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理论基础学习收获 1、 翻译理论背景1.1 翻译学学科历史翻译实践活动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长久,西方翻译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的翻译历史和西方一样悠久。但由于对于翻译活动的认识存在诸多悖论,达不成一致意见,人们因追求所谓严整的体系、规范的术语而将历史上对翻译的传统认识排斥在理论之外,认为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才不过50多年的历史。1972年,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S.Holmes,美国人)在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宣读了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的名称和性质),这篇论文被普遍认为是翻译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对研究翻译的人来说,传统的翻译理论也应该受到一定的关注。1.2 翻译学学科框架在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中,霍尔姆斯将翻译研究领域的名称命名为“translation studyies”,并勾画出了一套系统的翻译研究框架,图里(Toury,1995:10)将其绘制成下图,广为学界引用: 图1 翻译学学科框架图 在该架构中,翻译学的各个领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霍尔姆斯的翻译学框架图被视作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标志。2、 语言2.1语言和言语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符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可变可塑,不是固定恒定的信号。什么是言语?言语是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它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和结果。人们说话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张口说话的动作,即“说话”的动作、行为,我们称之为言语动作和言语行为。(2)说话所使用的一套符号,“说话所使用的词语、规则”。(3)“说话”的结果,即所说的话语。其中,(1)(3)就是言语,(2)就是语言。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2.2语言的认知功能2.2.1语言的两种元功能:认知和交际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人际功(interpersonal)和组篇功能(textual)。概念功能是语言创造概念、继而认知世界的功能;人际功能是语言传递概念、沟通思想的功能;组篇功能是语言通过内部的规则构成语篇并划分世界、确立知识的功能,可以分别归结到语言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2.2.2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我们接受“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划分,前者是与人类的精神发展交织在一起的一种无声的、简化的、灵活的、内涵丰富的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是广义的语言。各民族的语言表现出该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品格,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特性显示出了一个民族切分世界和重组世界的方式和资源,语言参与了关照世界的过程,因而构成世界观。学会一种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出发点。而外部语言相当于言语或语篇,是狭义的自然语言。 内部 语言 外部 语言 世界 概念 文本语言 (langue)代码 (code)语言能力(competence)范畴(康德)言语 (parole)语篇(message) 语言表现(performance)第一世界客观世界外部世界自在之物第二世界主观世界思想意识主观知识第三世界文本世界文化产品客观知识 图2 语言(内部、外部)及其在第一、二、三世界间的交互关系图 三个世界的顺序,首先存在的是第一世界及客观世界,其次是第二世界即主观世界,最后是第三世界即文本世界。将第一世界内化为第二世界,需要内部语言的参与,第二世界到第三世界,需要外部语言的参与、形成文本。图中的实线箭头标示出从第一世界到第二世界、第二世界到第三世界的过程,虚线箭头标示出第三世界到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反映第一世界的过程。 2.2.3语言和意识形态莱柯夫和约翰森(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原文是“本体”,译文是“喻体”,译文是借以认识原文的一副“眼镜”,它的镜片材料却是译入语言,势必带上了译入语的某些色彩,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原文的颜色和面貌。原文语言进入译入语,对译入语存在着反作用改造译入语,通过对语言的改造,进而影响到译文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间接地改造译语读者的世界观。我们往往意识到事物与过去相同或者不同,似乎事物自身未变或发生了变化,却意识不到是我们自己的眼镜悄然间改变了颜色。翻译语言世界观由此形成了相互的关联关系,借助语言的认知功能,翻译悄悄地履行着改造意识形态的使命。 译入语镜片译文原文 (改造) (译文变色变形) 图3 原文与译文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语言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很多的注解和应用范例。如尼兰伽娜的后殖民翻译理论。中国的初中语文上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就是侵入者对本土语言的控制的故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牢的钥匙。3、 语言的意义3.1 意义和语境意义是语言和我们的心灵相互感应而生发的一种认知和情感体验;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是一系列存在于人脑中的假设。在语内交际中,共享语境的多少决定了话语的信息度和可接受性;在语际交际中,共享语境的多少决定了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原作者在创作之初,即对读者的知识进行预判,将双方共享的背景知识进行省略(情境缺省 situational default),情境缺省分为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翻译中应对文化缺省的五种模式是:文外作注、文内明示、归化、删除、硬译,译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语言的固定意义是符合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是符合使用者从传统和历史中继承下来的规约意义,叫作本义、字面义或者表层义。句子层面上的本义也叫作命题意义。句子的命题意义和语境信息相综合,经过语言的推理演绎产生深层含义,叫作语用意义,也叫言外之意。3.2意义的理解话语的理解步骤: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后,首先调用语法和语义知识来获得话语的命题意义,这是明示语言的语义输入阶段。受话人以命题意义为意指符合,利用自己的百科知识记忆库,进行多种阐释并从中选出一个符合最佳关联度的意义,即语用意义或言外意义。我想起一个例子来:一个人请客,大家都来了,只有一个没来。主人说:“该来的没来。”其中来的一个客人心想:“是不是我不该来”,于是站起来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 来的第二个客人想:“是不是我该走”,于是站起来又走了.这里说的就是语言的本义被接受者与交际语境整合后,产生了错误的语用意义。4、 翻译的步骤 斯坦纳的翻译过程四步喻说:trust/belief-aggression/penetration-incorporation/appropriation-restitution/compensation,可以理解成一个“勘探侵入汲取回填”的开矿喻说。这四个步骤中,最后一步不好理解,主要体现在通过译文重现原文的过程,实现了两种语言间的互惠、互补的过程。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理论学习及翻译实践中不断体会。 起点:原文文本 终点:译文文本作品世界(语言表现表达程式 事理意象)主观世界(语义范型人格结构 现象图式)客观世界(符号系统文化观念 现实事物)作品世界(事理意象表达程式 语言表现)主观世界(现象图式人格结构 语义范型)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文化观念 符号系统)转换转化匹配第一阶段(理解)第二阶段(表达) 图4 翻译过程模式示意图5、 学习翻译理论的收获 5.1关于直译和意译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国外的、名式各样的翻译名词及理论,比如文和质、名和实、音与义、信与达,以及西方的仿效与宰制、解说与演说、死译与活译等,都可以归结为直译和意译的区分,只不过描述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罢了。如何评价这两种方式?我的观点是,第一,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译者的不同成长阶段,随着他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不断变化,他采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翻译初期,他会更多地采用直译,逐渐走向意译;而且,他采用什么方式,与他的个人特性有一定关系,比如一个谨小慎微、不擅变通的人更可能采用直译。第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或者叫翻译的历时性上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译者会倾向于不同的翻译方式。第三,不同的文体适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比如应用说明文,可以大量的使用直译;文学作品,意译更好。综合上面的分析,我认为,人们尽量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二者或同类理论的区分上,研究这种区分没有多大实践意义。译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自然地、自如地进行翻译。而打破不同语言的藩篱,分享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是翻译的最终目的。5.2翻译的定位瑞差兹(I.A.Richards)称翻译可能是在整个宇宙进化中最复杂的事件。强调了翻译工作的强度和翻译过程的复杂度。但是,我认为,翻译相对于创作、认识、交际等,仍然属于从属的第二的地位。创作和翻译都属于语言实践活动,但是翻译不能等同于创作。作为翻译,首要的是要忠实于、守信于创作的原文。诚然,上文也有述及,翻译中存在着原文对译入语的改造作用,通过对语言的改造,进而会实现对译语读者的世界观的改造。但是,这种改造的程度是及其微弱的,也有可能只是一种幻想。一个民族的人移居到别的国家,沉浸在别的语言环境中,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可能会逐渐地发生改变,但是,反过来,外来语言对本土居民的改造是很难的。纵观汉语的历史发展,似乎鲜见外来语言给她带来的改造。5.3关于可译性瑞查兹称翻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事情,而有些翻译理论家称翻译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反思,翻译的对象是“言语”,言语的发起者是“人”。客观世界要通过内部语言的参与内化为主观世界。句子的本义义要和语境信息相综合,经过语言的推理演绎产生语用意义。所有这些过程都涉及到人的主观性,同一语言内的交流都可能产生误解,因而称翻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事情。但是,也正因为是同类的“人”,都是有血有肉,都有喜怒哀乐,都有生老病死,对生活经历的体验有共同性,因而翻译是可能的,而不是不可译的。只能说翻译的技巧、方法、理论有极大的发挥空间,艺无止境。参考文献1、 王克友:翻译过程与译文的演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2、 张培基、喻云根等: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工的道德规范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时尚品牌居间服务合同
- 2025版离婚协议书纠纷解决及调解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交通工具OEM代加工及安全标准合同
- 河南医药大学财务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西安市汉都第一学校招聘真题
- 2025版社区活动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贸易代理咨询服务协议
- 2025版新能源风力发电场建设及运维合同范本
- 2025年信息安全工程师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景泰蓝工艺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流程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场景理论的内容框架及应对策略研究
- 《血液肿瘤免疫及靶向药物治疗相关性感染预防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标准厂房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
- 电缆井及过轨管施工技术交底1
- 苏豪控股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考试全面解析试题及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大连理工大学)》2025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