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等比数列.doc_第1页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doc_第2页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doc_第3页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doc_第4页
高考数学等比数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29)等比数列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二命题走向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同样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出题的重点。客观性的试题考察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对基本的运算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数列知识为工具。预测07年高考对本讲的考察为:(1)题型以等比数列的公式、性质的灵活应用为主的12道客观题目;(2)关于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知识交汇题的解答题也是重点;(3)解决问题时注意数学思想的应用,象通过逆推思想、函数与方程、归纳猜想、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它将能灵活考察考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点精讲1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即:数列对于数列(1)(2)(3)都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依次是2,5,。(注意:“从第二项起”、“常数”、等比数列的公比和项都不为零)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说明:(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知道:当公比时该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若为等比数列,则。3等比中项如果在中间插入一个数,使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的等比中项(两个符号相同的非零实数,都有两个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当时, 或;当q=1时,(错位相减法)。说明:(1)和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通项公式中是不要混淆;(3)应用求和公式时,必要时应讨论的情况。四典例解析题型1:等比数列的概念例1“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一定是递减数列”;“a,b,c三数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2=ac”;“a,b,c三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2b=a+c”,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四个命题中只有最后一个是真命题。命题1中未考虑各项都为0的等差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命题2中可知an+1=an,an+1an未必成立,当首项a10时,anan,即an+1an,此时该数列为递增数列;命题3中,若a=b=0,cR,此时有,但数列a,b,c不是等比数列,所以应是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将条件改为b=,则成为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点评:该题通过一些选择题的形式考察了有关等比数列的一些重要结论,为此我们要注意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重要结论。例2命题1: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b(a1),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命题2: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0),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命题3: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an,则数列a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上述三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解析: 由命题1得,a1=a+b,当n2时,an=SnSn1=(a1)an1。若an是等比数列,则=a,即=a,所以只有当b=1且a0时,此数列才是等比数列。由命题2得,a1=a+b+c,当n2时,an=SnSn1=2na+ba,若an是等差数列,则a2a1=2a,即2ac=2a,所以只有当c=0时,数列an才是等差数列。由命题3得,a1=a1,当n2时,an=SnSn1=a1,显然an是一个常数列,即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因此只有当a10;即a1时数列an才又是等比数列。点评:等比数列中通项与求和公式间有很大的联系,上述三个命题均涉及到Sn与an的关系,它们是an=,正确判断数列an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都必须用上述关系式,尤其注意首项与其他各项的关系。上述三个命题都不是真命题,选择A。题型2:等比数列的判定例3(2000全国理,20)()已知数列cn,其中cn2n3n,且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设an、bn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cn=an+bn,证明数列cn不是等比数列。解析:()解:因为cn1pcn是等比数列,故有:(cn1pcn)2(cn2pcn1)(cnpcn1),将cn2n3n代入上式,得:2n13n1p(2n3n)22n23n2p(2n13n1)2n3np(2n13n1),即(2p)2n(3p)3n2(2p)2n1(3p)3n1(2p)2n1(3p)3n1,整理得(2p)(3p)2n3n0,解得p=2或p=3。()证明:设an、bn的公比分别为p、q,pq,cn=an+bn。为证cn不是等比数列只需证c22c1c3。事实上,c22(a1pb1q)2a12p2b12q22a1b1pq,c1c3(a1b1)(a1p2b1q2)a12p2b12q2a1b1(p2q2),由于pq,p2q22pq,又a1、b1不为零,因此c22c1c3,故cn不是等比数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推理和运算能力。例4(2003京春,21)如图31,在边长为l的等边ABC中,圆O1为ABC的图31内切圆,圆O2与圆O1外切,且与AB,BC相切,圆On+1与圆On外切,且与AB、BC相切,如此无限继续下去.记圆On的面积为an(nN*),证明an是等比数列;证明:记rn为圆On的半径,则r1=tan30=。=sin30=,所以rn=rn1(n2),于是a1=r12=,故an成等比数列。点评:该题考察实际问题的判定,需要对实际问题情景进行分析,最终对应数值关系建立模型加以解析。题型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例5一个等比数列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4,那么所得的三项就成为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三项加上32,那么所得的三项又成为等比数列,求原来的等比数列。解析:设所求的等比数列为a,aq,aq2;则2(aq+4)=a+aq2,且(aq+4)2=a(aq2+32);解得a=2,q=3或a=,q=5;故所求的等比数列为2,6,18或,。点评:第一种解法利用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先求公比,后求其它量,这是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思路简单、实用,缺点是有时计算较繁。例6(2006年陕西卷)已知正项数列,其前项和满足且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解析:10Sn=an2+5an+6, 10a1=a12+5a1+6,解之得a1=2或a1=3。又10Sn1=an12+5an1+6(n2), 由得 10an=(an2an12)+6(anan1),即(an+an1)(anan15)=0an+an10 , anan1=5 (n2)。当a1=3时,a3=13,a15=73,a1, a3,a15不成等比数列a13;当a1=2时,,a3=12, a15=72,有 a32=a1a15 , a1=2, an=5n3。点评:该题涉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与等比数列通项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结果。题型4: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应用例7(1)(2006年辽宁卷)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A B C D(2)(2006年北京卷)设,则等于( )AB C D(3)(1996全国文,2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S62S9,求数列的公比q;解析:(1)因数列为等比,则,因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即,所以,故选择答案C。(2)D;(3)解:若q=1,则有S3=3a1,S6=6a1,S9=9a1。因a10,得S3+S62S9,显然q=1与题设矛盾,故q1。由S3+S6=2S9,得,整理得q3(2q6q31)=0,由q0,得2q6q31=0,从而(2q31)(q31)=0,因q31,故q3=,所以q=。点评:对于等比数列求和问题要先分清数列的通项公式,对应好首项和公比求出最终结果即可。例8(1)(2002江苏,18)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1b11,a2a4b3,b2b4a3分别求出an及bn的前10项的和S10及T10;(2)(2001全国春季北京、安徽,20)在1与2之间插入n个正数a1,a2,a3,an,使这n2个数成等比数列;又在1与2之间插入n个正数b1,b2,b3,bn,使这n2个数成等差数列.记Ana1a2a3an,Bnb1b2b3bn.()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当n7时,比较An与Bn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3)(2002天津理,22)已知an是由非负整数组成的数列,满足a10,a23,an1an(an12)(an22),n3,4,5,()求a3;()证明anan22,n3,4,5,;()求an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Sn。解析:(1)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2a42a3,b2b4b32已知a2a4b3,b2b4a3,b32a3,a3b32得 b32b32b30 b3,a3由a11,a3知an的公差为d,S1010a1由b11,b3知bn的公比为q或q当q时,当q时,。(2)()设公比为q,公差为d,等比数列1,a1,a2,an,2,等差数列1,b1,b2,bn,2。则A1a11q A21q1q2 A31q1q21q3又an21qn12得qn12,Anqq2qnq(n1,2,3)又bn21(n1)d2 (n1)d1B1b11d B2b2b11d12d Bn1d1ndn()AnBn,当n7时证明:当n7时,2358An Bn7,AnBn设当nk时,AnBn,则当nk1时,又Ak+1且AkBk Ak1kAk1Bk1又k8,9,10 Ak1Bk10,综上所述,AnBn成立.(3)()解:由题设得a3a410,且a3、a4均为非负整数,所以a3的可能的值为1,2,5,10若a31,则a410,a5,与题设矛盾若a35,则a42,a5,与题设矛盾若a310,则a41,a560,a6,与题设矛盾.所以a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3,a3a12,等式成立;假设当nk(k3)时等式成立,即akak22,由题设ak1ak(ak12)(ak22),因为akak220,所以ak1ak12,也就是说,当nk1时,等式ak1ak12成立;根据和,对于所有n3,有an+1=an1+2。()解:由a2k1a2(k1)12,a10,及a2ka2(k1)2,a23得a2k12(k1),a2k2k1,k1,2,3,即ann(1)n,n1,2,3,。所以Sn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基础知识,以及准确表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5:等比数列的性质例9(1)(2005江苏3)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首项a13,前三项和为21,则a3a4a5( )(A)33 (B)72 (C)84 (D)189(2)(2000上海,12)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有等式 成立。解析:(1)答案:C;解: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由题意得:a1+a2+a3=21,即3+3q+3q2=21,q2+q-6=0,求得q=2(q=3舍去),所以a3+a4+a5=q2(a1+a2+a3)=4故选C。(2)答案:b1b2bnb1b2b17n(n17,nN*);解:在等差数列an中,由a100,得a1a19a2a18ana20nan1a19n2a100,所以a1a2ana190,即a1a2ana19a18an1,又a1a19,a2a18,a19nan1a1a2ana19a18an1a1a2a19n,若a90,同理可得a1a2ana1a2a17n,相应地等比数列bn中,则可得:b1b2bnb1b2b17n(n17,nN*)。点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及其有关计算能力。例10(1)设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前n项和为80,前2n项和为6560,且前n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求此数列的首项和公比q。(2)在和之间插入n个正数,使这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求所插入的n个数之积。(3)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项数是偶数,它的所有项的和等于偶数项和的4倍,且第二项与第四项的积是第3项与第4项和的9倍,问数列lgan的前多少项和最大?(lg2=0 3,lg3=0.4)解析:(1)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依题意设:a10,Sn=80 ,S2n=6560。 S2n2Sn ,q1;从而 =80,且=6560。两式相除得1+qn=82 ,即qn=81。a1=q10 即q1,从而等比数列an为递增数列,故前n项中数值最大的项为第n项。a1qn-1=54,从而(q1)qn-1=qn-qn-1=54。qn-1=8154=27 q=3。a1=q1=2故此数列的首为2,公比为3。(2)解法1:设插入的n个数为,且公比为q,则。解法2:设插入的n个数为,。(3)解法一 设公比为q,项数为2m,mN*,依题意有:,化简得,设数列lgan前n项和为Sn,则Sn=lga1+lga1q2+lga1qn1=lga1nq1+2+(n1)=nlga1+n(n1)lgq=n(2lg2+lg3)n(n1)lg3=()n2+(2lg2+lg3)n可见,当n=时,Sn最大,而=5,故lgan的前5项和最大,解法二 接前,,于是lgan=lg108()n1=lg108+(n1)lg,数列lgan是以lg108为首项,以lg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令lgan0,得2lg2(n4)lg30,n=5.5,由于nN*,可见数列lgan的前5项和最大。点评:第一种解法利用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先求公比,后求其它量,这是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思路简单、实用,缺点是有时计算较繁;第二种解法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与“首末项等距”的两项积相等,这在解题中常用到。题型6:等差、等比综合问题例11(2006年广东卷)已知公比为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为9,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为。()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对给定的,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10项之和。解析:()依题意可知:,()由()知,,所以数列的的首项为,公差,,即数列的前10项之和为155。点评:对于出现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一定要区分开各自的公式,不要混淆。五思维总结1等比数列的知识要点(可类比等差数列学习)(1)掌握等比数列定义q(常数)(nN),同样是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依据,也可由anan2来判断;(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3)对于G 是a、b 的等差中项,则G2ab,G;(4)特别要注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应分为q1与q1两类,当q1时,Snna1,当q1时,Sn,Sn。2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等比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比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比为,则有;对于等比数列,若,则,也就是:,如图所示:。若数列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28)数列概念及等差数列一课标要求: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二命题走向数列在历年高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至二个客观性题目和一个解答题。对于本将来讲,客观性题目主要考察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预测07年高考:1题型既有灵活考察基础知识的选择、填空,又有关于数列推导能力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答题;2知识交汇的题目一般是数列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应用问题联系的综合题,还可能涉及部分考察证明的推理题。三要点精讲1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 的项叫第项(也叫通项)记作;数列的一般形式:,简记作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的第n项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例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7,),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说明:表示数列,表示数列中的第项,=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 =; 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序号:1 2 3 4 5 6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通常用来代替,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4)数列分类: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5)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 数列的递推公式。2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或。(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说明:等差数列(通常可称为数列)的单调性:为递增数列,为常数列, 为递减数列。(3)等差中项的概念:定义: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其中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和的求和公式:。四典例解析题型1:数列概念例1根据数列前4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1)1,3,5,7;(2),;(3),。解析:(1)=2; (2)= ; (3)= 。点评: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到另一个数集的对应关系,这对考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例2数列中,已知,(1)写出,; (2)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解析:(1),; (2)令,解方程得, 即为该数列的第15项。点评:该题考察数列通项的定义,会判断数列项的归属。题型2:数列的递推公式例3如图,一粒子在区域上运动,在第一秒内它从原点运动到点,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在x轴、y轴及其平行方向上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长度。(1)设粒子从原点到达点时,所经过的时间分别为,试写出的通相公式;(2)求粒子从原点运动到点时所需的时间;(3)粒子从原点开始运动,求经过2004秒后,它所处的坐标。解析:(1) 由图形可设,当粒子从原点到达时,明显有 , 。,。,即。 (2)有图形知,粒子从原点运动到点时所需的时间是到达点所经过得时间 再加(4416)28秒,所以秒。(3)由2004,解得,取最大得n=44,经计算,得19802004,从而粒子从原点开始运动,经过1980秒后到达点,再向左运行24秒所到达的点的坐标为(20,44)。点评:从起始项入手,逐步展开解题思维。由特殊到一般,探索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这是解答数列问题一般方法,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所在。例4(1)已知数列适合:,写出前五项并写出其通项公式; (2)用上面的数列,通过等式构造新数列,写出,并写出的前5项。解:(1) ,; (2), ,点评:会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又一种重要方法,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题型3:数列的应用例5(05广东,14)设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表示这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_;当时, (用表示)。答案:5,图B解析:由图B可得,由,可推得n每增加1,则交点增加个,。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是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模型来处理。例6(2003京春理14,文15)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观察表中数据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入表中空白(_)内。答案:140 85解析:从题目所给数据规律可以看到:收缩压是等差数列.舒张压的数据变化也很有规律:随着年龄的变化,舒张压分别增加了3毫米、2毫米,照此规律,60岁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0;85.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了如何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它不需要技能、技巧及繁杂的计算,需要有一定的数学意识,有效地把数学过程实施为数学思维活动。题型4:等差数列的概念例7(2001天津理,2)设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n2,则an是(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答案:B;解法一:an=an=2n1(nN)又an+1an=2为常数,常数an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解法二:如果一个数列的和是一个没有常数项的关于n的二次函数,则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递推式an=SnSn1的推理能力.但不要忽略a1,解法一紧扣定义,解法二较为灵活。例8(2006年江苏卷)设数列、满足:,(n=1,2,3,),证明: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n=1,2,3,)证明:必要性: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0,(n=1,2,3,)成立;又=6(常数)(n=1,2,3,)数列为等差数列。充分性:设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n=1,2,3,), 得:= 从而有得:,由得:(n=1,2,3,),由此,不妨设(n=1,2,3,),则(常数)故从而得:,故(常数)(n=1,2,3,),数列为等差数列。综上所述: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等差数列且(n=1,2,3,)。证法二:令An = a n+1- a n,由b nb n+1知a n - a n+2a n+1- a n+3。从而a n+1- a na n+3 - a n+2,即AnAn+2(n=1,2,3,)由c n = a n + 2a n+1 + 3a n+2, c n+1 = 4a n+1 + 2a n+2 - 3 a n+3得c n+1-c n=( a n+1- a n+2(a n+2- a n+1)+3(a n+3 - a n+2),即An+2An+1+3An+2=d2. 由此得An+2+2An+3+3An+2=d2. -得(An-An+2)+2(An+1- An+3)+3(An+2- An+4)=0 因为An-An+20,An+1- An+30,An+2- An+40,所以由得An-An+2=0(n=1,2,3,)。于是由得4An+2An+1=An+1+2An+2+3An+2=d2, 从而2An+4An+1=4An+1+2An+2=d2 由和得4An+2An+1=2An+4An+1,故An+1= An ,即a n+2- a n+1= a n+1- a n(n=1,2,3,),所以数列a n是等差数列。点评:该题考察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我们要讲平时积累的方法巧妙应用,有些结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题型5: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例9(2006年全国卷I)设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则( )A B C D解析:,将代入,得,从而。选B。点评: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将因式转化为只含首项和公差的式子,变元减少,因式就容易处理了。例10(1)(2005湖南16)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证明解析:(1)(I)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即d=1。所以即(II)证明因为,所以 点评:该题通过求通项公式,最终通过通项公式解释复杂的不等问题,属于综合性的题目,解题过程中注意观察规律。题型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例11(1)(2002京皖春,11)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 )A.13项B.12项C.11项D.10项(2)(2001全国理,3)设数列an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A.1 B.2 C.4 D.6(3)(2006年全国卷II)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则( )A B C D解析:(1)答案:A设这个数列有n项n13(2)答案:B前三项和为12,a1a2a312,a24a1a2a348,a24,a1a312,a1a38,把a1,a3作为方程的两根且a1a3,x28x120,x16,x22,a12,a36,选B.(3)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和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2(1)(2000全国文,18)设an为等差数列,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77,S1575,Tn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Tn。(2)(1998全国文,25)已知数列bn是等差数列,b1=1,b1+b2+b10=100.()求数列bn的通项bn;()设数列an的通项an=lg(1+),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试比较Sn与lgbn+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Sn=na1n(n1)dS77,S1575,即解得a12,d1a1(n1)d2(n1)。,数列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为2,公差为,Tnn2n(2)()设数列b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 bn=2n1.()由bn=2n1,知Sn=lg(1+1)+lg(1+)+lg(1+)=lg(1+1)(1+)(1+),lgbn+1=lg.因此要比较Sn与lgbn+1的大小,可先比较(1+1)(1+)(1+)与的大小.取n=1,有(1+1),取n=2,有(1+1)(1+),由此推测(1+1)(1+)(1+).若式成立,则由对数函数性质可断定:Snlgb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式。(i)当n=1时已验证式成立。(ii)假设当n=k(k1)时,式成立,即(1+1)(1+)(1+).那么,当n=k+1时,(1+1)(1+)(1+)1+(1+)=(2k+2)。(2k+2)2()2,.因而 这就是说式当n=k+1时也成立.由(i),(ii)知式对任何正整数n都成立.由此证得:Snlgbn+1。评述: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求解和应用,对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先理清思路再行求解。题型7: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变形公式例13(1)(2002上海春,16)设an(nN*)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且S5S6,S6S7S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d0B.a70C.S9S5D.S6与S7均为Sn的最大值(2)(1994全国理,12)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 )A.130 B.170 C.210 D.260解析:(1)答案:C;由S5S6得a1+a2+a3+a50,又S6=S7,a1+a2+a6=a1+a2+a6+a7,a7=0,由S7S8,得a8S5,即a6+a7+a8+a902(a7+a8)0,由题设a7=0,a80,显然C选项是错误的。(2)答案:C解法一:由题意得方程组,视m为已知数,解得,。解法二:设前m项的和为b1,第m+1到2m项之和为b2,第2m+1到3m项之和为b3,则b1,b2,b3也成等差数列。于是b1=30,b2=10030=70,公差d=7030=40。b3=b2+d=70+40=110前3m项之和S3m=b1+b2+b3=210.解法三:取m=1,则a1=S1=30,a2=S2S1=70,从而d=a2a1=40。于是a3=a2+d=70+40=110.S3=a1+a2+a3=210。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及灵活运用等差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法二中是利用构造新数列研究问题,等比数列也有类似性质.解法三中,从题给选择支获得的信息可知,对任意变化的自然数m,题给数列前3m项的和是与m无关的不变量,在含有某种变化过程的数学问题,利用不变量的思想求解,立竿见影。例14(2000上海,21)在XOY平面上有一点列P1(a1,b1),P2(a2,b2),Pn(an,bn),对每个自然数n,点Pn位于函数y=2000()x(0a10的图象上,且点Pn、点(n,0)与点(n+1,0)构成一个以Pn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求点Pn的纵坐标bn的表达式;()若对每个自然数n,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的取值范围;()(理)设Bnb1,b2bn(nN).若a取()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求数列Bn的最大项的项数。(文)设cnlg(bn)(nN).若a取()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问数列cn前多少项的和最大?试说明理由。解析:.解:()由题意,ann,bn2000()。()函数y=2000()x(0a10)递减,对每个自然数n,有bnbn1bn2则以bn,bn1,bn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