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5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援疑质理 质:总结 (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 (B)人非生而知之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 (D)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3.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 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 (B) (C) (D)4.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吸血昆虫)囋(读音z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注释】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响:回响,回声。类:种类;物类。迭:交替地,轮流地。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本:本来,原本。1.解释加点的实词。(1)增其旧制( ) (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 (4)中坐有献鱼雁者(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 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三)文言文阅读。【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1)连月不开( ) (2)杂然而前陈者( )(3)长烟一空( ) (4)游人去而禽鸟乐(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 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 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此:指滁州。刻:清晰地。宣:宣扬;上:皇上。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饮少辄醉 (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 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3【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4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五、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或遇其叱咄 ( )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案一、1、B2、D3、A4、C 5、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二、1.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规模) (2)或异二者之为(不同,不同于)(3)众客和之如响(应和,同意) (4)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B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2)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三)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3)长烟一空(全) (4)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四)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饮少辄醉 ( 就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取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 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就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 3【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4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答对任意三点即得满分)(五)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或遇其叱咄 (有时)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地方、区域等)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 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