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文勘测工技能鉴定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1cm的变动时,应查明( )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位记录 进行改正。2.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1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渤原因及( ) ,并应对有关的水位记,录进行改正。3.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 ) ,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4.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 )。5.有波浪时,可利用水面的暂时( )进行观读或者读取峰顶、谷底水位,取其平均值。6.当水尺水位受阻水影响时,应尽可能先( )阻水因素,再进行观测。7.当水尺水位受阻水影响时,应尽可能先排除( )因素,再进行观测。8.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 )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 过5分钟,应进行改正。9.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 )cm,时间误差 超过5分钟,应进行改正。10.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 ( )分钟,应进行改正。11.自记水位记录因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 ( )、加放干燥剂的方法加以控制。12.自记水位记录因记录纸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密封、加 放( )的方法加以控制。13.自记水位记录对由水位变率所引起的测井水位误差,可选取恰当的测井和进水管( ) 予以控制。14.自记水位记录对由测井伞卧流体的密度差所引起的水位误差,可在测井上、下游面对井 ( )予以控制。15.水尺零点高程如了变动,要分析变动的( )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16.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 ) ,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时段采用的水尺零点高程。17.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底炉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 )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程。18.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歹变化较大,但呈( )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 时段两端的观测值按时间比例内插求得。19.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时 段两端的观测值按( )比例内插求得。20.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有:水位变化的( )性、涨落率的渐变性、洪水涨陡落缓的特性等。21.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有: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 )性、洪水涨陡落缓的特性等。22.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有: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渐变性、洪水( )的特性等。23.根据测定夷均流速的方法不同,面积一流速法又可分为( )法、积分法和浮标法。24.根据测定平均流速的方法不同,面积一流速法又可分为积点法、 ( ).法和浮标法。25.根据测定平均流速的方法不同,面积一流速法又可分为积点法、积分法和( )法。26.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 )的单一曲线时,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15次。27.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稳定的单一曲线时, 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 )次。28.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 ).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准 确推算出逐日流量和各项特征值。29.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性以及( )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准 确推算出逐日流量和各项特征值。30.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刺在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 )和各项特征值。31.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性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逐日流量和各项( )值。32.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 )变化过程或冰期改正系数过程为原则。33.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流量变化过程或冰期( )系数过程为原则。34.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 )和仪器设备等,更多更好地开展新站的水文测验 和试验研究等各项工作。35.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人力和( ).等,更多更好地开展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 验研究等各项工作。36.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更多更好地开展新站的( )和试 验研究等各项工作。37.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人力和仪器设备等,更多更好地开展新站的水文测验和 ( )等各项工作。38.集水面积小于10000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 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幅,已控制历年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每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历年综合关系曲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 )范围者,可实行间测。39.集水面积小于10000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 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幅,已控制历年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各相应年份的曲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 )范围者,可停一年测一年。40.集水面积小于10000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呈( )线,流量定线可达 到规定精度,并不需要施测洪峰流量和洪水流量过程者,可实行巡测。41.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且实行( )的测站,在停测期间实行检测者,可实行巡测。42.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 )或流 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者,可实行巡测.43.集水面积小于10000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期采用( )测流者,可实行巡测44.集水面积小于10000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不呈单一线的测站,距离巡 测基地较近,交通通讯方便,能按( )及时施测流量者,可实行巡测。45.河床糙率大,流速脉动亦相应( )。46.河床坡降大,河底流速和边界上的切应力亦相应较大乙有利于涡体的形成和发晨,从而 使流速( )加大。47.断面形状的不规则,特别是岸边石矶的挑流束水,引起水流产生大尺度紊动,从而使流 速脉动( )。48.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也有一定影响。推移质运司在河底形成沙波,增大水流阻力,同时 也使流速脉动( )。49.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也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用,含沙量增大,流 速脉动将( ),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50.流速脉动强度随水深而变化,河底( )水面。51.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宜使仪器( )测速点的实际位置,流速较大时,在不影响 测验安全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52.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 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 流速较大时, 在不影响 ( )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53.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有条件时,可采用悬索和 ( )传讯的测流装置,减少整个测流设备的阻水力。54.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测速时,宜使测船的纵轴 与( )平行,并应保持测船的稳定。55.当洪水涨、落急尉,洪峰历时短暂,不能用均匀浮标法测流时,可用( )法测流。56.断面监盗视人员必须在每个浮标到达( )时及时发出讯号。57.断面监视人员必须在每个浮标到达断面线时及时发出( )。58.为避免浮标法测流误差,应控制好浮标( )分布的位置,使绘制的浮标流速横向分布 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59.为避免浮标法测流误差,应控制好浮标横向分布的位置,使绘制的浮标流速横向分布曲 线具有较好的( )性。60.为避免浮标法测流误差,应用精度较高的秒表记时,并经常检查,消除记时( )误差。61.河床比较稳定的测站,应每隔一定时期分析测站控制特性,点绘水位或其它水力因素与 流量关系曲线图,将当年与前一年的上述曲线点绘在一张图上,进行对照比较。从水位或水力因素与流量关系的( )变化趋势,了解测站控制的变动转移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2.河床比较稳定的测站,应每隔一定时期分析测站控制特性,点绘水位与流量测点偏离曲 线百分数的关系图,从流量测点的( )情况和趋势,了解测站控制的转移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3.河床比较稳定的测站,应每隔一定时期分析测站控制特性,点绘流量测点正、负偏离百 分数与时间关系图,了解测站控制随( )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4.河床比较稳定的测站,应每隔一定时期分析测站控制特性,将指定的流量值按多年的实 测相应水位依时序连绘曲线,从与指定流量对应的水位(同流量水位)曲线的( )趋势,了解测站控制发生转移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5.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部,读数误差超过( )%的部分,应另绘放大图,在放大后的关 系曲线上推求的流量应与原线相应数值吻合。6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部,读数误差超过2.5%的部分,应另绘放大图,在放大后的关系 曲线上推求的流量应与原线相应数值( )。67.水位流量关系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影响流量的( )是否稳定。68.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 )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力 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一就成为单一曲线。69.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 ) 、水力 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0.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 力半径、( )、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1.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 力半径、河床糙率、( )等因素均保持不霍,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2.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 力半径、 河床糙率、 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 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 但能集中反映在 ( ) 、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3.要使声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 力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 ( )两因素能互相补偿,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4.要使水位流量关系保持稳定,必须在测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同一水位的断面面积、水 力半径、河床糙率、水面比降等因素均保持不变,或者各因素虽有变化,但能集中反映在断面面积、断面平均流速两因素能( ),使同一水位只有一个相应流量,其关系就成为单一曲线。75.冲淤现象是很复杂的,从冲淤发生时间的( )分为经常性冲淤和不经常性冲淤。76.冲淤现象是很复杂的,从冲淤前后( )变化情况分为普遍冲淤和局部冲淤。77.冲淤现象是很复杂的,从冲淤前后纵横断面变化情况分为( )和局部冲淤。78.冲淤现象是很复杂的,从冲淤前后纵横断面变化情况分为普遍冲淤和( )。79.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密集的站, 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土( )%,流速仪法低水及水面浮标法不超过士.8%。80.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密集的站, 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土5%,流速仪法低水及水面浮标法不超过土( )%。81.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散乱的站, 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土( )%,流速仪法低水及水面浮标法不超过士11%。82.用单一曲线法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时,流量精度指标为:关系点较散乱的站, 流速仪法高中水不超过士8%,流速仪法低水及水面浮标法不超过土( )%。83.单一曲线法适用于测站( ) ,各级水位流量关系都保持稳定的站。84.单一曲线法适用于测站控制良好,各级( )都保持稳定的站。85.临时曲线法适用于( )的站,也可用于处理受结冰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86.临时曲线法适用于不经常性冲淤的站,也可用于处理受( )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87.若水位流量关系受某一因素或混合因素影响而( )变化时,可用连时序法定线。使用 此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较多,并能控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转折点。88.若水位流量关系受某一因素或混合因素影响而连续变化时,可用连时序法定线。用此法 时,要求流量测次( ) ,并能控制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转折点。89.若水位流量关系受某一因素或混合因素影响而连续变化时,可用连时序法定线。使用此 法时,要求流量测次较多,并能控制( )变化的转折点。90.畅流期受断面冲淤、变动回水、水草生长等因素影响,或冰期结冰影响丶使水位流量关 系( ),而流量变化较小时,只要流量成果精度符合要求、测次较多,能基本上控制流量变化过程,可使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91.畅流期受断面冲淤、变动回水、水草生长等因素影响,或冰期结冰影响,使水位流量关 系紊乱,而流量变化( )时,只要流量成果精度符合要求、测次较多,能基本上控制流量变化过程,可使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92.畅流期受断面冲淤、变动回水、水要戌长等因素影响,或冰期结冰影响,使水位流量关系紊乱,而流量变化较小时,只要流量成果精度符合要求、测次( ) ,能基本上控制流量变化过程,可使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93.畅流期受断面冲淤、变动回水、水草生长等因素影响,或冰期结冰影响,使水位流量关 系紊乱,而流量变化较小时,只要流量成果精度符合要求、测次较多,能基本上控制( ) 变化过程,可使用连实测流量过程线法推求流量。94.用代表日流量法推求流量适用于( )期或冰期简化为每月固定日测流的站。95.用代表日流量法推求流量适用于枯水期或( )期简化为每月固定日测流的站。96.用代表日流量法推求流量适用于枯水期或冰期简化为每月( )日测流的站。97.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水位及其它有关水力因素在一日内变化平缓时,可根据日平 均水位直接推求日平均流量。98.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直,水位及其它有关( )在一日内变化平缓时,可根据日 平均水位直接推求日平均流量。99.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平直,水位及其它有关水力因素在一日内变化( )时,可 根据日平均水位直接推求日平均流量。100.当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为( ) ,水位及其它有关水力因素在一日内变化平缓时,可根 据日平均水位直接推求日平均流量。二、选择题1水文勘测工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良好的( ),不得迟测、误测和漏测,严禁涂改 和伪造资料。a职业道德 b。身体素质 c。精神状态 d。业务水平2.水文勘测工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良好的( ),不得迟测、误测和漏测,严禁涂改 和伪造资料。a技术素质 b。职业道德 c。精神状态 d。业务水平3水文勘测工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良好的( ),不得迟测、误测和漏测,严禁涂改 和伪造资料。a 技术素质 b。身体素质 c。职业道德 d。业务水平4.水文勘测工要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良好的( ),不得迟测、误测和漏测,严禁涂改 和伪造资料。a技术素质 b。身体素质 c。精神状态 d。职业道德5水文观测人员必须至少提前( )分钟到达观测现场,巡视周围情况,对影响观测的因素进行处理,保证正点准确观测。a5b。2c。3d。46水文观测人员必须至少提前( )分钟到达观测现场,巡视周围情况,对影响观测的因 素进行处理,保证正点准确观测。a1b。5c。3d。47.水文观测人员必须至少提前( )分钟到达观测现场,巡视周围情况,对影响观测的因 素进行处理,保证正点准确观测。a1b。2c。5d。48水文观测人员必须至少提前( )分钟到达观测现场,巡视周围情况,对影响观测的因素 进行处理,保证正点准确观测。a1b。2c。3d。59.水文观测记录坚持现场随测随记,一律用( )记载。a硬质铅笔 b。钢笔 c。圆珠笔 d。毛笔10.水文观测记录坚持现场随测随记,一律用( )记载。a软质铅笔 b。硬质铅笔 c。圆珠笔 d。毛笔11.水文观测记录坚持现场随测随记,一律用( )记载。a软质铅笔 b。钢笔 c。硬质铅笔 d。毛笔12.水文观测记录坚持现场随测随记,一律用( )记载。a软质铅笔 b。钢笔 c。圆珠笔 d。硬质铅笔13.各类水文站必须在( )编制测站考证簿,认真考证,详细填写。a建站初期 b。勘测队 c。逢五月份 d。逢0年份14.各类水文站必须在( )编制测站考证簿,认真考证,详细填写。a每年整编时 b。建站初期 c。逢五月份 d。逢0年份15.各类水文站必须在( )编制测站考证簿,认真考证,详细填写。a每年整编时 b。勘测队 c。建站初期 d。逢0年份16.各类水文站必须在( )编制测站考证簿,认真考证,详细填写。a每年整编时 b。勘测队 c。逢5年份 d。建站初期17.为了便于( )资料的整编和对使用资料者提供方便,需要做好测站技术档案的编制工 作。a测站考证 b。流量 c。含沙量 d。降水量18.为了便于( )资料的整编和对使用资料者提供方便,需要做好测站技术档案的编制工 作。a水位 b。测站考证 c。含沙量 d。降水量19.为了便于( )资料的整编和对使用资料者提供方便,需要做好测站技术档案的编制工 作。a水位 b。流量 c。测站考证 d。含沙量20.为了便于( )资料的整编和对使用资料者提供方便,需要做好测站技术档案的编制工 作。a水位 b。流量 c。含沙量 d。测站考证21.上级领导机关应对缆道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a定期 b。随时 c。天天 d。月月22.上级领导机关应对缆道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a不定期 b。定期 c。天天 d。月月23.上级领导机关应对缆道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a不定期 b。随时 c。定期 d。月月24.上级领导机关应对缆道操作人员( )进行培训和技术考核。a不定期 b。随时 c。天天 d。定期25.封冻期观测水位,应将水尺( )的冰层打开,捞除碎冰,待水面平静后观读自由水面 的水位。a周围 b。下游 c。内侧 d。外侧26.封冻期观测水位,应将水尺( )的冰层打开,捞除碎冰,待水面平静后观读自由水面 的水位。a上游 b。周围 c。内侧 d。外侧27.封冻期观测水位,应将水尺( )的冰层打开,捞除碎冰,待水面平静后观读自由水面 的水位。a上游 b。下游 c。周围 d。外侧28封冻期观测水位,应将水尺( )的冰层打开,捞除碎冰,待水面平静后观读自由水面 的水位。a上游 b。下游 c。内侧 d。周围29.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 )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a水情 b。河床 c。气温 d。水温30.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 )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a天气 b。水情 c。气温 d。水温31.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 )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a天气 b。河床 c。水情 d。水温32.河道干涸或断流时,应密切注视( )变化,并应记录干涸或断流起止时间。a天气 b。河床 c。气温 d。水情33.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 )等 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a.四 b。三 c。二 d。一34.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 )等 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a五 b。四 c。二 d。一35.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 )等 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a五 b。三 c。四 d。一36.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痕,以( )等 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和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a五 b。三 c。二 d。四37.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 )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水 位记录进行改正。a1b。2c。3d。538.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 )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 水位记录进行改正。a10b。1c。3d。539.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 )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 水位记录进行改正。a10b。2c。1d。540.当水尺零点高程发生大于( )cm的变动时,应查明变动原因及时间,并应对有关的 水位记录进行改正。a10b。2c。3d。141.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 ),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a蹲下 b。侧立 c。弯曲 d。坐下42.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 ),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a直立 b。蹲下 c。弯曲 d。坐下43.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 ),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a直立 b。侧立 c。蹲下 d。坐下44.观测员观测水位时,身体应( ),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避免产生折光。a直立 b。侧立 c。弯曲 d。蹲下45.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 ( )分钟,应进行改正。a5b。2c。3d。446.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 ( )分钟,应进行改正。a1b。5c。3d。447.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 ( )分钟,应进行改正。a1b。2c。5d。448.使用日记式自记水位计时,一般站一日内水位与校核水位之差超过2cm,时间误差超过 ( )分钟,应进行改正。a1b。2c。3d。549.自记水位记录应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密 封、加放( )的方法加以控制。a干燥剂 b。加湿器 c。温度计 d。煤油50.自记水位记录应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密 封、加放( )的方法加以控制。a防腐剂 b。干燥剂 c。温度计 d。煤油51.自记水位记录应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密 封、加放( )的方法加以控制。a防腐剂 b。加湿器 c。干燥剂 d。煤油52.自记水位记录应记录纸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所产生的水位误差和时间误差,可通过密 封、加放( )的方法加以控制。a防腐剂 b。加湿器 c。温度计 d。干燥剂53.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 )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程。a时段 b。日 c。旬 d。月54.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 )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程。a次 b。时段 c。旬 d。月55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 )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程。a 次 b。日 c。时段 d。月56.水尺零点高程如有变动,要分析变动的原因和日期,以确定两次校测间各( )采用的 水尺零点高程。a次 b。日 c。旬 d。时段57.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时 段两端的观测值按( )内插求得。a时间比例 b。流量比例 c。含沙量比例 d。设想58.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时 段两端的观测值按( )内插求得。a经验 b。时间比例 c。含沙量比例 d。设想59.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时 段两端的观测值按( )内插求得。a经验 b。流量比例 c。时间比例 d。设想60.当缺测期间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趋势时,可用缺测时 段两端的观测值按( )内插求得。a经验 b。流量比例 c。含沙量比例 d。时间比例61.浮标法测流属于( )法。a面积流速 b。化学 c。物理 d。积宽62.浮标法测流属于( )法。a水力学 b。面积流速 c。物理 d。积宽63.浮标法测流属于( )法。a水力学 b。化学 c。面积流速 d。积宽64.浮标法测流属于( )法。a水力学 b。化学 c。物理 d。积宽65.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 )法。a水力学 b。化学 c。物理 d。面积流速66.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 )法。a面积流速 b。水力学 c。物理 d。积宽67.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 )法。a面积流量 b。化学 c。水力学 d。积宽68.比降面积法测流属于( )法。a面积流速 b。化学 c。物理 d。水力学69.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稳定的单一曲线时, 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 )次。a15b。10c。30d。5070.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稳定的单一曲线时, 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 )次。a5b。15c。30d。5071.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稳定的单一曲线时, 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 )次。a5b。10c。15d。5072.畅流期河床稳定,控制良好,并有足够资料证明水位与流量关系是稳定的单一曲线时, 流量测次每年一般不少于( )次。a5b。10c。30d。1573.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征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 )和各项特征值。a逐日流量 b。月平均流量 c。年径流量 d。年径流深74.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征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 )和各项特征值。a瞬时流量 b。逐日流量 c。年径流量 d。年径流深75.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征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 )和各项特征值。a瞬时流量 b。月平均流量 c。逐日流量 d。年径流深76.测站一年中测流次数的多少,应根据水流特征以及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总的要求是能 准确推算出( )和各项特征值。a瞬时流量 b。月平均流量 c。年径流量 d。逐日流量77.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 )变化过程或结冰改正系数过程为原则。a流量 b。结冰密度 c。冰情 d。气温78.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 )变化过程或结冰改正系数过程为原则。a水位 b。流量 c。冰情 d。气温79.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 )变化过程或结冰改正系数过程为原则。a水位 b。流冰密度 c。流量 d。气温80.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 )变化过程或结冰改正系数过程为原则。a水位 b。流冰密度 c。冰情 d。流量81.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 )等,更多更好地展开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验研究 等各项工作。a人力和仪器设备 b。房屋 c。车辆 d。资金82.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 )等,更多更好地展开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验研究 等各项工作。a时间 b。人力和仪器设备 c。车辆 d。资金83.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 )等,更多更好地展开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验研究 等各项工作。a时间 b。房屋 c。人力和仪器设备 d。资金84.流量间测的目的是,腾出一定的( )等,更多更好地展开新站的水文测验和试验研究 等各项工作。a时间 b。房屋 c。车辆 d。人力和仪器设备85.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 幅已控制历年(包括大水、枯水年份)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在枯水期,流量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总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以内,且对这一时期不需要施测流量过程,经多年资料分析证明,月径流与其前期径流量或降水量等因素能建立关系并达到规定精度者,可实施间测。a5b。15c。20d。3086.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 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 幅已控制历年(包括大水、枯水年份)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在枯水期,流量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总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以内,且对这一时期不需要施测流量过程,经多年资料分析证明,月径流与其前期径流量或降水量等因素能建立关系并达到规定精度者,可实施间测。a10b。5c。20d。3087.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 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 幅已控制历年(包括大水、枯水年份)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在枯水期,流量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总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以内,且对这一时期不需要施测流量过程,经多年资料分析证明,月径流与其前期径流量或降水量等因素能建立关系并达到规定精度者,可实施间测。a10b。15c。5d。3088.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 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 幅已控制历年(包括大水、枯水年份)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在枯水期,流量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总量占年径流总量的( )%以内,且对这一时期不需要施测流量过程,经多年资料分析证明,月径流与其前期径流量或降水量等因素能建立关系并达到规定精度者,可实施间测。a10b。15c。20d。589.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量 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 )以内者,可实行巡测。a允许范围 b。15%c。20%d。30%90.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 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 )以内者,可实行巡测。a10%b。允许范围 c。20%d。30%91.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 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 )以内者,可实行巡测。a10%b。15%c。允许范围 d。30%92.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 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 )以内者,可实行巡测。a10%b。15%c。20%d。允许范围93.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用,含沙量增大,流速 脉动将( ),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a减弱 b。加剧 c。消失 d。增大94.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用,含沙量增大,流速 脉动将( ),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a增强 b。减弱 c。消失 d。增大95.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用,含沙量增大,流速 脉动将( ),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a增强 b。加剧 c。减弱 d。增大96.泥沙运动对流速脉动有一定影响。悬移质含沙量对脉动有控制作用,含沙量增大,流速 脉动将( ),特别是高含沙量时更加显著。a增强 b。加剧 c。消失 d。减弱97.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 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 流速较大时, 在不影响 ( )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a测验安全 b。测验精度 c。报汛 d。计算98.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 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 流速较大时, 在不影响 ( )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a测验速度 b。测验安全 c。报汛 d。计算99.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 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 流速较大时, 在不影响 ( )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a测验速度 b。测验精度 c。测验安全 d。计算100.为控制流速仪法测流误差,宜使仪器接近测速点的实际位置,流速较大时,在不影响 ( )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铅鱼重量。a测验速度 b。测验精度 c。报汛 d。测验安全三、判断题1.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采用积深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流向。2.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采用积深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水位。3.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采用积深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水温。4.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采用选点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各点流速。5.当悬移质输沙率测验采用选点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各点水位。6.当悬移质柑少率测验采用选点法取样时,应同时施测各点水温。7.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O.75m外,不得采用一点法。8.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O.75m外,不得夹用垂线混合法。9.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0.75m外,不得采用五点法。10.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0.75m外,不得采用三点法。11.为控制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误差,一类站不宜采用横式采样器。12.为控制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误差,一类站不官采用调压积时式采样器。13.为控制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误差,一类站不宜采用皮囊积时式采样器。14.为控制悬移质撇率测验误差,一类站不宜采用普通瓶式采样器。15.河道站一年内单样含沙量的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含沙量的变化过程。16.河道站一年内单样含沙量的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含沙量的最大值。17.河道站一年内单样含沙:量的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含沙量的最小值。18.一类泥沙站的单样含沙量测验,不萨用一点法。19.一类泥沙站的单样含沙量测验,不得采用选点法。,20.一类泥沙站的单样含沙量测验,不得采用积深法。21.一类泥沙站的单样含沙量测验,不得采用垂线混合法。22.天平台基应稳定牢固,台身不与墙壁相连,台面应平整。23.天平台基应稳定牢固,台身应与墙壁相连,台面应平整。24.天平台基应稳定牢固,台身必须与墙壁相连,台面应平整。25.称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根据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确定。在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 含沙量小于1.0kg/m的测站,应使用lg/1000天平。26.称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根据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确定。在一年内大部分时期 的含沙量小于3.0kg/m的测站,应使用lg/1000天平。27.称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根据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确定。在一年内大部分时期 的含沙量小于5.0kg/m的测站,应使用lg/1000天平。28.称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根据一年内大部分时期的含沙量确定。在一年内大部分时期 的含沙量小于10kg/m的测站,应使用lg/1000天平。29.二、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沙量变幅的70%以上,相应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 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土5%以内时, 可以实行间测。30.二、 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沙量变幅的70%以上,相应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土10%以内时,可以实行间测。31.二、 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沙量变幅的70%以上,相应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土15%以内时,可以实行间测。32.二、 三类站当有510年以上的资料证明实测输沙率的沙量变幅占历年沙量变幅的70%以上,相应水位变幅占历年水位变幅的80%以上时,可将各年单断沙关系线套.绘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图上,当各年关系线偏离综合线的最大值在土20%以内时,可以实行间测。33.使用天平称重,应定期进行检查校正。34.使用天平称重,应天天进行检查校正。35.使用天平称重,应月月进行检查校正。36.使用天平称重,应随时进行检查校正。37.用河水检定比重瓶,在河水溶解质含量变化较大的时期,应增加比重瓶检定次数。38.用河水检定比重瓶,在河水悬移质含量变化较大的时期,应增加比重瓶检定次数。39.用河水检定比重瓶,在河水推移质含量变化较大的时期,应增加比重瓶检定次数。40.用河水检定比重瓶,在河水冲泻质含量变化较大的时期,应增加比重瓶检定次数。41.关系点较密集的站。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成一带状,点子无明显系统偏离,且有75%以上 的点子与关系曲线偏离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超过士10%,低沙不超过士15%,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42.关系点较密集的站。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成一带状,点子无明显系统偏离,且有75%以 上的点子与关系曲线偏离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超过士12%,低沙不超过士15%,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43.关系点较密集的站。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成一带状,点子无明显系统偏离,且有75%以 上的点子与关系曲线偏离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超过士15%,低沙不超过士15%,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44.关系点较密集的站。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成一带状,点子无明显系统偏离,且有75%以 上的点子与关系曲线偏离的相对误差:中、高沙不超过士20%,低沙不超过士15%,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45.凡单断沙为直线关系,关系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当年实测最 大单沙的50%以上时,可作高沙部分延长。46.凡单断沙为直线关系,关系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当年实测最大单沙的10%以上时,可作高沙部分延长。47.凡单断沙为直线关系,关系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当年实测最 大单沙的20%以上时,可作高沙部分延长。48.凡单断沙为直线关系,关系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当年实测最 大单沙的30%以上时,可作高沙部分延长。49.当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丶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 实测单沙,按时间比例内插缺测时段的单沙。50.当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实 测单沙,按水位比例内插缺测时段的单沙。51.当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实 测单沙,按流量比例内插缺测时段的单沙。52.渗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虽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实 测单沙,按含沙量比例内插缺测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000-4-27:2000/AMD2:2025 EN-FR Amendment 2 -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27: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Unbalance,immunity test for equipmen
- 个人土地确权协议书
- 兄妹几个分房协议书
- 分手合法协议书范本
- 印刷宣传页合同范本
- 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2025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疗位签约合同范本
- 供售电合同补充协议
-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越秀区分局属下事业单位2025年下半年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机关及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机电设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票据服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云南交投集团校园招聘管理人员8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渔歌子》课件教学课件
- 销售人员形象培训
- 2025年超声产前筛查试题及答案
- 电气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 公路护栏安装标准与规范解析
- 湖南省凤凰县2026届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50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附参考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