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补充)情景激趣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导引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那么,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呢?运用资料, 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注意】既为合格性考试,也为等级性考试的内容。全球气候变暖|知识清单|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 。对比过去北半球的温度变化记录发现,19832012年北半球可能经历了1 400年以来的最热30年。尽管目前人们对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监测和对冰芯气泡中气体的测定,发现近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增加了30%。其间,地球表面温度也逐渐升高,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尤其明显。毫无疑问,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继续增加,地球将进一步变暖。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据观测,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已使海平面以每年2毫米的平均速度不断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5060厘米,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尤其是曼谷、威尼斯、上海、圣彼得堡等)以及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图瓦卢)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目前荷兰有许多地方低于海平面,全靠堤坝抵御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阅读全球变暖,人类活动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比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人们对全球变暖是否均由人类活动所造成,人类活动究竟起了多大作用等问题存在不同看法。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例如,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会使大气中水汽增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正反馈作用);而云层加厚则导致反射增强(负反馈作用)。对这些反馈作用评价不同,就会导致升温的预测值大相径庭。近几百万年来,冰期与间冰期曾以数万年为周期反复交替出现。现今我们所处的间冰期迟早要被冰期所取代。不断加剧的人为温室效应也许会推迟冰期的来临,我们将面临一次超级间冰期它比以往的间冰期更暖,延续时间更长。1995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指出:“对证据的权衡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可以察觉的影响。”据预测21世纪末气温将升高25 。这一数值看起来不大,但就全球而言,冰期与间冰期的全球平均气温相差也不过56 。图416全球气温变化预测微思考读教材图412玻璃温室效应示意,据图思考温室效应的原理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提示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地面,地面放射出长波辐射。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阻挡能力较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大多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温度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的原理相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而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一部分,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案例分析|材料一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二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已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结合材料探究:(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为什么?(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5)为此,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上述现象发生?提示(1)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致对CO2的吸收减少。(2)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全球气候变暖。(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5)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方法规律|1.全球变暖的成因(1)自然原因:地球当前正处于比较温暖的时期。(2)人为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毁林,导致对CO2的吸收量减少。2.全球变暖的后果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臭氧层的破坏|知识清单|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ozone layer),能够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受紫外线杀伤,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图417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地球的臭氧层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臭氧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而臭氧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会增加0.5%。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图418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阅读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为什么臭氧层会出现空洞呢?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氟氯烃化合物。自然界中原本是没有这种物质的。氟氯烃是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研究制造出来的氟、氯和碳的有机化合物,以后被作为制冷剂、分散剂、清洁剂等,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化工产品中,如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它。人们万万没有想到,氟氯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破坏臭氧层。图419臭氧层杀手|案例分析|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结合材料探究:(1)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2)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3)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提示(1)“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2)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3)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开展全球协作,共同保护臭氧层。在生活中,使用无氟冰箱,空调采用环保制冷剂,不用发胶、摩丝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并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等。|方法规律|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1)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2)参与国际合作。大气污染与酸雨|知识清单|大气污染与酸雨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也十分严重,污染源主要是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燃煤中的污染物有硫氧化物、烟尘等;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等,由于汽车尾气是低空排放,对人体危害特别大。图4110煤烟污染图4111汽车尾气污染大气污染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它可以毁坏森林,还能使湖水酸化。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5万个,加拿大也有1万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生物绝迹,成为死湖。图4112酸雨危害前的林地图4113酸雨危害后的林地酸雨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由于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酸雨出现次数明显增多。一些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如雅典的帕提侬神庙、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酸雨会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由于酸雨可以借助风力,远距离移动,因此常常引起国际纠纷。现在全世界主要有三个酸雨分布区: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我国长江以南的酸雨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市),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图4114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因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一般被列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此外,其他环境问题也日渐全球化,如世界水环境污染和土地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等。图4115世界荒漠化分布|案例分析|结合材料探究:(1)从图中可看出,酸雨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上述地区为什么酸雨严重?(3)20世纪50年代初,北欧国家瑞典和挪威渔业减产,经查明渔业减产的元凶正是酸雨,并要求西欧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赔偿,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将大气污染和酸雨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提示(1)欧洲西部、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2)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等与大气中的水蒸汽结合成亚硫酸、硫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表便形成酸雨。酸雨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要有大量酸性气体,二要有充足的降水。上述三个地区可从这两个条件入手分析。(3)欧洲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如英、法、德等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远距离移动到欧洲北部,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4)大气污染和酸雨可以借助风行云移,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并常常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因此被列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方法规律|1.酸雨的成因和危害2.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如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等是有效途径。3.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1)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2)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4)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人地协调观|1.“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1)(2)题。(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A.晴朗无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2)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答案(1)A(2)B|区域认知|2.国际极地年秘书处执行秘书奥利夫奥尔海姆博士表示,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盖融化速度加快。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正在规划新航线。奥尔海姆说:“这种情况使我们深感忧虑”。读图回答(1)(2)题。(1)西北航线兴起,下列航运要道受冲击最明显的是()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C.直布罗陀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2)奥尔海姆忧虑的原因是()A.航线开通,危及北极生态B.一些国家海运地位下降C.冲突增加,引发区域动荡D.新航线的成本太高解析第(1)题,西北航线兴起,沟通了北美洲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大大缩短了北美洲北部与北欧和西欧的海上航程,受冲击最明显的是现在沟通北美洲东西两岸的唯一海上通道巴拿马运河。第(2)题,奥尔海姆忧虑的原因是随着西北航线开通兴起,北冰洋也将成为人类繁忙的海上通道,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北冰洋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北极的生态环境濒临破坏。答案(1)B(2)A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衰竭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2.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冰川融化,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第2题,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属于大气污染。答案1.D2.A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回答34题。3.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4.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第4题,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之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答案3.D4.B工业化时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据此完成56题。5.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日久变得“面目残破”。此现象的成因与下列哪一现象的成因相同()A.瑞典的无鱼湖B.夏季购买防晒霜的人越来越多C.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D.城市正午空气质量好于清晨时的空气质量6.为保证城市拥有良好的大气环境,河北省某城市市长调整了下列工业部门,其中不恰当的是()A.将化工厂迁至城市的东北远郊B.将钢铁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远郊C.将酿造厂迁至城市的东南近郊D.将火电厂迁至城市的西南近郊解析第5题,云南某地大理石雕像“面目残破”是酸雨造成的。瑞典的湖泊,鱼类死亡的原因也是由于酸雨造成的。第6题,河北省某城市夏季多吹东南风,把酿造厂迁到城市的东南近郊不合适。答案5.A6.C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2题。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解析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答案1.B2.C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气象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对47个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日报的文件,空气质量与预报必测参数暂定为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值、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值和可入肺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值。PM2.5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或者等于2.5 m的颗粒物。下表是我国南方某城市3月2日5日PM2.5监测数据,根据材料回答34题。项目时间PM2.5日平均值/(g/m3)PM2.5最高值最高值/(g/m3)出现的北京时间/h3月2日144.79165.8543月3日117.59152.483月4日75.5293.5683月5日115.55218.3853.根据表中所给资料,分析正确的是()PM2.5最高值出现时是因为汽车尾气此时排放量最多PM2.5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是因为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风力较大4日PM2.5日平均值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日近地面湿度较大A. B. C. D.4.若我国某城市PM2.5值偏高,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倡市民积极晨练,增强体质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C.直接用GIS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D.工矿企业大多分布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解析第3题,从表中可知日出前后PM2.5出现最大值,原因与逆温有关,4日风力大,PM2.5含量小。第4题,PM2.5偏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理论值偏低。答案3.C4.B随着“全国大米市售抽查样品10%镉超标”的新闻引发热议,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据此完成56题。5.在苏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有机田,苏南地区土壤大多重金属超标。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是()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生活污水A. B. C. D.6.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B.使用绿肥等有机肥C.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D.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解析第5题,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镉、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进入土壤。第6题,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使用。答案5.A6.C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78题。7.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8.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北地区。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导致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第8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答案7.B8.D分析某年北京空气质量日报表格,完成911题。观测日期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2月16日1117720991383月2日613219391053月16日321931225004月2日563249792604月16日182132403245月2日37255144769.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A.臭氧 B.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10.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汽车尾气排放北京春季干旱冷锋活动频繁A. B. C. D.11.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市可采取的措施是()A.限制使用私人汽车 B.控制城市发展速度C.减少城市人口数量 D.大力开展绿化工程解析第9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第10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时节,此时气候干旱,且多大风,造成地面尘埃多。第11题,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可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的作用。答案9.B10.B11.D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12.读下面两幅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全球大气中人为产生的CO2排放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材料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1)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关系是_,其原因是_。(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面积的减少有关。(3)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外,还会引起世界和地区_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_的变化。例如对中纬度温带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4)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国家(“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解析本题考查了CO2浓度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及不同国家CO2排放量不同的原因,同时给出了燃烧煤、石油、天然气造成的危害。要充分利用图示及资料,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结果及治理措施加以分析归纳。答案(1)随着大气中CO2排放量的增加,全球平均气温升高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O2含量的增加,会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造成大气升温(2)矿物能源森林(3)降水和干湿状况经济结构蒸发强烈而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386-351:2025 EN-FR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 Part 35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Control devices – Luminaire-mounted control devices
- 【正版授权】 IEC 63522-54:2025 EN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54: Critical DC load current test
- JJF(石化)071-2023热封仪校准规范
- 2025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18507-201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 重庆地道果酒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
- 老年人的情绪与情感课件
- 《创新创业概论》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2023-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辽宁专用)解析版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电影艺术概述-设计艺术-人文社科-专业资料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医院药品采购与质量控制规范
- 支部纪检委员课件
- 从+“心”+出发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学第一课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2025年人伤保险理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医院药学带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