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1页
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2页
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3页
鉴赏诗歌形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形象1、 概念: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后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2、 鉴赏类别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物象3、 分类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什么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形象,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形象的意义(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例如: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 诗人形象、形象特征: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闲适的诗人形象。如何塑造:“众鸟” 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孤云”隐喻岿然“独坐”诗人,独自飘荡却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孤傲;形象意义: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2、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例一: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实践训练: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案:2、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那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案:从形神(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以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7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1、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例如: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起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即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景色: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分析: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情感: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迈。3、鉴赏方法: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例如:绝 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画面美。参考答案:景物:江山、花鸟、燕子、鸳鸯,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分析:上联远景,下联近景;上联景物阔大,下联景物较突出、较具体。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令人赏心悦目。情感:表现了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 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参考答案:画面:秋词描写晴空碧霄,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赠别描写离筵寡欢场面。形象:秋词奋发进取、胸怀宽广、乐观向上;赠别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情感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忧伤愁苦的。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例如: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题:分析诗歌的意境。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三)鉴赏诗歌的物象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2、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所描写的物象的特征;物象的内在品质、精神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作者的情感、意图。例如: 早 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咏物诗里常见的典型意象: 它们会寄托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动物:牛、马、蝉、鸟、鱼、蝇、蚊其他:石灰、瀑流、山、河、石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物之妙,描摹事物形象,表达喜爱之情马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鞍,比喻受到重用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闻雁 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 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是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抒发。(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费力飞回旧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3、常见物象的特殊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四)知识点补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