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苗族是海南岛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岛以南的山岳丘陵地区,散居于各山麓地带。历史上,海南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非常单一,除了拓荒种植山兰稻米和播种青菜、以及饲养少量家禽以外,渔猎便是他们唯一获取荤食原料的重要生产方式。有史以来,他们一直都以这种生产方式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关于保护野生动物和禁止私人持有枪支弹药的政策法规,他们这种以捕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行为才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我今天发表这篇帖文并没有提倡人们去猎杀野生动物的意思,仅在于向世人揭示,苗族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通过怎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去获取猎物的演变过程而已。所谓渔猎,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去捕杀野生禽兽和鱼类,这也是苗族人在那个年代里为了维持生计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项自然法则,并非暴殄天物之过。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繁衍生息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向自然界有所索取。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渔猎知识和经验,并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所以说,苗族的男子汉们人人都要学会和掌握好渔猎这门技艺,这不仅是他们自身的生存之道也是苗族姑娘在选择夫婿时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的“游戏规则”。苗族和黎族一样,早期(民国之前)所使用的狩猎工具都非常简单,只有自制的弓弩箭矢、长矛、竹签、套索、陷阱和毒药等,后来(即民国之后)他们才用捕获的猎物与汉人换取枪械弹药等。有了猎枪之后,他们捕猎的过程就更为显得既轻松又容易,所捕获的猎物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就把剩余的猎物用盐巴腌制或烘干储藏起来,或把那些在他们眼中看来没多大用处的猎物副产品,如:狐皮、獭皮、黄猄皮(即海南麂子)、熊胆、熊掌、豹骨、鹿茸、鹿胎、鹿筋、鹿膏(胶)等物拿去与商贾兑易更多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或换取货币。过去,海南苗族人都选择在深山老林里居住,没有固定的居所,频繁迁徒于各山之间,一个地方最多也就住上个两三年,待砍伐完这片山林又移过那座山。他们的生产方式也非常简单,除了种植山兰稻和饲养少量家禽以外,就是靠捕鱼、狩猎维生了。所用的捕鱼工具和狩猎武器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既简单又粗糙。苗族人捕鱼所使用的工具品种虽然多种多样,但最为常用的传统渔具大致有:鱼钩、鱼篓、撒网、拖网、鱼栅、弹(tn)射箭、毒鱼草等。还有一种就是叫“鱼床”的渔具,这种渔具比较特别,只有少数人会制作使用。有些人捕鱼甚至什么渔具都不用,只是潜入水里徒手捕捉活鱼。对于不同的渔具使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捕获的鱼类也有所不同。苗族人最早使用的钓鱼钩并不是现在这种使用钢质材料制作的鱼钩,而是把铜板(清朝以前流通的铜质货币)捶打琢磨成的。渔线也不是现在这种胶丝线,而是从一种生长在野生棕榈科植物(南椰)身上抽取的天然纤维丝,或用自种的白麻纤维搓成的细丝线,这种人工搓制的渔线在使用前必须涂上一种树脂以防水,而从南椰树身上抽取的天然纤维丝则不必涂抹树脂,它自身就有一层蜡质具有防水功能。这种自制的鱼钩和渔线做工粗糙,在水里目标比较明显,不易钓到小鱼,只能钓些两三斤以上的大鱼。要想钓不同的鱼类所使用的鱼饵也各异,若使用生长在河流沿岸的野生果子为鱼饵,钓到的是一种叫“鮶鱼”的鱼,若使用小鸟小鸡等为鱼饵,那钓到的便是鳗鲡鱼或河鳖,而使用蚯蚓、虾米为鱼饵,所钓到的则为体型较小的鲮鱼了。 再来说说苗族的捕鱼工具之一 渔网。海南苗族人很早以前就已经学会制作和使用渔网了。最早用于编织渔网的原材料都是取自于天然纤维,如自种的白麻、野生的黄麻等。他们搓制一条用于编织渔网的麻绳需要几个月至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编织一张渔网,他们往往得备上几年的材料。所以他们把渔网视为最珍贵的家底财产!倍加呵护。当他们捕完鱼回到家后既立即清洗干净粘在渔网上的泥沙,抖掉挂在网上的杂物,晒干水份再涂于树脂,并悬挂于靠近炉灶的地方,保持干燥状态。这样做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具有防水作用,不致于被水份浸湿沤烂渔网;其二是涂了树脂的渔网呈半透明状,撒在水里不易被鱼儿发觉等。古老的网坠子是用天然小石子或粘土烧制而成的,这种网坠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互相碰撞而破碎,后来人们就取铜币熔化后倒入模型内制成铜质网坠子,这种铜质网坠子虽然坚固耐用且不渗水,但制作成本太高。所以,在苗族人看来,认为凡是家有铜质网坠子的必是富贵人家!到了民国后期人们才逐渐改用铅来制作网坠子,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据渔猎经验较为丰富的老辈们说,其实苗族人编织渔网是很有讲究的:开始编织一张渔网时通常选择在农历的初一日,且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于黑暗中凭借触觉和熟练的编织技巧起步渔网的始端,不许使用任何照明工具辅助照明。据说这样编出来的渔网拿去捕鱼,收获就会大大倍增,但在我看来,这也许只是对编织者在编织方面这门技艺的熟练和掌握程度的一种严峻的考验罢了!渔网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上节已经介绍了古时候苗族人制作渔网所使用的原材料,这一节接着介绍渔网的种类和它的使用方法。苗族人用于捕捞鱼虾的网具通常有五到六种:撒网、拉网、捞网和铺网,其中捞网就有带把柄和不带把柄之分,铺网也有两种,一种是铺设在水底的,一种是铺设在水面上的。以下将各种网具逐个介绍它的形状和用途:撒网,撒网完全张开时呈站立的锥形,高约三至四米,网底部四周均匀吊着网坠子和网袋,主要用于迅速罩住较浅水位里的鱼虾,作业时单人操作,可网住大小不均的鱼虾。拉网完全张开时呈长方形,上部有网纲和网浮子,中间多网目,底部均匀吊着网坠子。所捕获鱼类的个儿大小一致,这完全取决于网目的大小。拉网主要用于捕捞较深水位的鱼儿,捕鱼时可当时作业也可隔夜作业。当时作业是把拉网完全张开放入河水里围住一定范围,然后在拉网的范围内拍打搅动河水,鱼儿受到惊吓四处逃窜时钻入网目而被网目卡住颈脖被擒。隔夜作业是于黄昏时刻把拉网完全张开放入河里,人回家睡觉去,等待天黑鱼儿四处游动觅食时自动钻进网目而被卡住颈脖坐以待毙。使用拉网作业时可单独操作也可双人作业,一般当时作业时,宜双人进行,而隔夜作业时则单人可矣。捞网(带把柄)带有长把柄的捞网一般都和毒鱼草一起配合使用,用于捞取中了毒但未完全死亡还在水面垂死挣扎的鱼虾。作业时单人操作。捞网(不带把柄)不带把柄的捞网有点像圆形的簸箕,口径大约有80至100厘米。主要用于捕捞浅水位处的鱼虾。使用时,须预先砍下一些特种树的枝叶并捆成捆放置于河边浅水位处,等上一天或更长时间,待鱼虾聚来啃食树叶时,人提着捞网轻轻地从树枝底下伸过去,然后迅速连带整捆树枝和捞网一道提起,并把躲藏在树叶内的鱼虾抖落在捞网里。使用不带把柄的捞网捕捞作业时多是单人操作。铺网铺网分为两种,一种铺设在水底,一种铺设在水面上,两种铺网的面积都有三到四个平方。使用铺设在水底下的铺网做捕捞作业时,把铺网铺设在河底,网内放置已经烧焦了的小型动物或炒熟的碎米,等上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待鱼虾聚来啃食网内的食物时迅速提起铺网。使用铺设在水面上的铺网时须熟悉并掌握最佳的捕捞时机,一般于农历的三四月份内下第一场雨时使用。在那段特定的时间里,有一种鱼集体从较大的河流游向小溪涧去排卵繁殖后代。这种鱼在往小溪游去排卵时遇到溪涧里的瀑布也会竭尽全力向上跳跃,人们掌握了这种鱼儿的活动规律后就在瀑布下的水面上铺设铺网,多数鱼儿在跳跃瀑布的过程中都纷纷跌落入铺网内而被擒。捕野禽工具的种类和使用途上一节已经介绍了几种渔具和各自的使用方法,还有鱼栅、鱼篓(笼)、弹射箭、毒鱼草等捕鱼工具,依我看,就无需冗笔赘言了吧。在这一节里,我们该说到狩猎使用的工具和使用方法了。先来说说苗族人过去用于捕捉野生禽类的工具,最后再谈及猎捕野生兽类的武器吧。过去苗族人常用于捕捉野生禽类的工具主要有:弓弩、套索、罩网、夹子、粘胶等。这些工具亦都是自制的,有些是一次性的,就地取材随做随用,有些是长期性的,一次制作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先说捕禽首选工具弓弩:弓弩箭矢属永久性武器,具有制作容易、使用简单、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主要用于射杀体型较大的禽兽,使用时蹲守在长满野果子的树下,等待飞禽来啄食野果时瞄准发射。用于射杀体型较大的野兽时,箭头必须涂抹上一种叫“见血封喉”的毒液,否则会被野兽带着箭矢逃遁而白费劲。用于射杀体型较小的野禽时则不需涂抹毒液。用来捕捉野禽的套索有两种,一种是套爪子的,一种是套颈脖的,两种都是一次性工具,就地取材,现做现用。套索主要由弹杆、活动杠杆、机关、固定架和绳索组成。套爪子套索的制作方法是:把绳索的一头绑在固定架上,一头绑在弹杆上,中间留个打了活结的圈套平置于活动杠杆上,当野禽落在活动杠杆上时触动机关,弹杆弹起带动绳索勒紧打了活结的圈套套住野禽的爪子。套脖子套索的制作方法跟爪子套差不多,只是圈套子是垂直而已,制作完毕即放置于野禽经过的路上,待野禽的脖子钻入套内触动机关,弹杆即刻弹起。罩网用于捕捉飞禽的罩网形状跟渔网差不多,有时也可以用渔网代替。捕捉飞禽时完全张开架设在开阔平坦的地面上,地上放置鸟禽喜爱的食物,待鸟禽钻到网下啄食食物时,人立即拽动绑在撑杆上的绳索,罩网失去支撑随即塌下来罩住鸟禽。这种罩网只能罩住体型较小的鸟禽,因为体型较大的禽类警觉性太高不易罩住!夹子用于捕捉飞禽的夹子也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一种是用竹子做的,构造相差不大,都由弹杆、夹片、机关、活动杠杆和固定架组成。使用时架设在野禽经常活动的地方,当野禽自由活动时触动机关而被夹住。这种夹子也可以用于捕捉小型兽类。粘胶粘胶也是苗族人常用的捕禽工具之一,这种粘胶是用一种天然植物提炼的。使用时涂在长满野果的树枝上,待鸟禽飞来光顾野果时既被粘住,越是挣扎就粘得越多,直到无法动弹而被擒。但是这种粘胶只能粘住体型较小的飞禽,体型大的飞禽劲儿也大,当飞禽的劲儿超出了粘胶的粘度时就容易逃脱。猎捕野兽的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旧时海南苗族人常用于猎捕野生兽类的工具主要有:弓弩、陷阱、套索、竹签、火药枪(近代)等。苗族人使用弩箭射杀较大的野兽时,箭头必须涂抹上一种叫“见血封喉”的毒液,当野兽中箭时毒液通过伤口的血管迅速流入心脏而死。使用陷阱捕捉野兽时,在野兽经常活动的地方挖掘一个底径比口径稍大,高约两米以上的陷坑,坑口架几根细棍子并盖上树叶,再在树叶上轻轻地铺上一层干松的浮土,陷阱就做成了。陷阱所捕获的猎物都是活的,要提取它,得用石头砸至死才能提取。套索也有两种,一种是套脚的,一种是套脖子的。跟套野禽用的套索结构相同,只是所使用的材料都比套野禽的套索大得多。使用竹签捕捉野兽时,选用最老的山竹子削出一头非常尖锐的锋芒,倾斜约4045角插在野兽经常活动的地方,锋芒部分朝上呈半圆形摆开,通常须摆放两到三行(hng)且高低参差不齐,制成竹签阵。再在竹签阵内设置一个触发器,触发器由横置的弹杆、拌绳、触发机关等部件组成。当野兽进入竹签阵内触碰拌绳时,拌绳带动触发机构,横置的弹杆迅速弹回,打到野兽身上,野兽突然受到击打而惊吓,慌不择路奋力奔跑,一头撞在竹签阵上,被锐利的竹签扎入体内各处千疮百孔而死。苗族人用于射杀野兽的猎枪是近代才从汉人那里买来的,主要是以黑火药为动力的粉抢,所使用的子弹头呈圆球形,有铜质、铁质、铅质弹头等。这种猎枪的杀伤力很大,可以一枪毙命,但响声也很大,如果一枪不能击中猎物,就会吓跑猎物,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人们同时放入几粒或几十粒子弹一起击发,这样,命中率就大大的提高。这种猎枪具有使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打击效果好、捕获率高等优点,而倍受人们喜爱。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猎枪作为一种危险性武器被政府悉数收缴,从历史舞台上永远消失了!苗族人狩猎的几种方式(最后一讲)苗族人狩猎时分为单独行动、结伴而行、集体围捕等几个方式。无论是一个人单独行动还是集体捕猎,他们一般来都选择在农活比较稀疏的时候进行。一个人单独捕猎时,通常采用蹲守、跟踪、下套、设陷阱等方式进行,所获得的猎物就独自带回家里一家人享用,有时也会分一点给邻居亲戚们共享。如果捕获的猎物较大时,一两顿也吃不完,他就拿来放在坛罐内腌制成酸肉或晒成肉干,以备农忙的时候没空捕猎时享用。结伴而行的打猎方式通常以三至五人为伍,一般采用跟踪、围捕等手段进行。无论工种与功劳,所捕获的猎物平均分配,不存在以劳计酬之别。苗族人的集体捕猎方式多用于围捕,人数不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腺肌症课件教学
- 工业电梯安全培训课件
- 工业用户安全用气培训课件
- 娱乐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年尾工地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课件
- 网店的合作协议书6篇
-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课件
- Fluorolinta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农发行衢州市柯城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工业安全培训学习体会课件
- GB/T 15234-2025塑料平托盘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真空包装机作业指导书
-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 中医医院处方笺模板
- GB/T 4170-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技术条件
- GB/T 12363-2021锻件功能分类
-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番茄工作法图解》课件
- 报价单模板及范文(通用十二篇)
- 蒂森克虏伯电梯MC2-C调试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