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 1 号)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与估算P1-3 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智慧小博士。智慧小博士要带我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2、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610、332、511、205、421、303)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没结束呢!3、智慧博士又来问题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二、自主探究。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理由和算法啊?)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开始。 2探究学习1210的口算方法。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10= 怎样算?看谁的想法多。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1210,可以写成121=12、1210=120。12乘1个十是12个十,12个十是120。)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谈话引出问题:如果送给敬老院30盒,每盒12个,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样算的?列出算式:1230=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最佳方案)123=36,1230=360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12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数乘什么数?(结合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说说看!(学生说后教师小结)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添写1个0。试一试:2410= 2010= 2030=学生口答时要突出由两位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类推出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其中,口算2010时,可以先算201,因为201得20个一,所以2010得20个十,也就是200;口算2030时,可以先算203,因为203得60个一,所以2030得60个十,也就是600.4.师: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60 袋。为了估算总产量, 他从中任意抽出5 袋称一称,结果如下表:第一袋 第二袋 第三袋 第四袋 第五袋28千克 31千克 31千克 29千克 33千克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师: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师:王大伯去年一共收货了多少袋蒜头?这60袋蒜头都一样重吗?它们的轻重会不会相差得很多?表中的5袋蒜头是怎样抽出来的?师: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60袋蒜头应该有轻有重,但轻重相差不大;称出质量的5袋蒜头是从60袋当中任意抽出来的。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任意抽出的这5袋蒜头每袋大约重30千克,以此为标准能估算出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了多少千克蒜头?5.按每袋30千克估算,看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估算的思考过程可以表示为6030=1800(千克)6.小结估算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个乘数都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三、自主应用1.谈话: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先来试一试。2.想想做做第1题 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心得要告诉大家。3.想想做做第2题 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也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4.想想做做第3题 说完整题目再计算。明确:它们都是已知每盒数量和盒数,求总数量,都可以用乘法计算。5.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独立完成解题过程。6.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把题中的两个两位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进行思考。估算的过程可以表达为2030=600(个)。7.想想做做第6题 用今天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说一说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由于每袋生姜的质量都是20千克左右,所以40袋生姜大约一共有2040=800(千克)8.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 2 号)课题: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3-5 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难点】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1.口算2130= 2024= 1240=2040= 9050= 4050=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2.想想填填1)2个十是( ),20个十是( ),240是( )个十。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 )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二、自主探究。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将12分成10+2:2410=240,242=48,24048=288。 竖式计算。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这一步算的是2箱的个数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24得240?“ 4”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 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写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这一步算的是10箱的个数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这一步算的是12箱的个数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5.教学“试一试”。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三、自主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相乘,第二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相乘,第三步算的又是哪两个数相加,以及第二部分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2.“想想做做”第2题。重点强调:每一部分的积各是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第二部分积表示“买20个热水瓶应付460元”,为什么460末位的0在竖式中没有写出来?3.“想想做做”第4题。(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2)汇报:哪错了?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怎样避免这些错误?(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4.“想想做做”第5题。(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想想做做”第6题。(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2)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 3 号)课题: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5-6 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1.出示例题情境图,关于昨天的南瓜问题,今天有了新进展。2.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出示问题:53箱南瓜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2453= ( )4、估算。谁能估算一下南瓜一共有多少个?(1000多元)你是怎样估算的?二、自主探究。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 将53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将53分成50+3:5024=1200,324=72,120072=1272。 竖式计算。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用乘数个位上的3乘24,得72(个一),2和3对齐。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524得1200?“ 0”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用乘数十位上的5(个十) 乘24,得120个十,也就是1200。写24乘5(个十)的结果1200时,通常写成120(个十),0和5对齐。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为什么?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0”。)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归纳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这一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5.教学“试一试”。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6.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三、自主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要适当指导计算步骤的表述方法。如2935,先用35个位上的5乘29,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5十位上的3乘29,得数的末尾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3.做“想想做做”第3、4题理解题意 小组提问 交流问题 独立做题,共同订正。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 4 号)课题: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7课型:练习一(1)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今天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好吗?前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现在谁来给大家出这样一道题? 随学生回答,板书:比如3485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往往还要验算,板书竖式: 34 85 85 34 说说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重点分析第2个不同:前面一个算式第一步算534,第二步算834。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85,第二步算385。 显然534和4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自主应用。1.做练习一第1题出示口算题目。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2.做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3.做练习一第3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将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表达为:当每盒水彩笔的支数不变时,盒数越多,水彩笔的总支数也就越多;盒数是5乘几的积,总支数就是50乘几的积。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拓展深化: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每盒水彩笔的枝数”,怎样求“盒数”?如果已知“水彩笔一共的枝数”和“盒数”,怎样求“每盒水彩笔的枝数”?4.做练习一第4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独立解答问题:一共有多少千克?反馈评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5.做练习一第5题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尝试列式解答。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5号)课题: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7课型:练习一(2)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估算练习1、做练习一第6题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每个数分别估成多少?总结估算方法:把题中的每个两位数都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思考。用竖式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和估计的差不多。2、做练习一第7题理解“超载”的含义:如果47桶豆油的质量大于3000千克,这辆卡车就超载了;反之则没有超载。估算:把47和58分别看作50和60,因为5060=3000,说明47桶油的质量一定小于3000千克,所以没有超载。计算3、做练习一第8题估算一下,租5辆这样的客车够吗?引导学生说清楚估算过程:把每辆车的座位数看作50,因为505=250,表明5辆车最多可做250人,租5辆这样的客车是不够的。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估算6辆车大约可以坐506=300(人),因此初步估计至少要租6辆车。最后笔算检验。4、做练习一第9题估算:把题中的42、49、58分别看作40、50、60,估计买80块相应的地砖大约各需要3200元、4000元、4800元。初步估计,其中总价小于且接近4000元的是每块49元的地砖。笔算检验。9.做练习一第10,11,12题列算式解决问题,汇报结果。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6号)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P9-10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教学难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1.口算下面各题:1150= 5080= 3040= 6070= 提问: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口算的?2.列竖式计算:2503=(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提问: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 )对齐。二、自主探究。1出示情境图。读题: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提问:你会怎样列算式?(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加简便呢?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种简便的方法。2. 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指名回答)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题目:53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请同学来说。提问:列竖式时为什么把40与53交换位置?指出:这样列竖式符合一般的计算习惯,计算式也不容易出错。提问:怎样算比较简便?可以概括为: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把乘得的数的末尾添0.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三、自主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要注意:学生是否采用了简便笔算方法,列出的简便竖式是否规范。3.“想想做做”第3题。要让学生说清楚错误的原因。4.“想想做做”第4题。提醒学生:计算过程中需要笔算的可以在横式下面列竖式,能够口算的腰口算出结果。5.“想想做做”第5题。(1)独立计算。(2)仔细观察,发现规律。6.“想想做做”第6,7题。独立完成。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7号)课题: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P11-12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今天让我们走进乒乓球,研究与乒乓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一袋乒乓球。师:如果要你去买这些乒乓球,你首先要了解什么?学生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师:出示(每个乒乓球2元)学生求5个乒乓球多少元。课件:再出示5袋这样的乒乓球。问:现在根据上面的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1.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再进行交流。 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这些乒乓球一共多少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并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师抓住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再开展讨论)方法一:先算一袋要多少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2=10(元) 106=60(元)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0”又表示什么?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一的解题思路。方法二: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6=30(个) 302=60(元)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30”又表示什么? 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二的解题思路。(预计情况)如果学生有如下的方法: 62=12(元) 125=60(元)可以先让学生说明理由。(显然学生很难说出理由,而且即使说出来也很难理解。)然后可以解释让学生课后再研究,暂时我们可以不用这种方法。教师小结:上面的题目中要求6袋乒乓球的总价,可以先算一袋多少钱,也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看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自主应用。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根据给出信息。现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1)收集信息:指名学生回答: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什么?(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指名学生板演。并根据板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一共放了多少盆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每一种方法你是先算的什么?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先让学生组合条件,说出完整的题目。学生画图解答,然后集体交流。5.做“想想做做”的第 6、7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8号)课题:练习二P13-14课型:新授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并能合理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算法的多样性。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以及运用乘法笔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两步连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谁来帮大家总结一下?二、自主应用。1、练习第1题。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指名说说4020的口算方法。追问:怎样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明确: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2、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进行笔算。追问:怎样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3、练习第3题。指名说说获得什么信息。 我们要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交流。4、练习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 可以先算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试做。5、练习第5题。要求有多少箱苹果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用那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层?用那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竖排?6、练习第6题读题了解题意我们可以先求出什么?7、练习第7题这一题给出了几个条件?哪两个条件是有关联的?8、练习第8题这一题要先求什么?可以有第二种方法吗?为什么?9、现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你们来说难不难啊?但对古人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你们想了解吗?读课本第14页。你知道吗?给大家介绍这种方法。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9号)课题:复习(1)P15-16课型:复习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回忆本单元内容,说一说我们都学习了什么?我们学会了什么口算方法?什么估算方法?什么笔算方法?哪一种实际问题的解法?你觉得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二、自主应用。1.复习1。独立口算,集体核对。像这样的口算题怎样算得快一些?2.复习2。乘法算完后我们可以怎样难算。独立计算4题,并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一遍。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复习3。你能估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吗?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估算结果,说说估算方法。4.复习4。看题后填表,算出每种蔬菜的总千克数。做这题时,我们用了什么数量关系?通过讨论适当突出表中三组数量关系的共同特点,即:每筐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求青菜、萝卜、西红柿各有多少千克时你是怎么算的?5.复习5。三种价钱的篮球:48元、38元、28元。带了800元,买19个同样的篮球,他可能买了哪种篮球?问:读完题,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问题?(19个篮球的价钱不能超过800元。)估算一下,最贵的48元乘19结果大约是多少?能买吗?再估38元的,乘19结果大约是多少?能买吗?单价是28元的要不要再像刚才那样估一估?为什么?那会不会单价38元的和28元的篮球都买一些呢?为什么?6.复习读题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讨论交流并解答。7.复习7 要求电视机的台数需要先求出什么? 可以画线段图表示吗? 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10号)课题:复习(2)P16-17课型:复习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3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乘法的一些特殊规律。【教学重点】熟练地利用口算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质疑。经过上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好的地方有哪些?掌握的不好的地方有哪些?二、自主应用。1.复习8。独立填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合题目举例说一说?(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2.复习9。独立计算汇报结果竖着比较第一组题你有什么发现?第二组题和第一组相比有什么变化?第二组题的得数有什么变化?3.复习10。独立完成,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两题有什么联系?记忆254=100第二组题是多少个34相乘?我们为什么把21拆成20和1,有什么好处?第三组题为什么这样拆?小结:当碰到乘几十一时可以怎样简便计算?碰到几十九呢?4.复习11。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再填出括号里的数373=111 137=91376=222 1314=182379=333 1321=27337( )=444 1328=( )37( )=555 1335=( )37( )=666 1342=( )37( )=777 1349=( )37( )=( ) 13( )=( )观察完之后,先让学生说你所发现的规律,再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填写,为什么?最后发现,每一组都漏了一题,按照规律把该算式补出来,并用笔算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指出:像这样很有特点的算式组合还有很多。 8.复习12。看题,说题意。要求每个书架大约放多少本书?怎么求?要求15个这样的大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怎么求?9.复习13、14读题说说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独立完成两题汇报结果,并说一说思考过程。根据上面两题,你能编一道用乘法或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吗?讨论交流并解答。10.复习15学生阅读题目,先观察平面图,再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1.思考题在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先根据乘法笔算方法说一说每行数是怎么得到的。在确定每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自己填一填,汇报,大家共同检验结果。云阳学校三年级数学指导教学书(编号: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 11 号)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P18-19 课型:活动课 主编人:戴玲 审核人:袁春娟【教学目标】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承揽合同内容
- 探索数字孪生在商业自动化中的潜力与应用
- 2025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生态渔业循环养殖项目养殖技术创新与研发报告
- 商业数据分析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 商业建筑中数字工厂工业物联网的机电设计策略
- 2025年音乐流媒体平台版权运营与版权保护技术发展现状报告
- 亲子乐园人员招聘与培训计划
- 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2025年智能物流系统技术改造研究报告
- 员工入职培训721
- 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件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23.《海底世界》课件
- 2025年医疗行业反垄断监管政策变化与合规经营关键指引报告
- 矿产资源开采与销售协议
-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课件
- 育肥猪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写作技巧知识培训课件
- 顺丰公司外包协议合同书
- 安全意识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考250个重点知识汇编
- 2025年中考数学三轮冲刺训练一次函数中几何压轴题综合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