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1《认识环境管理》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5.1《认识环境管理》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5.1《认识环境管理》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5.1《认识环境管理》习题 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环境管理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和环境教育手段等。据此回答13题。1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d环境技术管理3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属于哪种类型()a行政环境技术 b行政环境质量c法律环境技术 d法律环境计划13.【解析】第1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订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致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第2题,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财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第3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答案】1.a2.b3.a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据此完成45题。4“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属于我国的()a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b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c环境管理制度d环境管理政策【解析】该内容属我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答案】a5“三同步”“三统一”与“三同时”分别属于()a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与环境管理制度b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c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d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解析】“三同步”是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这是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的环境保护原则;“三统一”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属环境保护中应遵循的原则;“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此为环境管理的制度。【答案】a“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阅读材料和图,完成第6题。6“碳交易”的出现能使()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环境质量逐渐好转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 bc d【答案】c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据此完成78题。7我国取消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销售成本降低资源消耗a bc d【解析】过多地使用塑料袋不仅可造成白色污染,同时会造成资源的消耗。【答案】d8取消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a bc d【解析】取消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首先是行政单位出台的政策,属于行政手段;同时对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无形中就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因此又属于经济手段。【答案】c(2015沐阳高二检测)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排污交易”对_类企业最有利 ()a造纸 b钢铁c有色冶金 d微电子10“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手段 ()a法律 b教育c经济 d行政910.【解析】第9题,微电子企业污染小,排放污染物少,因此“排污交易”最有利。第10题,排污权能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因此属于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答案】9.d10.c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措施与2013年环境日的主题相吻合的是 ()a退耕还林 b南水北调c推广新能源汽车 d治理荒漠化12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1112.【解析】第11题,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第12题,庆祝活动其实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答案】11.c12.d二、综合题13(2015山东东营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12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京津冀地区尤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下图表示在不考虑政策措施对能源需求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的预测情况。材料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用3.4万亿人民币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2013年2月6日国务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石油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带来的问题。(2)简析2013年12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形成的人为原因。(3)材料二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有_、_。(4)为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开采和利用领域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由图可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增长较大,易出现资源短缺问题;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增加,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冬季居民生活取暖再加上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我国将调用3.4万亿人民币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2013年2月6日国务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石油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体现了资金划拨、加快技术革新提高石油质量,这些措施包括了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4)开采领域包括: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开采与环保同步进行;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利用领域包括: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以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推广洁净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答案】(1)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环境压力大。(2)冬季居民生活取暖、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质。(3)行政手段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任答两点即可)(4)开采: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同步进行;开采后土地复垦。利用: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广洁净能源技术);调整矿物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13 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项目第1天第2天第3天气温()202527降水(mm)320风速(m/s)211日照(h)157趋势发生持续恶化(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污染。(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手段、_手段等。【解析】第(1)题,识记污染分类作答,蓝藻属于水污染的表现形式。第(2)题,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如表格中的气温、降水、风速,还有人为的原因等。第(3)题,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