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1).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1).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1).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1).doc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课题: 第66讲 王安石变法 姓名: 考纲展示: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课前预习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地租、赋役繁重,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严重威胁北宋政权。3、宋初统治者空前加强君主的专制集权,一方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另一方面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使北宋政权的财政不堪重负,形成了“积贫”局面。4、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而进行的“庆历新政”,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改革的呼声强烈。5、1068年,宋神宗即位,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起用王安石,于1069年进行开始变法。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措施内 容作 用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贷款或谷物,收获后还本付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力政府收入。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措施内 容作 用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保丁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还实施连坐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精简了军队,也减少了军费开支。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提高了养马数量和质量,减少了政府支出。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领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3、取士之法:(1)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造舆论。(2)内容: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为官司;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三、评价1、目的与性质(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2)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变法过程上,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课堂研讨: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备 注学后反思课堂检测第66讲 王安石变法 姓名: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馀,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王安石临川丈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请回答:(l)据材料一,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并对王安石的结论作扼要评价。)(2)材料二、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2、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青苗法)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叶坦大变法材料二 “青苗之法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今天浙江鄞县)行之而效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而有司尽数表散(推广)为功,虽欲不抑配(摊派)焉而不可得也。” 梁启超王荆公传材料三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