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年春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题(卷面满分:100分 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44分)下图是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处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生长边界2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 )a高大的山脉b岛弧c裂谷d深邃的海沟右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3据图判断,a区域地下岩层特点更接近于下图 ( )4b区域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断裂下降b断裂上升c褶曲隆起d褶曲凹陷 右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回答5-6题。5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b. c. d.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据此回答7-8题。7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占有甲的全部 c乙表示岩石圈 d丙影响乙的演化8、右图2所示区域的地理环境是( )气候大陆性强,干旱、降水少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bc d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9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10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b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图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d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下列11-12题。1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15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3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14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1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6-18题。16、图中字母d代表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热带沙漠带17、f自然带在大陆东岸的分布纬度较大陆西岸要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陆东岸是暖流,对沿岸气候 有增温增湿作用b、大陆东岸地处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c、大陆西岸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使f自然带难以向高纬延伸 d、大陆西岸地势较高,降水较少,f自然带发育范围小18、图中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 )a、b与gb、c与gc、h与kd、c与h下图曲线为某国2015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16年起鼓励生育,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15年新生人口的120据此完成19-20题。19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说法正确的是( )a.2016年2034年劳动力负担逐渐减轻b2034年2081年劳动力负担逐渐加重c. 2016年与2116年人口负担相差不大d2081年劳动人口负担最重20出生人口的增加将最先影响该国( )a老龄人口的数量b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总人口性别构成d劳动力人口的年龄构成“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21-22题。2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2、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原因b农村发展c城乡差距d计划生育第卷 综合题(56分)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流水_地貌。(2)若甲、乙两地在丙图中有分布,则甲在丙图中_处(填字母)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a.黏土、砾石、粉砂 b.黏土、粉砂、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煤矿开采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丁图中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是_。最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的是_。24、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1)a、b、c三条曲线,_曲线表示蒸发量。(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 _(填写字母)地带。(3)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或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_。(4)d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5)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25、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13分)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 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 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1)简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3分)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分)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4分)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3分)26、人口情况是制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图1和图2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图(不包括港澳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4分)2)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的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评价该变化给广东省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建国以来6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试推测我国人口政策仍不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将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将产生哪些影响?(5分)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年春期中联考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a卷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cbadcdcbbb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baddddacbdc二、综合题23、(14分)1)冲积扇(2分)三角洲(2分) 堆积(沉积)(2分)2)b(2分)3)c(2分)4)a(2分)b(2分)24、(14分)1)a (2分) 2)e、g(2分) a(2分) 3)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落叶阔叶林(2分)4)缺水(2分)5)高温、多雨、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2分)25、(13分)1)三地中,年平均气温越高,年降水量越大,年溶蚀率越大。(3分)2)如右图:(3分)3)植被覆盖率高,下渗地下的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会促进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2分)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2分)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落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3分)26、(15分)1)人口总量增加;1-14岁人口比重增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