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策略探究【摘要】: 在新课标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张扬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等问题成为关注热点。对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引情景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巧编数学习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巧用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巧演数学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等策略作深刻的研讨。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词】:创新;教育;巧用;策略近年来,新课标的实施如缕缕清风渗透教育界,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了明显的改变,“学习消极,方法单一,思维呆滞,创造力受阻”等等负面影响有了很好的改善。在新课标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张扬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等问题成为关注热点,也是解决难点。这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策略”的探索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何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和观念,而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经验中事物之间联系的过程。学习开始于一个对学生存在疑问和问题的经验情景。在这种情景中,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再从经验中验证假设。”这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思维酝酿着创新、能力从中提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巧引情景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巧编数学习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巧用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巧演数学习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等策略作深刻的研讨。实践证明,连续6年的探究、摸索,我所接手的差班经过实验,成绩从倒数第一到名列级前第一名!运用具体策略如下:1巧引情景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喜爱比责任感是更好的老师”。那么,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设疑引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利用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观察,在思考有关问题过程中,从而自主获取知识。通过动脑、动手、摸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发思维的拓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我设计了“设疑引趣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实践验证”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意识。在高中教科书“等比数列求和”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我创设问题意境,引导过程记录如下: 上课后,直接在黑板写上“锡拉和锡塔”,使学生莫名其妙进入问题的思考,老师今天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设疑)师: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锡塔是国际象棋发明者,锡拉是印度皇帝,为了奖励锡塔发明国际象棋,锡拉问锡塔希望得到什么赏赐?锡塔回答说:“在棋盘64格里,第一格给我1粒麦子,第二格2粒麦子,第三格4粒麦子,第四格8粒麦子依此类推,以后每一格的麦子比前一格的麦子多一倍。”但皇帝锡塔将全印度的麦子搬来时,都无法满足锡拉的要求。究竟麦子的总数量是多少?”(引趣生疑)生:教室内沸腾了露出惊奇的脸色有的蠢蠢欲动、窃窃私语更有的迫不及待地伏案计算麦子的总数无法计算结果露出失落的神色露出求助的眼神。(独立思考没有结果)师:在学生进入状态时,我拿出结果总数=18446744073709551615(粒),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高潮。生:(表情)满脸狐疑有的失声叫到没可能吧?望着我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锡塔的要求:棋盘64,第一格1粒麦子,第二格2粒麦子,第三格4粒麦子,第四格8粒麦子依此类推,以后每一格的麦子比前一格的多一倍。这要求有何特征?生:(观察,整理)这其实是求数列20, 21, 22, 23, 262, 263的和的问题。(观察分析)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等比数列”的和!学习气氛浓烈,引入新课成功。师: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中项。师:例:我国古算孙子算经中的名例:“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有几何?共有几何?(实践验证)生:(兴趣盎然快速动笔的解决问题)解:依题意,堤、木、枝、巢、禽、雏、毛、色、各是: 91, 92, 93, 94, 95, 96, 97, 98。总和是: Sn=48427560创设意境使学生的视觉、感觉、听觉、注意力都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尝试学习,并且持续不断地对学生的探索心理进行促进和调节,使之动机明确并保持一定的强度。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平台。2巧编数学习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巧编精选数学习题,选择开放性命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潜在意识的必备条件。设计开放性数学习题,应先弄清数学习题的功能、结构、方法,通过归纳、分析、批判的方法形成一整套理论,使学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同一事物,要求学生从各个不同侧面去观察,从各个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品质,避免形成思维定势。就此在学完“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这一节之后,我巧编精选出一道古老的传统题目练习,教学过程如下: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个,脚11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们快速的运算,得意洋洋地做出如下解答:解:设鸡为x只,兔为y只,依题意,得 x+y=45解得x=32 2x+4y=116y=13答:鸡有32只,兔子有13只。这是常规解法,若是从传授知识,掌握基本方法的要求来说,已经达到目的,但从训练思维角度来说,我却没就此止步,对此我介绍另一种非常规解法,引入记录如下:师:如果不利用“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那么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哪里?生:(表现)燥动相望疑惑面面相觑师:(引导)关键在于:鸡的2只脚和兔的4只足脚在捣乱,如果让鸡兔的脚数是一样多,题目就简单了。师:“令全体兔子起立,举起双手,其他的脚在哪里?余多少?”生:哄堂大笑默想良久鸡兔的头是45个,脚在下面就有245=90。兔子的手是26,全部都举起来了。(116-245=26)师:“这样一来,兔子是几只。”学生欢呼起来:我明白了,经过动手、动脑,很快得出鸡32只,兔13只。最终,比较得出结论:“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更方便,直接快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思想是一一对应,是数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不仅能使思维深刻,更使思维严密灵活。其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同智慧,使“学数学枯燥无味的传言”不复存在。学生潜意识中,对多种方法做了对比,寻找和选择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3巧用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数学应用题不象一般纯数学意义的习题那样简短,而需要较多的文字表述,那么,审题就要去粗取精,把具有或代表一定数学意义或数学关系的语句挑选出来,这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通过他们,把之译为数学图形语言或符号语言,这对思维开拓是极其必要的,以增强对问题的透视,对语言的互译,此为辩明数学关系服务,为挖掘学生的创造潜意识做出先决条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数形结合法,分析综合法最为典型。就初中义教版教科书第一册第35页,例3,我教学引述记录如下:甲乙二人相距6公里,二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二人平均速度为多少?师:同学们进行类比,将甲乙类比成我你在公路追赶,并找出关键词画出相关图形。生:(表情)笑、疑惑、窃窃私语、兴趣盎然的讨论,找关键词,动手试画图、列等式、写方程、找结果。师:(引导)我们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公路,将你我的走过的路程标在上面。找出其中的关系,列出等式。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基本得出下面结论:关键词:你我相距6km,同时同向,我追你用3小时;同时相向,我与你相遇用1小时师:(总结)用图形来表示语句,更可以直观地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形结合)相距6km你我相遇你的路程我的路程我你你的路程我的路程相距6km我我追上你你生:相距6km+你的路程=我的路程 我的路程+你的路程=相距6km解:设我的速度为V甲,你的速度为V乙,依题意,得 3V乙+6=3V甲解得V甲=4km/秒 V乙+V甲=6V乙=2km/秒答:我的速度为4km/秒,你的速度为2km/秒。(甲=我,乙=你)(分析综合法)评:学生找关键词,画图,标出相应标记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在探索中自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探索中创新潜能得到发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始与原有的知识产生冲突,并在不断更新、发展,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及思维风格。下例初中义教版第一册第73页,我引入,学生讨论过程如下:题目:某采石场爆破时,为了安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炸药爆破前转移到40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导火线燃烧速度是1cm/秒,人离开速度是5m/秒,导火线至少需要多长?师:同学们进行类比,将那点导火线的人比成是你,你认为导火线应多长,你才能安全到达安全区。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审题,思考,画图、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方法如下:关键词:导火线速度1cm/秒,人跑速度是5m/秒,在导火线燃完的时间内跑完400米题意:导火线燃完时间人离开400米外的时间(数形结合)图形表示如下: 人应在导火线燃完的时间里跑完 1cm/秒安全区 炸药 导火线 400米,速度5m/秒 秒解:设导火线长为xcm,依题意,得,解得x80答:导火线至少要80cm长. (分析综合法)评:学生经过讨论,不仅完整的解决问题,而且总结出:应注意题目的单位要统一,成正比。学生们喜悦的表情,说明此方法为他们所接受。他们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类比,达到图像直观化,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顺利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也是思维能力创新的实践过程。数学家拉普拉斯曾断言:“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毫无疑问,学生在发现问题与已有经验产生疑问时,思维创新、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使学生有效地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知识高峰的最大跨越。使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培养、锻炼、提高。4巧演数学习题,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其实质是指问题乃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动力。“演变数学习题”正是使一般结论问题复杂化,编制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关系。当然,应防止机械模仿,应使练习的思维性具有坡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进行延伸、变化。这有利于让不同层次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各种解题方法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创造意识。在讲述八年级第一学期“两数和平方公式”这一知识点的习题课中,我记录实况过程如下:例、已知:a+b=8,ab=4,求a2+b2的值?师:引导学生解题前观察已知及结论的特征,解答如下:解:(a+b)2=a2+b2+2ab82=a2+b2+8 a2+b2 = 56当学生解出答案后,师趁兴追击。师:大家观察看,若我们将任一已知条件与结论对调,我们的题目会变成什么样?应如何解答?生: ab与a2+b2=56对调有, 题1 已知:a+b=8, a2+b2=56, 求ab的值? a+b与a2+b2=56对调有,题2 已知:ab =4, a2+b2=56, 求a+b的值?师:我们继续观察,看是否能再变题,完全平方公式有多少条等式?生纷纷说:想到了,还有,还有,比如说,将a+b,改为a-b,其他条件不变不就又有3条了吗?题3 已知:a-b=8,ab=4,求a2+b2的值? 题4 已知:a-b=8, a2+b2=56, 求ab的值?题5 已知:ab =4, a2+b2=56, 求a-b的值?更有部分学生列举如下例子:题46 已知:ab =4, (a-b)2=8 求(a+b)2的值?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对条件的变换,增强对“两数和平方公式”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在探索演变的过程中,逐步获取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家居装饰灵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园艺衍生品制作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乳制品品质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oa系统公文管理办法
- 预制箱梁制作、运输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饲料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告知及事故应急预案合同
- 郑州学校命名管理办法
- 老宅基地使用权买卖合同书: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 个人线上学习管理办法
- 马铃薯全产业链投资合作与市场开发协议
- GB/T 4857.17-2017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7部分: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通用规则
- GB/T 34400-2017消费品召回生产者指南
- GB/T 23469-2009坠落防护连接器
- “两区三厂”专项施工方案
- 用户画像标签的体系流程介绍课件
- 二级医院评审自评自查表
- 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描红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完整版PPT
- 鲁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 Unit 1 Lesson 1课件
- 印染废水回用工程设计解决方案
-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