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苏州园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苏州宋 元 明 清四大园林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拙政园 沧浪亭 留园 怡园 狮子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 介绍说明文知识 2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 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 学习作比较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5 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 教学重点 难点 1 说明事物抓住特征 2 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作者介绍 叶圣陶 1894 1988 著名的作家 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 江苏省苏州人 历任小学 中学 大学教员 当过编辑 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1912年他和茅盾 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提出 为人生 的文学主张 短篇小说集有 隔膜 童话有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长篇小说有 倪焕之 有 优秀艺术家之称 标本 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 植物 矿物等实物 样品 供观摩研究之用 此文 典范 之意 鉴赏 注音释义 ji n 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 轩榭 xu nxi 败笔 写字写的不好的一笔 绘画绘画得不好的部分 对称 ch n 称赞 ch ng 重峦叠嶂 lu nzh ng 嶂 象屏障那样的山峰 丘壑 h 阅历 亲身见过 做过 听过 模样 m 模范 m 雷同 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任其自然 放任它自由发展 玲珑 l ngl ng 精巧细致 着眼 zhu 走着 zhe 着落 zh o 俯仰生姿 低头抬头生长着不同的姿态 相间 ji n 相互隔离 嶙峋 l nx n 镂空 l u 审美 领会事物和艺术的美 珠光宝气 珍珠的光彩 宝物的气韵 形容光彩气韵生动非凡 蔓延 m n 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地向四周扩展 诸如此类 zh 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琢磨 zhu 雕刻打磨加工使精美 别具匠心 形容构思设计特别与众不同 匠心 巧妙的心思 斟酌 zh nzh u比喻考虑事情是否可行 文字是否得当 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内容 说明对象 苏州园林 具体事物 思考 第一段 1节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标本 的本意是什么 文中何意 它强调了什么 点明说明对象 标本 强调苏州园林的特殊地位 思考 说明对象清楚了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 为了体现这一特征苏州园林讲究什么 说说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 苏州园林的建造者 设计者和匠师们 他们有个共同的追求 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是否实现了这个追求 游览者来到园里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在画图中 的 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追求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 古代建筑与苏州园林相比 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 本文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古代建筑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用图案画比喻对称的建筑 用美术画来比喻苏州园林 要求自然之趣 阅读第3段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是不讲究对称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 池沼 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山 或重峦叠嶂或小山配合着竹子花草 身在山间 其它景物配合 池沼是全园的中心 两座桥梁决不雷同 池沼与河道任其自然 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分组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 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这句话中 艺术 与 技术 有何区别 艺术 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 主观色彩较浓 其成果能给人审美愉悦 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 含创造性的成分不大 比较客观侧重指重要的方法和能力 2 如何理解这句话 它强调假山的堆砌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着眼于画意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古老的藤萝 开花时满眼的珠光宝气 1 着眼在画意 是指什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长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2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中的 寂寞 一词在本段中是什么意思呢 单调 冷清 近景和远景的搭配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你如何理解 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花墙是用砖砌的各种镂空图案 从这边可以看到那边的景物 所以虽有花墙隔着 但没有完全隔开 廊子是没有封闭 两边的景物可以连成一体 因此 虽有廊子界着 但实际上又没有界开 这样是为了增加景观的层次和深度 角落的修饰 注意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 注意图案美 色调的处理 注意淡雅 小处注意 古色古香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 窗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色彩漆广漆极少使用彩绘 水磨方砖 屋瓦 漏檐 划分层次 一 1 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 2 9 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 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三 10 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 引人回味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说整体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分说 局部 大处 分说 角落的修饰注意图画美 门窗的装饰注意图案美 色调的处理注意淡雅 局部 小处 说明顺序 逻辑事理顺序 第一段 1 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 标本 2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 这里有典范 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 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 具有典范性 1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 绝不讲究对称 2 文中哪句话紧扣 图画美 这一特征 明确 我想 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3 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第三段 明确 打比方 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第四段 1 假山的堆叠 池沼的配合 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 与 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身在山间 照应 两种 一种宽畅 一种成河道 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自然 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 是体现个体的审美活动 而技术则是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知识或技巧 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分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 图画美 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 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第五段 1 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 着眼在画意 2 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作比较 与松柏 道旁树比较举例子 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 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3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 图画美 这一特征 明确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第六段 1 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 利用花墙 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 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 明确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 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小结 可见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 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 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 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 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语言特点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 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 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 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 我国的建筑 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绘 6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 太单调了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1 据说 是留有余地的说法 很有分寸 2 鉴赏 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而 欣赏 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 在句中用 鉴赏 词最恰当 3 务必 无论 总是 强调了图画美 4 绝大部分 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 极少 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 栽 蔓延 补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 化静为动 化单调为多彩 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 生动 周密 精炼 给加点字注音 1 轩榭 2 重峦叠嶂 3 丘壑 4 池沼 5 嶙峋 6 镂空 7 蔷薇 8 斟酌 9 对称 10 相间 xu n xi lu n zh ng h zh o l n x n l u qi ng zh n zhu ch n ji n 说明的对象 说明的特征 说明的结构 说明的方法 苏州园林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先总说后分说 作比较 举例子 摹状貌 打比方等 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 极少使用彩绘 2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青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3 苏州园林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