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七版-复习题.doc_第1页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七版-复习题.doc_第2页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七版-复习题.doc_第3页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七版-复习题.doc_第4页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第七版-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量经济学 复习题一、单选题1、怀特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模型设定误差2、计量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工作程序是(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3、对下列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哪一个模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A.(消费)(收入)B.(商品需求)(收入)(价格)C.(商品供给)(价格)D.(产出量)(资本)(劳动)4、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法可用于检验模型的(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5、在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下,对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而言,下列有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为随机变量B.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为非随机变量C.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D.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到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方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A.2% B.0.75 C.0.75% D.7.5%7、设k为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个数,n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F检验)时构造的F统计量为( )。A. B. C. D. 8.下列属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的是( )。A.B.C.D.9、已知统计量的值接近于0,则样本回归模型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近似等于( )。A.0 B.-1 C.1 D.0.510、反映由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平方和大小的是( )。A.总离差平方和 B.回归平方和 C.残差平方和 D.不能计算11、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12、用依据t检验、F检验和R2检验的综合统计检验法可以检验( )。A多重共线性 B.自相关性 C异方差性 D.非正态性1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 A.2 B.4 C.5 D.614、如果在包含截距项的服装需求函数模型中必须包含3个定性变量:季节(4种状态)、性别(2种状态)、职业(5种状态),则应该设置( )个虚拟变量?A.5 B.8 C.10 D.615、对样本回归函数,正确的描述是( )A. 在解释变量给定值下,被解释变量总体均值的轨迹;B. 在解释变量给定值下,被解释变量个值的轨迹;C. 在解释变量给定值下,被解释变量样本均值的轨迹;D. 在解释变量给定之下,被解释变量样本个值的轨迹;16、作检验时,所建立的辅助回归的为: (1.36) (-0.64) (0.64) (-2.76) (2.90) R2 =0.4374若该辅助回归所用的样本数为31,则检验x2统计量的值为( )A.13.12 B.13.56 C.11.81 D. 11.37 17、计量经济学模型参数估计量无偏性的含义是( )。A估计值与真实值相等 B.估计值与真实值相差很小C. 估计量的数学期望(平均值)等于真实值 D.估计量的方差为零18、对样本简单线性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越近于1,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 越近于0,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C. -1r1 D. 若0,则X与Y没有任何相关关系19、设某地区对某商品的消费函数1中,消费支出Y不仅与收入X有关,而且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以及季节因素有关,其中,年龄构成可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类别,季节可分为“春秋”和“冬夏”两个类别;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现在引入性别、年龄以及季节因素三个变量,分别分析其影响,该消费函数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应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0、假设n为样本容量,则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的无偏估计量为( )AB C D21、计量经济学模型总体参数的估计量具备有效性是指。A B. C D.22、回归分析中定义的( )。A.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B.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C.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为非随机变量D.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23、下面哪一个模型必定是错误的( )。A. B. C. D. 24、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若解释变量和的观测值成比例,既有,其中为非零常数,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方差非齐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25、虚拟变量陷阱问题,是由于在模型中( )引入虚拟变量造成的。A.过多 B.过少 C.不 D.恰当2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量是随机变量的函数,即。所以是( )。A.随机变量 B.非随机变量 C.确定性变量 D.常量27、设消费函数为,其中虚拟变量,当统计检验表明下列哪项成立时,表示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有一样的消费行为( )。A. B.C. D.28、用于检验序列相关的统计量的取值范围是()。A.01 B.11 C.22 D.04二、多选题1、在一个存在着随机解释变量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参数估计,则所选择的工具变量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B.与随机扰动项不相关 C.与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无关 D.与模型中的其他解释变量相关E.与模型中的其他解释变量无关 F.与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高度相关2、如果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存在序列相关问题,我们仍然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该模型的参数,则会出现以下哪些问题( )。A.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B.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C.模型的参数不能估计 D.不能用该模型进行预测3、异方差性的检验方法有( )。A.图示检验法 B.戈里瑟检验 C.回归检验法 检验法4、序列相关性的后果有( )。A.参数估计量非有效 B.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C.模型的预测失效 D.以上都对5、将非线性回归模型转换为线性回归模型,常用的数学处理方法有( )。A.直接置换法 B.对数变换法 C.级数展开法D.广义最小二乘法 E.加权最小二乘法6、计量经济学是以下哪些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A统计学 B数理经济学 C社会学 D数学 E经济学7、下列计量经济分析中那些很可能存在异方差问题( )。A.用截面数据建立家庭消费支出对家庭收入水平的回归模型B.用截面数据建立产出对劳动和资本的回归模型C.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构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D.以30年的时序数据建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需模型8不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主要包括:(1234 )。(1)随机序列项不是同方差,而是异方差(2)随机序列项序列相关,即存在自相关(3)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扰动项相关(4)解释变量之间相关,存在多重共线性(5)因变量是随机变量,即存在误差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序列相关性( )A. 检验 B. 杜宾-瓦森检验 C. 图示法 D. 拉格朗日乘数检验 E. 帕克与戈里瑟检验F. 逐步回归法 G. 简单相关系数法 H. 判定系数检验法 I.回归检验法 检验法10、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领域主要有( )。A.结构分析 B.经济预测 C.政策评价D.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E.设定和检验模型 F.政治评价11、不满足基本假定的情况,主要包括:( )。A.随机序列项不是同方差,而是异方差 B.随机序列项序列相关,即存在自相关C.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扰动项相关 D.解释变量之间相关,存在多重共线性E.因变量是随机变量,即存在误差12、下列模型哪些形式是正确的( )。A. B. C. D. E. F. G. H.I. J.13、下列方程中是线性模型的是( )。A. B.C. D. E.14、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A.变量 B.参数 C.随机误差项 D.方程式 E.虚拟变量15、按经典假设,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应是非随机变量,且。A.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B.其他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C.与被解释变量不相关 D.与回归值不相关 E.与建立的模型无关三、判断题1、在包含有随机解释变量的单方程回归模型中,不能用杜宾-沃森统计量检验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 ( )2、计量经济学模型应用中的结构分析是对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 )3、对于不同的样本点,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这时,该模型就出现了序列相关问题。 ( )4、在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解释变量也称自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和如何变动的变量。 ( )5、对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的检验思路是检验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形式。 ( )6、在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线性相关,则该模型的参数不能被估计出来。 ( )7、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 ) 8、对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变量显著性检验,采用的检验方法假设检验。( )9、虚拟变量做为解释变量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加法和乘法。 ( )10、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程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 )11、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12、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数学,而不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13、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有数学上的相关关系,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之间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14、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多个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15、对于最小二乘法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 )16、计量经济模型的总离差平方和由残差平方和和回归平方和组成。( )17、先决变量既能作为解释变量,也能作为被解释变量。( )18、可决系数是一个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劣程度的度量指标,其值越大,拟合优度越好,其值越小,拟合优度就越差。( )19、检验,即杜宾-瓦尔森检验,其最大优点为简单易行。如果值接近于零,则说明模型越倾向于无自相关。( )20已知含有截距项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估计用样本容量为,则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估计量为45( )。2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2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中,T检验与F检验等价。( )23、计量经济学模型如果存在完全共线性,仍然用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则无法得到参数的估计量。( )24、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与技术。( )25、在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 )26、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27、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 )28、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29、违背基本架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不可估计的。( )30、只有满足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参数估计量才具有无偏性和有效性。( )31、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判断模型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了追求模型的经济意义,可以牺牲一点拟合优度。( )32、计量经济学模型解释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四、模型分析题1现收集了某地区的财政收入(Y)与工业总产值(X1)、建筑业总产值(X2)19942006年数据(单位为亿元人民币),经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524.536+0.05265X1+0.454X2 T值 (7.518) (2.695) (3.214) R20.990 F246.240要求:(1)对所求得的模型作显著性检验,在=0.05时,你的结论是什么?(2)对各回归系数作显著性检验。 (=0.05)(3)说明回归方程的经济意义。(4)若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24502亿元,建筑业总产值为2980亿元,试求2008年财政收入的预测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0.05,F0.05(2,10)=4.1;F0.05(2,13)=3.8;t0.05(10)=1.812; t0.025(10)=2.228)2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并以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中 :第t年我国旅游收入 (亿元)国内旅游人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公路里程(万公里) 铁路里程(万公里)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经软件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 Y: : 12/18/13 : 04:53: 1994 2003 : 10. . C-274.37731316.690-0.2083840.8451X20.0130880.0126921.0311720.3607X35.4381931.3803953.9395910.0170X43.2717730.9442153.4650730.0257X512.986244.1779293.1082960.0359X6-563.1077321.2830-1.7526850.15450.995406 2539.200 0.989664 . 985.0327. 100.1433 12.33479 40114.74 12.51634 -55.67396 173.3525 2.311565 ()0.000092请你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我国旅游收入的估计模型。(2)请你对该模型的变量显著性和模型显著性进行检验。(3)该模型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分别是多少?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4)该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证实所存在的问题? (11分)(当=0.05时0.025(4)=2.776;t0.025(10)=2.228;t0.05(4)=2.131;F0.05(4,4)=6.39)3、已知回归模型,式中E为某类公司一名新员工的起始薪金(元),N为所受教育水平(年)。随机扰动项的分布未知,其他所有假设都满足。(1)从直观及经济角度解释和。 (2)估计量和满足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吗?简单陈述理由。 (3)对参数的假设检验还能进行吗?简单陈述理由。 4、对于人均存款(S,元)与人均收入(Y,元)之间的关系式,使用某地区36年的年度数据经计算得到如下估计模型(括号内为相应回归参数估计值的标准差):0.538(1)的经济解释是什么? (2)和的符号是什么?为什么?实际的符号与你的直觉一致吗?如果有冲突的话,你可以给出可能的原因吗? (3)对于拟合优度你有什么看法吗? (4)检验是否每一个回归系数都与零显著不同(在1%水平下)。同时对零假设和备择假设、检验统计值、其分布和自由度以及拒绝零假设的标准进行陈述。你的结论是什么? (临界值:当=0.01时0.005(36)位于2.750与2.704之间 t0.005(34) 位于2.750与2.704之间)5、其中, 、分别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要求回答:该模型是否正确?如果有错,指出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6、根据我国19782000年的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可建立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 (2.5199) (22.7229) 0.9609, 516.3338,0.3474请回答以下问题:(1)何谓计量经济模型的自相关性?(2)试检验该模型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及相关方向,为什么?(3)自相关会给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产生哪些影响?(4)如果该模型存在一阶自相关,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的临界值,) (11分)7、根据四川省城镇居民1978年到2012年的人均消费支出(Y,元)与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经过软件计算,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 Y: : 12/17/13 : 10:06: 1978 2012 : 35. . C231.151144.565555.1867670.0000X0.7602390.005928128.24300.00000.997997 4253.943 0.997937 . 4123.066. 187.2797 13.35853 1157431. 13.44741 -231.7742 16446.27 0.457673 ()0.000000要求:1)写出所估计的模型。 2)对该估计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经过检验该估计模型存在什么问题? 3)如果证实该估计模型存在问题,如何进行修正?检验临界值如下:8、根据四川省21个市(州)的城镇居民2012年的人均消费支出(Y,元)与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经过软件计算,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 Y: : 12/17/13 : 10:22: 1 21 : 21. . C1214.5821766.7410.6874700.5001X0.6405750.0876637.3072590.00000.737555 14050.00 0.723742 . 1653.760. 869.2210 16.46346 14355358 16.56294 -170.8664 53.39604 2.408009 ()0.000001要求:1)写出所估计的模型。 2)对该估计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 3)该估计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果证实该估计模型存在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修正?例举2种修正方法。9、为了建立我国钢材产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我们收集了19781997年我国钢材产量(Y,万吨)、生铁产量(X1,万吨)、发电量(X2,亿千瓦时)、固定资产投资(X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4,亿元)、铁路运输量(X5,万吨)的统计资料。然后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计算结果: : Y: : 11/21/08 : 16:30: 1978 1997 : 20. . C354.5884435.69680.8138420.4294X10.0260410.1200640.2168920.8314X20.9945360.1364740.0000X30.3926760.0864684.5412710.0005X4-0.0854360.016472-5.1866490.0001X5-0.0059980.006034-0.9940190.33710.999098 5153.450 0.998776 . 2512.131. 87.87969 12.03314 108119.8 12.33186 -114.3314 3102.411 1.919746 ()0.000000试根据上述表中的分析结果,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所估计的模型。(2)计算出X2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3)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经过检验该模型存在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才什么方法来予以证实?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 (4)该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 (=0.05 t0.025(14)=2.145 t0.025(15)=2.131 F0.025(5,15)=2.90 F0.05(5,14)=2.96 0.05 dl0.79 1.99)1、为了研究某地区的消费行为,收集了该地区1984到2004年的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Y,元)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的历史数据应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 Y: : 11/28/13 : 10:47: 1984 2004 : 21. . C47.9459811.702184.0971830.0006X0.8423130.004965169.65480.00000.999340 1539.000 0.999306 . 1343.653. 35.40729 10.06211 23819.85 10.16158 -103.6521 28782.75 1.363358 ()0.000000要求: (1)试建立该地区的消费行为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2)根据上述回归分析结果,写出所估计的模型。(3)给定=0.05,对所估计的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4)当2014年该地区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00元时,预测该年度该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是多少元?(取=0.05,t0.025(19)=2.093,t0.025(21)=2.08;F0.05(1,19)=4.380.05(2,21)=3.47;21,2,1.1251.538)11、建立中国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1978,1979,2001其中:表示居民消费总额,表示居民收入总额。 问:1) 能否用历年的人均消费额和人均收入数据为样本观测值估计模型?为什么?2)人们一般选择用当年价格统计的居民消费总额和居民收入总额作为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这样是否违反样本数据可比性原则?为什么?12、建立城镇居民食品类需求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V为人均购买食品支出额、Y为人均收入、为食品类价格、为其它商品类价格。要求指出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对于以购买食品支出额位被解释变量的需求函数模型,即参数、估计量的经济意义分别为人均收入、食品类价格、其它商品类价格的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