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oc_第1页
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oc_第2页
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oc_第3页
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oc_第4页
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NET的机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以.NET Framework中的Socket对象模型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模型为核心,采用异步通信技术,实现机房网络化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机制。 关键词:Socket;ADO.NET;异步通信;机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353-02 Study and Implement of the Key technology for Student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NET WANG Qun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China) Abstract: Using Socket object model and ADO.NET database model of .NET Framework as the core, simultaneously using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a student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system. Looking forward to get a mor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to manag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stablish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echanisms for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Socket; ADO.NET;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public computer room manage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为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管理复杂度,目前国内外各高校在机房管理方式上均已告别了人工直接管理,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管理。如何强化机房管理,方便学生上机,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己成为机房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1 系统选型 1.1 .NET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ASP,Microsoft .NET Framework改变了其开发过程繁琐、执行效率低、安全性和扩展性差等弊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NET Framework在执行机制上有所突破,当服务器接收到一个对某页面的请求时,如果这是对该页面创建或修改后的第一次请求,则.NET Framework会把该页面中的程序语言内容先编译成MSIL(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然后MSIL再被编译成机器码加以执行,最后将执行结果输出给浏览器。任何页面被编译成MSIL后,其执行代码以独立线程的方式一直存在于服务器内存中,以后对该页面的任何访问请求不需要重新编译,直到该页面被修改或Web应用程序重新启动1。 另外,.NET Framework的优势还体现在其所支持语言的多样性,所有可以编译成MSIL的程序语言均被支持。同时ADO.NET技术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其提供的Data Grid等数据库元件可以直接和数据库建立联系,把数据表中的内容显示出来。.NET Framework中还引入了一种真正的组件模式,通过这种服务器端的控制以及事件触发,只需编写很少的代码即可实现功能,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完全不写任何代码。 1.2 C/S和B/S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传统的C/S模式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的,该结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交互性强,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高,可以对权限进行多层次校验。但其开发成本高,维护困难。相对而言B/S模式是随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进行改进的一种结构。在B/S体系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系统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进行。与C/S相比,其优点有使用简单、易于维护和升级、扩展性好等。但其不足在于对Web服务器的软硬件要求都很高,另外,随着用户的增加导致性能(特别是速度)下降明显。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C/S和B/S模式都已经很成熟,然而在应用中又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此应在C/S和B/S模式的基础上,将这两种结构模型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混合结构的模型2。 2 系统功能分析 2.1 系统结构框架 系统主要由学生机上运行的客户端和实现管理功能的服务器端构成,系统数据库同服务器端相结合,采用ADO.NET进行连接。学生机上运行的客户端用以保证学生在登录系统前无法使用计算机,而服务器端则负责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用以实现机房内学生机的统一管理和监控,所需要的具体功能按模块划分如图1所示。 2.3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由一台服务器管理多台客户机,采用一对多的异步通信方式。系统运行时,在后台启动一个线程,通过Socket对象开始侦听客户端。当客户端传入一个连接请求的时候,后台程序将接受该请求,同时实例化一个Socket对象负责与该客户端的Socket对象进行通信。如果程序没有退出,进入下一个侦听循环,这样后台程序就实现了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3。 系统工作流程的具体通信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客户端发出连接请求,正常情况下服务器端会接受请求,然后客户端发送一个握手信息,该信息会包含客户端机器的一些信息,服务器端会接受该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向客户端发送确认信息。当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连接成功后,由客户端发送登录信息,或者登录成功后每隔一定时间发送连接信息,或者下机时发送注销信息,然后由服务器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就是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一个完整的通信过程。 3 后台通信功能设计 3.1 定义通信协议 系统中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消息类型共有四种:连接消息、登录消息、下机消息和广播。连接消息按如下格式定义: 客户端:Connect,计算机名称,IP地址 服务器端:不回应 登录类型消息按如下格式定义: 客户端:Login,计算机名称,IP地址,用户名,密码 服务器端:Login,登录结果 其中登录结果设置三种,分别标识用户余额不足登录失败,用户名或密码错误登录失败,登录成功。 下机类型消息按如下格式定义: 客户端:Logoff,计算机名称,IP地址,用户名 服务器端:Logoff,用户余额 广播类型消息按如下格式定义: 服务器端:Broadcast,广播内容 3.2 客户端程序设计 客户端程序实现了主要的后台通信功能,其核心是利用.NET Framework中提供的Socket对象模型进行编程4。对基础Client类的设计如下: Public Class Client Private Client As TcpClient Socket对象 Const PORTUNM As Integer = 10000服务器端口号 Const READ_BUFFER_SIZE As Integer = 255 读取信息字节数 Dim readbuffer(READ_BUFFER_SIZE) As Byte读取信息内容 Public ComputerName As String 客户机机器名称 Public ServerIPAddress As String = 当客户端启动以后,将尝试与服务器进行连接,而服务器端的持续的侦听通过Listensocket过程来实现,代码如下: Sub Listensocket(ByVal state As Object) While run Dim listener As Socket listener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 Stream, ProtocolType.Tcp) Dim serveradd As IPAddress = Dns.Resolve (strserver). AddressList(0) Dim enpoint As New IPEndPoint(serveradd, 50) 设置端口 listener.Bind(enpoint) 绑定本机的IP 地址 listener.Listen(0)侦听 socket(socketCount) = listener.Accept 接收连接请求 listener.Close()关闭侦听 socketCount = socketCount + 1 End While End Sub 4 结束语 随着Microsoft公司最新.NET Framework 3.5平台的推出,对.NET框架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逐渐进入了一个高潮。本文旨在研究Microsoft .NET Framework平台下应用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异步通信技术,以Socket和ADO.NET模型为关键技术,设计实现一个满足应用需求的机房管理系统,并对该模型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设计思路等进行阐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