者魏美惠把practical intelligence 称为实际生活智力, 认为它/ 泛指日常生活中所须的各种能力, 包括工作上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决策、判断、解题及应变等种种能力, 因此亦可称之为日常生活智力( Daily Intellig ence)。” 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综上,心理学界是从特定的心理学科出发,将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特征定义为实践智力。究其根本,实践智力并没有真正回到实践的本义上。这是因为,仅有心理能力(如记忆、思维、想象等),人还是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人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心理和生理要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基于此,笔者将研究焦点定位于实践能力,它不仅涵盖着个体解决问题的心理基础实践智力,而且也囊括了个体的诸多生理的条件(包括器官的生理和运动特征及遗传潜能等)。笔者把实践定位于在认识指导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就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实践能力以其解决问题的层次和质量为衡量指标。另外,我们认为个体的社会智力与实践智力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社会智力正是实践智力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是因为个体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社会,不可能不与他人发生联系,在实践过程中社会智力必然发生作用,故而实践智力应当包含社会智力。诚然,将社会智力与实践智力分立开来的确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更便于操作,但是从概念界定的角度而言,社会智力应当从属于实践智力这一逻辑体系。因此,在实践能力的研究范畴上,我们认为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智力、实践智力以及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诸多其他心理和生理要素。刘磊/傅维利. 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 教育科学, 200502附录6.语文实践能力的五个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于语文实践有三种类型:一是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实践,带有自然学习性质;二是对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三是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王荣生. 解读“ 语文实践”.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结合课标的语境看,我们认为语文实践也应包含这三种类型,但应该在第一类的基础上强调后两类“语文实践”。结合课标的语境,认为语文实践能力包含三个层面:(1) 主体是学生,讲的是学生的状态; (2) 涵盖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 (3) 内涵是良好的语感,“良好”既是质的规定又是量的指标,量体现听、说、读、写水平的程度是一种实际能力描述,质规划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的特定取向,体现了价值的判断。闫祯. 试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9.2因此,提出语文实践与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课标语文修订稿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通常语文实践能力(技能)包含“四项能力范围”即:1、听的能力,2、说的能力,3、写的能力,4、读的能力。实际包括思维能力,思维并且是四者核心。新课程将语文学习的领域分文口语交际、阅读、写作、识字和写字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五个领域。目前是媒介信息传媒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电视媒体有超越书面媒体之势头,数字媒介的读写能力是当今时代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建议将媒介应用能力视为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故将口语交际、书面表达、阅读鉴赏、媒介应用、综合实践作为语文学习能力的内容。附录7.创新能力研究概述(一)“创造性”的意义界定“创造力是人完成创造活动的本领,是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作出或获得新的、前所未有的成果、产品或事物的能力,以及由此而需要的意志、毅力等品质”。创造出的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任何形式的思维成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灵活性的特点。语文创造能力指的是在言语理解和运用领域产生新的有创意的想法、出色地完成语言智力活动并创造出新的言语成品的能力。(二创造力理论有下面两种模型:1.三维模型理论:分智力纬度、智力方式纬度、人格纬度2.多因素理论: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关键是创造力六种因素的投入和它们之间的凝聚方式。小学生创造力特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2)、善于大胆想象和幻想(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里中起着重要作用(三)创造力的主要因素:1.智力: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创造性不定;低创造性智商任意;高创造性必须高智商2.创造力与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与创造力呈正相关3.创造力与人格:好奇心强,自信心强,独立性强,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较少的禁制性,较大的坚持性,受挫能力强4.创造力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学校过分重视纪律和规范;社会文化和管理体制。(四)创造力的培养1.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心理安全与自由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接触怕犯错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3.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注重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问题解决时教师要提倡一题多解;注意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附录8. 雪化了是春天 一则广告引发的教育思考最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广告:课堂上,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向学生提问:“雪化了是什么?”学生有的回答:“是水”;有的回答:“是蒸汽”。这时,一个叫“小丽”的女孩怯怯的举起了手。女教师微笑着请她发言,她以怯生生的声音轻轻地说:“是是春天。”女教师先是一愣,随即笑了,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起了掌。 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都会心有所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课堂变成了灌输知识的管道,我们的学生成了记录知识的机器。对学生而言,只要记住了老师给出的答案,就可以在考试时得高分,就可以被称为“好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往往乐于教给学生“正确答案”,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绩效”。于是,老师、学生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雪化了,只能是”水”,而不能是、也不准是别的东西。 “雪化了是春天”,多么美的回答,多么有诗意的想象。说出这个答案的那个女生,心里一定有着美丽的憧憬。可她却那样吞吞吐吐,那样没有自信,因为她害怕自己的答案不能被老师肯定。如果老师认为他的答案根本就是错误的,那么她就会受到全班同学的嗤笑,一颗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可贵的是那位女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她一愣,也许因为她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答案;她一愣,也许因为她一时不知该评价这个答案。然而在一愣之后,她笑了,她鼓掌了。她的笑容,她的掌声,也给了这个小女生一个灿烂的“春天”。 我不敢想象,如果这位女教师不是这样做,而是把脸一沉:“胡说,雪化了怎么会是春天?”那么,这个小女孩从此会怎样?一颗幼小的心灵也许会就此“结冰”,再也不会“融化”成一个“春天”。我由此想到,一个教师在社会上扮演的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却又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启迪孩子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天职。让我们时刻记住:“雪”化了不只会成为“水”,还会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雪化了是春天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黄龙镇中心学校 黄兴有 有一个案例,某县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统测出了这样一个题目:雪化了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水”,可有一个孩子的答案却是“春天”,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认为,雪化了是春天!这个答案非常独特、有个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于是主持阅卷的领导决定给这个孩子满分,而且还另外奖励1分。于是“雪化了是春天”的故事很快在教育界内部传扬开来,成了教育的美谈。可以这样说,这个有个性的孩子是幸运的,他的个性在得到了肯定和奖励之后肯定会有更大的张扬和发展,然而下面这样造句的孩子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到了树上。老师不假思索地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说实话,这几个造句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同样很独特、很有个性,理应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然而却惨遭“枪毙”。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建立发展个性评价体系,而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就是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它主张要全面评价学生,要用“多把尺子”去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更多的学生发展、创新的平台,而这位语文老师却没有很好地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仍然使用“一把尺子”去评价学生,显然有碍学生的个性发展。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教育专家斯霞老师。斯霞老师教低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写日记,一个学生写了这样的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都是女的。”一般的老师见了这样的句子可能觉得好笑,并且会大笔一挥毫不犹豫地删掉后一句,然而斯霞老师却没有,她认为:按照我们成人的思维“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但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阿姨都是女的”是他的一个发现,他还想把这个新发现告诉别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天真烂漫,幼稚可爱。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几乎都是全新的,都是陌生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察、思维、认知能力与我们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我们要善于从孩子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欠缺所产生的“微瑕”中,进行深入反思,经过反思我们就能踏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时我们能够更加深切地了解和体悟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他们的观察、思维、认知能力正在大踏步地发展。“阿姨都是女的”,这种见解对于成人来说的确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一位六七岁的小孩子来说,可谓是重大的发现,里面包含着多少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索啊。所以对这样的一个初学写作的小孩子来说,这份作业仍不失为一份好作业。这种评价就是站在促进孩子的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的,对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鼓励,不仅完全切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建立发展评价体系,而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就是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 (2010年05月06日 ,中国教育报)附录9.扼杀孩子想象力是对人类的犯罪 湖北沙市六中刘义忠 人类是唯一有丰富想象力的高级动物,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创造了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孩子天生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幻想跟太阳公公对话,在弯弯的月亮上牵一根绳子荡秋千,跟嫦娥姐姐一起喂养玉兔,快活地舞蹁跹。美国家长把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只因为老师教了一个字母“o”,家长认为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孩子可以把“o”想象成许许多多的事物,自从教了字母“o”后,限制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家长竟然胜诉,幼儿园受到制裁。为此,美国立法规定孩子有选择玩耍和游戏的权利。中日少年儿童夏令营,回答一个古老的命题:皮球掉到洞里去了怎么办?日本孩子有上十种回答,包括再去买一个。中国孩子只有一种恒古不变的标准答案,即灌水让其浮起来。也许这个答案最好,但限制了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缺乏独立思维。司马光打破缸救孩子,但打破缸不是唯一的施救方法,还有两全其美的更多的方法,孩子们自会想出来。重庆晚报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中国的幼儿园已经小学化,听不到儿歌和玩游戏的欢乐声,不再“找朋友”“击鼓传花”“丢手巾”“捉迷藏”而是三岁的孩子就背书包,教拼音,识字,数数,甚至用双语教学吸引家长,提高幼儿园声誉。中小学的应试教育,灌输的是定向思维的标准答案,奋斗的目标是高分。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母狮让小狮子离开独自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被谁扼杀?应试的学校教育、保姆式的家庭教育、还有因循守旧的传统教育正在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一个小学女生听老师讲蚯蚓的再生能力,于是把蚯蚓切成两节养在凉台上,被母亲扔到窗外,还打了孩子一巴掌。殊不知,一巴掌也许打掉了我国一位女科学家!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观察发现一个专吃棉花的害虫蜗牛的虫子,经过专家鉴定,是害虫蜗牛的天敌,还是第一次发现,于是孩子受到省级的科技表彰。也许就造就了我国一位农技科学家。可见,教育的无比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首先要从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开始。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是对人类的犯罪。附录10. 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 “在全球21个受 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分组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发出的感慨。已是二次审议的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学校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胡健康建议,该条款修改为,“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他说,上述例子是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 调查结果。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他还举例称,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因此,他建议修改相关条款,通过立法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教育”。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团市委书记王志杰也认为,我市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确有必要加强,应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据他了解,这项工作目前开展得极不平衡,仅有少数学校开设有这类实践课程。他建议各中小学应多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母狮让小狮子离开独自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本版稿件由记者 许二多 汤寒锋 文 记者 张质 摄调查我们就“想象力教育”对成人和孩子做了一个实验这幅抽象图你看它像什么这幅无名抽象画,是记者昨日用来 调查孩子和成年人想象力的,它看上去像什么?“外星人”、“动物园”、“金鱼”、“家”、“斗牛图”、“地球”在孩子们眼里,它“一切皆有可能”;而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幅人脸而已,答案一致得就像歌曲“世界只是唯一”。小孩:一切皆有可能昨天下午,记者带着这幅画来到南坪实验小学。看着这幅图画,孩子们大声嚷嚷开了。“好像一只漂亮的金鱼在水里游!”“不是,是一只猫头鹰在树上打瞌睡。”“我看是神兽金刚吧!”在1年级8班,记者邀请10名刚满6岁的小朋友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眼中这幅画的内容,结果得出“外星人”、“动物园”等8个答案。王梓臣同学特别告诉记者:“这是画的两头牛,人们正在进行斗牛比赛。”他还一边指着图画,一边告诉记者这里是什么,那里是什么,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斗牛图。成人:大半说是人脸记者又来到重庆工商大学,在一间教室里找了部分正在自习的大学生来“研究”这幅图。10名大学生中,有6人回答是“人脸”、“人头”、“鬼脸”等,有两人回答是“河流”,另两人的答案是“马”和“瀑布”。一个男生笑着说:“这是两个头像,一对情侣正在面对面地亲热。”随后,记者在南坪步行街又考了考十多名三四十岁的路人,一半以上都说是张“人脸”。“这个有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个调色板打倒了。”卖小食品的张先生说。而36岁的高女士歪着头看了半天,肯定地说:“就是一个人在流眼泪。”专家:画无标准答案“正是因为一种寻找标准答案的心理,让我们的想象力流失了。”重庆十八中心理教师邹红说,这幅画说是什么像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成年人都会去猜测标准答案,因此得不到比孩子更多的答案。邹红认为,想象力本来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相反,因为经历得更多,看到的更多,成年人应该比孩子的想象力更丰富。“问题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一直教孩子寻找标准答案,束缚他们独立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都不允许孩子有异常的想法,慢慢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邹红说,教育不必整齐划一,让孩子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或许会让孩子保留更多的想象力。建议大人们的哪些行为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博士吴靳给出了如下 建议。这些行为培养想象力1 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2 常给孩子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孩子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不同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