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doc_第1页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doc_第2页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doc_第3页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doc_第4页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一)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科学饲养管理(1)实行分群饲养;(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2.自繁自养;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一、猪 瘟病原:病原体为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二、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临床症状:猪群暴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三、猪乙型脑炎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 ,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四、猪丹毒病原:此病原体为猪丹毒菌,是一种纤细、形直或微弯的小杆菌。该菌对自然抵抗力较强,但对某些药物敏感,如1%漂白粉,1%氢氧化钠,10%石灰乳均可在515分钟杀死病原。流行特点:此病传染途径有4种,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或病猪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临床症状: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 度),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状表现为在于2445小时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慢性型:()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预防: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剂量,每千克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五、仔猪白痢病原:病原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该菌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730日的仔猪,720日龄居多。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治疗: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最有效。预防:1、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2、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3、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临床症状: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随病程的发展,出现上颌变短或扭曲。感染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缩。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布氏杆菌的病菌,其次是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防治措施:1、用抗生素药物早期预防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生,一般仔猪在此3天、7天和14天时给仔猪注射四环素,断奶仔猪在饲料中加抗生素,连喂几周可以预防此病。 2、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3、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七、蓝耳病1989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养猪场迅速蔓延。此病特点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生下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当时把此病称为神秘症大约在相同时间,类似的疾病横扫欧洲。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会有这种临床症状。这个病先后有几个不同的名字,猪不授精子呼吸综合症,猪浒性流产与呼吸综合症,现在公认的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等。 病原:美国的病毒株称为SIUS病毒,荷兰则称Lelystad病毒。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产仔体弱,有的生后几天死亡。呼吸道症状:初生和哺乳期猪表现快速、困难的呼吸症状,感染猪群生长性能下降。不会有其他症状,如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等。急性呼吸综合症病例因产下的仔猪断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窝低于1头,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一旦在一个猪场已诊断发生呼吸综合症,要想改变此病的过程是难以做到的,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症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 。按猪龄隔离饲养,最好是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临床症状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八、猪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子宫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他组织则少,各种年龄猪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猪易感性最大。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殖道和皮肤粘模、消化道,经常由交配时感染。可引起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是严重危害种猪生产的一种疾病。 症状和病变:病猪通常在妊娠中期、后期流产,流产的前兆症状常见病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发生阴道炎或子宫炎,阴道流出粘性或粘脓性腥臭分泌物,排出的胎儿多为死胎,极少出现木乃伊,流产后经常伴有体温升高。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丸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无痛性肿大,性欲减退,失去配种能力。新感染本病的猪场个别病猪下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病猪有时可见关节炎、跛行或出现后躯麻痹,在皮下各处形成脓肿,呈消耗性慢性疾病,流产胎儿皮下、肌间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腔、腹内有纤维性渗出物;胃、肠粘膜有出血点;胎衣水肿、充血出血,流产母猪子宫粘膜上有多个黄白色、芝麻大小的坏死结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防治:1、全场猪群应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场内可用虎红平板凝集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敏感度高,发现阳性可疑血清进行补全结合反应试验,若为阳性,立即隔离及早处理。 2、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经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才可投入生产群使用。 3、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如果猪群发生流产,应立即隔离流产母猪,流产母猪经血清学检验为阳性者应及时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作消毒处理后再废弃,已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 4、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 九、猪喘气病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种母猪感染后,也可传给后代,导致后代不能作种用,在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引起继发性感染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流行病学: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易于发生本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本病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症状和病变:体温无多大变化,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像拉风箱似的,有喘鸣音,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身体日渐消瘦,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病程式可持续23个月以上。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炎,这是促使喘气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小母猪、怀孕和喂乳母猪,则容易发生急性型喘气病,病状与上述相似。有少数病猪发病初期体温稍有升高,病程较短,约一周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猪喘气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的尖叶和心叶呈对称性、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浅紫色呈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灰白色切面。随着病情发展,上述肺叶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突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很清楚。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变化。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继发其他猪病如猪流感、猪肺疫和猪肺比虫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防制措施:1、预防和消灭喘气病主要在于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给种猪和新生仔猪接种猪喘气病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以提高猪群免疫力。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加强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控制本病有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在严格消毒下剖腹取胎,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人工哺乳,培育和建立无特定病原(SPF)猪群,以新培育的健康母猪取代原来的母猪;采取综合性措施,净化猪场,逐步使疫场变成无喘气病的健康猪场。 4、霉素碱油剂按每千克40mg,即土霉素碱25g ,加入花生油100ml ,鸡蛋白5ml,均匀混合,在颈、背两侧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小猪2ml,中猪5ml,大猪8ml,每隔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重病猪可进行23疗程,并用氨茶碱0.51g 肌肉注射,有较好疗效。5、林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IU肌注,每天二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用泰妙灵(泰乐菌素)15 mg/kg 连续注射3天,有良好的效果。6、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 金霉素喂猪可预防猪喘气病,或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00g 林肯可霉素,连续使用3周有一定效果。7、由于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比虫都会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回页首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二)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本病是由胸膜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典型症状和病变,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突然死亡,也有表现为慢性或呈衰弱性消瘦。主要通过空气沫传播,在集约化饲养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传播,特别是运输过程拥挤或气候突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病,成年猪呈隐性过程或表现为呼吸障碍。本病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工厂化养猪五大疫病之一。症状和病变:病猪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至4142 ,不愿卧地,呼吸异常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式坐势,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末梢皮肤发绀,很快死亡。慢性则表现生长缓慢,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则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突然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带血分泌物,胸腔有血样渗出液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充血、水肿,切面似肝,坚实,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慢性病变多见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病程较长时,可见硬实的肺炎区,肺炎病灶稍凸出表面,常与胸膜发生粘连,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粘连附着物。防治:1、加强猪群预防工作,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处理。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3、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一周才重新使用。 4、发现病猪要及时治疗,新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注射,疗效较好。慢性病型治疗效果不理想。 5、发病场可以从病猪中采取病料培养,制成自家苗使用。国外已研制出菌苗并应用于生产。国内以血清7型菌制成的灭活苗,对断奶后仔猪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 6、发病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发病猪群饲料中适当添加大剂量的抗生素预防,例如添加土霉素600 g/t 饲料,连用35天,或用(林肯霉素+壮观霉素)5001000g/t 饲料,连用57天,可防止新的病例出现。抗生素虽可降低死亡率,但经治疗的病猪场仍为带菌者。 7、病猪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注意要保持足够的剂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8、感染本病较严重的猪场可用血清方法检查,逐步清除带菌猪,结合经常性的饲料添加药物进行防治,建立健康猪群。 十一、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除猪外,其他的动物和人对本病都不感染。症状和病变:潜伏期1224h ,有时长达4天,主要感染10周龄内仔猪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内含凝乳块,腥臭,病猪有渴感,皮毛粗乱,明显脱水,衰弱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大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气泡,极少死亡。病猪尸体剖解可见仔猪脱水明显,尸体消瘦;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剥落,空肠、迥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防治:1、不从疫区或病场引种,坚持自繁自养,以免传入该病。 2、免疫接种,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使用效果尚好,母猪产前免疫2次,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应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3、猪群发病,应立即封锁,固定人员饲养,对病猪停食或减食,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消毒药(高锰酸钾、复合酚等)。加强栏舍卫生消毒工作,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痢菌净散,同时肌注病毒灵和抗菌素,有一定疗效。 4、仔猪发病,要防止脱水,减轻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体液循环,缓解症状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5、遵循全进全出的操作原则,避免不同年龄的猪因免疫程度及保护力差异而发病。 6、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儿,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初生仔猪应尽早吃足初乳。各阶段的栏舍应坚持空栏消毒,间隔一周的原则。 7、在本病流行的猪场,可用病猪粪便或小肠捣碎后,给产前一月左右的母猪采食,刺激母猪产生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使新生仔猪获得免疫。 十二、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不能交互免疫,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 ,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气肿现象。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液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防治:1、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入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2、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血清免疫学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的效果。 3、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安全性可靠,但抗病力不强,常规苗只不过能耐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经过多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较好。 4、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应加强免疫。 5、加强对猪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全场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猪群消毒工作,猪群、猪体可用过氧乙酸、氯制剂如消特灵等消毒药物消毒,场地、环境选用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彻底消毒。常规消毒防疫纳入生产的日常管理。 6、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7、疫情停止后,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对猪舍、周围环境及所有工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恢复生产。 十三、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可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猪感染该病后主要出现发热、呼吸道疾病、脑脊髓炎等症状,并随年龄的不同,出现的症状和死亡率不同,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突然发病,发病早期多以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为先兆,接着2周龄内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呈现脑脊髓炎、败血症。近年来,由于对该病认识加深,加强免疫预防,大多数猪群已转为隐性带毒感染,对一个感染猪群也有不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但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鼠类是病毒的主要带毒者与传染媒介,猪感染多由于采食被鼠污染的饲料所致。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为3072h ,随猪年龄不同,症状表现不同,2周龄内仔猪表现突然发病,仔猪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41 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出现呕吐、腹泻、厌食和倦怠等症状,随后可见神经症状,阵发性肌肉震颤或痉挛,前肢呈八字形,开张站立,步态不稳,僵硬,意识丧失,作圆圈运动,严重时咽喉和四肢麻痹,吐沫流涎,不能吞咽和叫声嘶哑,侧卧不起,颈部肌肉僵硬,呈角弓张状,四肢作游泳状划动,13天内迅速死亡,死亡率很高;成年猪对本病抵抗力较强,通常为隐性感染,只表现为轻度的呼吸困难、低热、咳嗽等症状;怀孕第一胎的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哺乳母猪缺乳,所产弱仔全窝死亡。病猪解剖可见非化脓性脑膜脊髓炎、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神经炎,脑膜充血,部分有点状出血,皮肤和皮下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或坏死,气管有大量泡沫状液体,肺水肿、气肿、出血,肝、鼻有明显的白色坏死点,其他内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肾脏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有肠道卡他性炎症,扁桃体有炎症、水肿,个别病例可见胃贲部门及大弯部出血,流产胎儿有肝、鼻、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凝固性坏死。防治:1、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并经检疫无该病原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 2、猪场内不准饲养狗、猫,加强灭鼠灭蝇工作。3、疫区应做好免疫注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疫苗,母猪产前四周注射疫苗。4坚持猪群的消毒工作,发现有可疑的猪只应及时封锁、隔离病猪,消毒猪舍和周围 环境,发病猪舍用2%3%烧碱与20%石灰混合消毒,粪便、污水用消毒液严格处理后才可排出,限制病原扩散,并对全场猪群尤其是仔猪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措施。 5、对猪群坚持本病的血清学监测检查,出现阳性情况,可送有关部门鉴别是否有疫苗毒株,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具体方案进行防治。 十四、猪水肿病该病是小猪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尤其是体况健壮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四月龄也偶有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经疾病。症状和病变:多发生在断奶后一周至一月龄大,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身上。开始时仔猪出现腹泻或便秘,1或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圈,肌肉震颤,后期侧卧不起,不时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触动时表现敏感,有脚弓反射并作嘶哑的叫鸣。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一般为12天,剖检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严重的厚达23cm 。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常见,有些病猪直肠周围也有水肿。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防治:不要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种猪。仔猪断奶时应注意饲养管理,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都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出现过本病的猪群内,应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硒和维生素E,对断乳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等。按每千克体重520 ml添加,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较大剂量的锌,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mg 锌,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对病猪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采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中药针剂夏天无肌肉注射,连用一周,配合加强对病猪的护理,定时喂给水和湿饲料,有一定疗效;严重发病场可考虑制备自家苗。有证据表明该病同遗传易感性有关,通过育种工作进行筛选是预防此病的方法之一。回页首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母猪的奶通常是哺乳仔猪的理想食物。奶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和消化率远比所有的其他饲料都要高得多。除了铁以外,初生仔猪完全可以从奶中得到所有需要的养分。然而,母猪通常在泌乳的第三周达到产奶的最高峰,此后,奶的产量逐渐缓慢地下降。对于仔猪出生后第三周至第四周的营养需要,几乎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在早期的生长阶段,尽管仔猪的生长速度很快,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仔猪增重的65%左右是水分。每天增重0.2公斤的一头仔猪将需要0.04公斤的蛋白质,外加5271.84千焦的能量,才能满足蛋白质沉积和维持脂肪合成的需要。在泌乳的四周内,一头母猪分泌约180公斤的奶。根据上述对仔猪需求的估计,一头母猪在28天的泌乳期内可以生产充足的奶蛋白和能量来维持9头仔猪的需求。只有在28天以后,因哺乳仔猪营养需求量的增加和母猪奶产量的下降,必须给仔猪进行补饲。在出生后的第一和第二周,仔猪只能消化奶蛋白(酪蛋白),奶糖(乳糖)、葡萄糖和脂肪。消化淀粉、糖(蔗糖)和非奶蛋白所需要的消化酶要在较长时间后才能产生。因此,需要使仔猪的消化系统逐渐从只消化奶的类型。从奶到日粮的突然变化将导致仔猪营养应激,通常的结果是生长停滞,其表现是采食极少,几乎不增重和常常腹泻。在3周龄时,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它还不能分解来源于植物的饲料成分。在721天的这段时间里,仔猪每天采食7克的固体饲料。这个数量太少,不足以刺激酶的产生。如果在断奶后它们的消化系统对大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将导致经常性腹泻和生长停滞。一、补饲哺乳仔猪的补充饲喂也称为补饲。研究已经表明,早期断奶的仔猪只采食极少的固体饲料。众所周知,仔猪是喜动的。它们的这种行为延伸到采食活动中。据估计,从饲槽中消失的饲料中只有20%-25是仔猪采食了。另外,人们常常设想,在哺乳期经常接近饲料的仔猪能够较快地接受干饲料,因此断奶后的采食也更好。实质上,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数据支持这种设想。补饲的战略:1. 在断奶前,确保给仔猪采食适当数量的饲料,以促进肠道消化酶的产生和降低断奶后对饲料的敏感性。2. 根据经验,仔猪在断奶前必须采食400600克的补饲饲料。3. 为降低仔猪断奶后对固体饲料应激反应的影响,补饲的饲料要不含抗原(例如经过处理的大豆蛋白)。4. 断奶后连续饲喂两周相同的饲料。(一) 何时补饲 确定补饲时间必须记住以下几点:1、如果21天或早于21天断奶,由于仔猪采食浪费较大,劳动力和设备的成本较高,补饲是不经济的。断奶后潜在的腹泻问题增加了,这是由于仔猪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简而言之,在这一阶段补饲对仔猪的作用不大。 2、如果断奶迟于21天,仔猪又没有采食母猪的日粮,给仔猪补饲是一个好的理由。如果母猪产奶量仍然充足,可以降低给仔猪进行补饲的饲料量。(二) 补饲的益处对于上述理由,人们确信补饲的效果,也确信泌乳21天后断奶的同时进行补饲的几点益处:1、 断奶后仔猪的体重较大,饲料转化率较高(1.26:1)。2、 断奶时母猪的身体状况较好。3、 断奶后生长阻滞发生率降低。(三) 配制补饲料 补饲的饲料必须适口性强,体积小,所含营养适合仔猪的消化系统。由于猪消化道无法容纳大体积的饲料,补饲的饲料必须高度的浓缩。目前对使用复合日粮进行补饲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些人愿意选择一种非常贵的奶类日粮进行饲喂,直到仔猪体重达到10公斤。其他一些人愿意选择含某些鱼粉、燕麦粒和干乳清的半复合日粮。对于稍大的仔猪,补饲必须在脱脂奶、乳清的基础上添加脂肪和少量非奶物质及淀粉、高质量的非奶蛋白质,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通常,半复合类型的日粮中的乳清含量少于20,在合理的管理条件下生长虽然缓慢,但是每单位增重的成本却较低。体重大于10公斤的仔猪在日粮中不必添加奶产品,但是必须继续饲喂如燕麦粒、脂肪和鱼粉的营养物质。当仔猪最初的营养来源是来自母猪奶时,补饲日粮中的蛋白含量为14%时是适当的,饲喂高蛋白,高赖氨酸补饲日粮的唯一理由是它用作一种代乳品,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含有20%的蛋白质。用于这个目的的高质量补饲日粮是这样的:1、 含35%-40的奶产品。2、 其中的92%-94是可消化的。3、 含非抗原性原料。4、 仅含软油脂。5、 使用热处理淀粉。如果在断奶后使用不同的日粮,可以在大约4周龄时将含在大量奶的日粮替换为主要由谷物和高质量蛋白组成的成本较低的日粮。补饲料的营养成分 影响选择配料的最主要因素是成本。在配制补饲日粮时,你必须在饲料的可口性和可接受性与它的营养成分和成本之间进行平衡。补饲日粮的可口性是影响采食的最重要的因素。下面列出了补饲中最常用的部分配料和评述:原料原料特性评价低成本代乳日粮的原料选择玉米高能量谷物小麦高能量谷物大豆粉容易吸收的蛋白质补充料燕麦粒适口性好,通常价格合理。玉米片适口性好,通常费用较高。鱼粉价格贵,质量不一样,目前存在适口性的问题,赖氨酸的重要来源。可提高适口性的高成本日粮脱脂奶粉通常太贵。乳清粉按20%的比例添加。糖通常不经济,不能持续促进采食或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动物脂肪按最高10%的比例添加油脂可增加采食量,必须添加进补料中。抗生素防病,促生长。有好的促生长作用和饲料报酬的半复合补饲日粮。这种日粮可以作为代乳品在断奶后两周饲喂。记住,仔猪在采食了630克的补饲饲料后,应该增重500克左右(饲料转化率为1.26:1)。在补饲饲料中添加脂肪的效果较好。二、影响补饲进食的因素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补饲量:(1) 饲喂系统:(2) 饲料的可口性;(3) 环境;(4) 母猪的胎次; (5) 母猪的能量摄入,奶产量和奶的营养成分;(6) 仔猪的健康、活力和生长速度;(7) 水的可用性仔猪在7周龄内通常可以采食5.5公斤的补饲料。饲料的新鲜度:刺激仔猪增加补饲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饲料的新鲜度。在清除陈旧饲料、添加新饲料时,不要将太多的补饲饲料添加到饲槽中,以免饲料发霉、污染,招来苍蝇。每天少量、多次添加饲料是补饲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够保证补饲的饲料总是新鲜的,而且能刺激仔猪对新饲料的好奇,有助于鼓励仔猪多采食。应选择在远离分娩室的一栋干燥低温的建筑物存储饲料。不要将饲料存放在分娩室内的料桶中,因为桶中的饲料将因吸收室内气味而使适口性降低。 每日添加补饲料可以使仔猪定时采食,但从劳动力来看,却是花费较大的。虽然鼓励每日饲喂,而每周向饲槽添加饲料进行补饲的方法是最经济的,尽管这样可能降低饲料的采食量和断奶仔猪的体重。通过饲喂颗粒或粗粒饲料,能够刺激仔猪的饮水,但是它们能够获得新鲜饮水却是重要的。如果在仔猪断奶后34周,不稳定地供应新鲜饮水,补饲料的摄入将明显地减少。当仔猪在产仔圈适应了断奶时的饮水系统,仔猪也就习惯了乳头饮水器。乳头饮水器必须向下,以防仔猪玩耍乳头饮水器,虽然仔猪仍然在乳头饮水器下玩耍,但在这个位置上浪费的水量却明显地减少了。 如何给仔猪补料:(1) 当仔猪在7日龄,应该给仔猪补料。在一个清洁、干燥和坚硬的地面,撒上少量的饲料。最初,仔猪对这种方式提供的饲料会显示出极大的兴趣。(2) 在地面饲喂持续34天或直到仔猪开始进食饲料。(3) 每天清扫掉未吃完的饲料,换上新的饲料。(4) 当仔猪可以采食较多的饲料时,放入可以同时容纳一窝仔猪采食的一个相当重的、浅圆形的饲槽。在这样一个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