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镇江市江南学校 八年级(上)语文 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一、七律 长征(初稿)主备:陈静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领袖诗人毛泽东。你了解领袖诗人毛泽东吗?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二、解题。1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它有哪些规定?【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你知道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吗?对仗的又是哪些句子呢?2你了解长征吗?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的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其中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折半。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随后,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之后,又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过草地,8月到达阿坝地区。当时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涛坚持退却逃跑路线,进行分裂活动。毛泽东等对此分裂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的渭水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吴旗镇)。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第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第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出现一个新局面。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这一幅幅画并没有随时间如烟淡去,反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越来越清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3词语正音。逶迤(wi y) 磅礴(png b) 云崖(y) 岷山(mn)三、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遍,用“/”划分朗读节奏。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理解全诗的内容:诗句不要求翻译,但要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特别是个别词语的含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四、品读诗句,深入感悟。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那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究竟怎么样?用诗中一个字概括。(难)2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3红军长征行程25000余里,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当时的红军缺吃少穿,更有敌人围追堵截。但这些艰难险阻有没有吓倒红军?他们怕不怕?你从诗句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4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你还知道有哪些?5是啊,千难万险又算什么?红军正是凭着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第一句。(指导读好“不怕”“只等闲”)。六、总结全诗。通过这首诗,长征这一段辉煌而又壮烈的岁月又浮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此时的你想对参加过25000里长征的先辈们说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一段峥嵘岁月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七、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2背诵诗歌。【板书设计】七律 长征毛泽东不怕 远征难红军 只等闲 万水 千山 金沙水 五岭 大渡桥 乌蒙 岷山课题:一、七律 长征(二稿)主备:陈静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你了解领袖诗人毛泽东吗?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板块二:自学课文,整体把握1你知道什么是七律吗?它有哪些规定?【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你知道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吗?对仗的又是哪些句子呢?2你了解长征吗?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的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其中湘江一战红军损失折半。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随后,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之后,又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过草地,8月到达阿坝地区。当时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涛坚持退却逃跑路线,进行分裂活动。毛泽东等对此分裂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的渭水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吴旗镇)。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第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第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出现一个新局面。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地,这一幅幅画并没有随时间如烟淡去,反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越来越清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3词语正音。逶迤(wi y) 磅礴(png b) 云崖(y) 岷山(mn)4听范读,再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2遍,用“/”划分朗读节奏。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5理解全诗的内容:诗句不要求翻译,但要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特别是个别词语的含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板块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那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究竟怎么样?用诗中一个字概括。(难)2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3红军长征行程25000余里,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当时的红军缺吃少穿,更有敌人围追堵截。但这些艰难险阻有没有吓倒红军?他们怕不怕?你从诗句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4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你还知道有哪些?5是啊,千难万险又算什么?红军正是凭着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第一句。(指导读好“不怕”“只等闲”)。板块四:巩固练习,拓展训练1美读诗歌。(1)自由准备两分钟。(2)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朗诵,分别指名学生点评,师适当点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昂的语调读出革命者乐观无畏的豪情以及必胜的信念。2背诵诗歌。板块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诗。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通过这首诗,长征这一段辉煌而又壮烈的岁月又浮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此时的你想对参加过25000里长征的先辈们说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一段峥嵘岁月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2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2)默写诗歌。【板书设计】七律 长征毛泽东不怕 远征难红军 只等闲 万水 千山 金沙水 五岭 大渡桥 乌蒙 岷山课题:一、七律 长征(定稿)主备:陈静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走进领袖诗人毛泽东。板块二:自学课文,整体把握1介绍“七律”。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该诗最早收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后经作者同意,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3词语正音。4听范读,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遍,用“/”划分朗读节奏。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井下瑞雷波探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云服务在智慧教室建设中的应用与挑战
- 智能教育背景下大数据驱动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研究
- 2025届江西省赣中南五校联考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学生个人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存储与处理
-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生学习动力
- 202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教职工科技应用创新在商业领域的拓展
- 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五大要素
- 企业远程培训的智慧教室应用分享
- GB/T 18380.33-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
- 第一章-护理学基础绪论
- 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课件
- J波与J波综合征课件
- 微整面部美学设计面部风水设计课件
- 5吨龙门吊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康复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 农药基本常识课件
-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解方程计算题 (含答案)
-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 拟投入公路工程施工设备检测仪器设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