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焉”“也”的用法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焉”“也”的用法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焉”“也”的用法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焉”“也”的用法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虚词系列二“焉”“也”的用法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焉”“也”的用法【题文】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同一篇文言文中会出现许多同字却不同用法和意义的虚词。明辨了虚词的用法含义可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大意。“焉”“也”是文言文中经常会用到的虚词,那么“焉”“也”的用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和提高警惕的地方呢? 一、 “焉”字的用法(一)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这里)(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在这件事情上)(五人墓碑记)知识联想:兼词“诸” 是“之于”“之乎”的意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二)代词1. 往往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之”,那里,他们,它。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二、 “也”字的用法(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一般不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2.表示肯定语气的,可不译或译为“了”。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曰:“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3. 表示疑问语气的,一般译为“吗” 或者“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 表示感叹语气的,一般译为“啊”。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二)复音虚词【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欤】表疑问,相当“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岂独怜人也哉!【学以致用】一、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焉”的意义和用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人无复与焉。二、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也”的意义和用法。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丘:坟墓。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B降跽谢过 谢:感谢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译文:_(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译文:_(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_【参考答案】1B2C3C4(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试题解析】1本题难度不大。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答案为B项,即此项解释不正确。“降跽谢过”中的“谢”,不作“感谢”解,而应作“道歉”解,选择义项时可联系上下文推断。其余三项中的加点字释义正确,答题时可作语法分析,并将题目提供的释义带进去,试作翻译,看句意是否通顺;还可联系上下文文意,并联想教材中学过的例句推断其义是否正确。3本题难度适中。是对选文文意的综合考查,重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答案是C项,即C项的分析和概括与原文不符。由原文末两段可知作者写作此文是在次年寒食节后不久就动笔写成,并亲手抄录了一份留赠蒋立恭,次年八月又补记。并非“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A、B、D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纪已经八十多了,爱读道家书。他的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俩都是气度开阔,不拘小节。但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交结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子,装上酒菜出外游玩。天还没亮就向东走,过洪山寺两里多,转向北走小路约十里,穿过松树林,涉过溪涧。溪水清澈,深的地方能划小船。溪边有块大石头,能坐十几个人。松树竹林,树荫浓密。此时天气晴和,草木和花儿盛开,花香随风飘来袭人衣襟,禽鸟的鸣声各不相同。于是我们就清扫场地坐下。 (我们)返回坐在石头上,指挥童子摘来芋叶做盘子摆放肉食。立恭举着葫芦做的酒壶斟酒,传杯几遍。立恭作七言近体诗一首,我和诗一首。酒到中途,有骑马采访的,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姓李的千户,(他看到我们)惊讶地笑了,没有下马,就直接骑马离开了。过了一会,他准备了丰盛的酒莱,和一个道士一道来了,于是我们一起饮酒。道士拿出太乙真人图要我们题诗。我作了五言古诗一首,写在上面。立恭没有作诗,只是和道士喝酒喝个不停,道士不能承受了,就下跪表示歉意,(众人)都大笑起来。李千户拿出琵琶弹了几曲。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萧一样的声音。隐溪先生唱起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扭身起舞,两个童子也跟在后面拍手跳着。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互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