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2.doc_第1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2.doc_第2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2.doc_第3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2.doc_第4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doc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六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 枝干病害一 、小结要点1、 枝干腐烂病、溃疡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2、 丛枝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3、 枯萎病的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4、 枝枯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5、 黄化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方法二、概述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种类繁多,危害性大,轻者引起枝枯,重者导致整株枯死。病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丛枝、枝枯、黄化、萎焉等。一、 腐烂病类1、 苹果树腐烂病(烂皮病)(1)症状 枝干受害,病斑有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溃疡型:病部呈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病组织松软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期干缩,下陷,病部有明显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小黑点中涌出一条橘黄色卷须状物。枝枯型:多发生在小枝、果台、干桩等部位,病部不呈水渍状,迅速失水干枯造成全枝枯死,上生黑色小粒点。果实受害,病斑暗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呈软腐状,略带酒糟味,病斑中部常有明显的小黑点。除危害苹果及苹果属植物外,还浸染梨、桃、樱桃、梅以及柳、杨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叶树种。(2)病原 子囊菌亚门、苹果黑腐皮壳属、真菌(3)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组织及残体内越冬,病菌可在病部存活4年左右。次年分生孢子器内排出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具有潜伏浸染特性,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时,便会扩展蔓延。一般35月浸染,78月开始发病,早春为发病高峰期,晚春后抗病力增强,发病锐减。该病的发生与树势、伤口数目、愈伤能力等密切相关。管理粗放和周期性冻害是主要流行因素。(4)防治方法 A、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B、结合冬剪、夏剪清除病残枝干,集中烧毁或搬离果园。C、病斑治疗。刮净病皮(含周围健皮1cm),病疤涂抹12次杀菌剂。用利刀以1cm间隔在病斑上纵向划道(含周围健皮1cm),深至木质部表层,然后涂药3次。D、在旺盛生长期(57月),用刀将10年生以上苹果树的主干、中心干和主枝下部的树皮刮去约1mm厚,以刮面呈黄绿相嵌状为宜。E、药剂铲除。6月下旬和11月上句用药剂涂树干两次。施药前先刮除病斑。常用药剂:福美胂、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S一921抗生素、平腐灵、腐烂灵、多效灭腐灵、腐必清等。2、鸡冠花茎腐 (1)症状 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在木质化前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大,病斑颜色变深。由于病斑发生在近地表处,所以难以及时发现。当移栽分苗后,病斑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环包茎部,并出现缢缩性凹陷,并显著变黑褐色,最后猝倒而死亡。还危害鸡冠花、菊花、杜鹃、芍药、香石竹、一串红、茶花、君子兰、秋海棠、郁金香、松柏等(2)病原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类立枯丝核菌。该菌常常造成许多花卉发生立枯、茎腐和根腐病,如侵害翠菊、百日菊、万寿菊、大理花、油松、凤仙花和秋海棠等造成立枯病;侵害兰花、郁金香和唐菖蒲等造成茎腐病;侵害香石竹、含笑、一品红、天竺葵和菊花等造成基腐病;侵害花叶万年青、龙血树、竹芋、朱蕉、鹤望兰等造成根腐病。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虽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很广,是土壤中常见菌。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17-28,从伤口或直接侵入。一般在土壤中菌量多的重茬地块、涝洼地、排水不良、生长衰弱和管理粗放的花圃和苗圃普遍发生严重。 (3)发病规律 病菌可长期生活于土壤中,虽寄生性不强,但寄主范围很广,是土壤中常见菌。在花卉播种后小苗长出2片真叶时,病菌开始侵染,以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并溢缩,病部易腐烂,导致倒伏死。(4)防治方法 A、人工防治 结合苗床养护加强病情调查,发现生长不正常的病苗,及时拔除处理。B、加强管理 做好雨后排水工作;少施氮肥,多施复合肥;幼苗期适度灌水;减少各种伤口等。C、药剂防治 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根灌土壤,消灭土中菌源,该药与福美双混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或者采用苗床每平方米用6-10克药,与适量细土混合拌匀即成毒土,然后将其撒入床内,注意翻土覆盖,最后再种植。二 溃疡病类1、 核桃溃疡病(1)症状 病害多发生于树干基部0510m高度范围内。初期在树皮表面出现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并有褐色粘液渗出,向周围浸润,使整个病斑呈水渍状。中央黑褐色,四周浅褐色,无明显的边缘。在光皮树种上大都先形成水泡,而后水泡破裂,流出褐色乃至黑褐色粘液,并将其周围染成黑褐色。后期病部干瘪下陷,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罹病树皮的韧皮部和内皮层腐烂坏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烂部位有时可深达木质部。严重发病的树干,由于病斑密集联合,影响养分输送,导致整株死亡。(2)病原 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腔孢目 子葡萄座腔菌(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当年病皮内越冬,翌年4月气温上升到114153时,开始活动,5月下旬气温28左右时,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借风雨传播,多从伤口侵入,发病达高峰。6月下旬气温30以上时,病害基本停止蔓延,入秋后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又发展,但没有春季重。病害潜育期1560d。土壤贫瘠、土质就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树体生长不良,发病普遍而严重。管理粗放、不施肥、不修剪、冻害、虫害造成伤口多,导致树势弱,常发病重。(4)防治方法 A、 防旱排涝,增施有机肥或种绿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 B、合理修枝整形,改善树冠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 C、药剂防治。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深达木质部,再涂药:35Be石硫合剂或2硫酸铜液、10碱水(碳酸钠)、10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油膏。三 丛枝病类1、泡桐丛枝病 (1)症状 一旦染病,在全株各个部位均可表现出受害症状。一种是丛枝型,另一种是花变枝叶型。染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死亡(2)病原 病原为植原体(3)发病规律 可借嫁接、病根繁殖、病苗的调运、昆虫取食(如烟草盲蝽、茶翅蝽)等传毒。病原侵入泡桐植株后引起一系列生理病态化,导致病态。不同地理、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丛枝病的发生蔓延有一定关系,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高海拔地区往往较轻。用种子育苗的苗期和幼树未见发病。实生苗根育苗代数越多发病越重。根繁苗、平茬苗发病率显著增高。泡桐不同品种类型发病差异大。一般兰考泡桐、楸叶泡桐、绒毛泡桐发病率较高,白花泡桐、川泡桐较抗病。(4)防治方法 A、将根条晾晒1至2天后,放入5001000单位的四环素水溶液中浸6至10小时,再进行育苗。另外,要尽量选用抗病良种造林,一般认为白花泡桐、毛泡桐、兰考泡桐抗病能力较强;山明泡桐和楸叶泡桐抗病能力较差。 B、要加强管理。在生长季节不要损坏树根、树皮和枝条,初发病的枝条应及早修除。改善水肥条件,增施磷肥,少施钾肥。据观察,土壤中磷含量越高,丛枝病发生越轻;钾含量越高,发病越重,而且发病轻重与磷、钾比值成反相关。其比值在0.5以上很少发生丛枝病。 C、修除病枝和环状剥皮。秋季发病停止后,树液回流前修除病枝;或春季树流动前进行环剥,环剥宽度为被剥病枝处的径长。 D、药物治疗。用兽用注射器,把每毫升含有10000单位的盐酸四环素药液,注入病苗主干距地面10至20厘米处的髓心内,每株注入30至50毫升。两周后可见效,注药时间在5至7月份。也可直接对病株叶面每天喷200单位的四环素药液,连续5至6次,半月之后效果显著。用石硫合剂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中并用0.3度石硫合剂喷射病株,能抑制丛枝病的发展。四 枯萎病类1、 番茄枯萎病(1) 症状 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但多数不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叶自下而上变黄、变褐,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坏死或焦枯。有时病株一侧叶片萎垂,另一侧叶片尚正常。病株外观呈萎蔫状,其与细菌性青枯病症状的区别在于:枯萎病萎垂多自下面叶片开始,且先呈黄色;青枯病萎垂多自顶部开始,叶色虽欠光泽但却青绿。枯萎病病程进展较缓慢(发病到枯死一般需2030天);青枯病病程短而急。部检两病根茎维管束均变褐,但枯萎病患部表面潮湿时长出近粉红色霉层,用手挤压茎切口无乳白色混浊液渗出,悬浸在清水中稍顷亦无米水状物涌出;青枯病患部表面无霉层病征,挤压病茎切口或悬浸于清水中稍顷则有乳白色混浊液涌出(菌脓,质粘)。 (2) 病原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尖镰孢菌(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混入堆肥中存活越冬,也可潜伏在种子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病菌借助雨水或灌溉水或施用土杂肥等而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助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从幼根或根茎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繁殖扩展,堵塞导管或产生有毒物质,致根部吸收、输导机能受阻而导致叶片发黄萎蔫。本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植地连作、低洼潮湿、土质粘重、移栽或中耕伤根多、土壤偏酸、土温高(约28)以及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皆易诱发本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4) 防治方法 A、因地制宜地选育和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B、农业栽培防治。整治排灌系统,开好环田沟,高畦深沟栽培,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漫灌及长时间高水位沟灌引致的土壤水气失调,导致根系活力降低;勿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适当增施钾肥。(5) C、播前种子消毒(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0.1多菌灵盐酸盐加0.1平平加冷浸1小时;水洗后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0.5的50克菌丹或多菌灵可湿粉拌种;或52温水浸种30分种)。(6) D、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作定根水,于定植成活后至结果期,定期或不定期继续喷淋此药液(100500毫升,视植株大小)数次,以预防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在挖除及妥善处理病株的基础上淋施高锰酸钾液或10双效灵水剂1003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连淋灌数次,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五 枝枯病类 1、 核桃枝枯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枝条,尤其是1-2年生枝条易受害。枝条染病先侵入顶梢嫩枝,后向下蔓延至枝条和主干。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褐色,后变成浅红褐色或深灰色,并在病部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染病枝条上的叶片逐渐变黄后脱落。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盘上涌出大量黑色短柱状分生孢子,如遇湿度增高则形成长圆形黑色孢子团块,内含大量孢子。 (2) 病原 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露出;分生孢子梗密生在分生孢子盘上,不分枝,浅灰色或无色;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卵圆形至椭圆形,多两端钝圆,有的一端略尖,暗褐色,单胞。(3)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枝条、树干病部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蔓延,从伤口侵入。该菌属弱性寄生菌,生长衰弱的核桃树或枝条易染病。春旱或遭冻害年份发病重。 (4)防治方法 A、加强核桃园管理,及时剪除病枝,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B、北方注意防寒,预防树体受冻。及时防治核桃树害虫,避免造成虫伤或其他机械伤。C、主干发病,应及时刮除病部,并用1硫酸铜或40福美肿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消毒再涂抹煤焦油保护。六 黄化病类 1、 杜鹃黄化病(1) 症状 黄化病多发生嫩梢新叶上。初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黄白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使病叶呈网纹状。随着黄化程度逐渐加重,除主脉外,全叶变成黄色或黄白色。严重时,沿叶尖、叶缘向内焦枯,顶梢干枯、甚至死亡。(2)病原 杜鹃黄化病是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缺乏可溶性铁元素引起的。(3)发病规律 黄化病主要是由于土壤缺铁或铁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片变黄变白。一般情况下,在石灰质碱性土壤中,能被吸收利用的可溶性2价铁,被转化为不溶性的3价铁盐而沉淀,使植株根部不能吸收。盆栽杜鹃浇水频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铁过多地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植株根系发育受影响,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影响,降低了对铁素的吸收能力。(4)防治方法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