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月20日 星 期 五 足遍天下引语:用声音中感受世界的神奇,体会文化的差异,感悟生活的意义。大家好,这里是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校园之声,欢迎您收听每周五中午为您准备的足遍天下。我是播音.我是播音.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进“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省情简介:江西,简称赣(gn),别称:赣鄱大地,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意思是位于江南的西部地区。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是“形胜之区”。 江西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内陆对外开放省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发展战略。江西也是中国较富裕、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历史渊源:江西(江南西道)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 汉朝至隋朝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前202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隋朝至明朝隋朝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至民国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至今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著名的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共和国成立后,江西省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文化成就: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贞观十三年(639 年)六月,唐高祖李渊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南昌)任都督。据说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 653 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这座楼台为别居,阁以其封号命名“滕王阁”。 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大宴宾客,王勃席间所作滕王阁序,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今仍有不少写诗著文者,陈运和诗滕王阁就跟随”一批批后人 一首首颂诗”、“跨进滕王阁序和历史攀谈”。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约10公里处的后屏山南麓,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经扩充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当时有士子数十百人,与岳麓、睢阳、石鼓等,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书院遭到毁坏。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宋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淳熙八年(1181年),著名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陆象山又有“白鹿洞之会”,书院也因之而闻名天下。宋后书院又几经兴废。元末战乱,书院在战争旋涡中又遭厄运,所有殿堂斋舍荡然无存。明代时,书院又得到恢复,盛时有学生五百多人。清代仍继承明代的规模,远近各省都有人来此求学。至清末废除科举,取消书院,这座煊赫一时的白鹿洞书院,自此江河日下,衰落下来。迄于解放前夕,已是屋宇倒坍,尘莓满院,荆棘丛生,满目凄凉。现存建筑多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建国后,经及时抢救修缮,古老的书院才又焕然一新。 汉歌汉歌,起源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江西省古汉族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数千年来流传于九江县港口镇望夫山一带,随着中华濒危奇技表演艺术团对汉歌的抢救发掘,汉歌自亮相以来,已旷世罕见空前震撼,极具感染的试听感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纯朴的原生态歌曲,如同清澈的泉水,浑然天成。汉歌是中国汉族古典歌谱穿越时空的天籁旋律。 文明江西古文明曾经呈现出灿烂的光辉。樟树吴城商文化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现最为重要,证明商文化到达了江西。但从新干大墓中出土的铜器看,大量的青铜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纯粹的商王朝的铜礼器只占少数。江西的青铜手工业制造,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瑞昌铜岭商代铜矿遗址的发掘,发现了竖井巷道,各种采矿工具,包括选矿用的木溜槽俱已齐备,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矿业遗迹。江西在我国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江西考古明代藩王墓的发掘。已发掘的有南昌的宁献王朱权、宁康王朱觐钧和冯妃、宁靖王吴妃墓,鄱阳的淮靖王朱瞻墓,南城的益端王朱槟、益定王朱厚烨和万妃、彭妃、益宣王朱翊和李妃、孙妃墓、益定王朱由木和黄妃、王妃墓。风景名胜:庐山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瑜鄱阳湖练兵点将之处周瑜点将台、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民间传说,庐山乃“神仙之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随后,又传说周武王时,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得道成仙;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 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不过,上述神仙方士,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多少遗迹和诗文,讲不出一个系统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 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记中说: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吕洞宾丹诀,后来两人一起成“仙”。庐山志也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主要景点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碧龙潭瀑布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神龙潭”、“乌龙潭”、“黄龙潭”等。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仙人洞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 汉阳峰 “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这就是庐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的汉阳峰。据说,在月明风清之夜,站在峰巅上,可观汉阳灯火,故名。 汉阳峰峰巅上,有一方形石台,名与禹王台,为大禹治水登临处。每当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登此台眺望,江汉倒悬,楚楚环供,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慨。 汉阳峰南为紫霄峰、东北有小汉阳峰。西北乃一峡谷,系张性断层,长七、八公里,是庐山较大的山谷之一,名“康王谷”,相传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是以此谷为原型。谷的末端有一飞瀑,史载“谷帘泉”,传说诸葛亮见此瀑,大为惊叹。大天池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二水萦回,四山豁朗。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但原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灵如玉。 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极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胧之夜,闲坐台上,眼前深谷中经常会出现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 由少渐多,时大时小,时聚时多,时隐时现,闪闪烁烁,人称“佛灯”。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高20余米,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现塔系公元1927年,唐生智募资易地重建。塔内藏有银佛像、宋币及水晶珠子等文物。 和塔平列于山脊的另一栋外观粗壮、轮廓呈现圆形、伞顶的佛殿,名圆佛殿。塔西有一石质方台,名天心台,为林森所建。台下有硕大卧石,平滑如镜,上镌“照江崖”字样。 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堪称大天池“三绝”。鄱阳湖鄱(p)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隶属于上饶市。秋水一线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为12.86米,最高水位为1998年7月31日的22.59米,最低水位为1963年2月6日的5.90米(湖口水文站,吴淞基面)。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随水量变化,鄱阳湖水位升降幅度较大,具有天然调蓄洪的功能。由于水位变幅大,所以湖泊面积变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辽阔;枯期水位下降,洲滩裸露,水流归槽,湖面仅剩几条蜿蜒曲折的水道。具有“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 石钟神韵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即湖口的东南岸,巍然耸立着石钟山。它虽然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登两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气势雄伟磅礴。 双钟山中,著名的是下钟山,突兀峥荣,傲然屹立于长江鄱湖之滨,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门”前,故有“江湖锁钥”之称。每到多事之秋,便成为兵家之争之地。承平之世,则游人不绝,成为游览胜境。山上亭阁玲珑,回廊曲折。这些建筑结构优美,布局变化如画。“江天一览亭”面临长江,“大雄宝殿”雄踞山巅,“锁江亭”、“浣香别墅”、“怀苏亭”、“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等皆因势构筑,上下错综,左右散布,曲径沟通,回廊相接,庭院穿插,花墙点缀,显得处处通幽,美不胜收。 下钟山不仅人工园林优美,天然美景更引人入胜。山前长江的茫茫迷雾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轮廓钩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从石钟山脚下驶过,但见红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入天际,没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涛拍打得玲珑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缝迎水而入,仿佛通向深深的远处。如登至山顶极目眺望,只见长江浩荡而来,一泻千里,鄱阳湖水万川归一,蜂拥而出。江、湖水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石钟山以其雄奇秀丽的景色,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许多诗文题记。尤其是大文豪苏轼夜乘小船,泊于绝壁之下,探访石钟,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成为后来脍炙人口的佳篇名记。 珍禽王国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赣北明珠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20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古镇由来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泽湖、彭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远在地质史“元古代”时期,湖区为“扬子海槽”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八九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湖区地壳又经断陷构成鄱阳湖盆地锥形。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在彭蠡泽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鄡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人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魅力鄱阳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新员工培训体系
- 稽查小组奖励方案范本
- 培训机构回顾历程
- 2026届四川广安市化学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水泥砖房施工方案
- 2026届四川省巴中市英语九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中学阶段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人事行政专员个人年终总结
- 钢筋质量重点培训
- 佳能闪光灯信号发射器ST-E2中文说明书
- 上海市周浦中学2025年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易地移民搬迁政策课件
- 无人机产业股权合作收益分配与技术研发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环卫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机会报告
- 儿童注意力课件
- 县级工会内控管理制度
- 《智能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课件 第三章-机械系统设计与开发
- T/CECS 10187-2022无机复合聚苯不燃保温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
- 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的数据分析与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