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4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ppt_第1页
网络经济学:4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ppt_第2页
网络经济学:4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ppt_第3页
网络经济学:4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ppt_第4页
网络经济学:4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网络经济中的供给网络经济中的需求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网络经济中的福利与效率 第一节网络经济中的供给 一 一般产品的供给 1 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 如资源 技术等 但其中主要是价格 即供给的水平与价格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 通常所说的供给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 企业所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数量 用公式表示 QS f P 2 供给曲线 将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产品的数量在坐标图是标出 再将其连在一起 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 即供给曲线 S 通常情况下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表明价格越高 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 P Q 0 S 供给曲线 3 供给曲线右上倾斜的原因 原因 边际成本递增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而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在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增的情况下 要求有更高的边际收益 价格 来弥补成本 所以 只有当价格上升的情况下 企业才会增加产量 使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保持一致 反过来 当价格下降 企业的边际收益无法再弥补边际成本 企业就会减少产量 直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二 公共产品的供给 1 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 私人产品归属于某个个体 只有他才能从这个产品中获得利益 其他人要得到私人产品 必须为其付出代价 公共产品是归属于公众的产品 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个产品中获得利益 而且不需要为其付出代价 2 公共产品的性质 1 非竞争性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2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任何人对这个物品的消费 或者排除任何人对此产品消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对公共产品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去限制别人的使用 也正因为如此 使公共产品成为公众消费的产品 3 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产品 在有正的外部性的情况下 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 因此 没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公共产品 而更愿意从别人的生产中得到好处 搭便车 这样 就会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如图所示 从社会收益看 均衡产量为Q1 此时状态为帕累托最优 但厂商的决策是按照私人边际收益做出 均衡产量为Q2 偏离帕累托均衡状态 且Q2 Q1 即供给不足 市场失灵 PMC SMC SMR PMR Q MR MC 0 Q2 Q1 公共产品的供给 市场失灵 三 网络经济中的供给 1 网络经济中供给的特性 1 供给受价格的影响很小边际成本递减 生产第一单位后边际成本迅速接近于0 所以在任何正的价格水平上 厂商都可以从生产中获利 2 价格受产量 市场规模 影响很大边际效用递增 用的人越多 效用越大 价格相应也就越高 2 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在网络经济下 不是价格决定供给 而是供给决定价格 用公式表示 PS f Q 供给量越多 边际成本越接近于0 其售价就可能越低 保罗 克鲁格曼 在网络经济中 供给曲线下滑而不是上扬 P Q 0 S 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2 信息产品的次数和种类供给曲线 1 信息产品的次数供给曲线在某一价格水平P0上 低于这一水平 供应次数为0 大于 等于这一水平 供应次数无限大 2 信息产品的种类供给曲线价格越高 厂商越倾向于开发新产品 提供的产品种类越多 反之 价格越低 提供的产品种类越少 P Q 0 SN 信息产品次数的供给曲线 P Q 0 信息产品种类的供给曲线 SM 3 信息产品的外部性与供给 信息产品具有外部性 即具有类似公共产品的属性 非消耗性 非竞争性可共享性 非排他性问题 是否导致市场失灵 科斯 只要产权能够明晰 就能使外部性内化 通过市场得到补偿 供给就不会不足 公共产品的产权无法界定 或界定成本太高 因此产权不明晰 信息产品的产权可以界定 而且界定成本很低 因此使外部性得到内化 市场不会失灵 第二节网络经济中的需求 一 一般产品的需求 1 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同样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 如收入 偏好等 但其中价格是关键因素 因此 一般将需求视为价格的函数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 Qd f P 2 需求曲线 将不同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在坐标图上标出 再将其连接在一起 就得到一条曲线 即需求曲线 D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表明价格越低 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越多 P Q 0 D 需求曲线 3 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 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当数量较少时 边际效用较高 消费者愿意出较高的价格 当数量较多时 边际效用较低 消费者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 二 不完全信息下的需求 1 不完全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标准的需求模型是基于完全信息 即消费者掌握有关商品的完备信息 主要是对商品质量和效用的判断 每一个卖主的价格等 但消费者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他不可能完全了解商品的品质 也不可能知道所有卖主的价格 这种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 即买主和卖主所拥有的信息不同 卖主知道商品的情况 而消费者不知道 2 次品 柠檬 市场的逆向选择 合格品通过国家制定的生产技术标准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但对次品市场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 信息不对称出现 二手车市场 买主不知道每一辆车的质量 只能按照平均质量给出价格 质量高于平均质量的车退出市场 市场车辆的平均质量下降 消费者给出的价格下降 直至市场变得 稀薄 thin 以至不存在 这一过程 称为逆向选择 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 需求曲线的后半段向回弯曲 因为消费者认为价格越低 质量越差 购买量越少 P Q 0 D 逆向选择 3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办法 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很高 消费者 信息搜寻成本很高 但收益很低 厂商 信息传递的成本很高 但收益很低 办法 信号传递与信号甄别 1 承诺 保修 不仅是为消除购买风险 而且表明卖主对质量的信心 2 广告 一般认为广告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其实作用十分有限 更重要的是起信号作用 广告成本为沉没成本 如果质量有问题 广告成本无法收回 某厂商大量做广告 表明对产品质量有信心 3 价格 价格也起信号作用 高价表明质量优秀 使需求曲线处于逆向选择的上半段 三 网络经济中的需求 1 网络经济中需求的特性 1 就单个的消费者来说 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很小 消费者很少因为价格下降而增加消费数量 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作用有限 2 就不同的消费者来说 同一产品的价值 效用 不同 所能接受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别 因此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不是线性的 而是非线性的 2 信息产品的需求曲线 同样 在网络经济下 不是价格决定需求 而是需求决定价格 用公式表示 Pd f Q 由于信息产品存在一个网络效应的问题 因此产品的需求与该产品的使用规模有关 在未达到一定规模之前 由于网络效应尚无法显现 消费者不愿购买 要使消费者购买 就必须降价 甚至价格降至为0 直至使用的规模达到一定量 Q0 产品的边际效用开始上升 买者开始增加 价格也开始上升 进入正循环 P Q 0 D 信息产品的需求曲线 Q0 3 信息产品的次数和强度需求曲线 1 信息产品的次数需求曲线对于不同的人 同一产品的价值不同 他所能接受的价格也不同 但无论接受的价格高低 一旦他决定购买 一般也只购买一次 原因是信息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 不会出现损坏和消耗 可以长期反复使用 因此 信息产品的次数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无论价格怎么改变 需求的次数不变 P Q 0 DN 信息产品次数的需求曲线 2 信息产品的强度需求曲线尽管消费者的购买次数与价格无关 但其需求强度则与价格有关 需求强度也就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购买意愿的强度 价格越低 其购买意愿越强 因此 信息产品的强度需求曲线与一般产品相同 也向右下倾斜 与价格成负相关 P Q 0 DS 信息产品强度的需求曲线 4 信息产品的信号传递与需求 信息产品同样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而且由于信息产品无法在事前对产品进行了解 因为一旦了解也就不需要再购买了 所以信息产品在交易前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信息产品购买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也可以用信号传递来解决 但与一般产品不同 信息产品的信号传递 主要通过 1 主流化 即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标准 而成为标准的产品一定是最好的产品 起到信号传递作用 2 兼容 即使自己的产品不能成为标准 也要使自己的产品向标准靠拢 与标准兼容 这同样可以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 第三节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一 市场均衡的一般原理 1 市场均衡的含义 均衡是一种自然现象 物理学 弹簧的拉力与地球引力的均衡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 在某一价格水平上 生产者供给的数量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正好相等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都没有动力去改变这种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说市场达到均衡 2 市场均衡的机理 市场均衡的机理在于 价格与供给和价格与需求之间的作用正好相反 价格与供给的关系正相关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负相关 当供给与需求偏离均衡点时 供 求价格供求供 求供 求价格供求供 求 P Q 0 D 供求均衡原理 S E0 P0 Q0 P1 Qs1 Qd1 3 市场均衡与负反馈 按照控制论的观点 均衡的产生源自负反馈机制 即一种力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力量的减少 其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任何变动都会被其产生的反向的变动所抵消 这样的结果 就是均衡 负反馈是主流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前提 由于负反馈 才有均衡 进而才有资源的最优配置 负反馈是一种自我协调机制 它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矛盾得到统一 规模经济规模扩张垄断消费者利益受损规模扩张规模不经济寡头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均衡在负反馈机制作用下 强者变弱 弱者变强 二 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 1 网络经济中的报酬递增 1 主流经济学与报酬递减规律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报酬递减 规模越大 管理越困难 竞争越激烈 收益也越少 正因为有报酬递减规律 市场才有可能达到均衡 2 网络经济与报酬递增规律网络经济是一种报酬递增经济 即规模越大 收益越多 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包括信息产业 都呈现出报酬递增的态势 3 报酬递增的理论分析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 亚当 斯密就提出报酬递减问题 认为分工可以使报酬递增 到新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在分析企业行为时 将其报酬递增归于外部性的问题 而将其排除 回避了报酬递增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起 以罗默 卢卡斯 阿罗 阿瑟为代表的一批 新经济增长理论 的经济学家 对报酬递增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重大成果 他们从知识的特性和技术进步的角度 对报酬递增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认为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技术进步具有累积效应 由此导致报酬递增 4 对报酬递增的认识在传统经济中 报酬递减与报酬递增现象同时并存 但传统经济是以土地 资本等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因此报酬递减占主导地位 在网络经济下 知识成为主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 而技术进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报酬递增规律开始占主导地位 网络经济的报酬递增 导致正反馈 2 报酬递增与正反馈机制 报酬递减与负反馈相联系 而报酬递增与正反馈相联系 在正反馈机制作用下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 负反馈市场分享寡头正反馈赢家通吃垄断正反馈的例子 录象机 ACR的VHSVS索尼的Beta计算机操作系统 微软的WintelVS苹果的Macintosle 50 100 输家 赢家 时间 市场份额 正反馈 3 正反馈机制下的 反市场均衡 1 用传统均衡理论分析在网络经济下也存在供给与需求 但在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 供给 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与传统经济是相反的 因此 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得出市场均衡 在正反馈作用下 当供给与需求偏离均衡点时 供 求价格供求供 求供 求价格供求供 求以上即所谓的 反市场均衡 P Q 0 S 反市场均衡 D E0 P0 Q0 P1 Qd1 Qs1 三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1 网络经济中的新市场均衡定理 在网络经济下必须用新的方法来分析供给与需求 新市场均衡定理 新市场均衡定理采用的不是一般的边际分析方法 而是超边际分析方法 即所求出的解不是内点解 而是角点解 Q P O S 新均衡定理 D E0 Q0 Pd2 Q2 Ps1 Ps2 Q1 Pd1 P0 当产量为Q1 厂商生产价格 消费者需求价格 即Ps1 Pd1厂家赢余0当产量为Q0 厂商生产价格 消费者需求价格 即Ps0 Pd0厂家赢余 0 或厂家亏损 0当产量为Q2 厂商生产价格0表明 在E0点以下 市场不可能长期存在 在E0点以上 市场可以不断扩大 E0点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均衡点 而是临界点 在E0点以上 均为均衡解 均衡可以在这一区域任一点上成立 2 网络经济中市场均衡的特性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均衡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 路径依赖 PathDependence 是指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 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 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 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取代 简而言之 路径依赖就是过去的发展对现在和将来发展的影响 布赖恩 阿瑟 报酬递增导致正反馈 它使经济中出现许多均衡点 并且没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市场从诸多的可能的结果中挑选出来的结果 一定是 最优的 结果 而且 一旦某种随机事件选择了某一条路径 这种选择就可能被 锁定 在该路径上 而不会选择更先进或更合适的其他路径 该理论称为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的例子 打字键盘的设定 QWERTY排列法 因此 正反馈下的市场均衡呈现以下特点 1 均衡的不可预测性报酬递增导致多重均衡 究竟哪种结果能被选中 不可预测 2 非遍历性即过去的事件对现在和将来有重要影响 系统具有强烈的滞后效应 3 潜在非效率动态演进中的某种路径就福利意义而言 可能是 劣等的 而不是 最优的 四 网络经济中市场均衡的实现 1 产权制度保障 正反馈有一个临界点 在临界点之下 是一种负循环 只有突破临界点 才能进入正循环 正循环不能自动实现 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可复制 可共享 因而产权的界定存在一定困难 如果产权得不到有效的界定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无须任何代价就能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人愿意出钱购买产品 不能形成有效需求 解决办法 明晰信息产品的产权 并给予切实的法律保护 2 市场制度保障 与一般产品不同 正反馈意味着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成功 因此最后必然形成独家垄断 而垄断又是正反馈的条件 因为只有在垄断的情况下 在达到临界点后 企业仍能够按照需求定价 而此时如果是完全竞争市场 一旦超过临界点后有超额利润 就会有新企业加入 竞争使价格下降 企业只能按照供给定价 最后大家都没有利润 重新回到临界点以下 解决办法 允许垄断的存在 维持竞争性垄断 3 企业制度保障 在正反馈的情况下 企业是一种高投入 高风险 同时也是高收益的企业 这样 传统的企业制度就无法适应 因为在达到临界点之前 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投资者得不到股息 管理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解决办法 1 风险投资 是一种面向中小企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风险投资不是借贷资本 而是权益资本 即投资的目的不是股息 而是股权 一旦企业成长壮大 可以通过股权获得高额的收益 2 股票期权 是对经理人激励的一种方式 企业赋予经营者一种权利 在规定的年限以内 可以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 并在企业成长后将股票抛出 获得高额收益 第四节网络经济中的社会福利与市场效率 一 网络经济中的社会福利 1 社会福利的含义 福利 是客观的因素对人们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 或者说是指人们的主观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社会福利 是指所有个人的共同福利 或者说是所有个人福利的加总 社会福利又分为 1 狭义福利 是指收入 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2 广义福利 还包括自由 幸福 友谊等 2 社会福利的度量 罗尔斯将社会福利做了这样的描述 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中处境最差的人决定的 只有当社会中最差的人的处境得到改善时 社会福利才会增长 帕累托则为社会福利制定了这样一个标准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 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 根据这一标准 如果在不降低一个人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 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个人的效用水平 那么社会福利就达到了所谓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均衡 3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社会福利由两部分构成 1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surplus 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而获得的净效用 2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producer ssurplus 生产者从产品的销售中获得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即为社会福利最大化 即帕累托最优 P Q O 消费者剩余 B P0 Q0 消费者剩余 P Q O 消费者剩余 B P0 Q0 生产者剩余 MC 1 网络经济中的消费者剩余网络经济边际效用递增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断增加 支付意愿增加 消费者剩余也不断增加 2 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剩余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 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规模 规模扩大 生产者剩余也不断增加 结论 在网络经济中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了 4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福利水平 P Q O 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B1 P0 Q1 Q2 Q3 A1 A2 A3 B2 B3 P Q O P0 Q1 MC Q2 A B1 B2 网络经济中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1 网络经济的正的外部性和锁定效应 2 网络经济中信息或技术要素的作用 3 网络经济中产品的多重差异性定价 4 网络经济中更高的市场效率 5 网络经济中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原因 二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效率 1 市场效率的衡量标准 1 价格水平市场价格总体水平 2 价格弹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3 菜单成本零售商对价格进行调整的成本 2 价格离散程度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分布偏离某一中心价格的程度 2 网络经济中的市场效率 1 网络经济中的价格水平网络经济中的市场价格总体水平要低于传统经济 2 网络经济中的价格弹性网络经济中的价格弹性要高于传统经济 3 网络经济中的菜单成本网络经济中的菜单成本要低于传统经济 4 网络经济中的价格离散程度网络经济的价格离散程度有可能减少 也可能增加 结论 从总体上看 网络经济的市场效率应该高于传统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