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关键词:成语哲学意蕴论文摘要:成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成语原内容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蕴含了隽永的哲学道理。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成语的哲学意蕴。(1)物质与意识;(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运动观;(4)联系发展观;(5)质量互变规律;(6)对立统一规律;(7)认识与实践观。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一、物质与意识1.物质是在意识之外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随物赋形”。它说的虽是作画之理,即画画要针对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同时也说明了物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掩耳盗铃”。偷铃的人怕别人听到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它的也是客观性的东西,不论你怎样捂住耳朵,它都不会因此而消失。此类成语还有:画蛇添足;凭空捏造;杞人忧天;无中生有。2.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要发生作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过分地强调意识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如:“画饼充饥”。“画饼”只是人们头脑中饼子观念的表现,就如房屋设计图案只是关于房子观念的表现一样,实质上还是思想形态的东西。企图以画饼来充饥,无异于用精神代替物质,用幻想代替现实,其结果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空想。此类成语还有:望梅止渴;白日做梦;描鬼画神。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如“触类旁通”。接触过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类的另一些事物。这说明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使认识的深化。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表示这一含义的成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然而,有时人们会忽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因噎废食”,就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2.物质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性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揠苗助长”本来是想庄稼长得快,但因违背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揠苗助桔”。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统一。在成语中,有些内容反映的却是主观脱离客观的思想。这类成语有:钻冰求火;竹篮打水;救火投薪。三、运动观1.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反映哲学这一意义的成语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瞬息万变动是运动的一般形式,而静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反映的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有些成语反映的却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如:“刻舟求剑”。剑掉在水里,人却不立刻下水找剑,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剑的地方,等船停了再找剑。这样自然是找不到剑了。船是运动的,水是运动的,掉剑的地方肯定就会变了。2.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如:“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这种快是与人的一生或一段长时间相比较而言的。体现了时间、空间的运动。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如:“远水救不得近火”。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这个成语一“远”一“近”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一“缓”一“急”又有着鲜明的时间特征。用空间特征借喻时间特征,表示空间与时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四、联系发展观1.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反映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成语如:“础润而雨”。意思是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人们根据生活经验,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中推论出各种事物之间有普遍联系。“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说明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唇”与“齿”相互依存,生死与共。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如:“洛阳纸贵”。“洛阳”与“纸贵”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但由于左思的三都赋风行洛阳,从而使纸价上涨。把“洛阳”与“纸贵”联系了起来。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问题、看待事情。而有些成语反映的是一种孤立的观点。这样的成语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上升性和前进性的特点。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句强调青“胜于”蓝,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后来居上,新事物高于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上升前进的。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旧事物内部虽已衰亡,但表面上依然很强大,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成语中反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也有很多。如:蹈规循矩;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五、质量互变规律1.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律性。如:“非驴非马”。它所蕴含的哲理是说:事物都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混淆不同事物的不同质的界限。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不同事物的区别,驴是驴,马是马,不应当驴马不分,同时又要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承认中间状态的存在。2.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只有在一定的度内才会做好事情。成语如:“哀而不伤;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或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度,那么正确的行动也变成了错误的了。这类成语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功亏一篑。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转变为质变,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反映量积累的成语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的积累引起量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同时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滴水穿石;积土成山;绳锯木断另外如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所表达的哲学含义是质相同的事物,量可能不相同。六、对立统一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的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存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并行不悖;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柔相济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这样的成语有:冰炭不同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此外,成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也含有矛盾的斗争性,但只是反映了矛盾双方的激烈斗争的形式和一方战胜另一方的结局,反映的对立性不全面。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反映内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祸起萧墙;物腐虫生反映外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内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外因是相互联系的。反映这一关系的成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泥而不滓;自力更生矛盾的同一和斗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反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月满则亏;泰来否极。 3.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反映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成语“讳疾忌医”、“模棱两可”却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对待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打蛇打七寸;釜底抽薪。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分析客观事物时,要把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相结合。对待具体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分析矛盾时,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下面这些成语反映的内容正好脱离了这种方法。如:截长补短;拆东墙补西墙;割肉补疮。七、认识论与实践观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论就是一种反映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可知论,如成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的反映论却是不可知的,如成语“蝶化庄周”。既然认识论是一种反映论,那么这种反映有时难免会片面化、表面化。反映这哲学思想的成语有:不求甚解;井底之蛙;浅尝辄止。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反映实践对认识的影响的成语有:多见广识;孤陋寡闻;熟能生巧;百闻不如一见;识途老马;我们强调“知行合一”,有理论就要靠实践来证明,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反映认识对实践的影响的成语有:开卷有益;运筹帷幄;必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上海第六分册-华东师大版上海2007
- 西安科大版·2017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统计类73 财经商贸大类
- 第一单元 主题案例二 学习家庭园艺技巧-高中劳动与综合实践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曲靖市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科学课程 第10课.《螺旋桨飞机》教学设计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常见的酸和碱(第1期)解析版
- 2025年城市绿化考试题库及答案
- 22.2.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说课稿+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22.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全国中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A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渠道管理及维护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登高车施工作业方案
- 国内安全保卫学课件
- 高校干部面试试题及答案
- 急救药品知识课件
- 设备搬迁调试协议合同书
- 中证信息技术笔试题库
- 监护学徒协议书范本
- 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课件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