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九大名方.doc_第1页
传统九大名方.doc_第2页
传统九大名方.doc_第3页
传统九大名方.doc_第4页
传统九大名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两千年的沉淀传统九大名方发布时间:2010-12-29 8:39:32中医组方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组方一般按照和、温、通、补四原则,进行相应的君、臣、佐、使配伍。所谓“和”,即是用调和的办法祛除病邪。黄帝内经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和,则身强体壮,气血失和,则体弱多病。所谓“温”,就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固本等治疗脏腑经络寒邪之病。所谓“通”,就是通过消坚散结、通气健络的方法通全身经脉、祛病强身。所谓“补”,是指通过滋养、补益人体脏腑虚弱、气血阴阳的办法,达到人体整体功能增强、祛除疾病的目的。在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积淀中,形成了传统九大名方:八珍汤、生脉散、四物汤、大秦艽汤、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八仙长寿丸、玉屏风散,此九方是古代名方之集大成者。六味地黄汤以熟地、泽泻、山药、 丹皮、茯苓、山茱萸等组方。本方补中有泻,而以补阴为主。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肾主臧精,又主利水,故以三补以填其精,茯苓、泽泻以利其水;阴虚则火旺,故用丹皮以泻火。三补补其正,三泻泻其邪,凡肾阴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当归补血汤源出内外伤辨惑论,组方为黄芪、当归。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治宜补气生血,使气旺血生,虚热自止。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其义有二: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衍生成药:当归补血颗粒袪风之剂大秦艽汤以羌活、白芍、川芎、防风、当归、熟地、生地、白朮、甘草、黄芩、白芷等组方,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袪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穷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朮、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八珍汤(人参、白术、云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中人参、熟地益气养血;白术、云苓助人参补气;当归、白芍助熟地补血;川芎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衍生成药:八珍丸生脉散(孙思邈方, 人参、麦冬、五味子) 方中人参甘平补肺,益气生津为君。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为臣。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为佐使。由于本方有保肺清心,补气生津而使脉搏复振的作用,所以叫生脉散。对于暑热伤损元气,以致出现脉微细欲绝的危险病证,当急用本方煎汤斟服。衍生成药:生脉胶囊(国家基本药物)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 茯苓、炙甘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详细记载。以党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术,既助党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涩,助脾运化;脾主涩,脾胃既虚,运化无力,则涩浊于停滞,故佐以补制兼优之茯苓,以白术健运脾气,药均为甘温和缓之品,而呈君子中和之气,故以“君子”为名,合药共奏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补涩浊,共成益气健脾之功。衍生成药:四君子丸、四君子颗粒补血第一方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详细记载。方以熟地为君,甘温滋腻善能滋补营血;当归为臣,味辛性温,主入血分,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力主补血又补中有行,使补而不滞。本草纲木谓其“和血”;川芎辛温主常,为血分之气药,气分之血药,擅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配熟地、当归之滋补药中,可使补而不滞,熟地为血中之血药,阴柔补血之品与辛甘之当归,以川芎血中之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共成补血调血之功。衍生成药:四物合剂、四物益母丸补肾名方八仙长寿丸柯韵伯寿尧保元有详细记载:“肾虚不能藏精,坎宫之火无所附而妄行,下元以奉寿生之令,上绝肺金之化源。地黄禀甘意之性,制熟味更厚,是精不足寿补之以味也,用以大滋肾阴,填精补髓,壮水之主”,此为君。臣以山茱萸酸温补养肝肾,温精,藉以收少阳之火,以培癸水之上源;佐茯苓淡渗,以导任水之上源;五味子酸甘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浇,益气生津,补养心肾;麦冬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噪,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渴,降心火而安悸。衍生成药:麦味地黄丸固本名方玉屏风散医方类聚有详细记载。方以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入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即能补中益肺气,更善实卫气而固表止汗;臣以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补气固表之力。二药共用,补正气,实卫气,乃培固根本之法;表虚卫气不固,易为风邪所侵,故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防风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浇涩,达乙木而息风,且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强,相畏而相激也。三药相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考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衍生成药:玉屏风颗粒(国家基本药物)中医用阿胶治疗风湿病(2010-04-08 10:28:20) 转载标签: 健康中医用阿胶治疗风湿病 风湿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据统计,在我国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2亿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8%,其中有8000万重病患者。我国最常见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风湿病有:急性风湿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等。祖国医学认为,风湿就是风寒湿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远行不畅引起的肌肉关节麻木疼痛,区伸不利或肿大。 风湿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者致畸致残,并且常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损害、胸膜及肺损害、神经系统的损害、肾脏损害等,素有“不死癌症”之称,其顽固性和致残性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且误诊率极高。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血尿、中风、肾脏功能减退,皮肤损害等。在我国风湿病的治疗史上有这样一句对风湿病苦痛的概括,叫“活着的僵尸,不死的癌症”。风湿病真的有这么难治吗?在我国医学中,中医是我国最博大精深的一门医术,针对我国很多奇难杂症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风湿病,中医上称之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在治疗这类疾病上,中医多采用阿胶来配伍治疗风湿病,并取得了惊奇的效果。陈藏器说:“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阿胶治疗风湿病的经典配方:1.牛黄丸【主治】治肺脏中风,项强背痛,四肢缓弱,言语不出,胸闷咽干,手足颤掉,心胸短气,目眩头旋,皮肤顽痹。【组方】牛黄(半两,细研) 赤箭(半两) 羌活(半两) 细辛(半两) 桂心(半 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 甘菊花(半两) 防风(半两,去芦头) 天雄(半两,炮,裂,去皮、脐) 麻黄(半两,去根、节) 蔓荆子(半两) 白术(半两) 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萆薢(半两,锉) 茯神(半两) 山茱萸(半两) 羚羊角屑(半两) 芎(半两) 犀角屑(半两) 五加皮(半两) 五味子(半两)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 人参(半两,去芦头) 枫香(半两) 天南星(半两,炮裂) 白附子(半两,炮裂) 龙脑(一分,细研) 麝香(一分,细研)【用法】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2.牛黄清心丸【主治】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 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无时, 或发狂癫,神情昏乱。【组方】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当归(去苗) 防风(去苗)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梗 芎 白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 神曲(研) 蒲黄(炒) 人参(去芦。各二两半) 羚羊角(屑)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两) 肉桂(去粗皮) 大豆黄卷(碎,炒) 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 白蔹 干姜(炮。各七钱半) 牛黄(研,一两二钱) 犀角屑(二两) 雄黄(研,飞,八钱) 干山药(七两) 甘草(锉,炒,五两) 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用法】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黄、雄黄、麝四味外,为细末,入余药和匀, 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小儿惊痫,即 酌度多少,以竹叶汤温化。3.芎犀丸【主治】治偏正头疼,及风眩目运,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服芎、 蝎等药不效者,服此不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组方】川芎 朱砂(研,内一两为衣) 石膏(研) 片脑(以上各四两) 人参 茯 苓 甘草(炙) 细辛(以上各二两) 犀角(生用,镑) 栀子(各一两) 阿胶(蛤粉炒,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三两)【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一丸或二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4.赤箭丸【主治】治肺感外邪,皮肤痹,项强背痛,四肢缓弱,冒昧昏塞,心胸短气。【组方】赤箭 羌活(去芦头) 细辛(去苗、叶) 桂(去粗皮) 当归(锉,炒) 甘菊花 防风(去叉) 天雄(炮裂,去皮、脐) 麻黄(去根、节) 蔓荆实 白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 萆薢(锉) 茯神(去木) 山茱萸 羚羊角(镑) 芎 犀角(镑) 五加皮(锉) 五味子 阿胶(炙令燥) 人参 枫香脂(研)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半两) 龙脑(研) 麝香(研) 牛黄(研,各一钱)【用法】上二十八味,捣罗二十三味极细,与研者五味拌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荆芥汤下,不拘时。【附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盖肺主皮毛,于五行为金,于四时为秋。当秋之时,感于三气则为皮痹,盖正言其时之所感者尔。固有非秋时而得之者,皮肤不营而为不仁,则其证然也。当然,治疗风湿病,最后选择东阿出产的道地阿胶。祖国医学对中药材崇尚“道地”。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经常把药材的出产地与药材名字并称,以指代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惯称。而现在市面上阿胶的主要产地有山东、河北和浙江、北京、上海等地,以山东东阿所产最为著名和正宗。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顾名思义也就道出了阿胶的道地性。众所周知,上好的阿胶必须要选用乌驴之皮(东阿县的驴体壮膘肥,毛色乌亮,皮质特别适宜熬胶),加东阿之水配合极特殊的技艺才能得到。而对于熬胶来说,比驴皮更珍贵的乃东阿之水(阿井水并非普通之水,井水中钙、镁、钠等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每担阿井水比普通河水或井水重3市斤左右)和东阿特殊的气候条件(离开东阿,同样的熬胶师傅,熬出的胶,晾干后质量就是不一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驴皮常有,而东阿水和东阿的气候只有东阿县才有,所以东阿又是“中国的阿胶之乡”,与景德镇、茅台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镇”.百年堂人始终恪守遵循“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业训,严格按照“古方、古法、古料、古工艺”的原则制造“最地道的阿胶”, 因此,大家选购阿胶尽量选择由东阿出产的地道阿胶【百年堂阿胶】才能确保效果。百年堂一直致力于“国宝阿胶”的形象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