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的分类.doc_第1页
《白虎通义》的分类.doc_第2页
《白虎通义》的分类.doc_第3页
《白虎通义》的分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虎通义当如何分类?摘要:白虎通义是东汉时期经学的集大成著作。但四库提要将其归为子部,本文从此入手,详细地描述白虎通义一书在诸种目录学著作中的记载情况,并分析四库提要将其列入子部的原因,并认为这个分类不妥,应采取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的分类,定为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如今学界一致认为,白虎通义是一部解释六经的著作,其在经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会后,章帝命班固作白虎通德论,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传:“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又后汉书儒林传:“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以上三条,是学界目前一致认定的关于白虎通义的可靠记载。可见白虎通义的思想内容与经学有关。但四库提要卷一百一十八将白虎通义归为子部杂家类杂考之属。子部的庞杂暂不赘述,我疑惑的是:白虎通义这本解释六经的著作,为何被四库提要分入子部?这先要从白虎通义一书在四库提要之前的诸种目录学著作中的记载入手。一、白虎通义在诸种目录学著作中的记载考察一本书的流传情况,只能查找正史中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的内容,以及私家藏书目录中的记载。我将用一张表格来表示白虎通义在诸种目录学著作中的记载:目录学著作名称所载名称所载卷数所载作者分类备注隋书经籍志白虎通六卷不著撰人经部论语类隋志通解群经者附论语类旧唐书经籍志白虎通六卷题汉章帝作经部经纬类崇文总目白虎通德论十卷题后汉班固撰经部论语类同隋志新唐书艺文志白虎通义六卷题班固撰经部经解类郡斋读书志白虎通德论十卷班固经部经解类右注:后汉章帝会群臣于白虎殿,讲论五经同异,班固奉诏纂修直斋书录解题白虎通十卷题汉尚书郎班固撰经部经解类记是书内容,其述事凡四十四门宋史艺文志白虎通十卷班固经部经解类以下各朝代艺文志或经籍志均同新唐书艺文志,此只举宋史艺文志为例,余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白虎通义十卷班固子部杂家类杂考之属艺风藏书记白虎通义十卷班固经学类虽非四部分类法,但是分类思想大体同隋志等,故列于此。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白虎通义十卷班固经部经总义类书目答问补正白虎通义四卷班固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按:隋书经籍志论语类的后序:“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则隋志认为白虎通义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按照旧唐书经籍志的记载,则白虎通中又言谶纬,兼谈解经,因此划分为经纬类。宋代的崇文总目沿袭了隋志的分类方法,以后历代沿袭,无所转移。而到编撰四库提要时为之一新。但四库提要之后的目录,又将白虎通义列入到经部。既然四库提要前后的目录学著作都将白虎通义归类到经部,那么四库提要就要有将白虎通义编入子部的理由,这还是要从白虎通义的思想谈起。二、白虎通义的思想内容东汉谶纬盛行,光武帝刘秀即位时就运用谶纬为自己寻找合法性。后汉书光武帝纪: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钱穆先生也说:“其时光武尚图谶,今学经师几乎无勿言图谶者。”(钱穆:两汉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46-247页)此后,他更是大力推广谶纬。而汉章帝本人也极好谶纬,后汉书曹褒传称:会肃宗欲制定礼乐,元和二年下诏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尚书璇机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济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每见图书,中心恧焉。”(后汉书曹褒传,中华书局。)此诏书三引图谶,可见汉章帝对谶纬也特别喜好。而白虎通义本身也与谶纬有关,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道:“白虎通义犹存四卷,集今学之大成。十四博士所传,赖此一书稍窥崖略。国朝陈立为作疏证,治今学者当奉为瑰宝矣。章帝时,已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穀梁、左氏春秋,而白虎通义采古文说绝少,以诸儒杨终、鲁恭、李育、魏应皆今学大师也。”(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117页)以上诸儒均是今文学的代表。东汉今文学和谶纬结合,而白虎通义作为集大成者,必定也会受到谶纬的不少影响。白虎通义今传本的内容分四十三门,有爵、号、谥、五祀、社稷、礼乐、封公侯、京师、五行、三军、诛伐、谏诤、乡射、致仕、辟雍、灾变、耕桑、巡狩、考黜、王者不臣、蓍龟、圣人、八风、商贾、瑞贽、三正、三教、三纲六纪、情性、寿命、宗族、姓名、天地、日月、四时、衣裳、五刑、五经、嫁娶、绋冕、丧服和崩薨,基本上将东汉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在其中。此书多是思辨之言,如卷一爵: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称天子也,以法天下也?中候曰:天子臣放勋。书逸篇曰:厥兆天子爵。何以言皇亦称天子也?以其言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故易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于此可见白虎通义全书的体例均是这种一问一答式,立说之意甚是明显。白虎通义另外一大特点,就是全书引用的谶纬类书籍甚多。据统计,白虎通义直接引用谶纬的地方至少有26处,引用的谶纬书有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论语比考谶、尚书刑德放等等。此与当时东汉崇尚谶纬学密切相关,前以提及,概不赘述。总白虎通义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核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宇宙观的社会政治观念。所以皮锡瑞先生言其是集今文经学之大成者,其不谬矣。三、白虎通义的分类根据上文所分析的白虎通义的内容来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前的目录学著作将其归类为经部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本文开篇所述白虎通义的成书过程,其是东汉章帝时期白虎观会议的总结,而白虎观会议的主旨就是为了吸纳东汉经学的各个流派的学说,统一东汉经学内容;二是其内容很多涉及到了三礼,和礼学的关系密切。而在四库提要子部杂家类的分类标准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一中已经提及:“班固所谓合儒、墨,兼名、法也今从其说,以立说者谓之杂学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杂家类二白虎通义:“书中徵引,六经传记而外涉及纬识,乃东汉习尚使然。又有王度记、三正记、别名记、亲属记,则礼之逸篇。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以此及上文所述白虎通义的内容观之,白虎通义被归入到子部杂家类的原因,一者因其一问一答以立说,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五经,二者因其所言谶纬者多,与清代所崇尚的“崇实黜虚”的学风相违背。以上分析了白虎通义从经部进入到子部的原因。但晚清以来的学者对四库提要对白虎通义的分类均有微词,并体现在各家的目录学著作中。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白虎通义虽然是今文经学的著作,但其体现的思想依旧是儒家的思想,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来说:“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明矣。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因此归类到经部才是比较合理的大分类。而考查白虎通义的内容,诸如爵、号、谥、五祀、社稷、礼乐、封公侯、京师、五行、三军、诛伐、谏诤、乡射、致仕、辟雍、巡狩、蓍龟、三正、三教、三纲六纪、情性、寿命、宗族、姓名、天地、日月、四时、衣裳、五刑、嫁娶、绋冕、丧服和崩薨等门的内容,更接近于三礼之学,因此我比较认同书目答问补正中的分类,即礼类三礼总义之属。四、结语本文对白虎通义一书的内容和分类进行了大概的介绍,详细分析了四库提要对其的分类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按照四部分类法的基本原则来分类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