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练习.doc_第1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练习.doc_第2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练习.doc_第3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练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中午练习(二)-杠杆 滑轮班级 姓名 09111、如图5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 ,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 F1最大 B.F2最大 C. F3最大 D.一样大2、使用下图所示装置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是( ) 3、“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天平 B铁锹 C钓鱼竿 D铡刀4、按如图所示,是小丽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面各增加一个大小相等的钩码,则杠杆()A 仍然平衡 B 不平衡,左端下降 C 不平衡,右端下降 D 无法确定5、夹子是我们生活巾经常使用的物品,下图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支点在手捏的位置B当我们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省力的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的D当小孩想用手将其捏开时如果在夹柄套一个竹筒将更容易捏开6、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小林同学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3所示。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 kg的刻度线上。根据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A10 g B400 gC4000 g D1000 g 7、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支持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OB是直尺全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A、2.5N B、5N C、10N D、无法确定 8、如图示,重为G的均匀硬棒悬于O点成竖直,现在下端施一水平拉力让棒缓慢转过角,在棒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逐渐变大 D阻力逐渐减小9、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二、填空题10、人体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包含许多物理知识。(1)人体是_体(导半导绝缘);(2)人的前臂如图6所示,是一个_ (省力费力等臂)杠杆,这个杠杆的好处是_ _。11、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若乙图中后面的水桶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采取的措施是_(写出一种合理方法即可);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小和尚可采取的措施是_。12、用如图31所示装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重40 N,摩擦力为10 N,则F1 = N;F2 = N。13、如图示,用一个动滑轮把重5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2m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N,绳子自由端移动 _m,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 _N.14、如图,用一滑轮来提升物体,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力以及摩擦力,若作用在绳子上的力为100N时,刚好能使物体匀速上升,则物体重_N;若绳子移动了4m,则物体要移动_m。 15、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将重为100牛的物体匀速提高3米,拉力F的大小为_牛(不计摩擦)。16、如图所示,某人用滑轮先后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匀速提升重物。如果该人的体重为800N、手臂所能发挥的最大拉力为10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则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 N的物体;而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 N的物体。三、作图题17、如图14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18、请在图9乙中画出抽水机手柄A点所受动力F1的力臂l1和B点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19、如图所示是一侧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现在要用一个最小的力将其一端稍抬离地面。请画出这个力的方向(保留作图痕迹),并用“O”标明这个“杠杆”的支点。20、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下图中AB是用软绳悬挂的杠杆,请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图。21、如下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最省力的绕线。22、如图6所示,是一个动滑轮,请滑出力F1的力臂L1。四、实验,探究题23、小明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2)在右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 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 l1= F2 l2小明的失误是 2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为了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至位置平衡。调节时若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乙(注意看清楚图乙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乙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与L成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m。25、如图8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G/N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26、小明同学按照图13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右表: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和_。在该实验时还应注意_。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1.00.721.51.032.01.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4、B5、D 6、D 7、C 8、C 9、D 二、填空题10、导体;费力;省距离 11、将肩向后移或将后面的桶向前移; 将桶向后多或将肩向前移 12、10,5 13、250 4 500 14、200 2 15、100 16、800 2000 三、作图题四、实验,探究题23、(1)0 (2)误将OA当作动力臂24、(1)水平 右 (2)反 0.2 25、(1)能省力 (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费距离(移动更多距离) (4)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5)例如:计算动滑轮和定滑轮提起重物所做的功,发现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都不能省功;计算动滑轮(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