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练习一(1-3章)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答: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君选拔人才,完全以贤能与否作为标准,超越了“尊尊亲亲”的伦常要求,因此就必须格外谨慎地进行考察了。B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C孟子所说的进贤要倾听国人的意见,在现今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没有现实意义。D唯有亲见其贤良与否,才能做最好的判断。孟子重点劝说君主要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要为左右臣下所蒙蔽;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力,不要只凭耳闻。“进贤”是治国的必备要件之一,孟子提出怎样的用人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答:_三、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这里所说的“与人为善”和我们现在的“与人为善”是一样的。B孟子说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C除了子路而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D. 从闻过则喜到闻善言则拜,再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结合上面选段,请说明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3分)答:_四.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恶乎长:擅长什么。分析辨析言辞。馁:缺乏力量。是集义所生者: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于义,日积月累,然后自然产生浩然之气。非义袭而取之: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慊(qie):足。闵:忧虑。正:中止。芒芒然:疲倦的样子。7.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B.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8.孟子“养气”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上为后来学者所阐发。北宋苏辙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苏辙观点的理解。(3分)答:_孟子分章节练习三(4-6章)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释】沈同:齐国大臣。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讨伐燕国,是战国中期的一项重大事件。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民众因此遭受苦难,所以是可以讨伐的。B孟子指出,讨伐燕国者必须施行优于燕国的政治措施,否则,伐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C孟子认为,燕国的国政败坏,齐人身为天吏,替天行道,可以讨伐燕国。但如果让燕国人讨伐燕国人,则不值得鼓励。D孟子认为,礼乐征伐这样的大事,不是谁都有权力去做的,因此他明确反对让像燕国一样暴虐的同为诸侯国的齐国去讨伐燕国。2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3分)答: 二、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注释】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3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山成语_;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_的建议。4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5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6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3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墨者夷子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于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予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于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蘽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于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束子忱然,为间日:“命之矣!”(选自孟子滕文公上)7孟子认为夷子是墨家学者,墨家办理丧事是以“_”(一个字)作为原则的,但夷子却“_”(四个字),那是用他所鄙薄的方式来对待双亲;夷子则以“_ (四个字),只是从自己的父母开始施行”来辩解。8上面的选段记述了孟子与墨家学者的一次交锋,在这次交锋中(特别是倒数第二段)孟子阐明了他的什么观点?答: 孟子分章节练习三(7-9章)一、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孟子万章上)孟子说,孔子在卫国时寄住在_家里;后遇到宋国的桓司马企图在半路上杀害他,这时他处在危难中,便寄住在_家里。孟子认为,如果孔子在卫国和齐国时寄住在痈疽与宦官瘠环家里,便是“_”(四个字)了。2请简要概括一下孟子在这里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答: 二、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注:子产:即公孙侨,郑大夫公子发之子,公元前543年在郑执政,当政二十多年,内政外交都有成就,公元前522年病死。圉圉(y)焉:拘束困倦的样子。 洋洋焉:舒畅得意的样子。3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叫校人“_”(三个字),校人却“_”(四个字);而从子产反复说“_”(四个字)来看,子产还是相信校人的。4子产被骗说明什么道理或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简述之。(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1),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孟子离娄下)注:(1)有服:服丧。5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捆绑起来”。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C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D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6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文字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离娄上)答: 四、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离娄下)7对以上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B“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句体现出大禹的不治好水不回家的决心。C“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的意思是说,应正好衣冠,然后“往救之”,方不失君子风范。D因为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者。8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 孟子分章节练习四(10-14章)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1在这个选段,孟子_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可以用_这个成语来概括;对于如何和古人交朋友,孟子提出了读古书要_的见解。(3分)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3分)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孟子万章下)注孟献子:鲁国的卿孟氏,“献”是他的谥号。答: 二、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3孟子认为仁,是_;义,是_。孟子由性善这个基点出发,认为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3分)4“求其放心而已矣”这里的“放心”和现代人所说的“放心”,意义有无差别?孟子的“求放心”指什么?(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宋牼将之楚,孟子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注宋牼,战国时宋国有名的学者,属墨家。牼音kng。石丘,宋国地名。秦楚构兵秦、楚两国交兵,构,交也。楚怀王十七年,楚与秦战于丹阳(今河南丹水县南),秦大败楚军。遇,契合。指,通“旨”,大意。号,用以号召的名义。5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怀王十六年,秦、楚交恶,一场恶战正要开打。在大战前夕,宋要说服秦、楚之君不要打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但是在孟子看来,宋的手段、说辞却不大高明。B孟子劝宋牼要以仁义来说服秦、楚之君,让秦、楚两国都趋向仁义,最后必然能够完成王业。本文段旨在警告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要实行仁政,否则便有亡国的危险。C孟子认为基于利害关系的和平,实际上隐伏着很多不和平的因素,这就是人与人之间都以利害关系相互对待,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冲突,必然导致争斗,失去稳定与和平。相反,如果以仁义为前提赢得和平,则会保持长久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不会失去和平,而且还会使天下人心归服,安定统一。D这是因为,基于仁义的和平,使人与人之间都以仁义道德相互对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人人忠诚谦让,仁爱正义。当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战争的危机呢? 6你同意孟子的观点“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吗?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举两例加以佐证。答: 四、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7孟子认为,孩提之童都知道孝敬父母,等长大后都知道尊敬兄长,说明爱亲敬长是_,有了这些就能够_,这个选段表现了孟子的_思想。8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的理解。(3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注指:同“旨”。不下带而道存:朱蕉集注云:“古人视不下带,则带之上乃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9孟子认为:_,是“善言”; _,是“善道”;君子所应奉行的是_。(用自己的话回答)10结合上面的选段,请谈谈你对孟子如何进行自身修养的理解。答: 六、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告子上)注考,考察、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唐山市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 2025至2030中国观赏鱼饲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2025年西安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真题
- 娄底市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真题2025
- 安徽省烟草专卖局系统考试真题2025
- 安全员abc题库一样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蜂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必考版肾内科试题及答案集
- 2025年必考版-大专内科消化题目及答案
- 学堂在线 中国建筑史-史前至两宋辽金 章节测试答案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论文
- 《现代文阅读技巧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案》
- 5、二级供应商品质管理
- 2025年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4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上海高三物理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医院医学影像科科室年终总结
- 温岭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环评报告
- 医院食堂服务人员培训计划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考试题库(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范修订与培训效果)试题
- 2025年下半年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