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doc_第1页
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doc_第2页
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doc_第3页
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doc_第4页
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黎城县城关中心校 王黎红 赵静 (省级论文)【摘 要】 选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CV)和由Kammnn、Klett(1983)编制的情感量表为工具,对四、五、六年级的13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两者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2、家庭功能对小学生的情绪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即家庭功能高的学生,情绪也较为健康。【关键词】 小学生; 家庭功能; 情绪 1.引言1.1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的情绪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最亲密的一个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家庭研究出现了新趋势,衡量家庭整个运作状况的变量家庭功能,成为心理学和家庭研究者的关注热点。家庭功能作为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家庭成员情绪问题的深层变量之一邓丽芳,徐田丽,郑日昌.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情感体验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109-114.。情绪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包括正向的情绪表达与负向的情绪表达,不同的个体在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上也会存有差异。在家庭功能对个体情绪体验的关系上,以往研究多是以幼儿与中学生为对象,并对家庭功能与各种情绪之间的关系给予较多的关注。如:Bernstein发现,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和父母所报告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较差,与平衡型家庭的青少年相比,极端型家庭的青少年的抑郁和焦虑更加明显 Bernstein G A.School Refusal:Family Constellation Family Fuctioning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1996,10(1):1-19.。但是,最新研究表明,家庭功能作为家庭系统运行状况、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辛自强,池丽萍.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35(2):216-221.。这就提示我们家庭功能的探讨要逐步深入,这是能够通过家庭功能的研究将家庭与多方影响因素一同来保护、培养儿童的情绪情感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家庭功能对个体情绪的重要影响。如:韩自立、麦慈任等人发现家庭适应性与高中生情绪稳定呈负相关韩自力,麦慈任等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4):367-369.,阳德华的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对初中生的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阳德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17-419.。刘建霞发现,如果孩子在幼年期情感体验缺乏,那就为成年之后的情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刘建霞.为什么要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6(4):143-144.。情绪在儿童的成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基础。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其家庭功能的发挥对于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国内与国外的研究共同揭示了家庭功能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们,特别是孩子的影响,可见情绪与家庭的关系已经日渐受到重视,提到了教育发展的前线上。本论文将从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入手来研究其对小学生心理上情绪健康影响的关系。1.2问题的提出综观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是对于幼儿以及青少年的家庭功能的研究,关于小学生家庭功能的研究很少,而对于小学生家庭功能对其情绪影响的研究就更加的少之又少。这就提示我们在家庭功能的研究上,其研究的对象在年龄上有待扩展。同时,已有的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生就更加的重要。而家庭亲密度是小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情绪的关键途径,会影响小学生的情绪、行为方式、智力以及以后的成长发展;同样,家庭的适应性也是小学生情绪培养和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适应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对于踏入第一阶段进行社会学习的小学生而言,家庭功能对小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心理上的影响,在他们初步进入社会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做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同时,有研究显示,家庭功能对于学生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只有对于青少年的情绪影响的研究,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就显得有些欠缺,然而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始逐渐的低龄化,同时家庭功能对于小学生的情绪影响更能影响其以后的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文中的家庭功能主要是从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上着手,着重对其与小学生情绪方面的关系来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2.研究方法2.1样本选择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城关小学的四、五、六三个年级随机各取一个班的学生,共135名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男65 例,女60 例,10份为无效问卷。表1 调查人数四五六总男20222365女212019602.2研究工具本研究问卷主要有2个部分:一般情况和量表。量表中研究的变量有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情感体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工具有:2.2.1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CV)该量表由Olson等人(1982)编制,中文版由费立鹏等人(1991)修订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CV).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42-149.。该量表主要从亲密度和适应性两方面来评价家庭功能,共有30个题目。亲密度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适应性是研究家庭体系随环境及发展阶段的问题相应有所改变的能力。该量表从“不是”到“总是”五个等级(15)上由被试自行进行评定。原量表要求做两次,即包括实际的与理想的感受,但考虑到被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研究中量表的结果只是家庭环境的测量指标,因此只要求被试回答一次关于现状的感受即可。2.2.2情感量表量表是由Kammnn和Klett(1983)编制,辛自强等人修改而成的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33(5);442-447.,量表共有20个题目,采用五个等级计分(15),其中有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性情感为正向计分,依程度的增加,分数而逐渐增加;负性情感为负向计分,依程度的增加,分数而逐渐减少。快乐感即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之差。本研究中根据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对两个量表的语句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习惯,同时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在施测过程中同时获得一般人口统计资料,如:性别、年级等。2.3施测过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进行测试,所有被试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进行测试。问卷集体施测,测试后当场收回。在指导语中说明答案无对错之分,不评分,并承诺保密,请学生认真、如实的回答,并在施测后致谢。2.4数据整理与分析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剔除各种无效问卷,最后获得的有效问卷为125份,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为92.6%.采用excel和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输入与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家庭功能和情绪的得分情况 3.1.1家庭功能的得分情况表2a 家庭功能在年级上的分布平均值标准差F显著性亲密度四年级70.02013.0410.1180.889五年级69.88010.662六年级70.9809.704适应性四年级46.2008.4593.5670.031*五年级42.3606.495六年级46.2107.760注:*. 在 .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2b 情感在年级上的分布平均值标准差F显著性正向情感四年级35.6106.6213.3280.039*五年级32.2406.060六年级35.2106.881负向情感四年级39.6306.8580.7910.456五年级39.1006.555六年级37.8306.706快乐感四年级-4.0207.6214.1520.018*五年级-6.8606.430六年级-2.6206.496注:同上从家庭功能总体的得分情况来看,见表2和表3,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得分变化趋势相一致,即亲密度的得分高,适应性的得分也高。年级得分经检验发现(表2):家庭的亲密度在年级上并无显著的差异,而适应性在年级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年级学生,其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比较相似,而不同年级学生在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家庭适应性均值较低,五年级学生的适应性与其他两个年级有很大的差异,其他两个年级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表3 家庭功能、情感在性别上的分布性别平均值标准差Sig.(双)T值亲密度男(65)6912.0040.176-1.36女(60)71.710.004适应性男(65)43.887.8250.121-1.56女(60)46.037.602正向情感男(65)33.546.7110.16-1.415女(60)35.226.528负向情感男(65)37.296.3980.006*-2.776女(60)40.536.652快乐感男(65)-3.756.9240.2161.243女(60)-5.327.125注:*.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图1 适应性在年级上的均值图性别得分经检验发现(表3):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男女生的家庭功能,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沟通、家庭规则、应对事件的有效性,在总体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3.1.2情绪的得分情况从情感得分的总体情况来看,见表2和表3,负向情感相比较正向情感来说,其分数偏高,快乐感也多为负值。年级得分经检验得出(表2):正向情感、快乐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负向的情感在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正向情感的体验上有不同的感受,而在负向情感的体验上的感受却很相似。表2中显示,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五年级的学生在正向情感和快乐感上的得分较低。男女得分经检验得出(表3):正向情感、快乐感在男女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负向的情感在年级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男女在负向情感的体验上有差异,即在对负向情感的体验上有不同的感受;而在正向情感的体验上的感受却很相似。从表2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负向情感得分较高。3.1.3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关系表4家庭功能与情绪的相关表亲密度适应性正向情感负向情感适应性0.692*正向情感0.610*0.545*负向情感0.553*0.434*0.444*快乐感0.0510.1020.523*-0.532*注:同上统计研究中家庭功能的亲密度、适应性与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快乐感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的相关较高。而由于快乐感为正向与负向情感的差,则其与两者也具有显著地相关,这在表4中也显示出来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呈现极为显著的相关。其中,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情绪中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均有极为显著地相关,与快乐感也有较高相关。适应性与情绪中的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也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与快乐感的相关也较高。这说明家庭功能越好,情绪也就越健康。3.2分析本研究中显示,各年级、性别的亲密度与适应性都较高,并且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即各年级家庭的亲密度高,则其家庭的适应性也高;相反,各年级的家庭亲密度低,则其家庭适应性也低。年级之间如此,性别之间也如此。同样,在研究中发现,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及适应性与性别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年级之间的家庭功能亲密度也无显著的差异,但适应性在年级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家庭在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上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同有关;也可能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对外部事物的认识不断增加,对事情的解决方式也会有所不同的原因。同时,研究数据也表明,女生的各项情感得分比男生高,特别是负向情感,而快乐感则较低,在负向情感上男女生有显著地差异。这可能与男女生的生理差异有关,女生由于生理特点的影响,其先天对于外界事物、情感,特别是不良情感较为敏感,而男生在这方面就少一些,所以女生在负向情感的得分会比男生较高些。同时,研究中各项情感得分结果也显示正向情感与快乐感在年级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在集体中生活,集体意识的不断增加使得他们对于班级、年级的荣辱感较为强烈。小学生对于年级的耻辱事情,各年级的表现均为愤怒,而对于年级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则大多与所在年级的情况有关,特别是对于荣誉的事、高兴的事,各年级的集体、学生的定义不一样,使得年级之间的正向情感、快乐感差异显著,而负向情感差异则并不显著。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家庭功能只在年级上表现出适应性上的差异,情绪也是在年级上有差异性表现。而家庭的适应性与正向情感、快乐感在年级之间存在的这种显著差异经研究发现主要表现在五年级上(图1)。这种差异的表现可能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1,2;3,4;5,6)的初步阶段,不论是自身还是外界,包括父母、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都有一个高层次的要求,这使得学生无法很快适应,而产生与其他年级之间的差异所导致。但本研究中只是调查了四、五、六年级,这种情况在其他过渡阶段是否也存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也可能是因为调查的样本小导致的误差,具体的原因还需要我们以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研究中我们得知,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即家庭亲密度好,其适应性相对也就比较高,同时,家庭功能,与情绪也有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高,其情绪得分也高;相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低,其情绪得分也低。同时,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两者在与小学生情绪的关系上呈现出的正性相关,也就说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越好的家庭,学生情绪越健康,相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越差的家庭,学生的情绪就越不健康、不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功能对于小学生的情绪及其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4讨论本研究从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两方面与小学生的情绪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的家庭功能背景下小学生的情绪不尽相同。 家庭亲密度可以说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家庭适应性描述了家庭规则、家庭沟通已经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和它的适应性、反映性。通过研究显示,年级、性别在对于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上都有影响,但是性别的影响关系并不显著;年级之间在适应性的影响上有显著差异,在亲密度上却并无显著差异,但这种影响在性别与年级之间并无交互影响。而在研究中我们看到,情绪的变化在年级、性别上均有显著影响,同样,这种影响在性别与年级之间并无交互影响。研究中家庭功能与情绪有显著的相关,即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以及快乐感均主要受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气氛融洽,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对于家庭处境变化有良好适应性的学生容易体验到正向的情感,而这种正向的情感对于良好家庭关系、环境的形成又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相反,家庭气氛不融洽,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支持比较缺乏,对于家庭的处境变化不能做出良好反应的学生就比较容易体验到负向的情感,而这种不良的负向情感又会对家庭关系、家庭环境的发展产生进一步的阻碍甚至是破坏作用。这与邓丽芳、郑日昌在对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情感体验的关系的研究中较为一致。研究中,特别是家庭功能的量表主要是通过家庭的教育方式来进行调查的,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应对于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及成员的生活角色分配,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多数学生的家庭功能结果显示出为良性的家庭环境,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应对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及成员的生活角色分配比较好;只有少数的学生家庭功能显示出不良的家庭环境。所以,研究显示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可能也有一定的相关。对于比较民主,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并且一起做事情,有比较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家庭,其亲密度与适应性都比较好;而对于不民主,事情由家长全权做主,做事比较分散,责任分配不均的家庭,其亲密度与适应性就相对比较差。同样的情况下推断:对于是独生子女的小学生来说,其家长对于学生的衣食住行均已安排好,学生只要照做就好,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也不需要有自己的见解,承担的家庭责任也较轻;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即同在城市或农村,非独生子女要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还要帮助管理家庭事务,有较多的意见表达,相比较而言,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与父母的沟通可能会少些,对于父母以及家庭状况的了解也比较少,其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应该也比较低,进而影响到其情绪体验可能也较为消极,即负向情感较多。同样,是否单亲家庭对于小学生的影响也可以由此推断: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小学生,其监护人的能力有限,对于孩子的培养,特别是心理上的关注可能不多,多数学生在生活中有事多数会选择闷在心里,与人的沟通能力也比较差,长期以往学生的负向情感就会较高,而健全家庭的学生,其家庭监护能力比较强,对于孩子的培养,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足够的关注,学生会选择与家长沟通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以及心里情感的调整能力,相应地,孩子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也较多,即正向情感较多。总而言之,虽然研究中显示学生的家庭功能适应性在年级上有显著的差异;负向情绪在性别上,正向情绪、快乐感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但是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各项情绪以及家庭功能与情绪却有显著的相关,也就是说家庭功能对于小学生的情感有相关,并且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目前对于家庭功能与小学生的情绪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研究中很好地反映了家庭功能(由亲密度与适应性来看)与小学生情绪(正向、负向情绪)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小学生情绪发展的关键因素及重要保证,这对于以后我们深入研究家庭功能对于小学生情绪的具体影响有重要的作用。5建议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我国社会生活仍处于政治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在生活中家庭的影响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成长与发展也是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我们也有必要对于小学生的家庭功能教育提出建议。结合我国社会政治转型期的特点,新时期下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关系改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1)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应多注重家庭功能环境的教育,让孩子多参与家庭的事件讨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参与家庭讨论也是其责任和任务之一。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以及成长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和谐的家庭环境无意识的熏陶与培养下,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2)家长在家庭的教育上要多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争取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而不是用强硬的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正向情感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做为孩子的向导,引导孩子正确的思考以及交友,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孩子。(3)在家庭活动上也应该让孩子去积极主动参与,这样孩子可以体验到家庭集体劳动的快乐与成就感,家长并适时的夸奖,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发展。过度的“照顾”孩子,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打击,其集体意识也会降低。因此,平时也要多注重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培养。(4)在平时的教育上,要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做到尊重孩子,特别是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上。兴趣爱好的培养师为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但只有孩子真正的有兴趣才能真正把它作为一门兴趣而不是负担来学习,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家长要努力营造出一种快乐的家庭氛围及艺术气氛,以更好的挖掘、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总之,家长应该积极努力完善家庭功能并且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模式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生长发展。6结论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两者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为正向相关。家庭的亲密度较高的学生,其家庭的适应性也较高;相反,家庭的亲密度较低的学生,其适应性也较低。(2)家庭功能,即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小学生的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使孩子能够有健康的情绪,很少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比较多的情绪情感体验;而低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使孩子较少能够有健康的情绪,较多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比较少的情绪情感体验。这一点与国内外家庭功能对青少年以及幼儿的情绪研究比较一致。参考文献:1 肖倩,洪黛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6,5:527-5292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79-853 邓丽芳,徐田丽,郑日昌: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情感体验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109-1144 Bernstein G A:School Refusal:Family Constellation Family Fuctioning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1996,10(1):1-195 阳德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初中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17-4196 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CV).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42-1497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