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农药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农药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农药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农药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药基础知识第一章 农药的施用方法第一节、喷雾法一、农药制剂与稀释剂的计算以校准的喷雾器喷洒容量为600/hm2为例,介绍几种根据标签推荐用量计算农药和用水量的方法。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用量可归为四类:每公顷或每亩有效成分用量,ga.i/hm2或ga.i./亩;每公顷或每亩制剂用量,g(ml)/hm2或g(ml)/亩;稀释倍数;用药浓度,每千克药液中有效成分的质量(mg),单位为mg a.i./kg。1.根据每公顷制剂用量(g/hm2)或每亩制剂用量(g/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农药制剂用量=推荐用量(g/gm2)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2.根据每公顷或每亩推荐有效成分量(ga.i/hm2或ga.i./亩)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有些农药标签的推荐用量是按有效成分计,这样要换算成制剂的量,然后按换算后的量来量取制剂。制剂用量=推荐亩(或hm2)有效成分量/制剂浓度(g/亩或g/hm2)制剂总的用量(g或ml)=制剂用量土地面积(hm2或亩)用水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3.根据稀释倍数计算用药量及用水量在液剂或粉剂稀释配制中,稀释剂(水或填充剂)的量为原药或原药加工制剂的多少倍。如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表示用10%的乳油1份,加水30004000份稀释后的药液。在配制农药时,如果未注明按容量稀释,均系按重量计算。实际应用时多根据稀释倍数的大小,用内比法和外比法来配药。(1)内比法 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的,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制剂所占的1份。如稀释50倍,则用药剂1份,加水或稀释剂49份。计算方法:稀释后药液浓度(g/L)=制剂浓度/稀释倍数若喷雾则药液需要量=喷雾器的喷雾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农药有效成分需要量=稀释后药液浓度(g/L)药液需要量(L)农药制剂需要量=有效成分需要量/制剂浓度则 农药制剂需要量=稀释液体积(喷雾液需要量)/稀释倍数需水量=药液需要量农药制剂需要量(2)外比法 稀释100倍以上的,计算稀释量时不扣除制剂所占的一份。如稀释1000倍,则用制剂1份加水1000份。中国国产的农药的推荐剂量一般习惯使用这种方法就,即加水稀释多少倍来表示。喷雾液(水)需要量=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喷雾液(水)需用量(L)=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土地面积(hm2)制剂需用量=稀释液体积(喷雾液需要量)/稀释倍数4.根据推荐使用浓度(mg a.i./kg)计算用药量和用水量有些农药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标签上的推荐用量以使用浓度表示,即每千克药液中含有效成分多少毫克,单位mg a.i./kg。这种方法与传统农药包装上的ppm单位相对应。水的相对浓度为1,所以1kg等于1L。需要药液(水)量(kg)=喷雾器喷洒容量(L/hm2)作物面积(hm2)需要有效成分的量(mg)=推荐浓度(mg a.i./kg)需要的药液量(kg)需要制剂量(mg)=需要有效成分的量(mg)/制剂浓度(%)二、农药和配料的定量量取(计量)和药液的配制混合配制过程中,农药和稀释剂(水)的准确量取至关重要。1.称量农药和配料时量器的选择液体农药可采用带刻度的器具,如量筒、量杯,材质可以是玻璃的,也可以是塑料的;固体农药制剂的量取,可以使用小称量的秤。称量时应保证量器处于垂直状态,尽量不要洒落。2.农药的安全配置-制剂和水的量取与配合在配制前应做好以下工作:阅读农药标签,确保理解了农药标签的含义;检查喷雾器是否有泄漏,不要使用有泄露的喷雾器进行农药的配制和使用;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不要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配制使用农药,以免增加个人中毒风险;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不要进行农药的配制和使用工作,离开现场;配药和施药现场不要让儿童接近,也不要让其他动物接近;准备足够的配药用水,远离河流和水井。农药配制过程比喷药更危险,需要特别小心。(1)农药量取与配制时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因所配农药制剂的物理形态不同而有差异。最低防护应该穿着长衣长裤,以免药剂溅到皮肤上;要穿橡胶靴子,防止脚面被污染;要戴丁腈橡胶手套,丁腈橡胶手套比乳胶手套防护性更好,抗化学物渗透及抗腐蚀性;戴风镜或面罩保护整个面部。倾倒农药时要特别小心。液态农药向杯里倾倒时,不要溅到量杯外面;固态农药配制时动作要缓和,以免使更多的粉尘飞扬起来,增加吸入风险。(2)两步配制法配制农药 两步配制法是先用少量水把农药制剂调成浓稠母液,然后再稀释到所需要浓度。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因为兑水使用的农药制剂中一般含有表面活性剂,如果开始就用大量水来稀释,可能使表面活性剂(如乳油中的乳化剂、可湿性粉剂中的湿润剂等)迅速溶于水中,使农药原药在水中分散性不好。采取两步法配制时要注意,两步配制时所用的水量应等于所需用水的总水量。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将药水桶中加入一半清水。然后从农药制剂包装中用天平或小秤称取(固态剂型)或用量杯量取(液态剂型)所需要的农药制剂量,加入稍大的量杯中。从余下的另一半水中取少量水将农药制剂配制成母液,配制时要充分搅拌,以使农药制剂充分分散。如果是小包装的瓶子或塑料袋子,也要充分将制剂瓶子和塑料袋用水冲洗3遍,倒入母液中。将母液倒入药水桶中,再取少量水将量杯连续冲洗3遍,都倒入药水桶中。将余下的水全部倒入药水桶中,搅拌均匀。用棍子搅拌药液,切记不能用水搅拌均匀。(3)多种农药混合配制农药混用时物理性能的变化 有些乳油与可湿性粉剂混合时,可能导致乳状液稳定性降低,发生破乳现象,即本来是均匀白色乳液,加入可湿性粉剂配成的悬浮液后发生分层,上有浮油或下有沉油,乳状液颜色变浅;而可湿性粉剂配成的悬浮液与乳状液混合后,悬浮的颗粒可能沉降到底部。这两种情况最终导致药效不均匀,或者根本无效,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药害和堵塞喷雾器。农药混用时化学性能的变化 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农药是酯类化合物,有的具有酰胺结构,这些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混合使用,否则会引起脂和酰胺水解、失效。有些农药特别是一些有机硫杀菌剂如代森类和福美双类杀菌剂,在和敌百虫等有机磷杀虫剂混合时,由于这些杀虫剂中残存的酸而造成杀菌剂分解,不但防效降低,还会产生药害。某些离子型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如野燕枯、2,4-D钠盐、2甲4氯铵盐、草甘膦等混用时亦可能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不同农药混合配制应遵循的程序第一步,检查要混配的各农药单剂间的相容性。将少量农药混合配制,检查农药间是否相容。相容性好的额制剂混合后配制成的药液,物理性能稳定,乳化稳定性好,不分层,上无浮油,下无沉淀。第二步,将药桶加入一半清水。第三步,如果需要,加入相容剂(掺合剂)和消泡剂。第四步,添加农药时,遵循“先加固态制剂,后加液态制剂”的原则。根据农药标签或农药包装,可以知道农药物理形态是液态还是固态。固态农药和液态农药添加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先加固态农药。固体农药制剂添加顺序依次是干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可湿性粉剂。其次加入液态农药。液态农药制剂添加顺序依次是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可溶性液剂、水剂、可溶性粉剂、喷雾助剂等。添加农药制剂时应先配成母液,再加入药水桶,即使用两步配药法。第五步,将清洗包装容器的水液并入药水桶中,然后将剩下的水加入药桶至标记的刻度。第六步,用棍子搅拌,切记不要用手(即使戴防护手套也不可以)直接搅拌。搅拌均匀即可喷洒。及时清理农药配制过程中泄漏的农药。农药制剂在配制过程中不小心泄漏出来,要及时清理干净,不要置之不理。用沙子、细土或锯末等吸附性较好的材料来吸附泄漏出来的农药,然后全部装入一个结实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在远离村庄、地下水处深埋或焚烧。三、喷雾器的校准进行喷雾操作时,操作者不同、喷雾机械不同,单位面积上喷洒的药液量往往不同。单位面积作物田需要的药液量,可以通过喷雾器校准获得。1.影响喷雾器喷雾容量的因素(1)操作人员的行进速度 行进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在实际喷药前要进行校准,选择适合喷药的行进速度。行进速度还受作物密度、田间的环境条件如地形、灌溉、洪涝等的影响;另外,如果负重太大或有外力推进,则很难保持平稳的脚步向前行进。(2)喷雾器的喷雾压力(3)喷头(4)操作者的精确性 操作者的要求:保持平稳的行进速度,保持喷头距离靶标恒定的高毒。如果使用压力式喷雾器,喷雾时要保持恒定的压杆速度。如果实行“Z”字形左右摆动喷雾,行进速度要保持喷布均匀。过快则有遗漏的地方;过慢,则喷洒重叠严重,浪费药液,引起喷雾量过大。左右摆动喷杆也要幅度相同,不能忽大忽小否则容易出现漏喷的现象。配制农药时,不要随意加大剂量,要保证配制的药液浓度正确。通过喷雾器校准可以知道喷雾器每分钟的喷洒量或者单位面积上的喷雾量,并可根据土地面积计算出所需的药液量。2.背负式喷雾器简易校准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单喷嘴喷雾器和多喷嘴喷雾器,不需要计算器。(1)需要的物品 一个清洗干净的、没有任何泄漏的喷雾器,合适的喷嘴;测量喷幅宽度的米尺及喷雾的额地方;带刻度的量杯;洁净的水;秒表;校准图表;校准记录单。(2)校准方法第一步:将喷雾器药桶灌满清水。第二步:压动压力杆,使喷雾器达到额定压力。第三步:使喷头距地面(喷雾面)一定高度,打开开关喷雾,测量喷幅宽度(m)。多数喷雾器喷头距喷雾面的最佳高度是50cm,但应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第四步:计算喷布100m2需要走多长距离距离=100m2/喷幅跨度(m)。第五步:量取喷布100m2需要走的长度(这应在需要喷雾的地块进行,可以对后面的喷雾提供行进速度上的参考)。第六步:检查喷雾器,将清水加满到刻度,如果药桶没有刻量则加满。第七步:喷布第五步标记的100m2,记录耗时。喷雾时保持平稳的脚步行进。第八步:再加满水至第六步的刻度,记录所加水量,即喷布100m2所需要的水量(药液量)。第九步:计算。每公顷所需要的喷雾液量=100m2所需要的水量100.第十步:将所有结果记录在校准表格里。第十一步:重复第七十步三遍,取平均值,以确保准确性。(3)校准记录 校准记录表中列举的几点在校准时要记录清楚。日期喷雾器名称或型号喷嘴类型和型号施药者姓名喷雾器压力100m2喷雾时间/s喷头距目标物高度/cm喷幅宽度/cm100m2喷雾量/ml计算每公顷所需的药液量/L3.利用手边易得的量器进行校准(1)需要准备的物品 一个400ml空的罐头易拉罐盒;干净的扁饮料吸管或干木棍;结实的塑料袋,500ml/1000ml;松紧带;卷尺;清水。铁皮罐头听:去掉盖,清洗干净,容积400430ml,作为量器使用。尺子垂直插入罐头听内,量取罐的总高度、1/4高度、1/2高度、3/4高度(cm),并用记号笔或铅笔分别在听上标记清楚。如果喷雾器喷雾容量很大,则可以找一个1000ml左右的铁皮罐头听,方法同上。扁饮料吸管:将吸管垂直插入罐头听底部,用铅笔或记号笔在吸管上标记听罐上沿到达的位置(罐总高度),然后依次标记1/4高度、1/2高度和3/4高度的位置。也可以用一根细小木棍代替饮料吸管。喷雾器的准备:检查喷雾器,确保已清洗干净,工作正常,没有泄漏,喷头镶紧,盛满了清水,并且喷雾压力正常。塑料袋:用松紧带将塑料袋固定在喷头上,喷雾时塑料袋可以接住喷出的所有雾滴。(2)操作方法第一步:喷雾器喷幅宽度(喷幅)的测量。使喷头距地面(喷雾面)一定高度,喷雾,测量喷幅宽度(如果是雾锥喷头,则喷幅为地面湿润直径的长度;如果是扇形喷头,则为湿润最宽处的长度)。多数喷雾器喷头距喷雾表面最佳高度是50cm。第二步:计算并量取10m2的面积。喷布长度=面积/幅宽。第三步:喷洒10cm2的面积。按照平时打药的速度和操作在量取的面积上喷药,以塑料袋回收所有喷出的雾滴。(3)量取收集到的液体体积 将塑料袋中的水倒入罐头听中,将饮料吸管垂直插入罐头听中,插到底。用手捏住吸管与水面接触处,取出,用记号笔标记水面的位置,用卷尺测量淹没在水中的长度(cm)。(4)计算喷雾量 (5)计算喷雾方法 1hm2=10000m2,1L=1000ml。四、喷雾技巧根据喷雾容量的大小可以将喷雾法分为几种类型,下表为几种喷雾法的性能特点。喷雾类型指标施药量/(L/hm2)雾滴数量中径/um喷洒液浓度/%药液覆盖度载体种类喷雾方式高容量(HV)6002500.050.1大部分水针对性中容量(MV)1506001502500.10.3一部分水针对性低容量(LV)151501001500.33小部分水针对或飘逸很低容量(VLV)51550100310很小部分水或油飘逸超低容量(ULV)5501015微量部分油飘逸1.常规喷雾技术包括高容量(大容量)和中容量喷雾方法,采用液力雾化法,喷孔直径为1.3mm或1.6mm,雾滴直径一般为150400um,覆盖密度大,但雾滴流失比较严重。常规喷雾技术具有目标性强、穿透性好、农药覆盖均匀、受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但单位面积上施药量多,用水量大,农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田间作业时应注意:(1)药液和雾化性能与喷雾时的压力呈正相关 手动喷雾器的压力是不稳定的,与喷雾时的操作技术有关,在操作时尽量保持恒定的压杆速度。(2)喷头的位置 对幼苗期作物喷药,切向涡流喷头的空心雾锥不适用,应改用窄幅实心雾锥喷头。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药时,长采取喷头向上逐行喷洒,以期使药剂能喷到叶背面。由于行间较窄,或作物开始封行,这种方法会妨碍药液雾化,很大程度近似于用药水冲洗植株,因此,往往喷雾量会很大,流失量也很大。(3)雾滴粗大容易撞落 田间作业时,要避免人体从喷过药的作物中穿过。2.低容量喷雾技术将常规喷雾器喷片孔径缩小为0.7mm以下,就可以进行低容量喷雾,也可利用气力雾化方法,雾滴直径100150um,单位面积用水量大大减少。3.超低容量喷雾技术4.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1)与药剂相关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说明药剂的化学成分有机氯杀虫剂对螨类效果差,但对鳞翅目害虫效果很高.杀虫脒对鳞翅目幼虫及螨类效果均很好.抗蚜威对麦蚜防效显著,但对棉蚜属蚜虫几乎无效.药剂的理化性质药剂的溶解性、湿润性、展布性、分散性及稳定性都影响着药剂的药效.为了提高药液的沉积量、湿润性和湿展性,必须在药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油类物质,以降低表面张力,提高药液的粘附性.药剂的作用机制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如2,4D、2,4滴丁酯,2甲4氯等对阔叶杂草有效,对单子叶无效.用于禾谷类作物田防除一年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并且在低浓度有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作用(激素型除草剂).内吸性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对刺吸式害虫几乎无效.而触杀剂则对两种害虫均有效.药剂的浓度剂量一般在应用时,药剂浓度提高,药效会提高,但超过一定限度,浓度增加,药效不一定提高.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属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使用时如用药量过大,会造成植物输导组织被杀死,药剂不能传导到根系或生长点,反而药效不好.昆虫的味觉作用很强,药剂若在食物中含量过高,有些昆虫会立即产生拒食作用.药剂用量过多,会造成流失,也不能提高药效,而且易对植物产生药害,促使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会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2)与防治对象相关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说明昆虫的取食机制害虫无论活动还是取食都必须与作物接触,因而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就害虫活动习性而言分为:“叶面害虫”、“潜食性害虫(如橘潜叶蛾)”和“钻蛀害虫”.有触杀作用的药剂要防治“钻蛀害虫”只能在害虫未钻入作物体内前使用;有内吸内渗作用的药剂适用于防治已钻入作物体内的“钻蛀害虫”、“潜食性害虫”.就害虫取食方式而言分为:“咀嚼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触杀胃毒作用的药剂适用于防治“咀嚼口器害虫”;有内吸内渗作用的药剂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胃毒剂如敌百虫、除虫脲等喷施到作物的叶、茎和果实上,或是制成害虫喜吃的毒饵、毒谷撒施在作物地里,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如粘虫、蝗虫、蝼蛄、地老虎等防效很好,但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内吸性杀虫剂如 1059、甲拌磷、克百威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螨、蚧高效,并且使用方便、喷洒不一定要求很周到,并可作种子处理和土壤根施.防治对象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在害虫的整个生活史中,以幼虫及成虫期抗药性较差,卵最强,同时幼虫又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因此防治时应选择幼虫期进行.各龄幼虫耐药力也不同,低龄幼虫耐药力差,高龄幼虫耐药力强,一般选择三龄以前防治效果高.卵孵化高峰期过后的15天为最佳防治期.在病害防治时,也要注意病菌的生理状态,冬孢子耐药力较强,当孢子萌发后,幼嫩的芽管耐药力降低,此时施药防效好;当芽管侵入植物体生长繁殖后施药则无效,因此对植物病害要掌握在发病初期防治最好.农作物田间杂草“适时施药”也是保证防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药剂的性质、特点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来决定施药期,同时还要考虑到农作物的敏感性问题.A:一般来说,对于一年生杂草,应在萌芽期,最迟在 35 叶期施药.杂草成株后,除了其本身已造成为害外,对除草剂的抵抗力增强,此时用药难以达到选择性灭除的目的.B:对于多年生杂草,则要使其生长到一定叶面积才能施药,以使杂草体内达到有效剂量而致中毒死亡,但对这类杂草最迟也应在开花以前施药.杂草一进入开花期,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其体内的器官分化,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均发生变化,从而使除草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C:对于阔叶杂草,则应在萌芽期以土壤处理法进行防除,或等长到一定叶面积后靠形态选择、位差选择、生化选择或采用定向喷雾法防除,施药时间应在杂草处于幼嫩状态,而作物处于高抗期为最适.防治对象表面结构及性能植物表面有茸毛或具有较厚的蜡质层,叶片形态为直立状,一般药液不易沉积,如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平展,茸毛少,蜡质层薄,药剂易于沉积.不同种类的昆虫,其体壁上的湿润性差异也较大,体壁蜡质层薄、分泌物少、无鳞片的昆虫,药剂易于湿润沉积;体壁蜡质层厚、分泌物多、具有较多鳞片的昆虫,药剂不易湿润沉积.植物的叶片(根系)的生理吸水力对药液的吸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在傍晚或清晨,尤其是在傍晚的生理吸水力最强, 对有内吸作用的农药而言因而,药剂的吸收也最高.雌雄差异一般雌虫耐药力大于雄虫(3)与环境相关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说明温度温度对农药效力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杀虫剂.杀虫剂的温度系数:即某种农药在 20下对某种试虫的致死中量(LD50)和 30下的 LD50 的比值正温度系数型,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药效好.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杀虫剂都属于正温系数型,温度的变化对药剂效果的发挥影响很大,如敌百虫防治松毛虫,20条件下比 10下的药效高出 4 倍;乐果在 15以下对蚜虫防治效果很差.负温度系数型,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低,药效好.属于负温度系数型的杀虫剂品种还不多,主要在 DDT、除虫菊素及合成拟除虫菊酯如丙烯菊酯等.一般来讲,在较高温度下,药剂所表现出的生物活性高,穿透力强而迅速,高温还可降低物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药液的展布性能;在高温条件下,有害生物的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活动力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药剂杀伤效力的发挥.但是,高温下施药也会增加药剂对作物的药害及对人畜中毒机会.湿度湿度对药剂的防效影响较小,但很复杂.一般来说,高湿可加速某些药剂的水解作用,导致药剂失效或产生药害,特别是粉剂易聚集或结块而影响药效,产生药害.降雨会冲刷已施药剂,因此,雨后要及时补喷.对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在喷洒出的药剂干燥后,高湿或露水则有助于药剂进行再次分散、展布,从而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杀虫剂对湿度的要求范围较低,一般而言,在先高温、低湿,再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即下午 4 时以后至傍晚进行喷雾,傍晚或晚上喷粉则防效好.西北大部分地区在夏季及早秋均属于此类气候情况,所以生产中可采用上述用药时间规律.对于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和药效是正相关.湿度大时,保护性杀菌剂易杀死入侵感染的病菌;土壤处理时,湿度大也易使药剂发挥其药效.但如果湿度过大时则不利于内吸性杀菌剂的内吸渗透和运输传导.除草剂的施用以土壤处理法为主,所以湿度和药效的关系甚为密切,在一定的范围内,湿度越大,效果越好,而叶面处理时则与杀虫剂、杀菌剂的规律相同.光照光照和温度的关系密切,温度对药效的影响已叙述过,单就光照而言,不同的药剂反映也有所不同.大部分农药均可不同程度的被光分解,有些甚至在光下会被很快降解而致无效.如辛硫磷在光下 4 小时便可被光解二分之一以上,故只能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但如傍晚喷施,便可近 20 小时内发挥强大的药效.烟碱防蚜虫等害虫也只宜傍晚施药.除虫菊素也因易光解而只能用于室内卫生害虫及贮藏害虫的防治.但是 由于这些药剂的易光解使其残效期短、残毒低,在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无公害等方面成为优点.除草剂氟乐灵极易光解而需在施用以后马上耙入土中.与此相反,也有不少药剂在光下有较好的药效,如用对硫磷治虫,光照下效果较好,故可在早上等作物上露水下去后开始喷施.特别是不少除草剂(主要为光合作用抑制剂,如取代脲类、均三氧苯类等),在光下效果更好.除草醚作为光化性除草剂,只有在光下才能起杀草作用.风风影响施药的进行,主要对喷雾法和喷粉法产生影响.当常规喷施农药时,如果风力超过 3 级便不宜进行.风力首先是可致药粉或药液飘移损失,其次是由于药粒都聚集于一个风向面而影响均匀度,从而间接地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另外,在有风的情况下喷药也易引起操作人员中毒或因将药吹至临近地块敏感作物上而引起药害.如在棉花地喷敌敌畏,如在顺风方向约5-米内种有高粱,就在引起药害的危险;在麦田内喷施2,4D等除草剂,易引起临近枸杞产生药害.低量及超低容量喷雾时则必须借助一定的风力才能正常操作,东方红18型机动弥雾喷粉机也只有借本身所产生的风力,才能将药粒送出并吹至作物上.雨雨一般对茎叶处理剂的药效有影响,影响的程度和药剂的种类、性质、施药后离下雨的时间及降雨量的多少有关.内吸剂在使用后一定时间内可被植物吸收,则降雨对其药效的影响相应小些,如拿捕净是高度选择性内吸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喷药后3h遇降雨对药效无影响;触杀、胃毒剂及喷粉法使用的药剂一般情况下在雨后便基本无效,应考虑重喷.适应的降雨可明显提高土壤处理法使用药剂的防效,特别是除草剂,土壤处理后如遇适度的降雨则效果最为理想;但高降雨量或淋溶性强的药剂可因降雨而降低防效,并有增大药害的可能,甚至可污染地下水.由于事物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实际中必须根据药剂的品种、特性、病虫草等的基本特点和环境中的诸因素,综合考虑,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控制或避免不利因素,适时合理地使用农药,才能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4)与配药喷药相关操作的因素影响因素举例说明药械喷雾方法药液的雾化程度主要是靠器械来实现的,雾滴的大小与药械性能直接相关,同时喷雾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农药在靶标上的沉积量.在喷雾过程中必须使喷雾的浓度前后保持一致.配药的水水的硬度指水中所溶解的钙、镁盐的量.硬水对药液性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A:影响乳液和悬浮液的稳定性;对可湿性粉剂的粉粒会发生聚合现象而产生较大粉团.B:有的药剂在硬水中可转变成难溶性的物质而丧失药效.水中的电解质对乳化作用也会发生影响,如氯化钠的含量.水的酸碱度对药剂也会产生影响, 水的硬度越大碱性也越大,有些药剂在碱性中可分解.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对碱性水敏感.因此,喷雾应选用硬度小的自然水源,用抗硬水能力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第二节 其它施药方法简单罗列,具体方法需查找详细资料。一、喷粉法二、撒粒法三、熏烟法四、烟雾法五、熏蒸法六、土壤熏蒸施药法七、种苗处理法 (一)种子包衣法(二)浸种、浸苗法1.预浸 浸种时有时要预浸,即将待处理的种子装在粗麻布袋或纱布袋里,先在清水中预浸以下。因为种子浸水初期吸水能力很强,如不经清水预浸就直接浸入药水中,容易受到药害。预浸后沥干水再浸入药水中。要不要预浸,在未取得经验时应进行实验。2.掌握药水的浓度、温度和浸种时间 浸种用的药水,药剂处于分散状态,特别是水溶状态的药水,容易对种子直接发生作用,如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药害。一般规律是,药水的浓度、温度、浸药时间同药害的危害性呈正相关。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温度高时,药水浓度应低,浸种时间应短;药水浓度高时,应降低温度和缩短浸种时间。或者说,在药水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温度延长时间,或提高温度缩短时间。3.临播种前浸种 浸过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水稻种子则继续催芽),若遇连阴雨天无法播种,则需晾干备用。4.浸过的种子要冲洗和晾干 对药剂忍耐力差的种子在浸过后,应按要求用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药害。如果没有具体说明浸后水洗的就不必水洗。不论需要还是不需要水洗,一般浸后都应摊开晾干;但有的也可以浸后直接播种。5.浸过药的种子必须播在土壤墒情好的土壤中 浸过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动,如播在干燥的土壤中,种子会失水,使萌动的种子受伤而出不了苗,或苗很弱。6.加药温汤法浸种 有的种子不易吸收药剂,需要用温汤法进行浸种。先把规定的药量加入5560热水中配成均匀的药液,再倒入定量种子,浸35分钟,立即降温至25,再浸10分钟后捞出晾干,以备播种。该处理法必须严格控制水温、用药浓度和浸种时间,以防影响种子发芽。(三)拌种法1.干拌种法 将农药粉剂按一定比例与种子混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均匀沾附一层药粉的施药方法。但药效不如浸种,拌种时有药粉飞扬,容银引起吸入中毒。拌种用粉剂 用于拌种的粉剂,要求粉粒细小。一般5um以下的微细粉粒最好,容易沾附在种子表面。用药量 禾谷类粉剂沾附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2%0.5%,棉籽用粉剂一般为棉籽重量的0.55%1.00%。一般来说,拌种的用药量最多不要超过种子重量的1%种子含水量 拌种用的种子一般要求含水量低。2.湿拌种法 介于干拌种法和湿拌种法之间,将农药用少量水稀释后喷拌在种子表面的施药方法。边喷边拌,直至喷完,拌匀,使种子表面覆上一层药膜。湿拌后的种子,一般要堆闷数小时至1天,让某些具有气化性、内吸性或內渗性的药剂可以进入种子内部,同时利用种子的呼吸作用提高药剂的毒力,呼吸所产生的呼吸热有利于药剂的渗透并可提高药效。湿拌过的种子不宜存放,应及时播种。若遇连阴雨天气,无法播种,应晾干备用。8.毒饵法第三节 便携式喷雾器喷头的选择一、喷头类型1.扁平扇形喷头2.空心雾锥喷头3.实心雾锥喷头4.导流式喷头二、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喷头农药类型作物类型导流式喷头扁平扇形喷头空心雾锥喷头除草剂、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杀虫剂保护性杀菌剂、杀虫剂飘移风险低矮作物低矮作物灌木、树木好可不适合低好好可中等不适合好好高喷头选择:喷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好用扇形喷头;喷杀虫剂、杀菌剂应用空心圆锥雾喷头。单喷头:适用于作物生长前期或中后期进行针对性喷雾、飘逸行喷雾及定向喷雾。双喷头:适用于作物中后期压顶穿透性喷雾。横杆式三喷头、四喷头:适用于蔬菜、花卉及水旱田进行压顶式喷雾。二、农药的分类(一)根据化学成分和来源分类1.无机农药。大都是通过所含有有毒元素发生致毒作用的,如砷酸铝、波尔多液等。2.有机农药。其中以人工合成的农药最多,应用最广;天然有机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性农药和油类乳剂,这类农药对人、畜安全,没有污染问题,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3.微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抗生素制剂等,如:井岗霉素、BT乳剂。(二)根据用途和防治对象分类1.杀虫剂。包括无机和有机杀虫剂。现阶段无机杀虫剂的应用越来越少,如:砷酸、磷化铝、氟硅酸等。有机杀虫剂品种多、数量大,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四大类:有机磷类,如辛硫磷、速扑杀等;氨基甲酸酯类,如辟蚜雾、西维因、呋喃丹等;有机氮类,如沙虫双、巴丹等;拟除虫菊酯类,如敌杀死、杀灭菊酯等。2.杀螨剂。专业性的杀螨剂品种不多,推广应用的有尼索郎、克螨特、螨克等。此外,象灭扫利、氧乐果等兼有杀虫、杀螨的作用,称为杀虫杀螨剂。3.杀菌剂。在防病前施用,预防植物发病的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敌克松、代森锌等,称为保护剂;植物发病后施药,用以杀灭或抑制侵入植物体的病原菌的药剂,称为治疗剂,如粉锈宁、三环唑等,在生产应用上,一般以发病初期施用效果较好。4.杀线虫剂。如益收宝、三溴氯丙烷等,杀虫剂呋喃丹、甲基异硫磷也有较好的杀线虫效果。5.除草剂。按作用性能,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如禾大壮、盖草能、敌稗、苯达松等,能杀死某些杂草和作物,而对另一些杂草无害;灭生性除草剂如克无踪、草甘膦等,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应在作物种植前施用。按使用方法、施用时期分为土壤处理除草剂、茎叶处理除草剂、芽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6.杀鼠剂。用于防治农田、仓库、住宅鼠害的杀鼠剂,如溴敌隆、神猫灵、氯敌鼠等。7.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作物高产栽培需要,专门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或保花、保果和保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九二O,多效唑、抑芽敏等。(三)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作用方式1.胃毒剂: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2.触杀剂:通过接触害虫的体壁渗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3.内吸剂:通过植物叶、茎、根或种子被收进入植物体内或萌发的苗内,并且能在植物体内输导、存留,或经过植物代谢作用而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的药剂.4.熏蒸剂:常温常压下能气化为毒气或分解生成毒气,并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5.拒食剂:影响昆虫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或宁可饿死而不取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够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药剂6.趋避剂:依靠其物理、 化学作用 (如颜色、气味等) 使害虫不愿接近或发生转移、潜逃等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目的的药剂.7.引诱剂: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杀菌剂作用方式:1.保护剂:在病害流行前 (即在病菌没有接触到寄主或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百菌清。2.治疗剂:在植物已经感病以后 (既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或植物已出现轻度的病症、病状)施药,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 病原体或中和病原的有毒代谢物以消除病症与病状的药剂。如稻瘟净代森铵多菌灵粉锈宁乙磷铝瑞毒霉。3.铲除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一般只用于植物休眠期或只用于种苗处理。如甲醛五氯酚高浓度石硫合剂。除草剂作用方式:1.内吸剂: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运输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如西玛津草甘磷。2.触杀剂: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的药剂。如敌稗五氯酚钠。(四)农药的性能特点1.广谱性农药:针对杀虫、治病、除草等几类主要农药各自的防治谱而言的.如一种杀虫剂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则称其为广谱性农药.2.兼性农药:兼性农药常用两个概念:一是指一种农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如敌百虫既有胃毒作用,又有触杀作用;二是指一种农药可兼治几类害物,如稻瘟净、富士一号等,既可防治水稻稻瘟病又可控制水稻飞虱、叶蝉的种群发生.3.专一性农药:是指专门对某一、两种病、虫、草害有效的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只对红蜘蛛有效;抗蚜威只对某些蚜虫有效;井岗霉素只对水稻、小麦纹枯病有效;敌稗只对稗草有效.4.无公害农药: 对农副产品、土壤、大气、河流等自然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毒化;对公共环境、人、畜、有益生物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农药.(五)根据农药致死重量(LD50)的多少划分1.剧毒农药致死重量为150mg/kg体重,如久效磷、磷胺、甲胺磷、3911等。2.高毒农药致死重量为51100mg/kg体重。如呋喃丹、氟乙酰胺、氰化物、磷化锌、磷化铝、砒霜等。3.中毒农药致死重量为101500mg/kg体重。如乐果、叶蝉散、速灭威、敌克松、菊酯类农药。4.低毒农药致死重量为5015000mg/kg体重。如敌百虫、杀虫双、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二甲四氯、丁草胺、草甘膦、托布津等。5.微毒农药致死重量为5000mg/kg体重以上。如多菌灵、百菌清、乙膦铝、代森锌、西玛津等。6.禁、限用农药品种三、农药的剂型(一)乳油 1.含义:由原药、溶剂和乳化剂经过溶化、混合,制成的透明单相油状混合物。乳油加水稀释,可自行乳化,分散成不透明的乳液(乳剂)2.乳化性的检验:将农药倒入水中,能自动扩散成白色乳液,搅拌均匀后,静置 3 小时,液面无浮油,底部无沉淀.3.外观:单相透明液体.4.乳化分散性:一级:能迅速自动均匀分散,稍加搅动呈蓝色或蛋白色透明乳状液.二级:能自动均匀分散 稍加搅动呈蓝色半透明乳状液三级:呈白色云雾状或丝状分散,搅动后呈带蓝色不透明乳状液.四级:呈白色微粒状下沉 搅动后呈白色不透明乳状液.五级:呈油球状下沉,搅动时能乳化,停止搅动很快会分层稳定度在 99.5以上,正常条件下贮存不沉淀、不分层,PH6-8.5.乳油在水中的分布状态:1.可溶解性乳油:乳化剂对原药有溶解作用,原药水溶性强,呈分子状态溶解在水中,外观呈透明状.如敌百虫、敌故畏、乐果等乳油.2.可溶化性乳油: 乳化剂在水中起扩散作用和乳化作用,原药水溶性较大,当乳油加入水中后,一部分原药直接溶解在水中,另一部分以极小的油珠分布在水中,油珠直径小于 0. 1m.外观呈半透明或带有萤光色的液体,大多数有机磷药剂呈这种状态.3.乳化性乳油:原药以极小的液珠分散在水中,乳油加水后呈典型的乳浊液.油珠直径 0.1-1m,乳液较稳定.稀释后乳液外观有蛋白光,搅动后附在玻璃壁上的现象.油珠直径 1-10m,乳液有一般稳定性.稀释后像牛奶一样的乳状液.油珠直径大于 10m,乳液静置一段时间有乳油和沉淀,乳油加入水中,成粗乳状分散体系.使用中易产生药害.(二)悬浮剂 1.悬浮剂:由不溶于水的或难溶于水的农药微粒、乳化剂、湿润剂、防冻剂和适量水构成的黏稠性悬浮液2.悬浮性的检验:将农药粉粒轻轻倒入装有水的量筒(或无色透明酒瓶矿泉水瓶)中,药粉在 30 秒内能自行浸入水中,并自行分散,一面慢慢下沉,一面向四面扩散,形成浑浊悬浮液,稍加搅动后,静置30 分钟后,上层不出现清水层,下层不出现厚的沉淀物.30 分钟后有少许沉淀后,稍加搅动药,粉仍能恢复先前的悬浮状态,则悬浮率较好.(三)水剂由水溶性的农药原药溶于水中而制成的一种制剂. (四)可湿性粉剂: 水溶性农药原药、水溶性填料及少量吸收剂制成的水溶性粉状物。加水稀释后才可使用。主要用途:供加水配置成喷雾液喷洒之用。(五)粉剂:农药原料和填料,经过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机械混合物。粉剂不易被水所湿润,不能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故不能加水喷雾使用。主要用途:喷粉、拌种、土壤处理等。(六)粒剂用农药原药、辅助剂和载体制成的粒状物。四、杀虫剂的科学使用(一)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作用方式作用原理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触杀作用药剂与昆虫表皮或跗节接触后,穿透体壁进入体内而达到作用部位,引起昆虫中毒死亡.1.昆虫体壁脂溶性强,水溶性弱,不易被水湿润.2.昆虫表皮中所含蜡质、类脂、鞣化蛋白质,这些都是疏水性物质,不易与水亲和.具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必须要有水溶性和脂溶性.这主要取决于农药加工中所采用的乳化剂、湿展剂、溶剂的作用.3.低龄幼虫、刚脱过皮的幼虫,药剂易于穿透其体壁.胃毒作用药剂随食物经昆虫口器进入消化道中被中肠吸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作用部位,引起昆虫中毒致死.1.药剂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可被溶解吸收:昆虫体内还有很多消化酶可分解胃毒剂使其无毒,如夜蛾类幼虫的脂肪酸可分解菊酯类农药,而有机磷药剂则可抑制消化酶而增加胃毒作用效果.2.昆虫嗜食而不引起呕吐或腹泻:昆虫呕吐、腹泻是一种自我解毒方式,可降低胃毒作用的效果,菊酯类农药对多数昆虫有呕吐现象.夜蛾科的幼虫对无机杀虫剂也有呕吐现象.3.含有杀虫剂的食物对昆虫无忌避、无拒食作用:一般昆虫对无机物感觉能力差,对有机合成的脒类杀虫剂,鳞翅目幼虫有拒食作用.昆虫的味觉作用很强,药剂若在食物中含量过高,会立即产生拒食作用.熏蒸作用杀虫剂气化所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昆虫中毒致死.1.熏蒸剂是以气体状态起作用的.要求在密闭条件下使用,以便能够在较短时间达到杀虫的有效浓度.田间使用熏蒸剂必须选择晴天.高温下有利于药剂气化,可取得良好的效果.2.某些昆虫对药剂有忌避作用:如梨园蚧对氰氢酸的抗药性就是关闭气门,蝗虫遇到氰氢酸产生的自卫反应也会关闭气门.内吸作用杀虫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运转或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物质.昆虫取食带毒的茎叶而发生中毒.进入植物体内的内吸性药剂,主要是定向传导,即随蒸腾液向上传导,故内吸性药剂根施比叶施效果好,叶部处理的药剂向下传导的量较少,因此,内吸剂也要做到均匀喷布.其它作用方式及原理作用方式作用原理内渗作用杀虫剂在植物叶片上仅能定量渗入组织内,不能在体内输导,这种方式不是内吸作用,而是内渗作用.杀卵作用药剂与虫卵接触后,进入卵内阻止卵(胚胎)的正常发育,降低卵的卵化率或直接作用于卵壳使幼虫或虫胚中毒死亡.趋避作用药剂本身无杀虫能力,但可驱散或使害虫驱避远离施药区,达到不危害作物的目的.拒食作用害虫取食拒食剂后,其正常的生理机能被破坏,消除食欲,拒食而死.不育作用害虫取食不育剂后,睾丸、卵巢退化、抑制精子、卵子的产生或杀死所产生的精子、卵子,或者是破坏精子、卵子中的遗传物质.引诱作用与杀虫剂混合使用,药剂能将害虫引诱一处,以便集中防治.激素干扰作用杀虫剂可干扰害虫本身体内激素的消长,改变其正常的生理过程,使其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二)神经毒剂的作用机制作用于神经部位,或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信息传导的药剂都称为神经毒剂.1.有机磷杀虫剂作用位点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机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作用特点有机磷抑制 AchE 后,形成的磷酰化酶较稳定,酶不易复活.应用于实践无选择性,杀虫广谱.中毒症状运动失调、过度兴奋、痉挛、死亡.杀虫速度直接作用于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杀虫速度较快.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用位点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机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而积累,不断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长时间开放,钠离子长时间涌入膜内而长时间兴奋.作用特点氨基甲酸酯类抑制AchE形成氨基甲酰化酶,但是不如磷酰化酶稳定,酶易复活.有较高的选择抑制性,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强,对酯族酯酶的抑制能力弱或完全不抑制.既使同为乙酰胆碱酯酶,如果来源不同,抑制程度也不相同.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三者的速度不同,分解乙酰胆碱最快,氨基甲酸酯类次之,最后是有机磷类.应用于实践毒力与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相比,一般较小(也有例外),防治害虫时所需剂量往往比有机磷杀虫剂大,剂量较低时,中毒昆虫常有恢复现象.有选择性:主要是毒杀刺吸性害虫.毒力与分子结构相关,多数低毒,少数高毒.大多数与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混用时,一般不表现增效作用,甚至还会降低有机磷杀虫剂的效果,这是因为氨基甲酸酯会抢先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复合物,使有机磷杀虫剂失去攻击的靶子而不能发挥作用.中毒症状运动失调、过度兴奋、痉挛.杀虫速度直接作用于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杀虫速度较快.3.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位点突触后膜上的 N 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作用机制烟碱直接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永久性占领了乙酰胆碱受体,并干扰了乙酰胆碱和其它受体结合,从而中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作用特点烟碱类杀虫剂可直接结合在受体上,但对受体有选择作用.应用于实践有选择性:主要是毒杀刺吸式口器害虫.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耐药性.中毒症状中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而麻痹致死.杀虫速度直接和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杀虫速度较快.4.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位点突触后膜上的 N 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乙酰胆碱(Ach)作用机制沙蚕毒素和乙酰胆碱竞争性占领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的对象.沙蚕毒素本身是乙酰胆碱的颉颃剂,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沙蚕毒素占领乙酰胆碱受体后并不发生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只是使乙酰胆碱失去作用的对象或失去作用,使之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中断了神经兴奋传导.沙蚕毒素可能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