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时2一、知识提要1、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2、原子的组成及核电核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分子、原子和离子间的转化。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5、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二、知识脉络微粒与物质、微粒之间的关系 分子(水、氢气)质子 原子核 物质 原子(铁、炭)中子 核外电子 离子(氯化钠)三、教学思路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在对比中探究分析原子可以再分;结合多媒体课件从微观角度进一步揭示原子核可分的奥秘,从而对原子的结构有更深的理解;运用科普小品文激发兴趣,在联想中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的印象;利用直观活泼生动形象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不但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模拟操作中体会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电子的排布动画剖析中揭示原子核可分问题探究中明确原子可分四、组块设计组块1 原子可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知识再现】据图回答: 汞原子氧原子氧化汞汞+氧气1、氧化汞是由氧化汞 构成的;2、每个氧化汞分子是由1个 原子和1个 原子构成的;3、氧化汞加热分解时,氧化汞 分裂成 和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许多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创设情景】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实物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和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回忆与思考】巩固知新思考、抢答、交流倾听【交流与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进行探究活动。【描述现象】绝大部分的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将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已知和未知的衔接点上,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中来,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展示事物的本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1、为什么只有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2、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方向?3、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你对该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有何猜想与解释?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画龙点睛】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原子核更小,但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适时发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归纳小结】从知识点和方法多个角度总结收获有几分。【挑战自我】完成相关练习,检查课堂效率。【分析与思考】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通过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于抽象的知识,要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要充分发挥教师是平等互动中的首席,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评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上,让学生讨论、猜测,并产生不同意见,这就需要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激起学生探寻的强烈愿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是平等互动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多维互动的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组块2原子核可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创设情境】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结合动画归纳】卢瑟福同样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适时发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讲解总结】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不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同类的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归纳小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2、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进入情景阅读拓展视野找出正确答案。观察、感悟小组活动,总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思考,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交流与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谈收获,并整理于成长档案袋。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微观影像,促使学生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像力。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反思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将自身作为建构对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评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反思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将自身作为建构对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块3原子中的电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创设情景】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提出问题】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呢?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讲解总结】电子非常小,但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探究活动】探究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进入情景阅读教材69页,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谈自己对电子得失形成的初步印象。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想象中化难为易。【交流与讨论】分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联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把图318、19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启发诱导】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回顾反思】谈谈你最大的收获和疑点是什么?【挑战自我】同步与迁移,走近生活。学生交流:向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学生自学解决。交流评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己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技巧,及时进行评价和归纳,人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评注: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化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化学、学化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便关注了学生的道德生活。 组块4离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的原子经常会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我们把它称为什么?【探究活动】探究离子的形成提供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师生共析】边分析,边板书同桌“交头接耳”组长见缝插针回答:离子【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设计方案】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对原子学生活动提示或建议分子结合离子物质物质结合结合分解聚集失去或得到电子原 子 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适时发问】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如何转化的?【反思回顾,挑战自我】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2练习:课本习题。【学生表演】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交流与讨论】分组交流、讨论,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思考,结合图示举例说明。反思回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和发展性自我评价。评注: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创新让课堂教学变得鲜活,变得精彩。多媒体和模拟表演的合理应用,使抽象的说教变得形象直观。这是任何写得再好的文字也无法比拟的。更何况这又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呐喊”与“独白”呢!五、实践分析1、实际效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动手动口,在新的理念下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真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活而不乱。别开生面的45分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度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精彩。2 、学生新的成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关注,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而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体验到了成功与愉悦。3、 进一步修改: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要想突破重点和难点,应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探究。六、参考资料张青莲院士的贡献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生于江苏常熟市,是无机化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多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他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衔称委员,主持测定了许多原子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张青莲教授博学多才,擅长书法、诗文;精于收藏、园艺、摄影;爱好旅游,足迹遍及我国名山大川,探究、创新精神终生不息。分子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行业证书与资质认证方案
- 2025年度生态修复项目施工合同植被恢复与生态平衡协议
- 污水处理厂设备检修与预防性维护方案
- 2024下半年事业单位联考《综应B》真题答案及解析
- 戏美专业毕业论文
- 排水管网防洪排涝设计方案
- 翻译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 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周记
-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方案
-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事业单位联考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专项练习卷含答案
- 2025年新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附含答案)
- 融媒体中心媒资管理办法
- 2025年一建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机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实战模拟试题库含答案
- 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课件
- 肩袖损伤护理课件
- 特级建筑集团资金管理副总职责
- (高清版)DB34∕T 486-2025 霍山石斛
- 升降平台车培训
- 输尿管结石病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