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好课讲稿.docx_第1页
评好课讲稿.docx_第2页
评好课讲稿.docx_第3页
评好课讲稿.docx_第4页
评好课讲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暑期“农村中心学校校本培训指导者培训”学习心得当涂县 乌溪中心学校 方勇一、当前听课评课中常见的现象1、听评课匆忙无准备目前我们老师实际听课评课现状却是为了完成任务,听评课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材不熟悉,在课堂上出现听而未思、在可课下出现评而未透的现象,听课评课记录也仅仅是一个流水账。2、听评课缺少思考和技术现实中,老师课听得认真,教学过程也记录的比较详细,课听完展开分析评价时却很难下笔,最后不得不随意说几句不着边际的大话了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起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定的听课评课技术。3、听评课模式化听课者先入为主,带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审视课堂,试图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去看待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的预设性,而忽视课堂的生成性;过分倚重课堂的共性,而轻慢课堂的个性模式化的听评课方式常导致听课评课的大而空、走过场现象,陷入反复听评、听评反复的怪圈。4、听评课文本化听课记录上事无巨细,一字不落,毫无甄别地记录着整堂课教师授课的内容、提问、语言的过渡、学生发言、板书内容忽视自我在听课前、听课中、听课后的问题探索、智慧角力和价值判断,最后听课等同于抄课。5、听评课极端化一是专挑短处:是一种以否定为主、伤害授课教师自尊的评课方式专找教师课上的失误、专听学生表达的不足;二是专找长处:是一种虚假的、讲好话的、皆大欢喜的评课方式少讲或不讲问题,在一片赞扬声中掩盖了不足,听评课演化成了互相吹捧。二、听课评课应该是观课议课1、听课实为观课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课堂主体、活动方式、教学途径等都不同于传统课堂。新课程提倡课堂多元主体、教师多元途径、学习多元方式。这里边,需要的不只是教学话语,更多的是教学活动、实践过程、学生参与等。课堂上,可看的成分越来越多,但凭听是不能获取全面信息的。听课实质上是课堂观察。2、评课走向议课是一种必然(1)评 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这个客在评课活动中处于被评的地位; 议 是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一起围绕共同的话题积极互动、平等交流、彼此接纳。(2)评课主要将授课教师的表现、展示作为对象;议课以改进、发展教学为主要目的。(3)评课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三、树立观课议课的五种意识1、对话意识首先,听评课教师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独特性我有权利、有义务进行思考和表达;其次,对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认真倾听、积极反思。2、欣赏意识授课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是艺术性的劳动,授课教师最大程度上发挥的她的聪明才智。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能充分感受授课主体的优点即便是暴露出问题,也应以积极的心态感觉其存在的价值。3、交流意识观课议课前了解与授课有关的情况,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议课。有了这些交流的基础,观课议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和层面。4、分享意识要把授课教师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才能分享到授课者的成功,避免观课议课者处于被动地位。5、援助意识带着援助的意识,带着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观别人的优势,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可以使观课议课的效益最大化。四、观课的学科知识准备1、熟悉学科课程标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来讲,不管是授课还是观课,都应该明确课程标准上针对某节课所需求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课程目标任务;实施建议;内容标准(在了解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应全面系统掌握教材整体的知识体系,每册教材、各单元、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新课程标准在教与学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特点、新理念和新要求等。2、具备深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熟悉教材体系和教法在观课的过程中,要准确评判授课教师在把握知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观课教师应该具备比单纯面对学生时更深刻而全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发现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在教材体系方面,首先要全面熟悉自己所教学科某一完整学段的所有教材;其次,要了解相邻学段的教材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法方面,虽然无定法,但始终要体现新课程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切实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2)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观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能发现授课教师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所教学生的现实特点,也才能对授课教师的目标达成情况作出符合事实的判断。(3)具备教材解读能力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在教材的解读能力方面,对一名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是: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选取除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在教材的使用上,要求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站在“课程要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高度,开拓思路,打开视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和经验,以及社会实践、社区资源、历史文化,乃至相邻学科相关知识等重新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改”等处理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各种信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各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善于关注各方面的相关课改经验,获取新的信息。对观课来讲,这些信息能提高观课的品味,使观课者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敏锐的发现所观察课堂的优缺点。 五、观课心态的准备1、互助的心态 一方面是为了帮授课教师,为了使执教者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是观课者的一个学习机会,是一个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双方快速发展的平台。2、平等对话的心态既要克服消极接受批评和批判的唯唯诺诺的心态,又要防止高傲的、拒人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使参与者之间实现真正的倾听和切磋。3、坦诚交流的心态我们都习惯于管课后的交流,事实上,观课前后都应该有交流,并且观课前交流的作用往往是超过观课后的交流。观课前可了解与即将观察的课堂的相关情况,也可以了解授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4、欣赏的心态观课教师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能充分地感受授课主体的优点,体会到授课者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其存在的价值。5、分享的心态观课者要把授课者的工作成效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工作之中,才能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办法。6、直面问题的心态一方面,授课教师不要介意暴露自己的不足,不必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观课者在尊重课堂实际的前提下,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应围绕主要的问题和困惑展开讨论,而不是仅仅一味的肯定合理的地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观课议课中在面对问题或困惑时,不要随意下结论,对课堂事件的评价要对事不对人,通过课堂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发现错误让别人处于难堪的境地。7、尊重实际的心态观课要尊重教师实际,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用相同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对象做要求和评价。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教学的一些问题和思考,观别人的优势,察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便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六、观课议课新流程之一 课前会议课前会议指在课堂观察前,观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在一起进行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主题、重点、制作量表等。课前会议可以看做是观课步骤的第一步,最迟应安排在课堂观课的前一天。课前会议的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沟通的平台,让观课教师了解课情、学情,以便能确定观察点。主要内容是:协商观课主题,确定观察点;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前的教学说明;观课教师提问、授课教师进一步阐述;确定议课的时间、地点。1、观课者与授课者共同确定观课的主题主题应尽可能具体并且可观察得到的,主题的确定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逐层考虑的。观课的主题是非常多的,如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素养、资源利用、学生表现、动机激发、师生互动、创新鼓励等。2、观课前授课教师作教学说明课前的观课说明不完全等同于说课,侧重于三个方面:(1)说教学背景评课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并不清楚教学的进程,执教者第一课时已经做过的事情,他却责问上课老师为什么不做。面对批评,授课教师还只能“虚心接受”。介绍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这可以避免观课教师在不知道教学背景和全局的情况下信口开河。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2)介绍自己的教学创新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创新,其他参与者不能先入为主,带着约定俗成的筐子主观臆断,而是先接纳、先倾听,以审视和研究态度理解一个新世界。(3)介绍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教学活动在授课教师做观课说明的时候,我们不主张其他教师用过多的意见干扰做课教师的设计和信息。另外,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做课前说明。七、观课议课新流程之二 课中观察1、观什么?(1)观教师a) 组织能力包括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b) 注意的中心观课者除了要观察教师的授课时是否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会不会因过多地关注优秀生而将学困生加以边缘化,还要观察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是否在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上。c) 教学机智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锐、快速地运用教学机智,能否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能否恰当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d) 教学态度观课时要注意观察教师能否充分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热情而宽容地对待他们。e) 教学境界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生成人格是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境界。f) 专业知识和能力观察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传授能力。(2)观学生a) 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全员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b) 交往特征观察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c) 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以及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d) 情绪状态观察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课堂上会议的笑声、专注聆听的表情都表明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e) 发展状态观察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一看学生学习时是否各尽所能,感到踏实;二要看学生对今后的学习是否会充满信心和有兴趣。(3)教室环境和教学材料2、观课的基本要求(1)克服一些观课现象a) 把观课当做任务来做,造成老师们并非出于主动地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b) 无准备,随便听观课活动中,没有事先作准备的意识和习惯,以为带着纸笔就可以进入课堂,在课堂汇总要么是记录一些感兴趣的部分,要么是听到底,记到底,成了纯粹的记录员。实际上,观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观课活动实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观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学科内容在新一轮课改中有什么新要求、主要观什么(是看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内容还是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双边教学活动)、我要学点什么等,要做到心中有数。c) 不守时,影响课堂教学。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选定观课位置等待上课,既是对上课教师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和其他观课教师的尊重。d) 精力不集中,观课不到位有的与其他教师谈论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有的带着自己的工作任务(备课、改作业);有的趁此机会养精蓄锐闭目养神e) 简单处理:只关注教师单方面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引起足够的关注;只记录教学过程,没有点评;f) 议课专业户:自己很少或从来不上课,观课议课是他们的中心工作g) 观课专业户:观课就是为了观课,没有问题,不去思考,甚至没有反馈h) 仿课专业户:观课仅仅是为了去模仿(2)观课者要进入三种角色a) 进入学生角色 观课者必须有意识地放下架子,使自己处于学的情景中。在观课过程中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b) 进入教师角色 假如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这样?授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行不行?c) 进入指导者角色作为指导者的角色,观课后一定要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并结合具体课例进行指导。既肯定其优点,更要指出授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点拨疑团。(3)明确观课的基本要求a) 做好观课前的准备b) 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八、观课议课新流程之三 课后分析1、课后分析从这些方面入手(1)教学目标的表述及达成程度学生学到了教师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2)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大家可以谈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物理空间的运用,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3)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谈谈课堂容量合适吗?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否可行?(4)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在教学中,全班学习、小组讨论、个别化学习这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要注意三者的配合和运用。(5)教材的恰当运用程度教师是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的?(6)教学手段运用的合理程度板书的设计与使用是否合适?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如其分?(7)师生关系、角色学生有无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无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教师经常与哪些学生交往,为什么?师生互动式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2、反馈和矫正观课信息的形式(1)观课量表评定 将观课结果通过量表形式记载下来反馈给教师,授课教师能从量表上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授课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自己本堂课和教学质量能做出定量的估计。(2)座谈会 授课教师可以听到来自多位观课者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进步。(3)个别交谈 观课者与授课教师一对一地交换意见,既可以保护执教者的自尊心,又可以使问题的探讨更深入。(4)其他间接形式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一些不便于在公开场所中交换的问题),观课者不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即可通过书信、电邮、短信、电话等方式把自己的看法反馈给授课教师。3、反馈时应注意的问题:(1)反馈意见内容要尽量具体要做到有理有据、不空洞、不说教,不似是而非,要让人容易理解。(2)反馈意见态度要和蔼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