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新人教版新田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1、在阅读中品味语言美,把握旨趣之妙; 2、体会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文本,走进心灵的情感世界。教学方法:1、“以读悟美”加强诵读练习和指导,争取作到以“读”带“解”,以“解”带“诵”。感知豪放派词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美;2、“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的生存状况。学习苏轼豁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3、“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感悟与鉴赏能力。教学设想: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本设计旨在重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感悟式的模式,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原初与个性体验,并和学生一起创设共生的情感体验空间,让语文有一些自己的味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教学设计思路:从诵读品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升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初读 正字正音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字音与节奏。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羽扇纶巾( gun ) 酹江月(li)三、再读 感知情感1、朗读提示:(多媒体演示)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范读,学生试读。上片高起再平稳而后慷慨激昂,要读出对赤壁之战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归复于旷远。四、赏读 理解内涵1、首句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时空背景,有何作用?有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起笔就营造了一个极为辽阔悠久(旷远深沉)的时空背景,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为“周郎”出场营造声势。2、上片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体会字的妙用。特点:气势磅礴“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化静为动。以上二字写山势险要高峻。“惊”字,“惊”字本义为“马骇也”说文,意即马受惊狂奔,似乎可闻涛声轰然雷鸣,惊心动魄。“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形容雪白的浪花层层汹涌而来,速度极快,蔚为壮观。以上三字写出水势之汹涌澎湃。小结:上片写景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些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到一个惊心动魄、思接千载的奇幻境界,为周瑜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以景衬人。(板书)3、在下片中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明确:美女衬英雄,侠骨柔肠,方谓风流人物,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青春年少、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小乔初嫁了”)正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具有儒将风度(性情温厚精通音乐)。魏、晋以来,上层人物以风度潇洒、举止雍容为美,羽扇纶巾则代表着这样一种“名士”的派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4岁的他与28岁的诸葛亮,要对付年已54岁的老谋深算的曹操,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词人满怀崇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作者怀念周瑜的目的是什么?插入资料: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背景介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乌台诗案”(1079年)被贬到黄州,后旧党执政又升任翰林学士,不久又贬出杭州等地,59岁时,更被贬到惠州和儋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词写在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七月,乘舟游赤鼻矶时而作,作者时年47岁。将赤鼻矶(人道是)说成是孙刘联军与曹操鏖战的赤壁,写成了这首著名的词和赤壁赋。板书: 周瑜苏轼建功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作者由周瑜英雄想到自己,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至此,我们已能明白作者大赞周瑜的丰功伟绩,是为了抒发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可以理解为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也可将“应笑我“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嘲。5、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对于这句有许多的争论,有人说反映了作者消极颓废的思想,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呢?(1)“人生如梦”是压抑之下的自我安慰之词。“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未酬的苦闷。(2)人生如梦一般短暂,我何必为自己的不得志耿耿于怀呢?辉煌也是一生,郁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和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失意潦倒算得什么?看得开,才能出得来,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达观态度,诗意人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齐生死,等是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而苏轼是其中最达观洒脱的一个。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仰慕诸葛亮、屈原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仰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用“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所以在他的词中虽然也常有消极苍凉的思绪,但是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3)拓展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精彩片断: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垒赋马上就要产生了。五、总结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