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分析.doc_第1页
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分析.doc_第2页
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分析.doc_第3页
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分析.doc_第4页
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学生姓名 刘方雄 指导教师 李 轶 平 学 院 中南大学 专业班级 08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完成时间 2010年4月 精选范本.中 南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题目类型 理论研究 题目来源 教师科研题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0912 至 20103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论文内容中应包含的如下内容: (1)详细分析物流信息、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物流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引起的物流管理变革做了详细阐述。(2) 详细分析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存在的瓶颈和制约问题。借助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手段,分析物流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为设计区域物流业信息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3) 深入研究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思路、机制、模式、方法和系统构建;(4)深入研究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方法和系统构建;(5)明确提出本文的观点。根据文献资料,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论文。要求论点明确,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准确,文字流畅。(6)其他要求:论文结构清楚,重点突出,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文笔流畅,严禁抄袭,18000字以上。_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实验研究(3)工程设计(4)工程技术研究(5)软件开发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其它2主要参考资料(1)高级物流学一书(2)论文天下网(3)供应链管理(4)中国经营报(5)其他书籍:中南大学图书馆(6)中国学术期刊网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阶段阶 段 内 容起止时间一论文选题2009.12二收集资料2009.12-2010.3三交论文初稿2010.3四修改论文2010.4五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签名) _ 时间:_系(所)主任(签名) _ 时间:_主管院长(签名)_ 时间:_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物流信息化相关理论,并通过深刻分析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揭示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大误区,总结出信息化建设中若干但规律性的思路、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了我国物流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结论。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物流企业的实际,首先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就定位战略、经营战略以及重大战略决策问题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供了策略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几种常用方法。文章提出的有关物流企业发展的三个战略问题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精选范本目 录第1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第2章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32.1物流信息化的经济意义32.2物流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42.3确立信息化在物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6第3章 物流信息化现状和发展73.1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分析73.1.1我国物流运行基本状况73.1.2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趋势93.1.3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123.2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路14第4章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184.1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184.2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184.2.1战略上规划实施184.2.2结成物流联盟194.2.3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194.2.4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194.2.5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194.2.6积极和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合作204.2.7重视物流人才培养20第5章 结论21参考文献22第1章 绪论1.1研究背景物流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目前物流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也是物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物流业起点低,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和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政府和企业己经形成共识,认为必须抓住物流技术这一薄弱环节,以物流信息化作为战略切入点带动其他层面的物流变革,从而彻底改变我国物流业落后面貌众多专家学者就物流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就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来看,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欠缺研究深度:(1)物流信息化的价值没有深入挖掘,没有明确的建设思路,物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搞信息化建设缺少实践分析和理论依据。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物流信息和信息技术对物流经济、物流管理的意义,深刻分析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规律,从而寻找到利用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产业的正确途径。(2)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缺少理论和方法指导,迫切需要密切结合物流理论和信息技术设计出一套具有极强针对性、合理科学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案。(3)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价值没有形成共识,对其产业需求、系统框架、功能构成、运作模式和建设机制等都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没有可操作的具体建设方案。1.2研究目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是进行物流信息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建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和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提升物流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必须明确物流业信息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和政策依据,明确物流信息化工作中政府、企业的职能和作用,使物流信息化发展从自发、无序走向有序、健康、高效发展的道路,能够为物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为中央、地方和物流企业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 为政府建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思路、构想、方法、方案和措施。(3) 为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构想、思路、方案、和方法措施。(4) 为中央、地方和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条件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变革提供思路、目标和方法。(5)为规划指导陕西省物流业信息发展提供具体的战略、策略、措施和政策构思。第2章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对物流产业的意义是深刻而深远的,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应用导致产业效率提高的战术范畴,而是对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运行管理模式、经济内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需要从战略高度对物流信息化有一个全面把握。2.1物流信息化的经济意义1、物流信息价值的挖掘物流信息本身是一种商品,它是物流工作者物流服务劳动的成果,具有价值,它能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特定需要,具有使用价值。物流企业不能光把物流作业活动作为企业的利润源泉,可以审视通过物流信息增值物流价值,例如通过物流活动的实时跟踪满足客户对货物控制的需要,从而收取信息服务费用等。物流信息是一种优化机制:物流组织结构的优化,物流功能的优化,物流服务绩效的优化,这些将结合以后各节详细论述。物流信息是一种增值手段,它使物流活动不光拥有物质属性,还有信息属性,使物流增加了信息活动内容,丰富了物流内涵,而这同时也是基于客户的服务需求,所以带来物流价值增值。从哲学角度看,现实世界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凡与物质与能量有关的物流系统属性都是加和性的,而物流系统的信息属性是非加和性的,可以共享,可以增值,可以使系统涌现出新的整体功能。1信息还是一种基于人的价值判断,物流信息的意义在于使用者认同其在物流活动中的作用。在物流信息价值挖掘上的深入,是改善物流投入与物流产出之间艰苦搏弈的思路之一。2、物流信息技术的经济学原理分析(l)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或者改变物流流程,减少工作岗位使生产函数曲线向内平移。物流业是一种规模产业、范围产业和速度产业,其收益水平取决于物流量的大小和整合水平,取决于物流业务功能和服务区域的覆盖率,也取决于物流作业周转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而这三者都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机制得到大大的改善,提高对物流的整合力、控制力和推动力。(2)信息技术还可以作为一种交易机制,可以减少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成本,通过信息网络交易节约交易费用,而不是一味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市场内部化。目前部分先进的物流企业实际上实体规模很小,仓库、车辆、设备很少,但它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掌握大量物流信息,一有物流需求,能够像在自己企业内部一样迅速调集各种资源,通过信息系统规划好的最优物流流程完成实体运动过程并且及时收集在这次物流运作当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流,进行整理分析,再将有用信息存储起来充实自己的决策信息库,用来指导下一次的物流运作,构成一个良性循环。(3)从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来看,信息技术还可以降低物流代理费用。现在很多企业寻求物流外包,信息技术起到关键性作用: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完全能够实时协调和监控第三方物流商的物流活动,降低物流风险。当然第三方物流利用信息技术同客户信息系统互连,物流信息高度共享,也降低了自己的运作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形成第三方物流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技术基础。2.2物流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物流企业信息化直观来说就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但是这只是企业信息化的表象,其影响已经从生产作业层次深化到管理变革层次,因为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相应变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与信息的融合,发挥二者作为生产力的最大潜力。单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无疑应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与效能,但是如果组织没有适应技术的要求作出相应变革,仍然按照原来的机制运行,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1、信息化在企业组织发展趋势中的作用体现(1)组织过程化各企业不再以职能作为部门设立的标准,而是以具体的业务流程来划分团队。团队集决策、组织、执行于一体,这样提高了组织的灵敏度。信息技术则提高物流团队决策的科学性、组织的灵活性和执行的效率性 (2)功能外购化物流企业更加专注于物流专长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物流服务可能并不是企业的强项。但是企业可以物流核心能力为支点,通过信息网络整合其他物流功能。这样既满足客户对综合物流的要求,又提高了企业的竟争能力和战略柔性。(3)服务信息化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多的是通过信息互动而不是经过实体流程,还可以提供货运信息实时跟踪、网上物流结算和物流系统规划等基于信息的服务项目。(4)结构扁平化信息技术降低了物流信息获取成本与信息发布范围来改变物流决策层次结构。信息技术能够建立快速的信息通道,实现物流信息从基层运作点到高层领导的直达,无需中层转达。信息技术又能够把物流信息直接传递给基层人员,结合他们自己的知识迅速现场决策而无需管理层介入。(5)业务合同化信息沟通机制的健全加强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加深了彼此了解,签定较长期的物流合同成为可能,企业间联系更加紧密。2、网络化物流组织基于以上发展趋势,作者认为未来物流企业的组织轮廓是:网络化物流组织。所谓网络化物流组织实际上就是以一核心组织为主体,围绕一定目标,利用一定手段,形成一个企业组织群体。这是一种沿着物流功能化一功能集成化一集成网络化的组织创新。物流网络组织的根本目的在于物流资源的集成应用,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竞争力。从网络化物流组织运作看:客户是通过信息网络向网络物流组织发出物流需求信息,网络组织又通过信息网络向自己的核心组织与协作组织发出生产指令。各组织再通过信息网络协调物流流程。然后再通过信息网络完成物流服务费用的交割。目前,代表物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就具备了网络化物流组织的要求,因为,第三方物流要运作起来必须拥有物流业务网络和电子信息网络,而这些正是网络化组织的重要特征。可以肯定,信息网络是企业网络的基础,它既勾画出企业网络的轮廓,又延拓企业网络。在企业网络中物流、资金流都受信息流的调配,所以信息系统是网络组织的神经中枢。22.3确立信息化在物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1、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性手段 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深远影响,是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有效运用的关键前提,能够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物流质量,从而提高产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对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改进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物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在陆运物流业方面,低端的个体货运充斥市场,而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第三方物流由于技术、资本和人才的高门槛而出现产业结构真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物流业应该遵循人力密集一资本密集一技术密集一知识密集的产业升级发展方向,把物流信息化提升到促进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同时,要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不断丰富物流服务内涵,产生全新的物流产品,树立起高科技、高利润、高质量的现代物流产业形象。2、物流信息化能显著改善物流业运行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物流业最大的瓶颈是物流产业规模和物流企业规模,这长期以来制约着物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依靠自身资本积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也导致我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而我国物流业刚刚兴起,实力薄弱,跟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本、管理、技术和人员素质的差距是巨大的,但是,信息技术是我国物流业最能发挥后发优势的领域,因为信息技术的投资不但能够迅速缩小与国外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差距,最大限度的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还能够有力带动管理、物流相关技术和人员素质的综合提高,从而大大改进物流表现、降低流通成本。第3章 物流信息化现状和发展3.1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分析3.1.1我国物流运行基本状况1、物流运行成本较高,物流业收入质量较低我国物流成本占整个GDP的比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偏高,在16%-2U%之间,这只能说明物流业整体运行的低效率,而不能据此认为制造业和商业部门给予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费用很高,物流业的利润空间很大。例如,从2002年来华跨国公司物流费用支出调查中可以发现,物流费用占跨国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绝大部分在10%以下,共有25%的企业选择2%或4%,而根据作者在国内一家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调查,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因此,对于先进企业,物流费用压缩空间已十分有限,而更加注重如何在现有的费用水平基础上改进物流作业表现,提升物流运行质量。又如,2000年物流上市公司中期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仅为5.16%,由于规模导致的竞争劣势,中小物流企业的利润水平更低。我国物流企业85%的收益来源于基础性服务,如运输和仓储管理,而物流增值服务,如信息服务和财务服务等只占巧%。运输和仓储都属于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我国已经建成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闲置率达到60%,而社会运力严重过剩导致汽车货运企业只能通过个体化经营来降低管理成本以维持生存,平均每个汽车货运经营户只有1.4辆车,空驶率在50%左右。2、物流企业将物流信息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来培养(1)宝供物流集团公司:通过引入采用的Internet网络构架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虽然没有自己的运输队伍,却能够在与拥有较大货运能力的国内国营储运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了国际著名企业在中国的货品承运权。使用了该套系统之后的不到半年时间里,其客户数由原先的不到10家发展到超过50家,其中有宝洁、雀巢、安丽等跨国集团。对于宝供而言,信息系统己经不仅仅是实现业务的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3(2)珠海九川物流公司:引入著名的ERP管理软件,起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信息和配送网络基本辐射全国的同时,在美国注册了分公司。松下、乐百氏、沃尔马等通过九川的网络资源,优化整合了自己的产品配送、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以上只是中央、地方、企业在物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例,却从多个层面反映出通过信息技术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物流产业升级、提高物流技术含量、提升物流服务附加价值和打造物流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全社会己经取得共识。从中央、地方和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着眼点来看,中央是站在优化整个国民经济流通环境的高度,侧重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形成宏观经济的整体优势:地方是要通过信息化物流来构筑区域经济比较优势,通过营造局部良好的物流环境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吸引外部投资;企业是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出发,服务于客户对物流信息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构筑竞争优势。应该看到,站在物流的高度来把握流通信息化,对于现行经济运行体制和经济基础而言具有前瞻性,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3、物流企业实力薄弱对物流信息化产生以下束缚:(1)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利润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导致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信息增值服务,低水平无效竞争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传统运力、库存能力相对过剩,物流服务方式过于简单,物流业出现结构性矛盾;而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成本控制、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领域,虽然科技含量高、利润大,但是物流供给却基本是空白,这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流通产业运行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4 (2)阻碍市场规模扩大,使物流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市场约束,也导致物流信息化的市场拉动不足。鉴于大多数物流企业实力现状,有物流信息化需求的大型生产、商业企业往往选择自建而不是外包物流服务,如海尔、杨森等,这客观上削弱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动力。根据相关调查,目前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分拆外包占到物流市场分额的90%以上,物流业务整体外包份额极小,同时对这些作业的信息化要求并不高。3.1.2物流企业信息化总体趋势 1、物流企业信息化呈两极分化趋势已经具备和初步实现了物流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类:大型国有物流企业集团,如中远物流、招商局物流,这些企业原来就具有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业务网络,信息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企业特色物流能力的提高;新兴的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宝供、新科安达等,这些企业根据目前我国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过剩,而资源整合不足的客观现状,定位于物流系统方案的供应商,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企业运作和挖掘物流高端利润首要工具;外国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化起步早、经验丰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是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UPS,FEDEX等;东部沿海物流企业因为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航运物流、外贸物流的迅猛发展,电子口岸、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建立,因此具备物流信息化的外部基础环境。而从以前国有货运、仓储转型的中小物流企业、西部的民营物流企业等因为地区经济、企业体制、发展观念和自身实力上的差距,信息化基本上是零。2、通过信息化介入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战略如2000年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公司与CIG合作,构建B2C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系统;武汉中百集团股份公司与四家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成立武汉长江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兰生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投资1.62亿元组建上海兰生物流有限公司,构思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物流在线信息服务;深圳华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将配股资金重点投向深圳市物流信息系统项目;等等。这些公司物流切入点都选择电子商务物流,强调信息技术对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服务的价值增值。同时,也说明技术创新对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这些公司都具有较雄厚的科技、资金和行业实力,通过物流信息化投资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筑企业完整产业链和寻求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的客观需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些公司都是国内上市公司,都是新进入物流领域,并且选择物流信息化作为战略切入点,实际上起到了为物流业输血,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引导物流产业发展的作用。这也说明发展物流业,视界应该更开阔,物流信息化有多种实现途径,可以充分借助多方力量,要大力培育物流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 物流信息化从战术竞争工具上升为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也意味着传统物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信息技术与物流功能的全面融合,这是改变物流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5 网络技术潜力没有很好挖掘,物流企业更多的是把网站作为企业的宣传窗口,而不是作为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物流活动空间分散、流程协作和业务联系特别复杂,只能依靠信息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网站应该是企业信息系统网络的前台,网络技术应该是物流信息化建设优先发展的重点信息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流通领域条块分割管理和运行,经济产业联系不够密切、经济信息化程度不高,而且传统的EDI投入较大,应用范围主要是外贸进出口。EDI在发展方向上应该坚持全国标准统一,注意与网络技术整合起来,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电子数据交换工具以降低EDI运行成本。在信息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和信息网络建设三大物流信息化基础领域的建设规模、广度和深度上存在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通达性大大降低。没有这三个方面的突破,整个物流信息化就失去了支撑,其他信息技术如GPS、数据仓库、RF射频技术等应用的效果和效益大打折扣,影响到整个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在物流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切入点选择、技术选型等方面要做深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的盲目建设导致大量资金浪费问题。 物流信息系统成为约束物流信息化取得质的突破的“瓶颈”。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比例为39%,一方面,反映出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和经营网络小,服务功能少,客户比较单一,缺乏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则说明信息系统本身在结构合理性、功能适用性和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跟企业实际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信息系统设计方案贴合物流企业信息应用上进行创新,在资金投向和系统选型上要充分估计到物流发展的未来趋势,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理性化、系统化。1、物流服务绩效与物流信息化物流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物流信息化的根本动力。 (1)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不满意依此集中于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作业速度慢、没有网络服务三大因素,说明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瓶颈,而在物流成本控制、灵活机动和服务态度等方面比工商企业自理物流有明显改善。 (2)工商企业自理物流的优势集中在物流信息传递沟通、物流网络等方面,正好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比物流联盟企业之间要方便,同时与工商企业实力普遍强于物流企业而且信息系统比较完备有关系。物流市场空间拓展的缓慢与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因此,第三方物流要在同自理物流的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信息系统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说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是面向客户的开放性网络系统,建设要面向充分考虑了客户需求特点的物流服务流程。62、未来物流服务供需与物流信息化未来物流信息化具有下列特点:(1)未来物流市场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比较普遍,特别是商业企业因为流通企业的竞争更加强调物流的竞争优势,物流系统设计、条码采集和物流信息查询的市场需求比例位于所有物流服务需求的前三位。这意味着物流信息化己经成为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没有信息优势的物流企业很难取得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 (2)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未来物流服务需求的差异来看,传统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市场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低于商业企业,反映出商业企业的物流竞争激烈程度和服务水平要求都高于工业企业,这说明两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定位的不同,导致物流信息化对其的重要程度不一样,工业企业更注重产品制造的信息化,如CAD,CIMS等。 (3)物流供应商未来的物流服务供给主要集中在传统物流服务,供给比例都在30%以上;物流信息服务的供给比例偏低,特别是提供物流基础信息服务能力不足,如条码采集服务只有10%准备提供,而这正是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国物流业仍处于结构转型阶段,部分企业己经加大了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但总体上较落后的面貌仍待改观。 (4)物流供应商的物流供给同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较吻合,但是在物流总代理方面因为欠缺实力,难以承揽客户的物流全过程服务。一方面,工业企业不得不与多个物流供应商合作,加大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供应商之间竞争加剧,势必会降低整个物流服务利润水平。3.1.3物流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1、政府相关部门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问题(1)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标准化工作是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它能保证物流各环节活动产生的数据资源容易采集、口径统一、相互兼容、便于传递,从而消除信息孤岛。一切物流信息活动都必须基于这些前提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真正体现出物流的大流通优势。但是,由于物流业部门分割管理等多种原因,物流领域的许多标准,例如:物流条码标准、数据传递标准等关键性标准都没有出台,大大延缓了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政府必须尽早在一些全局性、基础性的物流信息化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基础环境,才能有力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进程。(2)物流信息化发展政策与地区物流业、地区经济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物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宏观政策的严重依赖性,制定物流信息化发展政策应该根据物流业的特点,建立在做好地区物流产业调研和地区经济实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不能盲目照搬其他产业信息化的经验。但是目前许多物流信息化发展政策要么脱离了物流产业实际、地区经济实际,要么已经落后于社会的要求,要么抓不住关键重点,起不到大的成效。造成政策制定失败的原因在制定人员、制定程序、制定目的上都能找到一些答案。 (3)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实不够中央、地方出台了很多促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宏观政策,很有针对性和远见,但是由于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财力物力有限,不少政策、规划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能力组织资金、人员去具体实施。而一些物流信息发展基础性的工作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自己或牵头去建设,单靠企业无法完成这些工作。因此政府要履行自己的职能,千方百计的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等手段鼓励各方面力量投入到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去。 (4)物流发展环境治理水平迫待改进物流业特别是公路物流运输业的经营环境相对其他行业是比较恶劣的,名目繁多的罚款、中介机构的盘剥、运价体系的缺失和各地运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矛盾冲突与不一致,导致公路货运市场秩序混乱,公路运输经营举步唯艰,货运业务利润率奇低,企业维持正常生产都十分困难,大多数都已经化整为零、名存实亡了。因此,行业管理的不力,极大的影响了公路运输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物流信息化更谈不上实际意义。上述四大突出问题,反映出政府物流相关部门宏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物流信息化的规划力度和执行力度都有欠缺,而且物流经营环境的恶劣直接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根本基础。72、当前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误区通过对大量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除了物流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和市场物流需求关系外,当前企业物流信息化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重大误区:(1)“好高鹜远”,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很多物流公司特别是新成立的物流公司的经营理念很先进,对物流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但是信息软件和硬件的市场价格不菲,而绝大多数物流公司经济实力有限,大量的财力已经用于购置仓储设施设备和运输车辆,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搞全面的物流信息化建设,但是却想一步到位,最终结果要么是开发的信息系统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要么就干脆不了了之。例如,西安的某家新成立的物流企业,想投资20万搞信息系统建设,在软件公司进行了初步信息系统开发以后,资金却不能到位,信息化工作就此停滞。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必须量力而行,购买、开发那些企业急需的、能够立竿见影的关键性信息设备和技术,等到企业效益上去后再逐步改进完善整个信息系统不失为明智选择。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业务以仓储为主,如果首先专注于仓储条码化、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就能够马上见到效益。 (2)“急功近利”,没有做企业信息化的认真规划,盲目上马有很多物流公司把信息化当成了赶时髦,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广告,好大喜功,投有做详细的论证、规划,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没有做认真的分析、设计,匆匆开始系统建设。这样建成的物流信息系统要么不切合实际,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融合,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要么就是照搬原来的企业运作模式的信息流程,导致系统的信息流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应用的效果。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心态要摆正,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进行相关工作,否则极易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3)“重物轻人”,人员素质与信息技术应用有相当差距众所周知,大量的物流公司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因为行业原因,给的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留不住。例如,江西一家较大的国有汽车运输企业花了很多资金开发出一套物流管理系统,专门招聘了素质较高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是他们学会应用系统以后都跳槽离开了企业,信息系统因为缺少技术骨干根本没有运用起来,产生不了实际价值,成了摆设。因此,物流信息化不光是配备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适当提高对高素质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才是关键。(4)“高枕无忧”,不注意控制物流信息化成本当信息系统成功运行起来后,不注意控制信息设备的维修、保养、升级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成本,就会发现运行成本大大突破了企业预算,信息成本过高挤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不如运用传统的技术手段的性价比高。因此,对物流信息化带来的效益要有一个准确的预测,避免全面应用信息系统以后出现骑虎难下的困境。 还有企业的客观实力和规模限制、业务内容等与信息系统不匹配,系统应用环境发生变化而没有做及时调整等诸多原因。这些物流信息化失败的教训值得深刻反思,避免在以后的信息建设当中重蹈覆辙。83.2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路1、发挥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基于物流基础产业特点和我国国情实际,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应该加大,特别是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因为投资大、涉及部门领域多和部分社会公益特点,政府更应该承担自己的职责,在规划、协调、资金、政策等方面发挥宏观管理优势。物流业信息发展总体战略的制定是目前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没有一个清晰发展思路、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有效的实施措施,物流业信息化只能盲目的重复、低效率进行,造成企业和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财政支持的力度要加大,要把物流信息化当作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不遗余力的在资金上予以保证。另外,在信息发展政策制定上要多想办法,要在如何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物流业和信息化工作上解放思想、积极创新。2、充分调动大型企业积极性,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型企业是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力量,既包括物流企业也包括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流通领域要侧重扶持具有物流独特优势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它们在远洋运输、港口码头等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如中远、招商局、中储等,在物流信息化领域要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打造几个高科技的物流航母,民族物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物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它们建设物流、发展信息的积极性,例如,对投资建立现代物流企业予以土地、工商等方面的适当优惠,对经营收入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加速物流信息资产的折旧,鼓励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贷款,重点扶持大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利用重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包装上市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吸引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引进资金,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任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努力扩大物流市场分额,规范市场秩序,把企业物流变为物流企业,把区域物流做成跨省、跨国物流。只有把市场做大做强,企业收益才能增加,才有实力和需要搞信息化建设。 3、在一些关键性的物流信息化基础建设项目上取得突破物流信息化既需要面的进展,更需要点的突破,才能边建设边出效益边发展。在目前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应当收缩战线,在一些标志物流信息化阶段性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上抓紧时间、提高质量,早规划、早建设、早出效益。而且,物流信息化工作本来就是有重点、有程序的系统工程,对于那些制约物流信息发展的“瓶颈”,如GPS,GIS,GSM等系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现代物流中心等,建成以后对整个信息化工作的带动很大,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和保证建设力度。另外,物流标准化工作要加快步伐,在层次上将部门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注意解决涉及各行业、各部门的数据编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信息系统标准、信息条形码标准、票据标准、设备设施器具标准等问题,借助于标准规范全国物流市场,构筑畅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流通渠道。同时,注意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物流信息系统应用项目,对中小企业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可采用商业软件包推广应用或建立应用服务商(ASP)等模式。 4、高立意,低起步,做好物流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着眼于物流业发展全局,重点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信息化建设上的理论和技术难点,同时不失时机的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物流生产力。物流信息化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保障,例如,物流优化理论的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物流软件的设计,而由物流作业标准化、设备设施标准化和物流信息标准化构成的物流标准体系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数据仓库和软件设计都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把物流信息化的前期基础工作做足,做充分,能使实际工作少走不少弯路,大大加快整个建设进程。同时,物流信息化建设起点不能很高,要切合目前我国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实际,在总体规划上要考虑物流系统因素,在实践上要抓好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环节的信息化工作,努力实现信息化和效益化的同步互促。交通部的智能运输系统、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等项目建设就是着眼于物流领域的具体环节,在质上提升交通运输的科技含量。5、注意规避信息化风险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解决好风险问题可能对信息化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延误物流信息化进程。从根本上看,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开发建设制度并且严格贯彻执行是前提条件,而合理规划,科学决策,谨慎投资,是规避物流信息化建设风险的基本实践思路。(1)决策科学化政府和企业要请物流专家和信息专家对各种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做好评估论证,整个决策过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决不能在没有充分调研和论证的情况下盲目上马。(2)投资审慎化政府和企业要量力而行,把握好先进与适用、利润与风险、技术与人才方面的平衡。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政府的投资要测算整个产业运行优化效益与投资成本的比例关系,企业要详细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测算各种财务指标是否能在企业接受的范围内。(3)建设项目化物流信息化决不是购买设备那么简单,很多失败的案例都证明不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专门开展信息化工作,而是零散的、非系统的进行信息化改良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是由信息化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为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技术应用的范畴,更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等深层次。因此,根据需要由公司领导、技术专家和相关人员组成一个领导执行的项目小组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是保证实现目标的重要组织保证。第4章 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4.1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根据上述分析比较以定位,处于供应链环节中的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近期发展来说,首先在发展规划中,依托于现有的小型物流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吸收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的管理和经验;其次是初步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为今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为建立全方位辐射型物流信息系统而作充分准备。从长期发展来说,物流信息化发展必须以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出发,必须从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出发,必须既要符合企业自身需求,又要对联盟中其它成员以及供应链环节中的其它中小企业有良好的兼容性与互动性,必须从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联盟竞争力出发,通过加强,最终建立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统。94.2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4.2.1战略上规划实施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进程应本着“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其项目实际应用,注重时效性,同时又必须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相结合,注重长期发展;并且,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与科学的论证,精确的成本测算与效益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实施,切贪大求全,更忌短期多项目并行计划。须在减少成本、提升利润、提高效率、扁平渠道的基本原则上,从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物流资源共享与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信息互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在各系统逐个成功对接后,自然便形成了完整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4.2.2结成物流联盟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处于供应链环节中的物流中小企业,以签定契约的形式,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从而在战略上取得优势。从企业经济效益看,参与物流联盟众多小企业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看,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为核心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而联盟成员共担风险,降低了风险与不确定性,还可以在第三方物流机构合作过程中增强物流能力和物流管理能力。4.2.3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中小物流企业而言,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可能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选择专业的物流分析人员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信息系统要求的有专业的IT人员相辅的物流软件公司,要求开发一般通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