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研究目录.doc_第1页
书法研究目录.doc_第2页
书法研究目录.doc_第3页
书法研究目录.doc_第4页
书法研究目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研究2002年至2008年目录张 函 整理2002年(一)总105期:1. 蒋立群中国“书法”现代定位及跨世纪架构三论17.沈洁清从当代审美文化看书法艺术的当代走向38吴振锋对21世纪书法文化建设的期待57. 刘斌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定位63.汪小玲精品与精品战略76.李庶民试论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型83.刘云鹏、王换新论书法的时代风格92.刘宗超现在美学家书法美学研究述评119余清汉从“千人一面”谈书法创作、审美2002年(二)总106期:1. 罗勇来缪篆辨15.翟万益大篆的裂蘗33.吴聿明隶书流变浅论44.谭学念“文字异形”和“书同文字”与“隶变”的关系53.徐华试论凉州在草书源起时期的重要地位69.薛龙春论“论守令作篇”与“匆匆不暇草书”79.斯萧“六分半书”“乱石铺街”及其他89.王渊清“羊大则美”辨102.胡志颖“书画同源”辨析2002年(三)总107期:当代书论:1吴慧平书法景观的文化地理浅释14.邓宝剑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书法的人文建构25梁培先经验的异化与贫乏碑帖研究:32罗勇来瘗鹤铬新证之题48张小庄淳化阁贴研究69梁少膺越州石化贴考74崔树强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背景分析105胡志颖“书画同源”辨析(续)2002年(四)总108期:书史研究:1 张天方、马澄逸少正(颜)书目录散考11寇克让王铎书法思想中的崇古观念51周斌刘熙载书艺辩证思想研究63周平、夏时伊秉绶隶书自评试析73侯开嘉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103周俊杰、姜寿田论书法史的人文主义学科性质120周文志动生静兮静生动2002年(五)总109期:当代书论:1郑晓华全球化:危机下的深思19周德聪流行书风、书法传统、现代书法33周建强、周汉标米、王到底能走多远书史研究:44高华平庾肩吾书品创作年代考52肖鑫寂寞高手王志64陈志平黄庭坚书事二考75方爱龙传世赵构翰墨志一卷系完本考92向彬吴门书派的界定与成因浅探102齐江关于董其昌任职礼部的问题114叶鹏飞阮元的书学和书法124本刊启事2002年(六)总110期:当代书论1. 刘宗超近二十年书法创作思路的清理古代书论28.詹绪佐六朝书论笺识36.寇克让章程即章草说45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区的划分59.谢光辉南碑述论76.陆明君非白书考说90.韩顺任道艺关系下的“人品即书品”论与蔡京书法年谱102.陈志平李建中年谱2003年(一)总111期:当代书论1. 王南溟差的现代书法、更差的抽象化20.司有来非“派别”古代书论36.罗勇来瘗鹤铬二号石刻非原刻辨58.王家葵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研究82.陶喻之诸葛亮碑帖汇考会议综述110.卢炘、卢轶潘天寿与20世纪中国书法学术研讨会述评2003年(二)总112期:书论研究1. 金丹经学与阮元书学思想的渊源14.陈稚飞中国古代“气”论的逻辑演进27.钟家骥书法功能与学书定位36.叶培贵东坡的书法史论碑帖考释47.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考释二帖补证书家年谱61.刘兆彬苏轼年谱篆刻研究111.孙群豪、柴子英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印学家113.小霓、刘昆许瀚与何绍基的交游考略2003年(三)总113期:学术争鸣1. 徐学标、谢光辉论误读与书法史的关系19.沃兴华论流行书风的创作走向书史研究30.叶梅论古代数论中的“思”36.莫小不论书说“虚”54.裘金康白云先生“书气”说探微64.张天弓古代书论的肇始:从班固到崔瑗77.于书亭郑道昭与“九仙”87.朱天曙宋克生平与交游考论98.张金梁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106.张志攀旧唐书新唐书记述本朝书家书法书事之比较及评析116.杨尔杨维桢籍贯别号考2003年(四)总114期:当代书论1. 蒋天耕论线性艺术与点性思维古代书论10.万林从“书为心画”到“书如其人”26.刘涛“史学”与“八体六书”31.刘春梅“五乖五合”芻议44.杨森浅谈中国古代执笔方式62.翁志飞晋人执笔、用笔及书风阐释78.胡卫平浅谈隶书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价值83.朱爱娣陈淳书法研究2003年(五)总115期:学术争鸣1 李华年书法抒情说评议16.白砥传统哲学思想的切入对书法空间形式的作用与影响46.陈治元经典与流行之间51.张淳对建立书法教育体系的思考书史研究62.王鼐论行书艺术的类型及审美特征77.邱志杰不可思量之思量87.王宏理黄宾虹之书学97.靳鹤亭飞白书研究107.王波“颤笔”探微书家年谱115.唐戈伊秉绶年谱2003年(六)总116期:当代书论1. 西中文关于当代书坛流派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24.傅爱国直书、勇气、责任感有感于“当代”书法史研究书史研究32.何碧琪淳化阁帖肃府本研究59.陈麦青王羲之重要传本墨迹评析72.陶贤果书写家具变革对唐代中锋笔法的影响83.向彬论三年翰林院待诏对文征明书法的影响98.崔爱武董其昌书法尚淡美学思想管窥104.吴聪康有为书论中的“精、熟、通”思想115孙向群就“羸”“瘵”二字和曹宝麟先生商量印史研究119.方小壮丁敬卒年考2004年(一)总117期:1. 侯开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兴起的思辨34.江平论汉字用作书法的优越条件46.刘清扬从因字立形原则论及书法创作中汉字造型的空间因素56.薛帅杰科举与书法的再审视70.张金梁白沙论85.杨开飞阮元书法品评标准96.金丹阮元金石书法年表111.戴立强程南云资料整理与考略2004年(二)总118期:书史研究1. 李郁周谈启徐萧三人对怀素自叙帖的论述23.徐红梅清代北碑学理论概述33.王新宇元代书法教育研究49.林如欧阳修书法观研究73.王德军重新评价非草书的美学价值83.侯学书“草篆”非字体书体辨93.张传旭“抖擞”:对黄庭坚的误读篆刻研究100.朱天曙蔡易庵篆刻艺术论113.陈道义论明代文人篆刻兴盛的文化背景2004年(三)总119期:书法研究1.陶学华书法静中观21.陈龙国“书字贵平正安稳”索解32.徐学标两汉“史书”名实考辨51.侯忠明四川渠县汉阙书法考略65.华人德“北凉体”芻议85.赵仁春蜀僧兰溪道隆等人对日本镰仓书风的影响94.张金梁明代殿房书办研究120.何崝略论篆隶书法2004年(四)总120期: 现代书史1. 侯开嘉照相术的东传与20世纪初中国书法的变革24.王兴国简论20世纪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古代书史38.侯学书权量秦两诏的铨释、标点、翻译72.刘星崔瑗草书势法象论思想初探83.薛龙春王僧虔论书管见兼及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的本义95.方令光北魏宫廷中的书家及其活动112.吴锡标、寿洪晋代行书盛行的原因透视2004年(五)总121期:墨法、风骨与个案研究1. 吴海峰画家书法墨法之研究35.陈龙海书法风骨论44.侯忠明渠县汉阙之沈府君阙研究三体54.胡传海天造地设谈北齐造像记书法68.邹方程六朝社会与寒人书法88.张志攀从九篇唐诗的共同点看怀素及其草书形象102.叶军苏东坡书法中的“意”与“法”108.程渤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考116.付强从试学童制看汉代的“尺牍”2004年(六)总122期: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1. 宋开罗隶书与八分之名实考辨12.张同印蔡邕和唐隶21.陶贤果、谢光辉“飞白”名实考辨31.李郁周三本怀素自叙帖在宋金元的嫡传兼谈明代严嵩藏本问题46.孟云飞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52.温存论草书形象性描述67.金玉甫浅谈书法中的“共性”与“个性”78.无相论文彭在篆刻史上的地位与共享97.李彤论周应愿印说的仍旧观108.赵彦辉赵宧光印谈2005年总123期:1. 白鹤行书写碑的绝致李邕17.吴慧平、沈晓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文化的传播方式31.杨元元对历代赵孟頫书法艺术批评的批评58.谢光辉平复帖“羸”“瘵”词义商榷65.邓云峰康熙皇帝书法考辨74.陆明君陈介祺书学思想与书法探析91.王宏理黄宾虹之书学101.楚默“书卷气”的几个重大问题兼评论书卷气114.何震宇“流行书风”争辩的分期及不对称性研究2005年总124期:唐代论书诗研究1. 蔡显良唐代论书诗研究39.黄惇赵孟頫书法研究二题54.潘振元王宠的生平与书法艺术80.张俊岭吴大澂的金石研究及其书学成就92.王玉龙书势论的审美巡礼111.朱天曙还台北故宫藏自叙帖墨迹卷历史真面目台北怀素自叙帖与唐代草书学术研讨会综述117.陈道义论明清吴中篆刻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外在因素2005年总125期:魏晋书法论1.梁少膺魏晋书法论24.张天弓关于王僧虔答竟陵王萧子良书、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的两个问题37.张树天书法的气、气势与气韵51.陈方既生熟论71.徐清“20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书法学”之研究构想84周斌书法训练促进城乡儿童心理健康的对比实验研究94.陈雅飞李瑞清书法研究的回顾与检讨111.朱兴邦张猛龙碑注释2005年总126期:金朝书法史论1.王凯霞金朝书法史论29.侯学书秦隶书的成熟形态44.林婥琴、刘清扬两汉修辞学的发展与隶书的形成55.张恒奎北朝书法楷模的缺失及其影响74.戴立强祝允明年谱增补2005年总127期:康有为碑学理论的思想之源1.吕金光康有为碑学理论思想之源19.曹建碑眼看帖:康有为帖学论36.黄阳兴康有为书法理论与变法理论的相关性 51.侯学书汉隶书的成熟形态 71.邵军窦氏兄弟对张怀瓘理论的阐释与盛中唐审美观的初变87.段永成论沈曾植的晋唐情结104.周正平沈尹默的书学思想114.王兴国略论当代展览机制下的中国书法2005年总128期:魏晋南北朝书法研究1. 吴慧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对书法产生的影响21.沈晓英试论泰山刻石的文字规范与艺术特征32.钱建华论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推崇42.刘文秋朱长文与续书断52.周斌东坡题跋中的书学思想初探65.向彬论吴门书派的领袖祝允明82.赵彦辉赵宧光资料整理与考略99.杨吉平傅山的侠义精神与书法精神109.冯文华曾熙生平交游考略2006年总129期:翁方纲的书学思想研究1.朱友舟翁方纲的书学思想研究55.薛帅杰包世臣碑学思想广泛传播原因探微70.吴高歌先秦时期史官与书法79.吴聪知汝殊愁帖与姚鼐今草说88.俞建良郭尚先书法及其字号考辨97.黄鸿琼关于书法的形质与神采106.傅舟黄牧甫印风综论2006年总130期:张照书法年表1. 刘宗超汉代书法的风格体系13.邓宝剑言意之辨与魏晋南北朝书学尚义贵神之特质44.陈龙国、傅晏风项穆书法“三鉴”论辩53.朱乐朋翁方纲书法理论浅谈65.倪文东论书法家的品格修养73.孙向群对谢光辉教授“羸瘵”词义商榷文章的批驳84.谢权熠清张照书法年表简编(初稿)114.王兴国传统之辨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观念2006年总131期:书笔论1.翁志飞书笔论22.周平、夏时从山东庙堂汉碑论隶书的发展38.周海平笔阵图的书法创作思想管窥45.杨继龙李邕书法的守成特性与历史定位62.王连富颜体起源说辨析82.李慧斌米芾书史所论宋初科举“誊录”制度与“趣时贵书”现象之真实关系的考证91.潘善助海峡两岸大学书法社团比较研究100.周斌、陈红梅20世纪书法篆刻史上一种可贵存在的状态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05周年113.周振文人篆刻刀法观的三种倾向2006年总132期: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1. 邓宝剑魏晋南北朝书法创作理论述略12.刘涛王羲之伏想清和帖所见“殷生”及相关问题19叶俊李世民与赵光义对唐宋书法的影响比较33.胡春涛、廖方容寻绎“神、妙、能”张怀关书断品评体系溯源48.张树天唐孟府君墓志书体研究60.戴立强祝允明书法作品辨伪九例82.周斌论书法丑学思想的两个审美维度94.陈道义近百年来印学研究之辩证发展105.刘宗超汉代书法美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116.李欣中国书法与绘画差异的哲学研究2006年总133期: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专辑1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诸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38.刘墨由澄明走向超越黄庭坚艺术论纲49.毛万宝数得神助论黄庭坚书法创作的灵感现象61.彭励志试论黄庭坚书学对清代碑学的启蒙与影响76.蔡显良黄庭坚论书诗研究89.刘天琪黄庭坚论书所言“道义”之文化渊源略解101.张炬从“长年荡桨,群丁拔棹”看晚年黄庭坚书法道路111.王庆忠宋徽宗、宋高宗书宗黄庭坚论116.王宏生古碑刻与立石次序考辨2007年总134期:秦文字草化研究1.杨宗兵秦文字“草化”研究13.张恒奎北齐书家刘珉考25.王鼐李邕法帖述考39.胡源论陆游的书艺观49.王之义、赵明试论康有为书法形学观的本体意义61.孙晖凤凰涅槃小议“电脑时代”的书法艺术73.丁利年丁辅之年谱109.张平论印刷与书法之关系2007年总135期:宋克章草书风论1.陆锡兴“史书”即八分考16.张恒奎沟通南北朝的书法世家彭城丛亭里刘氏29.杨豪良唐代书坛繁荣的原因及现代启示43.常春从后妃到名妓唐代女性书法文化研究53.朱天曙章草中兴的高峰宋克章草书风论66.孙慰祖陈鸿寿年谱84.郭舒权近六十年上海书坛重大动态115.陈道义论古代汉字书法装饰的文化背景2007年总136期:揭傒斯事迹系年1.唐幼铎“浯溪三铭”考述16.程慧颖圣教序成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唐代书法的重大影响34.李金荣涪陵白鹤梁题刻“元符庚辰涪翁来”考辨47.张函揭傒斯事迹系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