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_第1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2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3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4页
发展心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发展心理学 2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 第一节概述 一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广义上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的发展 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它包括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心理的发展 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到成熟 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 发展过程 4 种系心理的发展1 动物心理的进化 属于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的内容 它说明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的心理是怎样发生的 又是怎样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 思维的萌芽 发展的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 主要为神经系统的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由刺激反应阶段 感觉阶段 知觉阶段 思维萌芽阶段 哺乳类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动物 5 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 黑猩猩被关在栅栏内 栅栏外较远处放有水果 栅栏内有两根竹竿 但都太短 单独使用都不能够取水果 但竹竿上有孔 如果一根竹竿插到另一根上就能够取到水果 研究发现 猩猩能够把两根竹竿连在一起 取到栅栏外的水果 苛勒的实验 6 实验1913至1917年 科勒以大猩猩为被试 做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 猩猩能够看到香蕉 但够不着 猩猩惟有通过采用经验中不曾有过的新方法才能够到香蕉 7 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 动物的智慧行为实验说明 它们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利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具有了初级思维 这种初级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展做了生物学的准备 8 人类心理的发展2 人类心理的进化 是研究人的心理 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人类的心理由动物心理发展而来 与动物心理有联系但又有本质的不同 人类的心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过程中 在言语的参与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9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即个体发展心理学 是关于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成熟 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 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10 二 发展及其主要特点 发展是指从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成熟 衰老的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它不仅有量的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 而且也指衰退 消亡的变化 但是 由于疾病 疲劳 药物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变化就不属于发展的范畴 因为这一类的变化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变化 可以通过休息或治疗得到恢复 11 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 不平衡性 四 普遍性与差异性 12 一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人们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持有不同的观点 1 连续论者 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认为心理的发展只是数量的变化 一个婴儿与成人仅在量的方面有差别 儿童是成人的一个缩影 在中世纪绘画中出现的儿童形象便是小大人 miniatureadult 直到19世纪以前 还没有真正的儿童读物 13 2 阶段论者 认为发展要经历一些不连续的步骤和阶段 在每一个阶段或水平上 行为的组织有着质的差异 强调发展过程是阶段性的 而不是平稳或连续的 14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点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它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在一定时期内 个体心理的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只发生一些细微变化 即属于量的积累 体现着发展的连续性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 新质要素取代旧质要素占据主要地位 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 飞跃 表现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 意味着新的阶段形成 15 从图1 1看出心理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 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延伸 旧质中孕育着新质 新质中由包含着旧质 但作为某一阶段特征的是那些占优势地位的因素 它体现着本阶段的本质特征 16 如 从儿童动作的发展看 6 7个月时儿童开始爬行 先是腹部着地慢慢爬 再到靠手膝爬行 由不熟练的爬行到熟练的爬行 这种爬行技能上的变化体现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连续性 但在一岁左右 儿童开始能够站立和直立行走 由爬行到直立行走 不只是爬行技能的简单扩展 而是出现了本质不同的行为模式 即进入动作发展的新阶段 但该阶段还会保留或表现出爬行 例如 儿童刚刚开始直立行走时 行走动作还不熟练 在需要快速移动或疲劳时 小孩还会爬行 17 二 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 个体身心的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 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 也是不可逾越的 例如 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按照两条法则进行 自上而下 头尾 法则 头部动作 躯干动作 脚动作即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行走从中心到边缘 近远 法则 动作发展与身体的中部开始 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 远离身体中心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晚 如 上肢动作 肩头和上臂 肘腕 手指 18 三 不平衡性 个体在生命全程中的发展不是按一个模式进行 也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进行 而是表现出不平衡性 从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看 个体神经系统的发展先快后慢 9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而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先慢后快 在青春期前发展缓慢 一到青春期 女童11 12岁 男童13 14岁 则快速发展 从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看 个体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 幼儿前期是第一个加速发展期 然后童年期是一个平稳发展期 而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 然后在整个成年期是一个少变化期 最后老年期是下降期 19 四 普遍性与差异性 一般说来 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基本的发展阶段 但是同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 在发展速度 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 发展的领域等等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如 从智力发展速度看 有的儿童早慧 有的大器晚成 从智力水平看 有的人智力平平 有的人智力超常 从个人的优势领域看 有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得好 有的儿童动作发展得好 20 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1 发展领域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理发展 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 感官能力 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认知发展 学习 注意 记忆 语言 思维 推理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的变化或稳定性 社会性发展 情绪 人格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 22 四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诞生前 中世纪 宗教改革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诞生 普莱尔 儿童心理 1882年出版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1930年 发展心理学概论 40年代出现 生命全程 概念 70年代前后 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兴起 23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三种主要的研究设计类型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 24 横向研究设计 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心理测查并加以分析或比较例如 年 月同时测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优点 同时研究大样本 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 省时省力 经济缺点 不能揭示心理发展的系统连连续性 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25 纵向研究设计 在较长时间内对发展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又名追踪研究例如 2000年 2001年 2002年连续三年追踪测查 名初一学生的自我评价优点 系统详细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 样本随研究时间的延续而减少 反复测量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时间较长导致影响心理发展的变量增多 26 聚合交叉设计 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究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个体心理发展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社会历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27 图示 被试年龄 岁 0 2 4 6 8 10 2002 2004 2006 2008 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 区组效应 测查年代 28 29 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 遗传与环境 天性与教养 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二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30 一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 从历史上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 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三 二因素论 四 相互作用论 31 一 遗传决定论 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 与外界影响 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 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 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32 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 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 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 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 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33 评 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相同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似性得出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 34 二 环境决定论 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 但是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 35 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者华生 J B Watson 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 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 那么 我可以担保 在这十几个婴儿中 我随便拿一个来 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 无论他的能力 嗜好 趋向 才能 职业及种族如何 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 或一个律师 或一个艺术家 或一个商界领袖 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S R公式 36 斯金钠 B F Skinner 通过 操作 强化 任意塑造人的行为 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 37 三 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绝对性 于是人们提出各种折中的观点 被称为 二因素论 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38 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同卵双生子T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 T从出生后的的48周起接受爬梯训练 每天练习10分钟 连续6周 C则从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 每天的练习时间相同 仅训练两周 就赶上了T 39 格塞尔 A Gesell 成熟优势论 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 学习与生理上的 准备状态 有关 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 学习不会发生 一旦准备好了 学习就会生效 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是事倍功半 40 四 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 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代表人物 皮亚杰 J Piaget 瓦龙 H Wallon 41 五 现代的观点 现代发展心理学家已不再执迷于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孰大孰小的疑惑 而是更深入细致地探讨两者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问题 42 二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是连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只是行为的数量和复杂性的差异 发展是非连续的 分阶段的婴儿和儿童有与成人不同的 独特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方式 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 发展是分阶段的 不同阶段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有质的变化 43 三 个体心理发展的 关键期 问题 关键期 criticalperiod 的概念是从植物学 生物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 例如 德 费利斯 DeVries H 发现 只有在植物衍生的某个特定时期 施加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特定的形态变化 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的时期 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 他把这个特定的时期成为 敏感期 44 人类胎儿在胚胎期 2 8周 是有机体体内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等 和器官发育生长的时期 如果这个时期胎儿受到不良刺激的影响 很易造成先天缺陷 据研究 许多先天性发育缺陷都是在这个时期内造成的 45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 即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 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 Lorenz K 对动物印刻 imprinting 行为的研究 46 自然学家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依附于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 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发现 他无意中被幼鹅先看到 它们从此就一直紧跟着他 这一现象称为 印记 4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人们把动物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个体心理发展身上 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 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 有些行为是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 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 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 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例如 有人认为2 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等 48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 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 事半功倍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49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 50 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如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个体心理发展经历的过程 阶段和影响因素等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着不同的解释 51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52 第一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中 何者能够更直接 有效地解释儿童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发展呢 自从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后 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学习理论出现了 社会学习理论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原理之上 并进一步扩展了关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获得新行为反应的观点 53 美国心理学家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 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AlbertBandura 1925 54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 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 儿童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就能学会很多适宜性行为和不适宜性行为 即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是指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目前大家较为一直地认为 观察学习 observationallearning 或模仿 imitation 是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途径之一 55 2 替代强化班杜拉把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对学习者本人的影响称为 替代性强化 或 替代强化 按照班杜拉的理论观点 儿童青少年对自己模仿或观察学习的对象越来越具有选择性 56 3 强调认知的作用观察者在观察到别人的活动之后能学会别人的行为 模仿 在观察和模仿之间一定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班杜拉也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从班杜拉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研究看 他的理论强调认知的重要性 并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 社会认知理论 socialcognitivetheory 而不是社会学习理论 57 社会学习的研究 班杜拉十分强调社会学习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为此 他专门研究了攻击性 性别作用 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 58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班杜拉认为 如果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是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达 如打球 射击等运动 就会得到成年人的鼓励 如果攻击性以社会不许可的方式表达 如打人 骂人 破坏财产等 就会受到制止 批评 惩罚 所以 儿童在观察攻击行为时 会注意到什么样的攻击行为会被强化 凡是得到强化的行为模式便会增强模仿 59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20世纪50 60年代 班杜拉用 充气娃娃 作了一系列实验 在一个实验中 首先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向儿童呈现榜样行为 A 真人打充气娃娃 边打边叫嚷 揍他鼻子 把他打倒 把他扔到外面去 等 B 电影里演员打充气娃娃 边打边叫嚷 揍他鼻子 把他打倒 把他扔到外面去 等 C 打充气娃娃的图片 边打边叫嚷 揍他鼻子 把他打倒 把他扔到外面去 等 然后 让儿童单独与充气娃娃留在实验室里 60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结果发现 所有看过打充气娃娃的儿童 无论是见过真人打充气娃娃还是电影 图片 打充气娃娃的人数比没有看过攻击行为的控制组儿童要多出2倍多 这说明 观察过攻击行为的儿童与未观察过攻击行为的儿童在行为表现有显著不同 61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后来的一个更精致的实验中 让4岁儿童个别观看一个男性坐在充气娃娃身上并拳击充气娃娃的电影 在电影中 攻击行为的结果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攻击 奖赏型 即攻击者被赞扬为 勇敢的优胜者 并奖给巧克力 汽水等 第二种是攻击 惩罚型 即攻击者被斥为 大暴徒 畏缩地逃走 第三种是无结果型 既未受到表扬也未受到惩罚 62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观看不同结果电影的儿童被安置在实验室里 室内有充气娃娃和其他玩具 主试透过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的行为 结果发现 观看攻击 惩罚电影的儿童 其攻击行为显著少于其他两组儿童 几乎没有任何攻击行为的表现 而观看攻击 奖励型和无结果型电影的儿童都对电影中的攻击行为进行了模仿 即攻击充电娃娃 63 看到榜样受到奖励的儿童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儿童习得了更多的攻击行为呢 班杜拉在这两组儿童看完电影后回到游戏室时 以提供糖果为奖励 要求儿童尽可能多地回想起榜样的攻击行为 并付诸行动 结果发现 这两组儿童在攻击性行为的学习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都能同样精确地回忆起榜样的攻击性行为与顺序 这说明 榜样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儿童的模仿表现 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即使是受到惩罚的榜样行为同样也被儿童通过观察学习接受了 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64 只要是学会的行为只要在合适的场合与机会下就会表现出来 延迟模仿 这一理论能很好地说明行为的学习我们一些不好的行为 如骂人 说下流话等 往往是延迟模仿的结果 儿童身上的模仿行为更普遍 如女孩模仿母亲穿裙子 涂口红 明星的行为 穿着在青少年中有广泛的模仿 65 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的例子 影响攻击行为的观察学习的三个方面 第一 家庭成员的攻击行为 不良的家庭关系 教养方式等往往为儿童提供了足够的攻击行为的榜样 第二 社区的文化氛围 在一个把攻击行为视为保护个人利益有效手段的区域里 在一个人的地位和威信由武力所决定的环境里 儿童的攻击行为水平较高是不足为奇的 德国纳粹 塔利班恐怖组织 第三 大众传媒的强大影响 电视节目中充斥着的电视暴力无疑增加了儿童青少年的暴力倾向 损害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66 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析 1 观察学习更接近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 班杜拉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研究学习问题 提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2 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 虽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及认知因素的作用 但他的整个研究依然围绕着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 没有把认知因素放在应有的位置 3 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儿童在自己发展中的作用 67 第二节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68 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69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续 70 主要观点 虽然埃里克森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 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 性 的方面 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他提出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氏认为 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成功解决冲突 就得到健康发展 反之 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71 埃里克森认为 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 学习信任阶段 从出生 18个月左右 信任感使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础 这种信任感是在出生头两年发展起来的 婴儿最迫切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护 这个阶段的矛盾是信任与不信任之间的矛盾 人格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72 2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18个月 3岁 如果说前一阶段还处在依赖性较强的阶段 那么这个阶段的儿童就要学会许多动作 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 许多事情喜欢自己动手 不愿他人干预 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 克服羞怯和怀疑 73 3 发展主动性阶段 3 6 7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发展其想象力与自由地参与活动感兴趣 儿童日益增多的语言和运动能力使他有可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的范围 另外 此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 克服内疚感 74 4 变得勤奋的阶段 6 7岁 12岁 这是儿童进入学校掌握知识 技能的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第一次被赋予一些期望他们去完成的社会任务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75 5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2 18岁 这个时期儿童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了自我同一感 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 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 防止同一性混乱 此阶段非常重要 其同一性的发展与前几阶段任务的完成有着密切关系 76 6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19 29岁 这是人们解决婚姻问题和过早期家庭生活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 避免孤独感 7 显示充沛感的阶段 30 60岁 这是人成家立业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 避免停止感 77 8 达到完善的阶段 60岁以后 这是一个人一生主要努力趋近完成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 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 避免绝望与沮丧 人格发展的上述各个阶段是互相依存的 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 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78 二 评价1 同时注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 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将个体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 2 强调发展的多向性 对立性品质的发展 更容易接受和运用3 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 79 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发生认识论者 为了解决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重大的哲学问题 在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 皮亚杰深入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皮亚杰本人的声望以及他杰出的研究成果 吸引了世界上一些学者前往皮亚杰从事研究活动的地点 日内瓦 协同工作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关于认识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心 人们称之为 日内瓦学派 80 皮亚杰 J Piaget 1896 1980 81 皮亚杰 JeanPiaget 1896 1980 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 是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 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 之一 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 1915年和1918年分别在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和博士学位 其毕生的工作就是试图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认识论问题 8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二 心理发展的结构与影响因素三 心理发展的阶段 83 一 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 心理 智力 思维 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内因 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外因 而是起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的动作 皮亚杰认为 主体的动作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实现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的活动之中 84 主体的动作来源于何处呢 皮亚杰认为 初生的婴儿具有从遗传得来的反射活动 如吮吸 抓握 眼睛注视外物等 这就是遗传性反射的动作图式 所谓图式 就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似或相同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例如 婴儿不仅吸吮乳头 而且也吸吮触到他嘴唇的其他客体 遗传得来的图式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变 并产生新的图式 85 皮亚杰认为 主体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adaptation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就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 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 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 还是内化了的动作思维 都是适应 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 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 已有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如 从吃奶改为吃饭 就需要儿童改变原有的动作图式或结构 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86 如果主体只有同化而没有顺应 就谈不上心理的发展 但如果只有顺应而没有同化 个体就会处在永远无法稳定下来适应环境的状态之中 这样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 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 不平衡 平衡的过程 就是适应的过程 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87 二 心理发展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心理发展的结构 认知结构或思维结构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位就是图式 认知结构是主体认知活动的产物 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形式 认知结构在头脑中没有相对应的生理结构 但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统一体 儿童借此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88 图式 命题 表象与线性排序的综合 位置 初一 3 班人数 54教室 狭长内容 数学顺序 上课 开始讲课 下课 某校教师上课的图式 89 顺应 认知发展 认知机能 认知结构 适应 图式 同化 组织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90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 成熟 2 物理因素 3 社会环境 4 平衡 91 1 成熟 有机体的成长 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成熟 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 皮亚杰引用了生理学家研究的成果 认为某些行为有赖于一定的生理结构或神经通路的作用 成熟的影响只是心理发展诸因素中的一个因素 它不能说明全部发展过程 成熟的主要影响表现为在为发展开辟的可能性 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必须经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而且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自然以及社会影响的重要性也将增加 92 2 物理环境的影响 客体的外部经验 在这方面 皮亚杰区分为两类经验 一是物理经验 另一类是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指个体作用于物体 抽象出物体的特性 如物体的大小 轻重等 数理逻辑经验不是来自物体 而是来自主体的活动以及对主体自身活动的协调 93 3 社会环境 是指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 包括教育 学习 语言 训练等 皮亚杰认为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大得多 因为社会环境不只促使人们认识它 而且也给人以现成的 最好的符号系统 即文字和语言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方面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影响 虽然教育并不能逾越某一个发展阶段 也不能改变发展阶段之间的顺序 但良好的教育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思维发展阶段的过渡 所谓良好的教育 是指能够引起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的教育 如果教育不能引起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 这种社会作用仍然无效 94 4 平衡化 皮亚杰认为 平衡化是心理发展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平衡化 它既指使同化和顺应获得平衡的过程 也指同化和顺应平衡的结果 个体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使平衡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如果个体和环境失去平衡 主体就需要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过程重建平衡 这种由不平衡到不稳定的平衡 再由不稳定的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很好地刻画了心理或认识结构发展的机制 95 三 心理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表现在其阶段理论上 他认为 第一 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 各个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 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 但阶段的先后顺序不变 第二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它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 第三 在心理发展中 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第四 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 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个阶段的基础 但前后两个阶段之间有着质的差异 96 心理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 2岁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具体运算阶段 7 12岁 形式运算阶段 12 15岁 97 感知运动阶段 0 2岁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 构筑动作格式 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 当客体在眼前消失 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98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前运算阶段 2一7岁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运用表象系统进行运算 开始运用符号文字进行运算 但还不能掌握概念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守恒实验 99 具体运算阶段 7 12岁 运算 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 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 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了守恒性 守恒实验给儿童两个同样大小 同样形状的小杯子A和A1 让儿童分别向两个杯子放入同等数量 每次一颗 的木珠 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珠子一样多 然后 主试把A1中的珠子倒入另一个又细又长的杯子B中 问儿童 A B两个杯子中的木珠是一样多 还是不一样多 7 8岁儿童认为一样多 但是 该阶段儿童进行的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运算 100 形式运算阶段 12 15岁 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的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 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在联系具体事物时才能解决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用命题解决问题 例如 小明比小刚高一些 小明比小强矮一些 在这三个人中 谁最高 谁最矮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三人均在面前时能解决问题形式运算阶段儿童 仅有这两个命题就能解决问题 101 简评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影响是划时代的 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 皮亚杰提出的相互作用论具有辩证法的因素 还特别强调了以往一直被忽视的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 为今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02 简评 皮亚杰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 在研究思维中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贬低了语言的作用 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大量的生物学 数理逻辑的语言 整个理论体系十分庞大 文字又较晦涩难懂 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 皮亚杰的研究在方法上有缺陷 一些人认为皮亚杰采用的临床法往往把许多变量混淆起来 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 如没有很好地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语言理解水平 注意 知觉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尤其是因为幼儿对皮亚杰实验中所使用的语言理解有困难 低估了儿童的实际思维水平 103 简评 形式运算思维并非思维的最高形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形式运算思维之后还有新的思维发展阶段出现 如瑞吉尔 Riegel K 1973 把这个新阶段称为辩证运算 dialecticaloperation 104 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105 一 维果茨基的生平 维果茨基的早期生活培养了他对人类认知的一种领悟力 作为一个苏联的小孩 他受的是家庭教师的教育 老师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 这是一种互动的问答方式 这种方式挑战原有的观念 促进更高层次的理解 在上莫斯科大学以前 他主要的兴趣是文学 在大学他获得的是历史和法律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教师 后来转而从事心理学研究 106 1934年 维果茨基去世 只有38岁 虽然他一生著述甚多 但他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去系统地陈述他的观点 因此 他的理论没有皮亚杰那样详细具体 尽管如此 研究儿童发展的人士对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仍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他的魅力在于他抛弃了儿童发展个人化观点 提倡一种社会化的观点 107 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 历史理论一 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说1 指向外部的间接的物质生产工具 与指向内部的精神生产工具 语言和符号 促成人的间接的心理活动 108 2 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人在环境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人类心理本质上具有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 随意性 抽象概括性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间接性 109 二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 最近发展区 思想最近发展区 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 二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110 三 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四 智力的 内化 学说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 以后才内化 转化为内部活动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111 第五节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于1982年参加在瑞士举办的德育教育研讨会 左3为柯氏 112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 一 海因兹偷药救妻海太太患了一种特别癌症 生命危在旦夕 经医生诊断 只有一种药物可治 而该药只能在镇上一家药房买到 因为是独家生意 药房老板就把原价两百美元的药物 提高十倍 索价两千 海先生为了太太久病 已用尽所有积蓄 四处求亲告友 也只能凑到半数 海先生恳求老板仁慈为怀 让他先付一千元取药 余款留下字据 稍后补足 老板不为所动 坚持一次付现 海先生绝望离去 在第二天夜里 他破窗潜入药房 偷走了药物 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 海先生的作法对不对呢 113 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 二 警官的矛盾与海因茨先生同住一镇的警官布朗先生 在夜间当值完毕下班回家的途中 正好看见海先生击破窗子进入药房内 而且他也听说过海先生缺钱买药的困境 布朗警官觉得虽当值时间已过 但维持全镇治安 仍属职责所在 在迟疑之间 海先生已经偷得药物而离去 布朗警官应不应该进一步追查海先生破窗偷药的案件呢 114 柯尔伯格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1水平 前习俗水平 大约在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此水平分两个阶段 第2水平 习俗水平 大约自小学高年级开始 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第3水平 后习俗水平 大约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 此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115 前习俗水平 第1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 这种定向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者有权利的人 通常是父母 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他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 第2阶段 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 这一阶段的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 尽管也有一些报偿的分享 但也是有图谋 为自己服务的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 慷慨 同情和怜悯 它很像一种交易 你让我玩四轮车 我就把自行车借给你 116 习俗水平 习俗的规则与服从性道德 第3阶段 好孩子道德 在这一阶段 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 尽管儿童人以他人的反应为基础来判断是非 现在他们更关心他人的表扬与批评而不是他人的身体力量 注意遵从朋友或家庭的标准来维持好名声 开始接受来自他人的社会调节 并依据个人违反规则与否来判断其行为的好坏 第4阶段 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 这一阶段个体盲目的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 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 他们不再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 大多数个体都不能超越习俗道德水平 117 后习俗水平 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 第5阶段 契约 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 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阶段所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 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 因为它是一种社会契约 当社会中的人们经过理智的讨论找到全体中更多成员利益的替代物时 他是可以修正的 第6阶段 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 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 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 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 同情 平等 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 达到这一发展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念 它有时与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秩序相冲突 118 第三章婴儿期的发展 第一节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第二节婴儿期认知的发展第三节婴儿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19 第一节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的规律或原则1 从上到下 头部动作 抬头 转头 躯干动作 翻身 坐 爬 脚的动作 站 直立行走 跑 跳 2 由近及远 从身体中部开始 越接近躯干的部位 动作发展越早 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 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儿童先学会大肌肉 大幅度的粗动作 以后才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120 整个身体动作发展的顺序 头部 躯干部 手臂和手 腿和脚 121 第二节婴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 关于感知觉发展的早期争论 一 先天论和后天论1 先天论很多基本的知觉能力是先天具有的 如康德 笛卡儿等 认为空间知觉能力是先天的 二 后天论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完全是一块白板 他们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发展起感知觉能力 如威廉 詹姆斯 122 当前 人们承认儿童出生后即具有某些先天的感知觉能力 但人们也看到这种感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后天的成熟和经验有助于其意识知觉的发展 123 二 丰富化理论与分化理论1 丰富化理论感觉刺激是片断的 模糊的 必须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去增加内容 使它丰富起来 简言之 认知能丰富感觉经验 已有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刺激的意义 124 2 分化理论感觉刺激已经为个体解释相应的经验提供足够的信息 毫无经验的感知者能够从中找出区分性信息或区别性特征 从而将不同刺激区别开来 儿童发现这些区别性特征的过程就是他们的知觉能力发展的过程 125 二 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 一 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 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126 二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方法1 习惯化是反复给婴儿呈现某种刺激物 使他们对它越来越熟悉 直到对该刺激物的反应 如头部或眼睛转动 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消失 127 2 去习惯化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某个刺激物 在习惯化之后 再呈现另一个不同的刺激 如果婴儿重新作出较强的反应 说明儿童已经能够辨别这两种有差别的刺激 这是一个去习惯化的过程 128 三 诱发电位法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是否感知到新的刺激 129 三 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婴儿认知发展的主要内容 其发展速度最快 而且发展最早 130 一 听觉的发生和发展1 听觉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 5 6个月的胎儿即有听觉 2 新生儿已具有辨别音量 长短 方向以及频率不同的声音的能力 131 3 新生儿对人说话的声音极为敏感 对母亲的声音更为敏感 它更能改变新生儿的吮吸反应 胎儿已经能够通过子宫壁听到妈妈的声音 132 4 应预防中耳炎 6个月 3岁是中耳炎的高发期 儿童的听觉能力在12 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 成年后听觉能力缓慢降低 到老年期 高频部分听力丧失较多 133 二 视觉的发生和发展 1 在胎儿中晚期已经发生 4 5个月的胎儿即有视觉反应能力 2 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 获得了基本的视觉过程 具备了原始的颜色视觉 他们能觉察到物体的运动 颜色 亮度的变化以及许多视觉图案 3 6个月前具有了立体觉 2 4个月的婴儿颜色视觉发展较好 134 三 味觉 嗅觉和触觉的发展 1 胎儿期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已经发育 15周已经发育成熟 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 2 7 8个月的胎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 3 胎儿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能力 新生儿表现出明显的触觉反应 4个月后的婴儿具有成熟的够物行为 135 四 空间和物体知觉的发展 1 新生儿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 2 新生儿对逼近的物体有某种初步反应 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 6个半月后的儿童能够对视崖表现出惧怕反应 3 婴儿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在8 9个月以前具有形状恒常性 4个月前的婴儿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136 四 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一 记忆的发生1 在胎儿末期 就已发生记忆 听觉记忆 出生后有再认反应 2 新生儿末期具备长时记忆能力 12个月后 婴儿具备了语词逻辑记忆能力和延迟模仿能力 137 二 学习的发生和发展1 胎儿末期已经开始发生学习活动 2 新生儿已经具有初步的学习能力 3 3个月婴儿能顺利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4 6个月后婴儿出现怯生 再认能力发展 138 5 婴儿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1 习惯化 2 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3 语言的掌握 139 五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一 3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 思维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前期 140 三 婴儿期客体永久性出现和发展客体永久性 物体不在面前时仍然相信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0 4个月 无视觉或操作探索4 8个月 探索部分掩蔽的物体8 12个月 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12 18个月 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18个月后 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真正获得客体永久性 141 六 言语的发展 一 言语发展理论1 强化说斯金纳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言语之后的强化具有决定性作用 142 2 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 语法是生成的 婴儿先天具有某种语言获得装置 它可以使个体在言语获得过程中将普遍语法转化为个别语法 每个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构 语义 和表层结构 语音 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 143 3 模仿说班杜拉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 模仿学习 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 144 4 认知说皮亚杰儿童语言起源于智力并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起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是逻辑和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145 二 婴儿言语发展 1 语音的发展出现嗓音 出现啊咕声 2 3个月开始 出现喃喃语声 出现元音 辅音 开始发出真正的语音 2 词汇的发展1岁左右开始说出词 到入学时已经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 以供交往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实词 随后掌握虚词 3时大约掌握1000 1100个词 3 语法的发展单词句阶段 1 1 5岁 简单句 1 5 2岁 完整句 2岁后 146 第三节婴儿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 个性发展的基础 一 基本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婴儿出生后即有基本的情绪表现 婴儿情绪发生时间表如下 147 148 149 二 发展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一 婴儿期社会性发展的突出成就1 0 3月 婴儿对此既保持开放 开始表现出兴趣和好奇 他们能对人微笑 150 2 3 6个月 能预测将会发生的事情 会表现出失望情绪 他们会生气或谨慎地行动 会微笑 唧唧咕咕说话 大笑 这是一个社会性觉醒时期 婴儿与抚养者能进行早期的相互交流 151 3 6 9个月 婴儿能玩社会性游戏 试图获得人们的反应 他们对别的婴儿说话 触摸 挑逗 情绪更为分化 表现出高兴 恐惧 愤怒和惊奇 152 4 9 12个月 婴儿对他们的主要抚养者表现出强烈的依恋 害怕生人 在陌生情景中表现谨慎 到1岁时 他们能更清楚地交流情绪 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情 冲突和感情 153 5 12 18个月 婴儿能以他们的依恋对象为安全基地探索环境 当他们理解和控制环境时 就更自信 6 18 36个月 婴儿在与抚养者分离时 会感到焦虑 通过认同成年人 能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和游戏的局限性等 154 二 婴儿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形成信任感 艾里克森认为 婴儿期 0 2岁 人格发展的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 155 艾里克森认为 这一时期 儿童依赖于成年人满足他们的需要 如果他们形成信任感 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