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重点人物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外国文学重点人物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外国文学重点人物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外国文学重点人物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华兹华斯1、“湖畔派”、“英国桂冠诗人”,善于描写大自然、平凡人。 抒情歌谣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2、 语言纯粹、情感强烈、诗节有力、忠于自然、精致感伤、想象丰富3、 诗人比一般人更具想象力“一个对人类说话的人”。强调读者的地位。 题材:突破古典规范,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乡村 语言:民间化、散文化口语“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本质:诗是一切知识的精华、起源与终结诗的目的在于真理、给人以快乐 强调感情在诗歌中的地位,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二、雨果1、 美学原则:对照“抽在美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于崇高,美丑光暗并存” “善恶美丑,体现在人物上、情节上;既在人与人间,也在人自身”2、 吸收现实主义手法,采用多种浪漫手法 (1)善用对照。(2)关注下层人。(3)史诗般再现历史。(4)情节传奇浪漫。 (5)注重心理描写。(6)将无生命物体写得活灵活现。3、 巴黎圣母院反封建的悲歌 悲惨世界人与社会搏斗的史诗 九三年历史小说,体现人道主义4、 “绝对正确的革命上,有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反暴力、反死刑、同情下层人三、惠特曼草叶集(近400首,草叶象征生命力、民主平等)1、自我刻画赞颂巨人,健康完美的自我是灵与肉的和谐; 立足现实、自立自强;自我意识息息相通,自我与他人统一,小我与大我统一 (“让灵魂生有,而非拯救”发现、描写自我,探索自己的灵魂与存在)2、 创造赞颂宇宙的生生不息,人类因劳动创造而神圣。(歌颂自然、歌颂人类创造)3、 民主争取民主,采取自由诗体歌。(歌颂普通生活和价值观、男子汉、为民主献身的斗士)四、司汤达红与黑(1830年记事)1、 司汤达:思想上受18世纪启蒙作家影响;擅长以政治斗争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本质; 第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第一个自觉运用心理分析。2、 红与黑:爱情小说:批判封建婚姻。 风俗小说:概括法国风貌。 政治小说:揭露复辟王朝时的腐败、阶矛、政治斗争。 抨击现实。自我追求、浪漫主义天才的毁灭。3、 于连分裂性:多元多层的个人奋斗者、核心是虚伪。(经历反抗奋斗妥协叛逆) 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平等意识、反抗意识、个人野心。(1) 外表文弱,内心刚烈坚毅。(2) 反抗精神,屈服忍让。(3) 痛恨贵族虚伪、崇尚善良,却通过虚伪上爬。(4) 既崇拜拿破仑,又改变奋斗方向。(红军服黑教袍)(5) 欲向上爬,又愤然斥责贵族,不肯向卑鄙让步。 5、 巴尔扎克高老头1、 情欲与毁灭:为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往往要揭示其某种情欲; 描写这种情欲不可遏止地发展、扩张,最终导致人物的毁灭。2、 人间喜剧:90多部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细节描写,典型环境,人物再现) 反映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贵族阶级的没落史; 围绕金钱而展开的惨剧;反映当时经济状况。3、 高老头:(1)高老头全部情感放在女儿身上。处处满足:大女儿仰慕贵族,小女儿喜欢金钱。 有钱时“好爸爸”,没钱时生怕看出父女关系,榨干后被抛弃不理。 (2)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罪恶。 “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把父亲踩在脚下,国家能不亡吗?” (3)高老头既是庸俗的暴发户、又是慈爱的“父性基督” 以父爱反衬女儿冷酷,揭示金钱对亲情的破坏。 以父爱歌颂超阶级的人性,世界以父爱为核心发展。 金钱关系取代贵族特权是历史的进步,但要以道德沦丧为代价。6、 狄更斯1、 宗教人道主义(救赎、宽恕):(1)同情下层人民、贫苦儿童。反对暴力,歌颂正义。 (2)批判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人道评价社会的结果 (3)提倡并弘扬道德伦理,道德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4)广泛而深刻地探索人性,人性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与出发点2、 大卫科波菲尔自传、教育小说,克服挫折走向成功。 荒凉山庄批判英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器, 艰难时代反映劳资矛盾,批判功利主义,呼吁人性、呼吁人与人的宽容与理解。 远大前程批判对上流社会的沉迷,呼吁正直诚实的生活。 双城记呼吁缓解社会矛盾。歌颂正义,反对暴力。引用约翰福音,表示卡登虽死犹生。 梅尼特“无我精神”主张基督教人道主义,世人要在上帝感召下相爱,减少穷人歧视。7、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1、 希斯克利夫可被看作超人形象,他和凯瑟琳的爱是一种超人世的爱(灵魂之恋),复仇是种超现实行为。 两人的本原实际上是一个人。2、 对于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而言,画眉山庄永远是一个异己的世界,凯瑟琳感到失落空虚。 为了与自己灵魂的另一半重聚,希斯克利夫不得不重回呼啸山庄。 凯瑟琳死后,希斯克利夫成了一个灵魂不全的人,被凯瑟琳不散的阴魂折磨着。 挖开棺木,明白了痛苦根源没有跟灵魂另一半结合。选择死亡,躺在墓穴中,灵肉融合。小说艺术特色:1.具有怪诞、神秘、恐怖风格2.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3.揭示畸形环境造成的人的悲剧 4.人物语言的多样性与个性化9、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威塞克斯系列小说”1、 笔下的农民:(1)反映资本主义向农村扩张时期,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心灵创伤。 (2)充满性格、生机勃勃、愚昧却可怜、世俗且淳朴、悲戚而刚毅。2、 苔丝:(1)美的象征、爱的化身。既代表传统,又融合现代。 (2)真挚可爱、美丽淳朴、充满女性青春活力。 (3)灵魂纯洁、高尚热心,能容忍敢于自我牺牲。 (4)代表英国南部农村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资产阶级制度造成苔丝的悲剧。10、 普希金“小人物”“多余人”1、 小人物:俄国文学中塑造的可怜的小公务员、城市底层。地位低下、懦弱贫苦,但逆来顺受、安分守己。 成为上层阶级欺压侮辱的牺牲者。2、 多余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接受启蒙思想和进步思潮。 厌倦上流社会,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不和人民站一起反对专制。 有高尚理想,却远离人民;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自视清高、苦闷不满,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浪费才华。 十一、陀斯妥耶夫斯基“复调”俄国文学的深度1、“复调小说”巴赫金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多声部的诗学特征。小说具有对话性。 作品中有众多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 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他人的意识不对象化,不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十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文学的高度1、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创作中形成的一种思想、政治主张。为19世纪俄国探索的出路。 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 同现有制度彻底决裂,同时放弃一切形式的社会斗争。2、安娜的悲剧原因:性格与社会的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 不甘不合理的环境,勇敢追求向往的幸福生活。自由、坦率、高尚地追求爱情。 社会的舆论压力与内心的谴责使其无法在冷酷的现实中生存,只能以死反抗。13、 唯美主义1、 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 莫班小姐序言“美的东西都是毫无用处的,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它体现了某种需要。”2、 佩特:“刹那主义”艺术目的在于培养人美感,寻找美的享受;人生由无数瞬间组成,享受片刻美感3、 王尔德:艺术与美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解除感官的饥渴,阐扬灵肉合致的思想。 艺术与生活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除了表现自身外,不表现任何东西 艺术的非道德性为感情而感情是艺术的目的,为行动而动感情是生活的目的 这个时代的人民太勤劳,而已经变得愚蠢不堪了14、 象征主义1、 波德莱尔:“非功利论”诗除了自身以外,并无其他目的,也不可能有其他目的 “审丑论”描写丑恶而更贴近现实人生。这种恶之美不是美丑对照,而是彻底的丑恶。 “通感说”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互相感应2、 马拉美:提倡“纯诗”,反对直接描写,而该暗示。反对流派“在这个不与人以生存条件的社会里,诗人的处境,实际是一个幽居独处、为自己雕刻墓碑的人的处境。”3、 兰波:“通灵说”诗人应该是一个通灵者,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者”15、 劳伦斯“性的拯救”“完整生命”1、 认为现代社会压抑歪曲了人的本性、特别是性与性爱。 现代人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是与自然彻底融合。2、 拯救:男女在精神与肉体上双重融合,恢复人的本性、 恢复原始自然且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使英国乃至人类社会再生。16、 海明威1、 硬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2、 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太阳照常升起别了,武器3、 冰山一角:新闻体,语言简约含蓄,独特的形式美。17、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20年代达到全盛期,最初出现于绘画和音乐领域,后进入文学领域。代表作家是奥地利卡夫卡、美国奥尼尔、捷克的恰佩克。 经历大战以及战后经济和精神危机,不满现存社会制度和人的异化现象,要求革命和自我意志的自由。 主张突破事物的表象,表现事物的实质,而这种实质是作为主观现实存在,而不是作为客观现实存在。 “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外部世界因为内心的感受而发生变形。1.内容上暴露社会的残酷性和人类异化。2.表现方式上反对模仿现实,要直接揭示人的灵魂。3.在表现人物内心时喜欢采用内心独白、强烈对比、激情表达、象征等手法(环境、物象、人物)18、 达达主义19161923,出现于法、德、瑞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是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达达,即是虚无乌有。”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反映一战西方苦闷和空虚。 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勒东、阿拉贡、苏波等。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反艺术”。追求“无意义”的境界。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者自己的品味。尽管达达主义如此的反艺术,达达主义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持续时间短,波及范围广,现代主义艺术都有影响。 1.运用各种新材料。2.偶然性法则,违反常规的拼贴与随意组合。3.抽象化的创造,象征性的符号。19、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源于法国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艺界。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创作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显露真实。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代表作家有布洛东、苏波、阿拉贡、保罗艾吕雅等。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作为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1.无意识写作。2.梦幻记叙。3.惊异效果。20、 未来主义 1909,马里内蒂以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未来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于未来主义宣言,宣扬他的艺术观点,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进步征服了自然。 未来主义者对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速度、机械、暴力等主题是未来主义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这一趋势后来逐渐发展到虚无主义。马里内蒂提出反理性、重直觉主张,声称在文学中要消灭自我,消灭一切人的心理活动,最终以物质来代替人类。 未来主义者是最激进的语言解放者,主张消灭语法,将名词任意罗列,使用动词不定式,取消形容词,取消副词和连词,取消标点符号,主张引入数学符号。马里内蒂特别重视用“不连贯的想象”通过广泛的类比和名词重叠造成形象网络,以此来体现最真实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