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2011年度第二学期班 级: 一年级 任课教师: 贾红茹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科目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挖掘了不少富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依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编排,在内容的安排上,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方式,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 教材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内容,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和交流。在使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二、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一)数与代数 36课时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5课时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10课时3.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 12课时4.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5课时5.第六单元 “购物” 4课时(二)空间与图形 8课时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4课时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4课时(三)统计与概率 3课时1.第八单元“统计” 3课时(四)实践活动 3课时1.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2.小小运动会 1课时3.今天我当家 1课时(五)复习 9课时1.整理与复习(一) 2课时2.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3总复习 5课时三、全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利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合理性。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算钱、付钱、找钱等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概念;认识厘米和米,并体会其实际意义,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2.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简单有趣的图案。(三)统计与概率学生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在方格中涂色的方式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四)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会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全册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运算。2.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会进行辨认;认识厘米和米,并体会其实际意义,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4.熟悉统计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五、全册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六、教学方法措施:1.在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借助实物、图形和自然语言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不应过早的用统一的、抽象的符号或数学语言要求学生。2.多与学生进行交谈,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多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进一步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鼓励每个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4.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5.重视对学生的发言、思考结论以及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生活中的数单元课时5课时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2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20以内数的认识的拓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置等,为学生今后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并能用100以内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2. 培养学生口手一致的数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3. 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掌握10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比较出大小。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数数,集体交流,感悟新知。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其大小;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和位置等;结合生活实际,有根据地估数。教学难点能抽象地数整十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实际进行估数。教学具准备教材、教案、各课时主题图、100根小棒、计数器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内容: 教材P2-P3页,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出各数,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按一定顺序用手指着物体数数。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主题图、100根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15枝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生:粉笔、糖、师: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老师把盒子里的铅笔全抓在手中)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几枝?生:(自由猜测)6,9,15,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生1:20枝。生2:5枝。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生:肯定比15枝要多。(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师:我们再来猜。(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生2:20枝(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师:刚才我们猜完以后要想知道到底有几枝铅笔,都是通过一枝一枝地数,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你感觉怎样?生1:很麻烦。生2:很累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生1:2枝2枝地数。生2:5枝5枝地数。生3:把10枝扎成一捆。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10,20,30,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2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3捆加4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吗?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34。师:你们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3捆就是30根,再加旁边的4根,就是34。师:(拿起3捆小棒)这是几个十?生:3个十。师:(再拿出4根小棒)几个一?生:4个一。师:(语速放慢)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板书:3个十和4个一)。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来说一说?(指名复述这句话。)师:还有好多同学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互相说。)师:(出示5捆加8根)现在老师再摆,这表示多少?生:58。师:为什么是58,谁能用刚才的说法说一说呢?生: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58。师:(又出示7捆加2根)现在有几根?生:72。师:为什么是72?生:7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72。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小棒都是怎样摆的呢?生:先摆出几捆,旁边再摆几根。师:对,先摆几捆,就是几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同学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下,有问题吗?生:没问题。(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师:好多同学都没看见你是怎么摆的,你能介绍一下吗?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师: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生2:我摆的是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生3:我摆的是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师:现在反过来,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摆的表示几。生1:我摆的数由3个十、5个一组成,你知道我摆的是多少吗?生2:35。(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一捆一捆地边摆小棒边数数,从10开始。10,20,90(当数到90时,教师故意停顿),我们一根一根地摆数到99(放慢速度),再数100。师:同学们,100根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00根呢?(学生又想到了扎成一捆的方法。)师:为什么这样就是100了?生: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10捆就是100。师:对,真聪明,10个十就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 3数的顺序和大小师:同学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生:可以。(学生操作)“44”师:你是怎样摆的?生:4个十4个一。“54”师:54在4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生:再加一捆。“67”“89”“100”(生边摆边解释。)师:接下来同学们拿出你的皮尺,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越怎样呢?生:数字越来越大。师:老师看着尺子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75前一个数是几?生:74。师:比36多1是几?生:37。师:49比50少几?生:少1。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子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呢?(学生提问,其他人倾听、回答。)师:好多同学还想提问题,那么我们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同学回答。(小组内交流。)师:同学们能否把尺子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呢?师:63比64少几?89前一个数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学生抢答)(三)游戏活动 1数字接龙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们说出后面连续的五个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师:23。生:24,25,26,27,28。师:真棒!56。生:57,58,59,60,61。师:77。生:78,79,80,81,82。师:同学们真能干。 2接力赛师:你们能按照老师的方法说出后面三个数吗?试试看。师:34,36,38。生:40,42,44。(有学生说成39,40,41,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所给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师:45,50,55。生:60,65,70。师:真能干!20,30,40。生:50,60,70。师:请同学们互相考考。(同桌互相出题。) 3排顺序师:同学们,学校的运动会快到了,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几位运动员,请看(10名学生上台,每人胸前有个数字,分别是24,36,30,42,75,63,50,21,19,38)。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生:号码。师:有几位运动员呀?生:10位。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生:很乱没有次序。师:很乱,那怎么办呢?生:给他们排队吧。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顺序排队呢?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师:哪位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比如,我是几号,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如果同学们觉得介绍得好,就鼓掌表扬,好吗?生1:我是19,是由1个十9个一组成的。生2:我是21,是由2个十1个一组成的。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比赛。当给出问题的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其余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鼓掌表扬,好吗?(师生共同出题,如:比25少1是几?3个十和6个一是几?7个十和5个一是几?3个十是几?49的邻居是几?比18大1的数是几?)师:同学们,你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我们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到本领。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100以内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到过呢?生1:红绿灯的计时牌上。生2:车牌号。生3:电子钟。(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生1:我学会了100以内各数。生2:我很喜欢猜数字。 板书设计: 数铅笔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数豆子教学内容: 教材P4-P5页。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的渗透。教学难点:认识数位。教学准备: 豆子、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上一些豆子(内装22粒),另外一个是空杯。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有两个杯子,一个装有豆子,一个是空的。生:老师,你拿两个杯子来做什么? (二)正确估计 (教师举起其中一个装有豆子的杯子。)师:同学们都很注意观察,问的问题也很好,老师今天带来的杯子里装有一些豆子,你们猜猜看里面有多少粒呢?(学生对杯子里豆子数目多少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因而说法不一。)生1:有30粒。生2:有40多粒吧!生3:不对,也许比40粒还多,也许是50粒。(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微笑着取出另外一个空杯。)师:同学们,我们先在这个空杯中装进10粒豆子,看一看。(教师一边说一边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空杯中。让学生观察,然后拿出第一个杯子。)师:现在你能估计出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生1:我估计有20粒。生2:我估计比20粒多一些。生3:我想,杯子里的豆子有两把多,一把大约有15粒,我估计有30粒。师: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找两名学生到讲台前,其他学生跟着一起数。1,2,3,4,一个一个地数,最后是22粒。)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数法吗?生4:我可以这样数:五、十、十五、二十,还剩2粒,与20比较接近。生5:我数的方法是这样:先数出10粒放一堆,再数出10粒放一堆,最后还有2粒,一共是22粒。估计20粒的同学最接近。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三)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计是多少根。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是用什么方法数的。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合作、乐于表达、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求有统一的方法,只要数的结果正确,数数的过程熟练即可,数数与实物不相符的给予个别指导,选取几种数法特别的在班内交流。 (四)寓教于乐,探索新知 师:做完游戏我们再来看黑板上的数字。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师:看到22这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和老师交流吗?生:老师,这是刚才数出的一杯豆子的个数,数字都是2,两个2一样大吗?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呢?生1:两个2应该一样大,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上。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回答,两个2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表示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的数也就不同。(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生3:两个2,右边一个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生4:左边的2用两捆小棒表示,是20根;右边的2,它只表示2个一根。合在一起才是22根。师:这些同学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拿小棒来试一下。(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师:哪位同学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生4:33,44,也是这样的数。师:同学们认识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不同,那么右边起第三位又是什么位呢?(学生齐答是百位。)师:百位上的一个1是多少?生:百位上的一个1表示100。(出示带有计数器的数字,让学生认识100,然后指导学生在计数器帮助下学写两位数。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写一写”及“练一练”的第2题,对两位数的写法及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师:小熊今天要给新建的房子写上门牌号,可是它遇到了困难,同学们能帮助它吗?(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行交流;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接龙游戏可以吗?(按小组进行,一个同学报数接下来的同学继续数,可以是正着数也可以是倒着数,数错的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 (五)小结 (教师在愉快的活动后进行总结。)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豆子22 36 40 100(1)个十和(6)个一是16(2)个十和(4)个一是24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动物餐厅教学内容: 教材P6-P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师:我很想知道你们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纷纷举手)还是让我先来猜一猜吧!(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师:请同学们帮我提示一下,我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师:(故意地)20岁。生:(哈哈大笑)太大了!师:(故意地)5岁。生:又太小了!师:10岁。生:大了!师:8岁。生:对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1)提出问题师:小猴和小狗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邀请你们去他们的动物餐厅做客,好吗?(出示挂图)师:你从动物餐厅里看到了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进行汇报,并请两名学生模仿小猴和小狗的对话。)师: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盘子。生2:小狗比小猴多拿了几个盘子。生3:小猴比小狗多拿了几个盘子。师:究竟谁拿得多? (2)合作交流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介绍给大家?组1:我们组认为小猴拿得多,因为21里面有2个十和1个一,18里面有1个十和8个一,2个十比1个十大。组2:我们和他们的答案一样,但想法不一样,18再往后数3个是21,所以21比18大。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组3:我们也认为21大18小,因为21比20多1个,18不到20。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又学会了哪个小组的方法?请你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3)再次比较师:小狗上次输了,决心再和小猴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32个盘子,超过了它。你认为小狗说得对吗?生:(大喊)不对,不对!师: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师:通过和同桌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又学到了一种比较的方法。生2:他说得比我清楚。生3:他会用三种方法进行比较。(4)填写符号师:21()18,35()32,这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请两名学生板演,并试着说出符号名称。)(5)开放练习师:我们为小狗想想办法,小狗拿多少个盘子才能赢呢?(板书:()35 )生1:可以填36。生2:37,38,39,生3:也就是比35大的数都可以。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6页“填一填”)师:请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说出比较的方法。)师:谁还有问题向他俩请教?生1:第2小题的左面只有1个珠子,右面有18个珠子,为什么要填大于号?生2:(板演者)因为这1个珠子在百位,表示100,右面虽然珠子多,但十位上是9,个位上也是9,表示99。生3:(另一板演者补充)99再添1才是100。师:请你用计数器再来拨一拨。3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58()91 80()64(分别打手势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师:(指着一位同学)我发现你每次打手势的速度都特别快,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窍门吗?生1:(得意地)我一看就知道,5个十比9个十小,8个十比6个十大。生2:我的方法更简单,就看十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师:也就是说,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板书:58()56 80()8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和前面的两组数有什么不同?生:十位上的数相同。师:这又该怎么比较呢?生3: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独立完成(1)你父母今年各多少岁?谁大一些?(2)练一练第1,2题。2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你们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谁最轻,谁最重?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板书设计: 动物餐厅2118 3234 10099(1) 数数位(2) 十位相同比个位(3) 个位相同比十位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教学内容: 教材P8-P9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概念的含义。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学会选择。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数学城堡游玩吗?生:喜欢。师:数学城堡可美丽了,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不过要想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两关,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第一关: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杯水,然后用“比 多得多,比多一些”说一句话。(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再问: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师:同学们顺利闯过了第一关,我们再来看第二关。2第二关。(1)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同学们,这幅图漂亮吗?生:好漂亮啊!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养殖场。师:养殖场都养了些什么呀?生1:养殖场有42只鸭子,34只鹅,还有85只鸡。生2:我发现养殖场鸡最多,鹅最少。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小组的同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投入探究。) (2)合作交流,汇报成果。师:现在老师想请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可以提意见,可以补充,但别人说过的不要再说,记录员做好记录,一会儿看看哪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师:好,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同学注意听,可以补充。生1:我们小组发现养殖场中鸡最多,有85只,鹅最少只有34只,鸭子42只,比鸡少比鹅多。生2:我们小组发现:鸡85只比鸭子42只多一些,鸭子42只比鹅34只多一些。生3:我们也发现:鸭子比鸡少一些,鹅比鸭子少一些。生4:除了他们说的,我们还发现鸡85只比鹅34只多很多,鹅34只比鸡85只少很多。师:没错,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生5:我还发现,鸡比鸭和鹅的总数都要多。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3)质疑反馈,点拨引导。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师:那么,谁能从现实生活中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呢?生3:教室里,有一位老师,个学生,学生比老师多得多。师:反过来呢?生4:老师比学生少得多。生5:妈妈买了个苹果,个梨,梨比苹果多一些,苹果比梨少一些。生6:我们班有个男生,个女生,男生比女生少一些,女生比男生多一些。(三)巩固练习,扎实新知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相关习题。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鸡比鸭多得多 鸭比鹅多一些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 教材P10-P11页。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写数、读数、比较。教学难点: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计数器教学过程:一、 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二、 指导第2题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句式说一说。三、 指导第题、学生自由选择。、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四、 指导第题、师拨生写,同桌检查。、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五、 指导第题:拨一拨,比一比。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六、 指导第题、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练习一十位上是3的数:30、31、32、33、34、35、36、37、38、39个位上是5的数:5、15、25、35、45、55、65、75、85、95课后反思:单元反思: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观察与测量单元课时4课时单元分析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过程中发展空间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2)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分别看到的是什么。(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会进行辨认。2. 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3. 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得简单物体的形状。2. 正确体会“1厘米、1米”的实际意义,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3. 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测量。4. 能恰当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估计意识。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各种形状的实物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教材P12-P13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概念。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玩具汽车、玩具洋娃娃、茶壶、图片教学过程:一、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 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气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 应用拓展(游戏:看图找位置)师:同学们练习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教学内容: 教材P14-P15页。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教材、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2找一找(1)认识刻度尺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补充。(2)认识1厘米认识1厘米。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试说,教师纠正。)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同桌互说。)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练一练。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的厚度。)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3)认识几厘米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即可读出数值。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去游乐园教学内容: 教材P16-P17页。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米”的空间表象,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同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对长度单位的使用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准备: 米尺、软尺、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我们的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因为尺子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生:用学生尺来测量我们的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我们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它用符号“m”来表示。(板书:m)师:对于它,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二)创设情景,初步体验1了解“米”师:1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软皮尺,找出1米的准确长度。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生:尺子的末端有一个数字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生:尺子上有10个大格,每个大格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是100厘米。 师:真的吗?我们一起数一数。生:10厘米、20厘米100厘米。师:9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呢?(生思考后并回答)师:同学们真能干,讲得真好。尺子上每1大格的长度都是10厘米。10个大格就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板书:1米=100厘米或1 m=100 cm)2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配合,开始比一比、走一走、量一量的活动。(1)比一比师:比一比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平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什么地方?生1:1米会从我们手臂伸平一边的指尖到手臂另一边的手腕。生2:到了我的手掌心。生3:到了我的中指的中间。师:两臂伸长的长度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一般来说个子高的同学手臂要长一些。(2)走一走师:把米尺放在地上走一走,看1米大约需我们走几步呢?生1:我要走3步。生2:我要走2步。生3:老师,我一步就跨过去了。(3)量一量师:经过测量,你们发现我们教室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1:讲台的宽大约是1米。生2: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生3:门板的宽度大约是1米。(4)估一估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黑板大约有多长?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师:各小组都配合得非常好,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请同学们再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呢?师:互相看一看,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卉植物养护培训课件
- 高级会计考试应对方案与试题答案
- 2024年大悟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啶虫咪项目建议书
- 管理经典案例合集分享
- 2025年食品搅拌均匀机械项目发展计划
- 高级会计复习素材与试题
- 高级会计考试备考经验分享试题及答案
- 《传承工匠精神主题班会课件版》
- 《最深情的关怀:小学生亲情教育主题班会“家人的爱”课件》
- 9.2严格执法 (课件+视频)(部编版)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规程
- DL∕T 1713-2017 煤中钾、钠测定方法
- (正式版)JB∕T 14737-2024 铝合金深冷循环尺寸稳定化处理工艺规范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合作收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完整
- DL-T5190.1-20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
- 教务管理系统调研报告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口语复习-交际应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