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4 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微知识小题练 微考点大讲堂 微平台大提升 微考场大收获 微知识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信息 1 概念 是指日常生活中 可以传播的消息 情报 指令 数据与信号等 2 种类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 湿度 磁力等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例如 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光 声 温度 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 例如 植物的生物碱 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 的特殊行为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例如 蜜蜂的舞蹈 2 作用 1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 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应用 1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化学物质 动物 繁衍 种间 微知识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 相对稳定的能力 2 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 基础 调节 保持或恢复 结构和功能 自我调节 负反馈 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原状 成分 营养结构 抵抗力 恢复到原状 干扰 物质 能量 1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 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3 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 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4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 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5 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 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6 心猿意马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7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8 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环境和生物之间 1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型 1 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2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3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下三个环节 信源 信息产生 信道 信息传输 信宿 信息接收 阻碍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2 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的比较 例1 2013 四川高考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 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防治稻田害虫 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 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 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防治稻田害虫 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 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 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 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预 演替速度较快 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 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卷叶螟的数量减少 导致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 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 答案 b 对点微练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 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 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 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 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 物理过程来传递的 如光 声 温度 湿度 磁力等 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 如性外激素等 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 动作等 肢体语言 来传递和表达的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是通过光信号来实现信息传递的 属于物理信息 鸟发现天敌后 雄鸟做出了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的动作 强调的是特殊的行为 属于行为信息 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很明显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 b 对点微练2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 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 01mg 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 但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 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c 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 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解析 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等 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 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答案 c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可用上图曲线表示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这种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 净化作用 包括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 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完善的营养结构 具有反馈调节机制 进而抵抗外界干扰 维持自身稳定 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食物链越短 生产者越多 生物种类越多 关系越复杂 营养结构越稳定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3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例2 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解析 据图可知 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 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 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 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 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 b 对点微练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为抵抗力稳定性 b为恢复力稳定性b a为恢复力稳定性 b为抵抗力稳定性c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称为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种类越多 营养结构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 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 反之也成立 故a c d三项都是正确的 b项是错误的 答案 b 对点微练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受到干扰之前 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 在受到干扰后 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 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因此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a正确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受到干扰后 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 幅度越小 b正确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 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 c错误 读图可知 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d正确 答案 c 一 巧辨两种反馈类型 二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 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 如涉及声音 颜色 温度等物理因素 可判断为物理信息 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 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涉及特殊行为 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 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行为信息 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1 试验流程 2 实验设计要求原因分析 3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 观察稳定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 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生物群落 竞争 2 一段时间后 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3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解析 1 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 因此a瓶中的微生物 浮游藻类 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浮游藻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 会争夺光照 生态瓶中的无机盐等 因此两者为竞争关系 2 b瓶缺乏光照 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降低 也会导致瓶内o2含量减少 而浮游动物以植物为食 因此浮游动物会因食物和氧气不足导致其种群密度降低 3 在生态系统中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 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降低 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没有光照 降低 氧气与食物不足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 成无机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乙瓶中 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 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原因是 3 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 原因是 4 根据观测结果 得出结论 减小 缺乏光照 生产者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小 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解析 1 乙瓶缺少光 藻类的种群密度将减小 2 丙瓶与甲瓶相比缺少泥沙 即缺少分解者 无法将更多的有机物进行分解 所以有机物会大量积累 3 丁瓶与甲瓶的条件相比唯一区别是丁瓶中含有小鱼 因为小鱼进行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所以丁瓶中氧气含量较低 4 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 在光照条件下 水草 藻类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 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 释放出氧气 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为消费者 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 泥沙中含有微生物 分解者 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实现瓶内的物质循环 解析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图丙体现双向性 因此为信息传递 答案 c 1 2015 泰州模拟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 则图甲 图乙 图丙可依次表示 a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解析 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 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 c 3 2015 南昌调研 下面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有关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 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 食用菌 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 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沼渣 沼液肥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 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 甲代表分解者 乙代表生产者 丙代表消费者 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 图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 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 a错误 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鸟类 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 b正确 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 其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 c错误 变色龙变化体色 主要是捕食和躲避敌害 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 d错误 答案 b 5 2015 江苏卷 下列关于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 就食性而言 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 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 变色龙变化体色 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解析 由题意知 该项措施会使树种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改革史课件
- 高三复习修辞手法课件
- 企业间虚假合同抵消债务风险防范协议
- 矿权转让居间协议书(含矿山安全生产责任)
- 文化创意园区租赁协议范本:房东出租艺术工作室
- 离职员工经济补偿金及原公司企业运营管理协议
- 髋骨骨折病人课件
- 品牌口碑优化广告代理合同
- 用电安全与租赁合同范本(适用于商住楼)
- 广告媒体资源储备代理合同
- 酒吧服务考试题及答案
- 胰岛素皮下注射
- GB 4789.3-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摄影工作室合伙协议
- 补贴代办合同模板8篇
- 铁路路外环境安全课件
- 《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课件
-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试行)
-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指南(2022-2024)解读
- 建筑工程保修措施与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