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专题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1页
2020高中化学专题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2页
2020高中化学专题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3页
2020高中化学专题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4页
2020高中化学专题3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后提升练习(含解析)苏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醇 A篇知识对点训练知识点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1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B乙醇分子中含有OHC乙醇分子中有2个甲基D乙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或CH3CH2OH,其分子中含有羟基和乙基。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答案A解析乙醇跟水能以任意比混溶,无法用分液方法将乙醇中的水除去。3某同学在试管中进行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下列关于其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乙醇与钠反应时,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做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时,取出一小块钠,直接放入乙醇中C钠块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后慢慢消失D乙醇与钠的反应要比水与钠的反应剧烈答案C解析钠常保存在煤油中,在做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时,必须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B项错误;由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所以钠沉于试管底部,而且反应比较缓慢,所以钠块慢慢消失,C项正确;由于反应较慢,不会出现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这一现象,A项错误;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所以乙醇与钠的反应也没有钠与水的反应剧烈,D项错误。4分别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物质中,能生成氢气,但生成氢气的速率最慢的是()A盐酸 B稀硫酸C乙醇 D水答案C解析四种物质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原子不如水中的羟基H原子活泼,所以钠与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而Na与酸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所以生成氢气速率最慢的是乙醇。5经测定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由于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推测乙醇的结构可能是下列两种之一:为测定其结构,应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现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请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直接利用如图给定装置开始进行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乙醇的物质的量/mol氢气的体积/L0.101.12(标准状况)学生甲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上表: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乙醇的结构为_(用、表示),理由为_。答案因为n (乙醇)n (H2)0.10 mol21,所以乙醇中有一个氢原子不同于其他氢原子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即说明钠只与乙醇中的氢原子反应,所以解答此题应先分析乙醇与生成的气体量的关系,而氢气的量的测定只能用排水量气法,然后再确定出乙醇分子中能与钠反应的氢原子的个数,进而确定乙醇的结构。知识点乙醇的氧化反应6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A B C D答案B解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去氢”的位置是羟基氢及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7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生成物M的分子式为C2H4O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C铜是此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D反应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答案B解析图示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1)2CuO22CuO(红色的Cu变为黑色的CuO),(2)CH3CH2OHCuOCH3CHOCuH2O(黑色的CuO变为红色的Cu),总反应为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生成物M为乙醛,分子式为C2H4O,A项正确;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B项错误;反应过程中铜作催化剂,C项正确;反应过程中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D项正确。8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饮酒的原理:橙色的酸性K2Cr2O7溶液遇到呼出的乙醇蒸气时迅速变绿(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原理有关的是()乙醇的沸点低乙醇的密度比水的小乙醇具有还原性乙醇能与水互溶乙醇具有氧化性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中信息(6价的Cr被还原为3价)可知,乙醇具有还原性,易被强氧化剂氧化;同时司机可呼出乙醇蒸气,说明乙醇的沸点低,故C正确。9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固体变为红色,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AH2 BCO和H2CCO DCH3CH2OH(气体)答案D解析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但c处得不到液体,A项错误;CO和H2都能和氧化铜反应,分别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c处无法得到液体,B项错误;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白色硫酸铜粉末不会变蓝,c处不能得到液体,C项错误;乙醇和氧化铜反应生成CH3CHO、Cu、H2O,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c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易液化,得到乙醛,D项正确。B篇综合提升训练10下列关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将钠投入乙醇中,会看到缓慢产生气泡的现象B要证明乙醇蒸气中含有少量乙烯可以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C要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直接加热蒸馏即可D由元素守恒知,1 mol乙醇完全与钠反应,会生成3 mol H2答案A解析乙醇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性较弱,故与钠反应会看到缓慢产生气泡的现象,A项正确;C2H5OH、CH2=CH2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要证明乙醇蒸气中有乙烯,可先将气体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后,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以检验,B项错误;由于C2H5OH、H2O的沸点较为接近,不适宜用直接蒸馏的方法除杂,除杂的正确方法是加入生石灰后再进行蒸馏,C项错误;由反应原理可知,只有羟基氢原子才能被钠置换,故1 mol乙醇完全与钠反应,会生成0.5 mol H2,D项错误。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OH键断裂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蓝则含水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CH3COOH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答案D解析乙醇在酸性KMnO4溶液中可氧化成乙酸;甲烷、乙烯、苯都不溶于水,但乙醇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12萜品醇可作为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已知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右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属于烃C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D分子式为C10H18O答案B解析A项,该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B项,该分子中除有碳、氢原子外,还含有氧原子,不属于烃,错误;C项,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正确;D项,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13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CO、CO2和H2O,产物全部收集后测得其总质量为27.6 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 g,则产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7 B71 C25 D52答案A解析由元素守恒可知,水中的氢元素和CO、CO2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C2H5OH。由题意可知n(H)2n(H2O)21.2 mol,则n(C2H5OH)0.2 mol,n(C)n(CO)n(CO2)2n(C2H5OH)0.4 mol。CO和CO2的总质量为27.6 g10.8 g16.8 g,设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解得x0.05 mol,y0.35 mol,所以xy0.05 mol0.35 mol17。14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的作用是_;C中热水的作用是_。(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答案(1)2H2O22H2OO2干燥O2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参加反应(2)2CH3CH2OHO22CH3CHO2H2O(3)受热部分的铜丝由于间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